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雕塑映初心——新四軍衛生兵陳煜軒的故事
雕塑映初心——新四軍衛生兵陳煜軒的故事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3-12-20 瀏覽次數:7833
陳煜軒,今年96 歲。在二十軍杭州干休所休養。離休前,他是五十九師后勤部副政委。老人住一樓,居室的陽臺庭院,有個小文化園,最醒目是那尊榮譽雕塑,上面是戎馬生涯紀念章的圖案。
矗立在陳煜軒庭院的榮譽雕塑
陳煜軒在抗美援朝戰場上
陳煜軒,今年96 歲。
在二十軍杭州干休所休養。離休前,他是五十九師后勤部副政委。老人住一樓,居室的陽臺庭院,有個小文化園,最醒目是那尊榮譽雕塑,上面是戎馬生涯紀念章的圖案。我驚詫,“家里裝修,還搞紅色文化?”陳煜軒笑了起來,“這里天天要來,曬曬太陽坐坐,一看到它就會想起參加革命的經歷,幾十年過去了,生命開始‘倒計時’,初心總是忘不了。”
目睹雕塑,忘不了黨旗下莊嚴宣誓。認識共產黨,陳煜軒是從參加了新四軍開始的。陳煜軒是江蘇啟東人,念完高小,出門當了3 年店鋪學徒。17 歲那年,一次聽說離家鄉百里外的地方有新四軍辦的學校,不收學費,還管吃住,動了心,他說服母親,去了蘇中公學。公學里文化生活活躍,時常歌聲嘹亮。唱《你是燈塔》,陳煜軒明白了燈塔比喻的是中國共產黨,“你是燈塔照耀著黎明前的海洋”“我們永遠跟著你走,人類一定解放”。蘇中公學結業,陳煜軒分到新四軍一師衛生學校學習。這一年7 月1 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24 周年。在衛校任班長的陳煜軒,經共產黨員石路、指導員宋英華兩人介紹,黨旗下宣誓入黨。之后,他從衛校同學徐注東那里借到一本《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如饑似渴地閱讀。1946 年,部隊開展思想互助活動,同志們給陳煜軒指出缺點,提出努力方向,小組鑒定的時候,15 名黨員干部蓋上了私章或簽名,這份鑒定書陳煜軒至今保存著。他回憶說,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影響我一生的書,聽黨話,跟黨走,這樣的信念很堅定,這輩子沒做過對不起黨的事。
目睹雕塑,忘不了硝煙中戰場救護。走出衛校,陳煜軒又參加蘇中軍區衛生部舉辦的藥訓班,從此走上軍隊醫務崗位。1945 年夏,抗戰進入最后階段,陳煜軒下到教導旅二團當材料員。這個團作為主力部隊之一,剛參加完興化戰役駐扎在城里,城外散發著尸臭,安葬烈士遺體的棺材,有的還沒抬走,團衛生人員火線搶救也有傷亡。陳煜軒恍然明白:參加革命要隨時準備獻出生命,不怕死。來到二團不久,部隊攻打如皋城,團衛生隊的材料室設在一條小船上,陳煜軒動員群眾幫忙,一下卷了千余只綁帶,里面加上紗布敷料,用牛皮紙裹起來消毒,發到營、連保障救護需要。如皋戰斗打了3 天,一營醫務員趙正俞搶救傷員時不幸犧牲。戰斗結束,一部分被解放過來的醫務人員充實到團衛生隊。部隊北撤,陳煜軒隨部隊長途跋涉向山東進軍。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陳煜軒3 次榮立戰功。抗美援朝,陳煜軒任師后勤部藥材股干事、副股長,為解決部隊凍傷、戰傷急需的藥物,他冒著生命危險轉戰東北、朝鮮兩地,籌措藥品、器械。敵人的炮彈落在院子里,陳煜軒首先想到的是醫療設備,冒著生命危險保護轉移蒸餾器。長津湖戰役,陳煜軒提議把師醫療隊分成若干小隊,每隊配備醫務員、護士、護理員、炊事員,成為可以獨立收治傷員的前沿小救護站。朝鮮戰場上,他還繳獲了美軍的醫用急救包、鴨絨睡袋……
目睹雕塑,忘不了生命里人民情結。尋訪時,陳煜軒在攝像機前完整哼唱了《新四軍軍歌》,他說,“歌里唱‘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我們出生入死為人民,人民就把我們當成子弟,看作親人。”蘇中地區水網密布,部隊救護材料由流動船提供,搖櫓的是民工。抗戰結束,走向解放戰爭的千里征途上,幫助挑藥擔子的是支前民工。到了山東吃小米,部隊一開始不會淘去夾雜在小米里的沙子,當地婦女手把手教;老百姓自己吃高粱糊煮地瓜,把小米、面粉等細糧送給我們部隊。萊蕪戰役前夕,陳煜軒所在的衛生隊從前線撤下來,夜色已深,便敲了一戶農家的門,房東大娘舉著油燈開門驚喜說,“解放軍啊,外頭冷,快進屋吧。”接著,又是燒水又是抱草打地鋪,感動了全隊。一次,陳煜軒患痢疾發高燒,隊長從駐地村里找了位老鄉,牽來自家的毛驢讓陳煜軒騎著行軍。淮海戰役后,部隊一路向南挺進,陳煜軒越走心里越開心,行軍快接近自己的家鄉,思念起了老母親。沒想到堂哥來信,告訴說母親在兩年前已病故。直到1953 年獲準探親,陳煜軒回到離別10 年的家,在母親墳前哭著,“兒子來晚了”。陳煜軒回憶說,我沒能見到母親離世,是為了人民解放,老百姓熱愛部隊勝似親人,人民就是我們父母。
2021 年新年來臨,陳煜軒給我寄來《走出硝煙》一書。九旬老人了,回顧一個衛生兵所經歷的戰場風雨,寫成了回憶錄。其中,有個章節《傳承紅色基因》,陳煜軒寫道:我在人生的下半場,把我在青年時期跟黨走的那段非比尋常的戰爭生活,用最樸實的話寫出來,傳遞給下一代……
陳煜軒受訪時與作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