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巖寺兵站首任黨支部書記王公道
巖寺兵站首任黨支部書記王公道
作者:王實理 王紀娜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0-24 瀏覽次數:7825
王公道1909 年出生在浙江蕭山縣一個佃農家庭,1930 年到上海當皮鞋工人,1932年參加革命,在“社聯”做地下工作,1934 年7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文總”“文委”的地下交通員,總發行。
王公道1909 年出生在浙江蕭山縣一個佃農家庭,1930 年到上海當皮鞋工人,1932年參加革命,在“社聯”做地下工作,1934 年7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文總”“文委”的地下交通員,總發行。1935年2月19日,中共上海中央局第三次遭到大破壞時,王公道與中央局書記黃文杰、宣傳部長朱鏡我、組織部長何成湘、中央局秘書處王凌波、“文委”書記陽翰笙、成員許滌新、田漢等29 人一起被捕,至1937 年1 月出獄,8 月參加抗日救亡組織上海煤業救護隊。
1937 年底,由葉進明(支部書記)、余繼良(組織委員)、王公道(宣傳委員)三位地下黨員成立了上海煤業救護隊臨時黨支部。上海淪陷后,煤業救護隊西撤安徽屯溪。1938 年1 月,王公道、葉進明在南昌結識了何士德、童紫、黃知真,并通過他們找到了新四軍南昌辦事處,受到辦事處主任黃道和組織部長鄭少敏的接見和歡迎。不久新四軍領導人項英、周子昆、李一氓等在軍部接見了葉進明、忻元錫、王公道,并轉達了周恩來關于將煤業救護隊留在新四軍軍部工作的指示。上海煤業救護隊120 余名愛國青年,帶著24 輛卡車和1 輛轎車以及藥品物資等集體參加了新四軍。1938 年2 月至4 月間,上海煤業救護隊分成三個中隊,開展運輸工作,將八省紅軍游擊隊中重要人員和年老體弱不能步行的,作為傷病員接送到安徽歙縣巖寺集中。王公道負責帶一路車隊和人員到銅鼓、修水一帶及景德鎮附近,接運湘鄂贛和贛東北地區的紅軍游擊隊。
為了表彰救護隊在接運紅軍游擊隊員工作的出色成績,3 月3 日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軍部秘書長李一氓、參謀處長賴傳珠、服務團團長朱克靖等軍部領導在張勛公館舉行會餐,招待煤業救護隊全體隊員。還開了晚會,服務團演出了活報劇和舞蹈。此后,煤業救護隊黨的組織關系由上海地下黨轉到新四軍政治部,由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直接領導。
在新四軍軍部移駐巖寺前,已設立了巖寺兵站。王公道任總兵站科長,由軍部政治部分配去巖寺(第一派出所),首任巖寺兵站派出所黨支部書記(對外稱指導員)。巖寺兵站位于國統區和新四軍管轄區域的交界處,只有一河之隔,凡要到皖南參加新四軍的第一站就是先到巖寺。國民黨軍經常阻止青年參加新四軍。有一批溫州來參加新四軍的青年就被國民黨軍隊扣押,王公道得知后,去國民黨部隊進行交涉,才將這批青年接來巖寺兵站,其中就有阮世炯同志。賴少其也是經過巖寺兵站,由王公道雇了一頭小毛驢送去軍部的。一些經巖寺兵站參加新四軍的老同志記憶猶新,到了巖寺兵站,就由公道同志主持歡迎會,唱歌、跳舞,熱鬧非凡,使同志們感到革命大家庭溫暖如春。1939 年春,周恩來赴皖南新四軍軍部時,曾在巖寺兵站住了一宿,王公道負責警衛和護送工作。
2019 年5 月20 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在滬舉行《公道在天——王公道蘇醖夫婦紀念文集》首發式,以此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暨上海解放70 周年。在該書付印后,又發現一篇王公道的手稿,這是一篇尚未寫完的回憶錄,即《回憶張元壽同志》。
張元壽原是八路軍總供給部部長,長征干部,被派來新四軍,任新四軍總兵站站長;同時還有八路軍第四局(總后勤)局長宋裕和,也是長征干部,任新四軍軍需處長。王公道晚年寫回憶錄時,因心肌梗死住院搶救,文章沒有最后完稿,只留下了部分章節。但是首次披露了在1938 年新四軍建軍初期,巖寺兵站(第一派出所)的所長夏登高的姓名和葉黃副所長的姓名和職務,并指出兵站的位置。文章中兩次提到了總兵站站長張元壽所在馬岺坑的地名,馬岺坑是當時總兵站的駐地,也就是在總兵站遷移至章家渡之前的駐地。文章記載了1938 年2 月至3 月間,上海煤業救護隊的活動情況,同時敘述了他赴巖寺上任黨支部書記,向當時新四軍軍需處長宋裕和、第一任總兵站站長張元壽報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