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正氣清風——追憶新四軍老戰士、我的岳父黃則賢和岳母張心鵑關心下一代的故事
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正氣清風——追憶新四軍老戰士、我的岳父黃則賢和岳母張心鵑關心下一代的故事
作者:劉建 責任編輯:姚云炤 孫加永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05-23 瀏覽次數:7841
本文作者、原濟南軍區司令部退役大校劉建
劉建岳父黃則賢,江蘇啟東人,1923年6月6日生,2018年2月9日卒。
北京·懷柔·九公山,巍峨挺立,群山環繞,松柏蔥蔥,紅葉滿山。在半山腰面南向陽的一片開闊地域,矗立著一塊巨石并坐落著一棟弧型建筑,這就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鐵軍紀念園”和鐵軍紀念館。紀念園廣場上,揚刀躍馬、高大威武的新四軍戰士青銅雕像傲然屹立;雕像基座上,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題字“鐵軍精神,永放光芒”金光閃閃。葉挺、項英和劉少奇、陳毅的浮雕位于紀念館后方左右兩側。迎著山坡拾階而上,有數千名新四軍老戰士及其夫人的骨灰安葬于兩旁。新四軍老戰士、原濟南軍區后勤第9分部顧問,我的岳父黃則賢和岳母張心鵑也與他們一樣,長眠于此,安臥其中。
每當節假日,特別是清明節前后,都有無數新四軍后代,以及成千上萬的解放軍官兵、青年學生、少年兒童來到九公山鐵軍紀念園,或是憑吊祭奠先烈,或是參觀紀念館瞻仰先烈雕像,或是開展各種主題的教育活動,進行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我和妻子黃曉陽以及妻妹黃曉梅、妻弟黃濟鳴和黃濟炎帶著孩子,每次來到這里看望岳父、岳母,當獻上花束,佇立墓前,表達悼念和哀思,緬懷他們為民族獨立和全國解放、保家衛國做出的貢獻時,總要想起倆位老人為我們及下一代的幸福與成長傾情付出的感人情景。岳父去世6年,岳母離世已25年,但看到墓碑上的遺像,他們的音容笑貌隨即浮現在眼前,我的思緒不由地回到了過去。
1942年,黃則賢(右)與同為參加新四軍的哥哥黃則忠在興化相會時的留影。
劉建岳母張心鵑于1949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10月,趙朝鮮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斗。
1997年10月,黃則賢、張心鵑伉儷與全家人合影。
從戎報國 用熱血和忠誠鑄就和平安寧
1977年春節,我初識他們時,岳父54歲,岳母46歲,正處于人生巔峰的美好時期。由于他們與我的家鄉同為江浙地區,言談話語鄉音濃烈,岳父早年又在蘇中、蘇北一帶抗擊日偽軍打過仗,彼此交流的話題甚多,相見不久就拉近了之間的距離,從而也使我對他們有了逐步的了解。
岳父是江蘇啟東人,1923年6月生,1938年1月到中藥店學徒。9月,日偽軍對啟東燒殺淫掠,他與師兄顧紅起誓不當亡國奴,投奔了江蘇海門人民抗日游擊支隊,15歲扛著比他還要高的步槍,參加了騎岸鎮防御戰和金沙鎮保衛戰。1940年10月,他隨支隊編入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后為新四軍1師兼蘇中軍區)2縱9團1營2連,在如皋、海安、興化、東臺一帶伏擊日偽軍,接著隨部與八路軍第115師教導旅會師,參加了射陽、安豐、曹甸攻占戰。皖南事變后,根據黨中央主力部隊地方化的指示,他所在的團先整編為東臺獨立支隊,分散在東臺、興化、鹽城一帶,堅持在水網地域作戰;后改稱興化獨立團,他隨部參加了寶應、興化攻占戰。1945年10月,參加了鹽城、高郵、寶應、興化戰役。在解放戰爭中,任10縱87團供給處副處長,參加了蘇中“七戰七捷”戰役。此后,又調任第三野戰軍10兵團29軍85師255團供給處處長,參加了渡江、無錫、蘇州、上海、福州戰役和解放廈門的戰役。1951年1月,他隨第29軍后勤部編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后方勤務部第6分部(同年4月改稱第4分部),任運輸處副處長,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金城等戰役中的后勤運輸保障工作。
岳父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經歷戰役戰斗無數次,先后兩次負傷。第一次是1940年12月蘇中曹甸戰役,他隨部參加對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一部作戰,在通過曹甸東側壕溝外圍平坦地域時頭部中彈負傷。第二次是1942年11月,他在新四軍興化獨立團供給處做后勤保障工作,為粉碎日偽軍對興化、東臺一帶的“掃蕩”,在部隊轉移作戰中,為搶救受傷的戰友,被敵擲彈筒彈片傷及腿部。由于行走困難,他被安置在臺北縣(今鹽城市大豐區)一位新四軍軍屬老人家療傷,不久被團供給處長接應,通過敵人封鎖線回到部隊。
岳母是浙江嘉興人,1931年12月生,1949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東野戰軍第10兵團29軍衛生部醫療隊工作。經部隊組織介紹,與岳父相識相愛,1951年2月在朝鮮與岳父結婚。婚后,她不怕艱難困苦,冒著槍林彈雨,參加了抗美援朝作戰中的醫療救護工作。1954年2月,她響應中央軍委的號召轉業地方,先是在南京,后又隨岳父調到濟南等地,從事醫療衛生工作。她性情直率,心地善良,鉆研業務,樂于助人。
提起戰爭年代的經歷,岳父總是興致勃勃,滔滔不絕,對我的家鄉江蘇東臺和大豐的人文地理亦很熟悉,就連萬盈墩、潘家撇、沈家灶等許多地名都記憶猶新。他不無感慨地說,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我們這些幸存者艱苦奮斗、衛國戍邊圖什么?還不是為給人民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讓子孫后代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歷經嚴冬酷寒方知春天的溫暖,數度黑暗磨難更惜幸福和光明。岳父、岳母經歷過舊社會的苦難和戰爭的硝煙,是在黨的引領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贏得了革命的勝利,收獲了革命的成果;是部隊組織幫助他們建立了家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因此她們從骨子里堅信共產黨,熱愛人民軍隊。對黨和軍隊的忠誠決定了他們的價值取向,敬業、勤奮、認真、踏實和吃苦耐勞,成為他們工作生活的基本常態。他們既有老一輩革命者的奉獻精神,又具愛人民、愛戰友、愛孩子,愛生活的秉性特質。
上世紀50年代初,各大軍區成立,從解放軍后勤學院畢業的岳父被分配到濟南軍區后勤部,此后又多次調動,到下轄的后勤分部任職,輾轉山東萊陽、濟南、淄博。從南方到北方,從大都市到小縣城,岳母則帶著四個孩子跟隨其后,任勞任怨,最后在淄博總算安頓下來。在濟南戰區所轄魯中大地和沂蒙山區,岳父終日穿梭于戰區各醫院、倉庫和修理等單位,檢查、指導、落實各項工作,為貫徹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為軍事斗爭準備中的后勤保障工作,默默奉獻,一干又是25年,直到1980年12月離職休養。
在價值觀多元化的當今,但凡有一些歷史認知或道德良知的人,在評論岳父和岳母他們這一代人時,有誰敢說他們不是我們這個國家和平安寧與人民幸福的奠基人及奉獻者?!
1979年5月1日,我和妻子經歷了兩年多的異地戀情結婚。沒有婚禮,沒有婚宴,有的只是二老的祝福和期望!他們說,“你們都是軍人,又都是干部,要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快樂生活。婚后暫處兩地,困難在所難免,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告訴爸爸、媽媽,有我們做后盾呢!”溫馨的話語,真摯的表露,像暖流一樣滋潤著我的心田。更讓我感動的是,兩位老人沒有任何的世俗之見,不僅不問我工資收入和結婚準備,而且給了我一千元存款作為結婚禮物。歸隊前,岳父還為我購買了軟席車票;進站時,他一直把我送進車廂。看著下車后面對車窗朝我招手微笑的岳父,以及他轉身離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濕潤了!
這就是我的岳父、岳母!他們在戰爭中不怕流血犧牲,在建國后不怕苦累,兢兢業業地工作,卻心甘情愿把幸福和美好的生活奉獻予人民,給予下一代。無論在當時還是當下,他們的境界都是高尚的,他們的形象都是高大的。
黃則賢參加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榮獲的紀念章。
北京市懷柔區九公山新四軍“鐵軍紀念館”。紀念館雕像基座上,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題寫的“鐵軍精神,永放光芒”八個大字金光閃閃。
著書立說 讓優良傳統代代相傳
岳父和岳母生活自律,幾乎沒有任何嗜好,唯有看書、看報的習慣一直與他們相伴。離休的最初幾年,岳父擔任干休所黨委委員和老干部黨支部書記,一直忙于干休所建設,組織老干部活動,上老年大學,并多次到各地看望老戰友,很難靜下心來回憶往事。上世紀90年代,他從《中國老年報》等報刊上看到回憶戰爭年代的文章,并萌生了撰寫回憶錄的念頭。他說,“我的許多老戰友,戰爭年代沖鋒在前、撤退在后,和平年代艱苦奮斗、不圖享受,事跡感人,可歌可泣。把他們寫出來,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都知道,既有紀念意義,又有教育意義”。
岳父的第一篇文章是抗日戰爭時期,在新四軍興化獨立團任供給處長沈云華的事跡。參軍前,沈云華就在蘇州做黨的地下工作。1939年11月,他參加新四軍,由于志向堅定,斗志高昂,對革命充滿信心,且樂觀開朗,喜歡唱國際歌,深受戰友們的喜愛。在行軍途中和作戰間隙,他經常給戰友講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道理,鼓舞士氣。他對黨忠貞不渝,對同志關心照顧,行軍途中見戰友疲憊就搶著扛槍背彈藥,宿營時他四處籌集糧草,挖坑埋鍋,生火做飯,讓大家吃上熱飯、喝上熱水,保持旺盛的戰斗力。岳父第二次負傷,沈云華得知后,帶領衛生員急行一百多里路,通過日軍封鎖線,將其和另外幾個傷員安全送到后方醫院。1944年夏,團供給處軍用物資在運輸途中被日偽便衣隊劫持,沈云華不顧個人安危,只身與其頭目交涉,講八路軍、新四軍日益壯大和日軍持續頹敗的形勢,曉之以理、挾之以威,在我黨內線的協助下,勇敢機智地索回了物資。解放后,他轉業地方工作,自覺學黨章、用黨章,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大公無私,將購買的國債劵當眾銷毀以示不要國家償還之大義。離休后仍活躍在居委會和當地街道,做黨的聲音的傳播者,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他就像一團火一樣,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熱氣騰騰。
岳父將《懷念優秀共產黨員——沈云華同志》初稿寄到濟南。我閱后,當即被這位革命前輩的事跡和精神境界所感動。于是,我對文中涉及到的有關戰役戰斗經過等進行了查閱和核實,對結構和措辭作了必要調整和修改。經他審閱后,送到濟南軍區《老戰士之家》雜志社。不久,被《老戰士之家》全文刊登。初作告捷,岳父喜出望外,他將編輯部贈予的20本當期雜志寄給在北京、南京等地的老戰友,贏得了陣陣贊譽。他的文作在干休所也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所領導在老干部大會上要求大家向他學習。一個追尋紅色記憶,緬懷革命先烈,傳播紅色文化的活動,在干休所內外蓬勃興起。當年的“八一”建軍節和抗戰勝利紀念日,許多大專院校黨團組織還請進來、走出去,聆聽岳父等老干部做報告,讓優良傳統代代相傳成為輿論的熱議話題。
接著,岳父又撰寫了《生死與共的老戰友——丁瑞根》。1940年10月黃橋戰役勝利后,岳父與丁瑞根同在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2縱隊9團7連戰斗生活一年多。1941年日偽軍在蘇北大舉“掃蕩”,新四軍主力部隊實行地方化,他們又一起轉移到興化、高郵、寶應一帶打游擊。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們參加了解放寶應、興化、如皋和解決外圍重要據點的作戰。在解放戰爭中,又歷經了蘇中“七戰七捷”和通榆公路保衛戰,參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廈門戰役。1951年1月岳父隨29軍后勤部奔赴朝鮮,丁瑞根所在86師改編為空軍移防邊疆,兩人才分開。在一起的10年,他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丁瑞根在作戰中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在撤退時拼死將負傷的戰友搶救回來;在戰后休整、糧食缺乏的情況下,他總是讓傷病員和戰友們先吃飽飯。一提起他,岳父就贊不絕口,為之動容。1980年初,岳父得知丁瑞根調回徐州,專門前去看望。兩位老戰友久別重逢,百感交集,他們暢談離別后的思念,回憶戰火紛飛年代的經歷,懷念生死與共的戰友,心情激動,夜難安寐。岳父看他居室簡陋,還設法給他買了一臺電視機。岳父的這篇文章也被《老戰士之家》發表。
此后,岳父一發不可收拾,又陸續撰寫了《難忘的日子——在蘇北老鄉家養傷》和《憶1955年濟南軍區授銜儀式》等回憶文章,先后被《輝煌共和國》《開國將士回憶錄》《人生回望》《歲月帶不走的記憶》等書籍和刊物收錄、發表。
最令岳父高興的是2003年初,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50周年,他將當年參加志愿軍后勤司令部,組織汽車部隊破解美軍“絞殺戰”,把作戰物資源源不斷送往前線的傳奇經歷寫成回憶文章,被全軍權威雜志刊登并獲獎的那段日子里。1951年8月中旬,美軍為配合其代表談判,出動1400余架戰機,實施所謂的“絞殺戰”,輪番發動地面和空中攻勢,企圖殲滅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有生力量。志愿軍運輸部隊頭頂敵機的狂轟濫炸,駕車行駛在山坡陡峭、深不見底的盤山公路上,采取設置防空哨、保衛運輸線,利用間隙、清除路障,白天隱蔽、夜間行駛,巧妙偽裝、迷惑敵機,以牙還牙、奮起還擊等一系列戰法戰術,形成了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將作戰物資和副食品源源不斷送往前線,并接收回撤的傷病員,有力地保障了上甘嶺戰役和金城戰役的勝利。岳父善于保存資料,記憶力又好。為此,我根據他的敘述和留存資料,執筆寫出《戰勝美軍“絞殺戰”》一文。投稿后,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雜志全文刊登。更令岳父自豪的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解放軍總政治部干部部和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于2005年初舉辦了“全軍離退休干部憶征途征文”活動,他的《戰勝美軍“絞殺戰”》在800多篇送選征文中入選26篇之列,榮獲三等獎,并被《回望——全軍離退休干部憶征途征文獲獎作品集》一書收錄,在全軍發行。那段日子,岳父的臉上充滿了笑容。他說,“文章獲獎固然高興,但是被收錄入書,在全軍機關部隊發行,讓廣大官兵都看到,銘記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不畏強敵,英勇善戰,不怕犧牲,克敵制勝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繼承發揚優良傳統,才是最值得高興的事!”果不其然!不久,他就接到北京、大連等地老戰友的電話。有的說,看到你的《戰勝美軍“絞殺戰”》,我仿佛又回到了朝鮮戰場,想起當年用一把炒面一把雪充饑,與美軍和南朝鮮軍奮力拼殺的情景。我也要寫一寫,讓上甘嶺精神傳下去。有的說,我兒子在部隊閱覽室看到了你回憶文章中有我駕駛汽車,與美軍軍機捉迷藏,避開掃射轟炸,將物資送往前線的事跡,為有父輩這一代的大智大勇而驕傲!在部隊大會上,他號召全團官兵要繼承和發揚志愿軍的革命精神,為維護和平與正義事業做出新貢獻。
2013年初,岳父進入90歲高齡,仍筆耕不輟。他以發表過的回憶文章為基礎,以珍藏的歷史資料、實物和照片為根據,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認真的回顧和總結。期間,他經常拿出資料和照片看一看,想一想,再寫一寫。最后,前后貫通,形成了《戎馬足跡——黃則賢戰斗生涯片斷回憶錄》,并附上多幅照片。之后,岳父委托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裝備部某局副局長韓誠做編輯。韓誠深受感動,欣然接受,收到書稿后,他專心致志,認真修訂,并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補充;清樣印出后,又請老紅軍、新四軍、開國將軍劉毓標的后代,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原政治委員劉華蘇少將撰寫了序言。編輯成書的回憶錄主次分明、文圖并茂,精致美觀、易讀性強,體現了一位優秀晚輩對革命前輩的崇敬和對這份精神財富紙質化的匠心。收到印刷成書回憶錄的那一天,岳父心情激動,無比喜悅,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岳父將承載他革命一生的回憶錄《戎馬足跡》送我兩本,其中一本是給我兒子的。我幾次閱讀,可謂既欣喜又沉重,欣喜的是《戎馬足跡》凝聚了岳父多年的夙愿,看到書中他富有傳奇的經歷和生動樸實的敘述,他身著戎裝和佩戴數枚功勛章以及岳母笑容可掬的照片,我為有這樣一對老革命的岳父、岳母感到自豪;沉重的是《戎馬足跡》承載了他們多年煉就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展現在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部傳世之作!厚重的“財富”!我想,他們的愿望并非只是讓我們經常翻一翻、看一看,永遠記住并思念他們吧!更深的含意是:要將他們對黨對國家的忠誠、對人民對戰友對家人的熱愛、對光明對事業追求的高貴品德和優良傳統,繼承下來,傳承下去。做為他們的女婿,面對兩位革命老人的期許,又該作何應答呢?!只有承諾,不能沉默;只有踐行,不能空談!
言傳身教 督步履堅實行穩致遠
岳父、岳母雖然和我沒有血緣關系,但自從我與妻子結婚后,對許多事物的共同認知,以及軍人的特有情愫,把我們凝聚成情感交融、休戚與共的一家人。每當我工作取得成績有了進步時,他們喜形于色,比我還要高興;每當我面臨曲折或置身迷惘時,他們又箴言委婉,及時提醒,促使我理性思考,厘清紛擾,穩步前行。有以下幾件事,對我的教育和啟發極為深刻,并在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蓬勃興起。國門初開,在進口新產品,引進新技術的同時,國外及港澳臺地區的各種思潮和生活方式也涌入內地。一段時期,宣揚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抵毀人民民主專政,削弱黨的領導,誹謗毛澤東思想等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言論甚囂塵上(詳見《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166―177頁)。與此同時,經濟領域內的犯罪活動猖獗,對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造成了消極影響。1981年2月初,我和妻子、孩子在岳父、岳母家過春節。當一大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著年夜飯的時候,岳父、岳母發話了,“國家實行改革開放,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但是社會上形形式式的自由化言論泛濫,貪污受賄吃“回扣”和走私等違法活動肆虐。我們這個大家庭現在9口人,其中有6個黨員、7個軍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有一個人犯錯啊!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軍隊,怎么能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呢?!……”。這年夏天,我調到軍區機關工作。不久,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會議明確提出了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后來,又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回憶這一過程,我為岳父、岳母當時的政治智慧和及時提醒所深深折服!
讓我領教岳父、岳母政治敏銳性的還不止這一件事。
1985年6月初,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做出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決定。要求軍隊要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軍工企業大力發展民品生產,部隊騰出部分機場、港口、碼頭、鐵路專用線、軍用通信線和營房、倉庫、場地轉為民用。號召軍隊“要忍耐”,“要過緊日子”。同時,鼓勵軍隊從事生產經營和對外貿易,在不增加軍費的情況下,實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根據上級的部署,軍隊各級機關普遍成立了貿易公司,許多部隊興辦了養殖、種殖和加工廠等生產經營實體,以盈利賺錢、彌補經費不足為目的的經營性活動在部隊逐步展開。就連部隊干休所也利用臨街房,進行形式多樣的經營和有償服務活動。
一天,岳父、岳母帶著他們干休所加工廠生產的“實在香”瓜子來濟南,到軍區機關軍人服務社送樣訂貨。事后,他們對我和妻子進行了一次深談。他們說,“現在,軍隊經商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費不足的矛盾,可這樣下去會出問題的。如今,哪個部隊領導的精力不是放在生產經營上,不是把謀取經濟效益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哪里有心思抓軍事訓練提高戰斗力啊?一旦發生戰爭,打起仗來怎么辦?”他們接著說,“我們老干部辦些經營實體,從事政策規定以內的有償服務活動,小打小鬧賺點錢用于干休所建設,影響不了軍隊建設的大局。”“你們可不一樣啊!軍區機關有權有錢,管干部、管兵員、管裝備,在鐵路、公路交通方面還享有特權,搞經營活動如果脫離監督管理,就會敗壞部隊風氣,滋生貪污腐敗,葬送一批干部的!”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雖語音平和,卻如雷貫耳,聽得我和妻子渾身冒汗。當時,我就在想,現在部隊生產經營一轟而上,各級領導唯恐滯后受責,有幾個能有如此深刻的遠見與卓識呢?我不僅為二老豐富的閱歷和見解所感嘆,更對他們胸懷憂黨憂國憂軍憂民之心,敢于直言,心生敬意!
不出他們所言。數月后,一些機關部隊在生產經營中問題開始頻發,有的甚至發生走私汽車和出租軍用汽車牌照的違法犯罪案件,不少干部受到嚴厲懲處。此后,中央軍委做出“軍以下作戰部隊不準經商”和《關于整頓改革生產經營的決定》。1998年3月,中央軍委又決定非作戰部隊不準從事生產經營。同年12月15日,全軍和武警部隊完成與一切經營性企業脫鉤。
岳父、岳母心系兒女,從政治上、生活上關心我們,使我們免受波折,既深深地打動了我,又觸動了我!我與妻子商量,二老年事漸高,應該樂享天倫,不能再讓他們為我們操心竭力。但是,他們卻一如既往地關注著我們。
1992年,地方經濟迅猛發展,許多黨政機關干部下海經商賺得盆滿缽滿,有的地方企業為擴大規模、增加效益,大肆從部隊挖掘人才。當年,我任處長已經7年,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地方一國企負責人了解到我的情況后,開出了不菲的工資待遇,向我伸出了橄欖枝。在物質利誘面前,我和妻子不免有些心動。此事被岳父、岳母知道后大為不滿,岳母的情緒一下子爆發了:“就你嚷嚷著!轉業轉業!待遇待遇!我雖然離開部隊30多年,但對軍隊仍有深厚的感情!你不懂得珍惜,還要拖劉建的后腿!腦子里整天想什么?”當然,她只是數落自己的女兒,對我卻沒有半句指責。岳父僅僅說了我一句,“你任現職雖然時間長,由于起步早,現在還比較年輕。既然組織上沒有考慮你的轉業問題,你就要服從大局,安心部隊工作,不要為眼前的利益所誘惑!”
岳父、岳母箴言委婉,如醍醐灌頂,讓我一下子沉靜下來,再聯想起我父親在世時的教誨,母親的期望,讓我對人生道路和理想追求有了深刻的感悟。從此,我將一門心思用在工作上,不圖名利,踏實篤行,低調做人,認真做事,無論崗位變換還是職務調整,都盡職盡責,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領導的處和二級部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先后受到軍區和總參謀部的表彰。2005年,個人還被軍區司令部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在軍區機關二級部領導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
關懷備至 為發展前行蓄勢助力
岳父、岳母一生追求進步,祟尚知識。岳父雖出身貧寒,參軍前只有初小文化程度,但聰明好學,成績優良;參軍后在作戰間隙,自學了統計法和珠算,打得一手好算盤。解放后,軍隊興起文化學習運動,他先是學習了高小文化課程,1958下半年又參加濟南軍區組織的中學文化學習,1961年3月修完中學全部課程,代數和幾何分別獲得90分以上的好成績。此后,他又就讀于解放軍后勤學院,于1963年1月以優異成績畢業。
岳母是知識分子。她參軍前畢業于上海醫專,醫學專業好,領悟能力強,不僅自己勤奮好學,始終保持對提高文化素養的渴望,而且對子女的學習教育極為關心,寄于厚望。1977年5月,她聽說我進北京軍政干部大學(國防大學前身)學習的消息,高興地打電話囑咐我,“你才25歲,就能進解放軍最高學府學習,非常難得!要珍惜機會,努力學習,增長才干。”
岳父、岳母的學習經歷和對子女學習成才的期望,無形中給了我一種壓力,而他們對我在學習期間的關心、幫助和支持,又給了我極大的動力,激勵我在職學習時,見縫插針,手不釋卷,積極備考;進校學習時,心無旁騖,專心致志,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每當我回想起上世紀80年代初,他們支持我在工作崗位上完成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情景,心潮就難就以平靜!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努力實現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寫進黨章,作為新時期干部隊伍建設的方向和目標。根據總政治部的指示,軍區機關創辦了業余自修大學,要求機關干部邊工作、邊學習,用3到4年的時間學完規定的文化課程,參加山東大學組織的統一考試,在各門課程合格后,發給大專畢業證書。學習與否,成績優劣,直接關系到每個機關干部的進退去留和后續發展。于是,絕大多數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機關干部都報了名,鉚足了勁,在工作的同時堅持參加自修大學學習。那一年,我已30歲,在機關政治部門分管抓部隊基層工作,在辦公室時間少,下部隊時間多,有時下部隊一蹲就是半個多月。能否參加自修大學的學習,成了我面前的一大難題。岳父、岳母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當即打來電話,讓我不要有顧慮,要踴躍報名,參加學習,積極迎考,他們會全力支持的。
有一次,我下部隊返回機關,準備參加3門課程的考試。此時離山東大學的考試僅剩10天時間。期間,既要寫出下基層的報告,還要參加機關的正常會議等項活動。正當我應接不暇的時候,岳母來了。她當時還沒有辦理離休手續,專門請了半個月的假,一進門就說,“你們這么忙,又都是大事,我和你爸怎么能不管呢!你安心工作,好好復習,其他什么事都不要管了!”那段時間,她如同在自己的家里一樣操持著家務,買菜、做飯、洗衣服,接送孩子,見事就做,甚至為“趕夜車”的我做夜宵。一個深夜,她下好面條端到桌上,看到我趴在書桌上睡著了,就為我披上衣服,蓋上面碗,嘆息道“真是在拼命哦!”正當她自言自語的時候,我醒了。岳母的關心和照顧,令我感激萬分,心想一定要考出好成績回報她。一個月后,考試成績公布了,當聽到我3門課程均取得85分以上的消息時, 她和岳父會心地笑了,連聲說“我們辛苦一點,值得了!”蒼天不負有心人,在二老和妻子的支持下,我3年自修大學的各門課程考試皆一次性通過,1986年獲山東大學畢業證書,并被濟南市人民政府授予“自學考試先進個人”稱號。
此后幾年,我又順利完成了大學本科和進國防大學學習的任務。
岳父、岳母不僅關懷備致,全力支持我和妻子的學習,而且對學習刻苦和成績優異的其他孩子也非常關愛。1999年底,我一個在北京讀大學的堂外甥女來濟南,我和妻子帶她到淄博看岳父。當聽說她父母在農村,家庭以微薄的收入供其上大學讀研究生時,岳父慷慨拿出兩千元錢鼓勵她好好讀書,學有所成。岳父當時的離休月工資僅一千多元,一次拿那么多錢助學實屬不易,驚訝得我那外甥女手足無措,連聲說“爺爺!太多了!我不敢要!”后經妻子幾番勸說,才接受了下來。
在干休所附近農村有一個叫馬洪彩的女孩子,因父母患病,家境困難,經濟拮據,行將輟學。岳父、岳母知道后,及時伸出了援手,供這位女孩讀到大學畢業。
傾情付出 精心呵護快樂成長
岳父、岳母雖育有四個子女,但對我卻如同己出,就像親兒子一樣。妻妹和兩個妻弟對我也以大哥相稱,視為兄長。在這個家庭,沒有絲毫的身份。全家人對我的兒子更是百般的疼愛和呵護,我的心中真的是多了一對父母,增添了無盡的關懷,讓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真摯的愛意。
那是在1980年10月下旬,接到我妻子待產的電話后,岳父、岳母乘車數百里趕到沂蒙山區的部隊醫院,守在產房隔壁的休息室數小時,迎來我兒子的降生。此后,岳父對他這個外孫則抱不離懷,岳母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孩子,當他們看到小外孫雙腳亂蹬、張嘴哭笑的憨態時,臉上像樂開了的花一樣,“我們家有近18年沒有聽到孩子的哭笑聲啦!”一句話,道出了他們未將哭鬧當煩惱,樂享天倫在此時的摯愛心境!
受當地世俗的影響,部隊干休所部分老干部中也有“親孫孫栽根根,外孫狗‘吃了走’”一說。意思是對于第三代,只留孫子在家傳宗接代,外孫僅留下吃頓飯走人。岳父、岳母聞言,總是付之一笑,不僅不予認同,反而對我兒子給予了更多的疼愛。起初,我和妻子分居兩地,后經組織協調雖然在濟南團聚落戶軍區機關安了家,但由于妻子所進單位屬戰備值班部隊,只能在周六晚回家過周末,有時周日還要留部隊值班,孩子跟著她在部隊或隨我在機關,都有諸多不便。這樣,岳父、岳母就將我們的兒子留在他們身邊撫養,一直到兩歲半上幼兒園,幾乎沒有離開過。
兒子適齡上幼兒園回到濟南后,按理說,岳父、岳母可以撒手不管了,可他們還是放心不下小外孫,隔三差五就打電話問長問短,從起居、蓋被到吃飯、穿衣,從行為舉止到自理能力培養等等,無不一一問及念叨一遍。每當聽說孩子感冒了,或是我將下部隊工作需要離家一段日子,他們就著急得待不住了,馬上趕到濟南,要么住下來幫助帶孩子,料理家務,要么將孩子接回淄博,到他們原部隊機關上幼兒園,生怕他們的外孫沒人管、受“冷遇”。岳父干休所不少工作人員一直以為孩子就是他們的親孫子。
幾年后,妻妹和兩個妻弟雖然相繼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對這個外甥仍寵愛有加,他們一有機會就陪他做游戲、“藏貓貓”,還經常給他買衣服、送玩具。一大家人都將其視為寶貝,真可謂“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可以說,兒子是在全家人的百般呵護和千般寵愛的環境中長大的。
兒子7歲入學后,岳父、岳母的思念和牽掛仍難以割舍。他們每周都要打電話與外孫聊天,每年都要來我們家住幾次,短則一周,長則一個多月。他們喜歡一邊看書、看報,一邊看著外孫做作業;周日,他們則將全部時間給予孩子,不是守著學琴、陪著下棋和畫畫,就是逛公園,給外孫講故事,從諸多方面關心下一代的道德情操培養。
在同時期同職級的離休干部中,岳父、岳母的工資待遇是比較高的,岳母又是一個重儀表、講品位的人,但他們卻不奢侈、不鋪張,一直過著簡單和儉樸的生活。然而,在我們兒子的吃、穿、用等方面,卻是出手大方。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他們多次給予經濟方面的幫助,付出了老一代人的無限關愛。
……
岳父、岳母待我恩重如山,我當然懂得感恩回報。我所秉持的感恩和回報,首先是像他們那樣學習、工作、生活和做人,忠誠、踏實、進取、勤奮,做他們期望的下一代。其次是像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樣尊重和關心他們。岳母來濟南長住,無論是看電視選頻道,還是吃飯菜酸甜辣,我們都任由她做主從不挑剔。她喜歡看戲曲,我先后陪她看越劇《追魚》的電影和小百花越劇團來濟南演出的《紅樓夢》;她喜歡看書,我則將珍藏的豎排版線裝古典小說送給她閱讀。我工作雖然很忙,但還是抽時間陪她聊天,周日與妻兒陪她去商場、逛公園。1993年12月建成的山東省級機關老干部活動中心,集餐飲、文化、健身、娛樂等項目于一體,功能完善,設施高檔,是當時許多老干部向往的活動場所。我用兩個月的工資安排二老在那里用餐品味,挑選了他們愛吃的南方菜肴。從二樓俯瞰大廳來往不息的活動者和色彩斑斕的霓虹燈,品償著豐盛的美味,他們贊不絕口,高興地說“上海大世界也不過如此啊!”。1996年11月,我從妻弟電話中得知岳母患病的消息,立即帶車趕往淄博將她接到濟南治療,請戰友聯系知名專家為她實施手術,并請北京來濟的中醫專家跟進診治。為鞏固術后療效,妻子只身去北京紅星酒廠購得20壇原漿紅酒,找車輛運回給她泡中藥服用。晚年的岳父每天總喜歡在院子里走一圈,我只要去看他就陪他下樓散步,曬太陽,做健身活動。每當聽說他患病住院的消息,我總是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與妻弟輪換晝夜照顧他。經濟狀況好轉后,我每年春節都給岳父一份千元賀歲金,連續9年直到他去世。
當然,與岳父、岳母的恩情相比,我的回報和孝敬是遠遠不夠的。我最大的遺憾,莫過于沒有陪他們回江蘇故鄉走一趟,了結他們晚年的思鄉情、懷舊愿。岳父和岳母生前說過,想到他們戰斗生活過的東臺、興化、大豐和鹽城等地走一走,看一看,甚至想尋找戰爭年代照顧他養傷的軍屬老人或后代。岳母離世早,沒有來得及了卻這一心愿。2015年,岳父聽說鹽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市區人口已達150多萬,經濟總量超4100億元,不僅有馳名全國的東風悅達起亞汽車城,還有享譽海內外的5A級景區——中華麋鹿園和荷蘭花海;重建的新四軍軍部——泰山廟修葺一新,莊嚴的新四軍紀念館成為眾人參觀學習的紅教基地,建軍路華麗轉身為寬敞明亮的“鹽城第一路”。他再次萌發了到鹽城走一趟的念頭,還想經過淮安瞻仰周恩來總理紀念館。鑒于他已93歲高齡,我與妻弟論證了多種出行方案,皆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這竟成為我今生無法彌補的一大憾事!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岳父、岳母已經離去,然而生活還將繼續……。無盡的思念,不如銘記他們的囑托,永思他們的恩情,珍惜當下生活,像他們那樣愛人民、愛戰友、愛家人;百般的感嘆,不如賡續他們的血脈,傳承他們的精神,像他們那樣真誠做人,擔當做事,并教育和影響下一代,弘揚高尚品德和優良家風。
松柏根深立天地,層林盡染映山河。正氣清風人間在,英名美譽口碑傳。
岳父黃則賢和岳母張心鵑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作者:劉建 責任編輯:姚云炤 孫加永 薦文:謝漢東 史料提供:黃曉陽 黃曉梅 黃濟鳴 黃濟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