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手捧紅刊享墨香
手捧紅刊享墨香
作者:楊長虎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2-20 瀏覽次數:7829
小時候,為看書,打豬草向同伴換小人書,去參軍一把牙刷用半年,省錢買書(津貼每月6 元)。成家后,領到薪水就跑新華書店,退休后,月月捧紅刊,日日伴墨香,就像作家高爾基說的:“像乞丐撲在面包上”。
也許是參過軍的緣故,每期《鐵軍》一到手,哪怕正在吃飯,也要翻開看看。老伴常埋怨:“你捧書當飯。”時間一長,子女捎回紙筆,丟下一句話:“自己也有兩只手,不能捧刊白吃飯。”我知道他們是在埋怨我只顧“吃”字,不曾動動筆。從那以后,我以《鐵軍·故事》作為閱讀重點,留意其行文思路,學習其寫作方法,理清情節布局,自覺融進新四軍老戰士史料搶救工作中。動筆總有收獲,2019 年我寫的《吉卜甫與鋼珊瑚》(《鐵軍》第8 期)與2020 年《楊桂芳傳奇》(《鐵軍》第3 期)兩篇文章相繼見刊,讓我信心大增。還有《鐵血衛士》《蘆嫂》等8 篇專訪分別被市《新四軍歷史研究》刊用。
自信不是天生的,在閱讀中我們深入思考,開發腦力。熱愛、專注、堅持、責任等優秀的品格潛移默化地在閱讀過程中形成。2019 年鎮老干部支部組織紅色故事宣講團,我第一個報名參加。有人說:“本想動員他參加的,哪曉得他卻主動報名了。”在支部學刊用刊匯報會上,我談了自己的體會:紅刊不會白讀,它可以給人力量,更能給人自信。我的發言贏得了與會者的掌聲。
在這一年“紅色故事進校園”的活動中,我講了4場,聽眾2000 余人,小聽眾們聚精會神,傾耳細聽的身姿讓我越講越起勁,講到動情處他們熱烈的掌聲常使我感動之余也受到鞭策。《泰興日報》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泰興電視臺主動聯系錄制了紅色故事《開祿迎春》的視頻在市臺播放。
2020 年年初抗疫緊張時段,在配合鎮宣傳科、團委開展的“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抗疫重任”的活動中,我特別講了鎮南周村民兵分隊長徐國銀的英雄事跡,我把1943 年徐國銀舍身從日軍刺刀下救出13 位村民的故事結合防控疫情擴散的阻擊戰,梳理成文,錄制成音,在全鄉進行播放,引導干部群眾續寫榮光。
去年清明節、五四青年節期間,我鎮的紅色傳統教育也不曾因疫情而斷檔,而是把錄制好的紅色故事視頻送到團委,送進校園。
8 月初鎮老干部支部全體成員參加了野廟校外教育輔導站舉辦的“聽紅色故事,當三好學生”的活動,我以《戰爭期間,泰興最大的血案——野廟大屠殺》為題,講述了國民黨一○二旅在1947 年陰歷正月十六,對珊瑚區,特別是野廟村人民實施的暴行,這次共屠殺手無寸鐵的村民368 人,其中野廟村108 人,傷殘543 人,財產損失無法計算。課后張新萌同學在作文中立志:在學校當三好學生,離開校門做對社會有用的人。84 歲的老站長李廣才說:“太震撼了,聽了這一課不少人恐怕一輩子都忘不了,這都是真人真事。在這次大屠殺中,我王姓鄰居也遇害了,我們輔導站就建在當年一○二旅的屠殺場上。”
《鐵軍》雜志思想性強、藝術性強、可讀性強,幾個欄目內容新穎,信息量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精神成長的家園。一本《鐵軍》在手,想要的全部有。幾年來,我一直堅持三個結合閱刊:將刊中哲理和個人思想相結合,將刊中學問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將刊中方法和日常工作相結合。
尊崇英烈的社會氛圍是無聲的行動感召。近些年來,我們將《鐵軍·故事》及本地英烈事跡編成快板、數來寶、小演唱等文藝形式,提供給愛好者組織的文藝宣傳隊。2019 年春節期間演出后,好評如潮。有人說:“不是看節目,真不知道我們莊還出了個不怕死的抗日英雄。”還有人動情地說:“記住他們,英雄永遠活著!”
學習英雄,宣傳英雄,傳承紅色基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在鎮老干部支部的領導下,以全鎮8 個校外輔導站為依托,以在站學生為對象,寒暑假期間培訓紅色故事宣講員,支部組織的12 名宣講人員分工到站,具體負責創建輔導。為全鎮的初中、小學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得心應手的紅色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