《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富港村:女支書帶領村民“拔窮根”
富港村:女支書帶領村民“拔窮根”
作者:康傳廣 徐沁 王子璇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0-12 瀏覽次數:7835
40 多歲,手變粗糙了,膚色變黑了,頭發已花白了一半。熟悉她的人都說她變老了、憔悴了,但她微微一笑:這是健康的色彩,我的心還年輕著吶!聲音朗朗,中氣十足。
她叫王琪峰,是海安市濱海新區富港村黨支部書記。
自上任以來,王琪峰憑借辛勤、智慧,完全融入這片煥發著勃勃生機的土地。她東奔西跑,主動爭取項目,籌集資金,共籌得272.87萬元資金,建起了總長13.99 公里的水泥路,村內形成了完整的水泥路網;她積極引進第二、第三產業項目,興辦合作社,讓12 戶低保戶成功脫貧;短短幾年時間,富港村從濱海新區基礎設施最差的村一躍成為基礎設施最好的村,王琪峰也被海安市委評為十佳村黨支部書記和優秀黨員。
挑起村支書的大梁
富港村原是濱海新區原老壩港鎮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基礎設施最薄弱的村子。2013 年前,村兩委班子年齡偏大,一段時間重點工作難以推進,以至各項工作綜合考核排名位于濱海新區中下游。2013 年5月,濱海新區黨工委通盤考慮,把時任川港村村委會主任的王琪峰委派到富港村擔任村支部書記。
到任第一天,迎接王琪峰的是一撥又一撥村民,他們中有反映沒有機耕路的,有反映子女不贍養的,還有一些反映鄰里糾紛沒有得到解決的。“6 月莊稼大忙季,村里車口、渠道沒有維修,200 多畝土地流轉失敗,百姓家門前全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這是王琪峰對富港村的“第一印象”。翻開賬本,30多萬元的負債更是讓她壓力倍增。
招引項目使窮村大變樣
“既然來了就得管,而且要管好!”王琪峰下定決心,帶領村干部邁出了“拯救”富港村的第一步:摸家底、找問題。王琪峰迅速召開黨員小組長會議,篩選出全村的五保戶、低保戶,挨家挨戶走訪慰問,探察實情、收集民意。除此之外,還邀請村里100 多名老干部、老黨員齊聚一堂,針對村級經濟發展暢談己見。
“想讓窮村大變樣,關鍵是要走出傳統農業的模式。要想村集體不負債,項目招引是關鍵。”王琪峰帶領村支部人馬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工業項目招引,一手抓服務業項目招引。2013 年上半年,投資千萬元的森瑪特電機項目和海明珠大酒店項目成功落戶。森瑪特電機為富港村引入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海明珠大酒店的運營,成功解決了該村30 多名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成立合作社,走出助農增收路
2017 年4 月,在“走幫服”活動中,王琪峰了解到村里的勞動人口僅900 多人,老齡化比例達25%。年輕人外出務工,村里老人婦女留守,種植單一粗放,效益低。如何走出一條適合富港村農業發展之路?面對困境,她和村“兩委會”成員充分研討,經黨群議事會表決通過,富港村開始積極探索“支部+合作社”“村社一體”模式。以黨支部為依托,爭取了省財政扶持村級經濟發展試點項目扶持資金200 萬元,組建海安港豐谷物農地股份合作社。至2018 年年底,港豐農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轉種植面積達到1400 畝。至此,富港村除了水產養殖用地外,80%以上土地已實現家庭農場主和合作社種植經營。糧食總產比一家一戶耕種增產6%,合作社盈利近30 萬元,并連續兩年被海安市委、市政府評為“爭先晉位先進村”和“全民創業先進村”。
鄉村振興不能沒有文化,王琪峰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五老”和團支部、婦代會的作用,成立合唱團、舞蹈隊等文藝隊伍,積極參加區文明城市創建、廣場舞比賽、法治宣傳文藝演出等活動。倡導開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家庭”等評比活動,用榜樣力量引導村居的新風氣、新風尚。“我愿無怨無悔地當好群眾的‘馬前卒’,縱使前路千難萬險也要勇往直前,在平凡崗位上竭盡所能為村民做好每一件事。”在王琪峰的帶領下,富港村努力尋求突破,煥發勃勃生機,在鄉村振興大道上一路高歌。
(作者單位:海安市濱海新區黨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