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烽火赤山
作者:劉塵垚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3-25 瀏覽次數:7829
1940 年5 月初的一個晚上,駐扎在句容葛村的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部來了位客人。這位客人輕車熟路,直奔副司令員廖海濤的住處。廖海濤一見這位客人,站了起來,高興地說:陶主任,這么晚了,還來這里,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情報吧?這位客人說: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有緊急情報要向副司令員報告。
這位客人不是別人,正是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傅秋濤任命的江寧湖熟地區的情報站主任陶家齊,人稱“陶聾子”。廖海濤趕緊拉著陶家齊坐了下來,給陶家齊倒了杯水,讓他慢慢說。陶家齊說道:廖副司令,我剛獲得一個重要情報,日軍南浦旅團岡本聯隊的一個加強中隊,將要開到湖熟,要掃蕩三岔地區的軍民。據說,是中隊長吉田帶領日軍來這里。廖海濤一把抓住陶家齊的手問:情報可靠嗎?陶家齊說:是我們的人從敵人內部聽到了,為了核實情報真假,我已派弟子去南京打探了。
幾天后,情報員陸續跑來匯報,得來的消息是一致的:駐扎在南京的日軍南浦旅團的岡本聯隊,有一個中隊駐在南京東郊,中隊長叫吉田,將于5 月14 日從南京開到湖熟,準備掃蕩三岔地區的新四軍,消滅新四軍后再組織維持會,建立偽政權。
廖海濤副司令員接到陶家齊的準確情報后,于1940 年5 月13日上午,對部下說:我們要在赤山腳下打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赤山是座紅色的山峰,又名絳巖山,海拔228.9米,位于湖熟鎮、土橋鄉與句容縣的交界處,因山上石質多為紅色砂巖,因而得名赤山。廖海濤在與陶家齊商討這場戰斗時,陶家齊告訴廖海濤,赤山地形比較復雜,山雖不高,但谷峰交錯,便于部隊隱匿,最關鍵的是,這里的群眾基礎比較好,大家抗日熱情很高。廖海濤說:我認為在這里很有把握打敗日軍,如果情
報準確的話,我們就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陶家齊說: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場戰斗一定能贏,但這里也有一些不利之處。廖海濤急忙問:什么不利之處?陶家齊說:赤山距湖熟鎮僅15 華里,離南京城也只有70華里,不久前,日軍南浦旅團岡本聯隊在湖熟鎮也構筑了據點,駐扎著一個加強中隊,作為守備南京的要邑。廖海濤副司令員沉思片刻后說:我知道了,感謝陶主任的提醒,我們應該速戰速決,防范日軍增援。陶家齊走后,廖海濤讓各部聽令,特務連和四團一部立即去赤山附近的竇家邊宿營。
此時正是“小滿兩頭忙,栽秧打麥場”的季節,大元麥和早熟的小麥已經金黃色了,栽種不久的稻秧也開始返青,戰士們看著金黃色的麥浪與水田里一片一片嫩綠的秧苗感慨不已,這么好的山河怎能被日軍糟蹋。
這天晚上,廖海濤副司令員親自率領支隊直屬隊和第四團的三營,由句容縣的葛村繞過赤山湖,進到赤山腳下的竇家邊宿營。當夜,廖海濤讓尹參謀通知三營營長黃玉庭和教導員范欽洪,加強偵察警戒,作好隨時戰斗的準備。
第二天上午,也就是14 日上午9 時許,偵察員來報:大約有100 多個日軍,正向這邊走來。
廖海濤說:陶聾子的情報準確無誤。
王直剛剛調到二支隊政治部擔任組織科長,因政治部還沒有主任,廖副司令員要求王直在政治工作上當他的助手。
新中國成立后任福州軍區副政委的王直回憶了這場戰斗:
大約在9 時多點,偵察員跑來報告:“100 多日軍,已經從湖熟據點出發,向我們這邊開來了。”“穿什么軍裝?”尹參謀忙問。“黃軍裝,還拖著一門大炮哩。”尹參謀對偵察員說:“繼續監視敵人,隨時報告情況。”偵察員離開后,尹參謀立即向廖副司令員報告了敵情。
這時,突然“轟隆、轟隆”兩聲巨響,在赤山頂上爆炸了兩發炮彈。廖副司令員聽到炮聲后,立即拿起手槍和望遠鏡,帶領劉參謀和通訊班,登上赤山西北的小山坡上,用望遠鏡仔細搜索敵人。望遠鏡里出現了100多個日軍,還出現了一門九二式步兵炮,向新四軍駐地竇家邊方向開來了。廖副司令員判斷:剛才敵人是對準赤山頂上一座小廟打的,這顯然在進行火力偵察,試探一下山上是否有新四軍。看來,敵人可能是盲目出動,并不知道我軍就駐在赤山腳下的竇家邊。
“通訊員!”廖副司令員放下望遠鏡,大聲喊道。通訊員從廖海濤的呼喊聲中聽出來這是要打仗了。于是他也有力地應了一聲,飛快地跑到廖副司令員的身邊。
“通知黃營長、范教導員,立刻準備戰斗”
“是!”
一切準備就緒,部隊嚴陣以待。
10 時左右,日軍只顧沿途搶劫和拉夫修路,根本沒有想到在赤山腳下會遭到襲擊,毫無戰斗準備。這邊,二支隊的特務連和四團七連早已隱蔽在西北崗的小山坡上,并且用機槍、步槍、擲彈筒和槍榴彈構成嚴密的火網。當敵人進入射擊區后,廖海濤一聲令下,所有的火器都“噠噠噠”“轟轟轟”地吼叫起來。那些正在堤埂上大搖大擺前進的日軍,受到這突如其來的猛烈襲擊,死傷幾乎近半。但是,一向驕橫不可一世的日軍,哪里甘心失敗。帶隊中隊長吉田揮舞著戰刀,指揮殘敵迅速集中到埂堤后面的墳地里,組織力量負隅頑抗。并且利用九二式步兵炮,瘋狂地向特務連陣地轟擊。
陶家齊烈士
廖海濤烈士
敵人的拼命還擊,使這場戰斗驟然激烈起來。敵人仗著武器裝備上的優勢,利用密集的火力壓制新四軍的行動,使新四軍的進攻受到很大限制。就在這時,三營九連從敵人側面投入戰斗,形勢又變得對新四軍有利。當指揮員發出攻擊命令后,戰士們一起跳出陣地,奮不顧身地向敵人沖去了。
戰斗持續到11 點鐘,死守在拱橋下的日軍只剩十幾個了。盡管被新四軍團團包圍,走投無路,但是吉田仍然嚎叫著拒不投降。看情況,吉田是在等候援兵。也就在這時,南京增援之敵果然到達湖熟,而新四軍已傷亡七八十人。此刻,是繼續戰斗將敵軍徹底消滅?還是安全轉移,以致功虧一簣呢?
這時,廖副司令員觀察到赤山附近的山坡上和河堤上,密密麻麻站滿了人群。原來是老百姓得知新四軍打勝仗的好消息,紛紛奔走相告,并且情不自禁地跑來觀戰。他們喜氣洋洋地主動把開水飯菜送到火線上來,有人直接參加戰斗。同時,新四軍指揮員在群眾支援下更加斗志昂揚,有些戰士雖然子彈打光,但毫不退縮,一起上好刺刀,準備沖到拱橋下同日軍白刃格斗。所有這些,都使廖副司令員下決心戰斗到底。為了迅速消滅敵人,他重新調整了戰斗部署,除命令擔任警戒的連隊注意監視敵人的援兵外,其他隊員將手榴彈全部集中使用,由突擊隊向拱橋下的敵人投去。
戰斗一直進行到下午1 時,經過一陣陣霹靂般的轟擊之后,先是日軍炮手被擊斃,大炮成了啞巴,接著吉田和他的殘兵也統統報銷了。
王直在回憶中說到“南京增援之敵果然到達湖熟”“赤山附近的山坡上和河堤上密密麻麻站滿了人群。”增援日軍到達湖熟的情報是陶家齊派人及時送達的;老百姓是地方黨組織與陶家齊組織來的。
那些南京增援之敵由于人數不多,又因情報不準,以為從四面八方趕來觀戰“看熱鬧”的群眾都是新四軍和游擊隊,一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所以沒敢輕易冒進。敵人指揮機關又以為吉田有一個加強中隊的兵力,不至于輕易被殲,所以也就未再調動更多的兵力增援,以致造成全隊覆沒的惡果。正因為如此,南京敵人大本營非常懊惱憤怒。
據王直后來回憶:“此次戰斗,一氣消滅日軍100多名,活捉兩名。繳獲步槍60 余支,機槍2 挺,擲彈筒2 個,子彈數千發,太陽旗2 面,日幣2 萬余元。九二式步兵炮一門。從日本日軍手里繳獲大炮,這在新四軍江南作戰中還是首次。”
新四軍繳獲的那門“神炮”是日軍1928 年11 月研制出來的九二步兵炮,這種炮是20 世紀三四十年代一種堪稱“理想”的步兵營支援武器,也是江南新四軍繳獲的第一門大炮。大炮雖然是個好東西,但對于打游擊戰的新四軍來說運輸是個累贅。廖海濤命令戰士們把大炮的機件拆卸了下來,派王直親手交給陶家齊,讓他設法處理。陶家齊當即喊來侄子潘澤松,讓他與其他弟子一起將大炮拖走,潘澤松找來一輛牛車,連夜將這門“神炮”拖到湯巷陶家村,秘密地埋藏在了水塘邊的菜地里。
這場戰斗被標為江南新四軍的經典戰例之一。最高興的就是廖海濤副司令員了,他在高興之余當然不會忘記年長他19 歲的陶家齊。他常跟部下說:沒有陶主任送來的情報,也就不會有這場漂亮的伏擊戰。他想著這場大獲全勝的戰斗時激情滿懷,開口賦詩一首:“堅持江南抗敵軍,日軍驚乎膽寒心;赤山之戰繳敵炮,茅山烽火震南京。”廖海濤的這首《赤山大捷》后來刊登在《火線報》上。
在日軍眼皮底下,新四軍竟然消滅了他們的一個中隊,日軍豈能罷休。陳毅司令員在祝賀赤山伏擊戰后,又特去電提醒廖海濤要“警惕敵人進行報復。”
果然不出陳毅司令員所料。3 天后的17 日,日軍南京大本營調集大批日偽軍,兵分數路向以郭莊廟、虬山為中心的江溧句抗日根據地攻來。當時,新四軍第二支隊四團三營的400 多人駐守在葛村以西的周家棚子,敵人圍攻上來時,他們在老百姓的指引下跑進了濃密的樹林,以樹林為掩護邊打邊撤退。三營的少數戰士在樹林里邊跑邊打槍制造假象,迷惑日軍,而大多數人趁著黑夜穿過江溧公路,跑到鄭村集合,天亮后三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新四軍第二支隊四團三營的大多指戰員都是當年的游擊隊員,打游擊是他們的強項,他們在當地老百姓的引路下,對這樣的轉移得心應手。赤山戰斗后,當地的老百姓說:“一物有一降,胡蜂怕螳螂,四月里來了新四軍,五月里就在赤山開火打死百十個真日軍,還得到一門‘神炮’。”
陶家齊在這場戰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紀念他,2015 年9 月1 日,江寧區修建了赤山之戰紀念廣場,除了“赤山烽火”紀念石與文化墻外,還修建了一亭,名為“思陶亭”。紀念廣場與遠處的赤山融為一體,成為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