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 “六一”工地:建設毛主席專列南京停靠站
“六一”工地:建設毛主席專列南京停靠站
作者:劉躍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0-19 瀏覽次數:7829
伊村站的“東方紅”火車
坐落于紫金山北麓,太平門外312 國道邊的伊村,周圍山丘徐緩,林木繁茂,環境幽靜,這里曾是戒備森嚴的軍事禁區——毛主席專列停靠站。毛主席視察南京主要入住三個地方:西康路33 號江蘇省委招待所,中山陵5 號、8 號,至于經停的伊村火車站一直層林掩映,鮮為人知。
伊村站于1968 年6 月1 日動工,由于是高度保密工程,故以“六一”作為代號。據原南京軍區軍史資料記載,南京“六一”鐵路隧道工程是用于中央領導的專用鐵路線,專線防護掩蔽、設計工作以南京軍區工程兵設計人員為主,上海鐵路局協助,工程施工由軍區調工程兵建筑第一四○團和部分部隊負責。據駐寧“臨汾旅”有關史料:1970 年11 月,該旅五三七團二營擔任南京紫金山北伊村中央首長專用火車站建設任務,后該營另有戰備任務,遂交給五三六團三營。光榮的“臨汾旅”享譽全軍,所屬五三六團前身是征戰在太行山地區的“汾東支隊”,系該旅主力團隊之一。1967 年8 月,臨汾旅進駐南京,很快受命抽調部隊參加施工。1969 年入伍的五三六團三營七連戰士羅榮民回憶:我們營大約是1970 年9 月進駐工地,最初大家不曉得干的是什么,后來上級悄悄傳達,毛主席來南京,在南京站上下車,人多情況復雜,要在這兒給毛主席的專列修一個臨時站點。我們開始是挖地下室,往地下挖十幾米深,全靠人工。天晴還好,最困難的是下雨天,泥濘濕滑,裝土的筐兩個人根本抬不起來,有的戰士干脆用背簍背,手腳并用往上爬。地下室修好后,接著修站臺,鋪鐵軌,鋪到山腳下。開始打隧道,山這邊和山那邊同時開工,洞口打成“品”字形,大體樣子出來了,然后頂木杠,用水泥澆筑洞頂,先掏上面的粘連帶,最后掏最下面的粘連帶,以確保安全。羅榮民說,那么大一個山洞,是如何一步步打成的,他也是參加那次施工后才知道。
為保證施工進度,幾個連隊開展競賽,每天必須掘進多少米,完不成任務,得加班干。打隧道用沖擊電鉆,放炮,打炮眼用鋼釬掄大錘。每次一個排上去,爆破下來的碎石渣土,馬上刨出來,先是肩抬手提,待裝上鐵軌后,裝進車里推出來。野戰部隊攻城奪地,搶占制高點可以,進行國防施工有點勉為其難。剛開始官兵使用鋼釬、沖擊電鉆沒經驗,進度慢,經常加班加點,非常辛苦。爆破一般選在開飯時間,戰士們端著飯碗,嘻嘻哈哈,遠遠地看稀奇。有一名戰士被飛崩的小石子砸中腦袋,血流滿面,急送醫院,幸好無大礙。從那以后,爆破時所有人員必須離開。后來,隨著技術、管理漸漸跟上來,施工進展也就正常了。
參加“六一”工地施工的“臨汾旅”五三六團三營的幾位同志合影。前排:(從左至右)三炮連衛生員吳祥,營部書記鄒榮祥,營部通信員楊小新;后排:(從左至右)營部通信員仇明,營部衛生員尤東亞,通信班長陳干林。攝于1976年。
那時和現在一樣執行的是兩年兵役制,一四○團和五三七團二營、五三六團三營很多兵,入伍來到那里,又從那里退伍,汗水模糊雙眼,衣背滿是鹽花,他們離開后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不知道那兒建成后是什么樣子。1970 年入伍,曾在五三六團政委任上奮戰8 年的陳穎書回憶,他一入伍就確定為后勤兵,在三營九連進行3個月的新兵集訓后,被分配到后勤戰勤班當裝卸工。他雖然沒有參加施工,但對那段歷史印象深刻。
毛主席一生曾20 多次來到南京。最早那次,應該是他25 歲時,當年湖南留法學生從北京出發,抵達上海后乘輪船赴法國。毛澤東擬替他們籌集旅費并送行,待火車到達浦口后,他因買不起繼續前往上海的車票,遂在浦口站的硬木椅子上睡了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僅有的一雙舊布鞋被人偷了。他又餓又冷,光著腳走出車站,在通往江邊的拱形長廊來回徘徊,挨近中午,終于遇見一個叫李中的鄉友,他鄉遇故知,始化解困難。1953 年2 月22 日,毛主席曾乘“長江號”軍艦巡視南京。1956 年1 月11 日至2 月22 日,毛主席在南京先后參觀了玄武湖鄉紅光農業社、棲霞十月農業社、南京無線電廠,并在南京市機關大院接見了省市工商界、知識分子代表等。1969 年9 月21 日深夜,毛主席視察南京長江大橋。由于當時大橋實施戒嚴,普通市民不能進入,原南京軍區就組織了部分機關干部和家屬上橋看夜景。那天晚上大家等了很長時間,凌晨了,每個人都很困乏了,想回去,可又好奇到底是什么人來,大家都在堅持,一些孩子都在大人懷里睡著了。突然有人喊:“大家快看,那不是毛主席嗎?”人群圍到毛主席身邊,就知道喊“主席好”。一位叫吳肖霞的干部家屬當時抱著女兒站在主席面前,她女兒興奮地說:“跟畫畫上一樣,跟畫畫上長得一樣的!”大伙兒哈哈大笑起來。毛主席拉住囡囡的手,用湖南話說“沒錯,沒錯,是一樣的”。
伊村一號房屋室內
如今,伊村那一排平房已被改造成一個飯店。一號房屋前面不遠處就是銹跡斑駁的鐵軌,枕木間隙冒出翠綠小草,隧道幽深,樹木蒼翠,蟬鳴如鼓,尤顯幽靜,一切仿佛在述說,如電影鏡頭回閃,一群普通戰士無私奉獻的青春年華,人民共和國領袖憂國憂民、操勞國事的身影。
作者簡介:劉躍清,中國作協會員,南京市簽約作家,曾任原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現任職江蘇省政協文化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