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老榆樹見證一座軍營的滄桑巨變
老榆樹見證一座軍營的滄桑巨變
作者:陳廣相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5-28 瀏覽次數:7841
南京紫金山麓、玄武湖畔有座軍營,其中央地帶的原大禮堂(現南京軍區軍史館)門前有兩棵白榆,據南京市綠化園林局2015 年頒發的“古樹名木”標牌顯示,這兩棵樹栽種于1915 年,算起來,已有106 歲了。
軍營里那棵老榆樹
南京紫金山麓、玄武湖畔有座軍營,其中央地帶的原大禮堂(現南京軍區軍史館)門前有兩棵白榆,據南京市綠化園林局2015 年頒發的“古樹名木”標牌顯示,這兩棵樹栽種于1915 年,算起來,已有106 歲了。我在這座軍營工作生活近30 年,與老榆樹經常見面,今年因組織召喚又來到大院工作,巧的是,辦公室與老榆樹相鄰,隔窗便可看到它們蒼勁挺拔的雄姿。
望著眼前的老榆樹,心中總有一些感慨。人們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其實營盤也非一成不變,這座有著百多年歷史的軍營,其歸屬和名稱一變再變,許多建筑也已面目全非,唯有這兩棵榆樹則巍然屹立,風采不減。這大概就是明代文學家楊慎詞中所說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吧。望著眼前的老榆樹,心中總會浮想聯翩,在漫長悠遠的時光里,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潮流中,老榆樹經歷了這座營院里的多少風風雨雨?珍藏了多少陳年往事?見證了多少英雄豪杰笑傲風云?承載了多少熱血青年的酸甜苦辣?
老榆樹你可能還不知道,在你于此落地生根之前,這里曾是清末陸軍小學堂、陸軍第四中學堂的所在地。陸軍小學堂、中學堂為清廷于光緒年間設立的新式陸軍學堂,歸陸軍部管理。陸軍小學堂開辦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學制三年,學生年齡在15 歲至18 歲之間。陸軍第四中學堂開辦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 年),學制兩年,收訓來自江蘇、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四川等地陸軍小學堂的畢業生,前后5 年光陰,為清廷培養了一批擁有近代軍事知識的人才。
老榆樹你定然還記得,這里曾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所在地。1927 年4 月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后,決定于此建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其基本宗旨是力求學生“修得軍事知識與各兵科初級干部必要之技術與指揮能力”。同年11 月學校開始籌建,次年3 月開學,蔣介石任校長。辦校之初,沿用清朝陸軍第四中學堂的建筑。其后由于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加上原有校舍破舊不堪,從1928 年至1933 年,先后建造了大量校舍,計有西式平房62 幢,西式洋樓17 幢,共1075 間,形成以西式建筑為主調的建筑群。1937年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該校逐步遷離南京。將近10 年時間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共招訓正期學生8 期及各類軍官班若干期,從這里走出了許多叱咤沙場的將領。
老榆樹你定然還記得,這里曾是蔣介石的總統官邸。在老榆樹東側數百米,有一座名為憩廬的建筑,它就是蔣介石起居、工作的主要場所,亦稱總統官邸。憩廬建于1929 年7 月,同年10 月落成,磚木結構,高二層,另有一層地下室,是典型的民國時期中西合璧風格建筑。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在此居住8 年后,于1937 年12 月南京淪陷前夕離開,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5 月回到南京后,在憩廬又住了將近3 年。1949 年1月21 日,蔣介石宣告引退后飛離南京前往溪口,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憩廬居住。
老榆樹你定然還記得,自從1937 年12 月13 日南京失陷后,這里就落入日偽軍的魔爪,營院也被冠以不光彩的名稱。先是1938 年12 月,偽維新政府在此開設了“綏靖軍官學校”,后是1941 年9 月汪偽政府于此成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汪偽軍校開辦3 期后,就隨著侵華日軍戰敗投降壽終正寢。
老榆樹你定然還記得,這里曾是中華民國國防部的所在地。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于1946 年5 月還都南京,6 月1 日起,剛成立的國防部在此辦公。國防部分為軍政、軍令兩個系統,軍政方面設國防部長一人,承行政院長之命綜理軍政事務;軍令方面設參謀總長一人,承國民政府主席或總統之令綜理軍令事宜。在寧期間,歷任國防部長為白崇禧、何應欽、徐永昌,歷任參謀總長為陳誠、顧祝同。國防部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校舍。1948 年初秋,蔣介石在政治上眾叛親離、軍事上接連失利的情況下,在此召集百余名要員開會商討挽救危局之策,這也是蔣介石在國防部召開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當然,這次會議并沒有改變國民黨覆滅的命運。
老榆樹你定然還記得,南京解放不久這里曾是華東軍區軍政大學的校區。1949 年7 月11 日,華東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決定將原華東軍事政治大學、第三野戰軍軍政干部學校及第八兵團機關大部合編,成立華東軍區軍事政治大學,任命軍區司令員陳毅兼校長、政治委員,陳士榘為副校長,鐘期光為副政治委員。3 個月后,學校正式開學,全校教職員工達3.7 萬余人,不到兩年先后為國家培養輸送近5 萬名軍政干部。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充分肯定。1950 年6 月20 日,毛主席為華東軍大題詞:“華東軍政大學日進有功,培養大批國防建設人才。”
老榆樹你定然還記得,從1951 年1 月15 日起,這個營院又迎來一個值得驕傲的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這座全國最高軍事學府,直屬中央軍委,由著名軍事家劉伯承任院長兼政治委員。到1956 年,發展成為具有12 個系的綜合性軍事學府,不僅為全軍培養了一批能指揮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軍官,還培養了一支具有現代軍事知識的教員隊伍,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教學制度。1957-1959 年,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以軍事學院的幾個系為基礎,在全軍分別組建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和海軍、空軍、炮兵、裝甲兵等六個高級指揮學院,其中軍事學院仍設在南京原址,其任務是培訓全軍團職及部分師職軍事指揮干部,廖漢生、劉浩天、張震先后任院長,鐘期光、王平先后任政治委員。1969 年2 月,軍事學院奉命撤銷,與高等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后勤學院合并,在北京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
老榆樹你定然還記得,1969 年軍事學院撤銷后這里曾是南京軍區領率機關的所在地。許世友、唐亮、杜平、聶鳳智、廖漢生、向守志、郭林祥、傅奎清、固輝、史玉孝、劉安元、方祖岐、陳炳德、梁光烈、雷鳴球、朱文泉、趙克石、陳國令、蔡英挺、鄭衛平等高級將領,先后在此領導和指揮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5 省1 市境內的所屬武裝力量,肩負著橫戈海疆、衛戍東南的光榮使命,以青春熱血譜寫了一篇又一篇精彩華章。
老榆樹你定然還記得,2016 年2 月,全國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南京軍區隨之撤銷,這座歷史悠久的軍營,又被冠以新的光榮名稱……而你的年輪上,也將繼續鐫刻下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
站在老榆樹下,追溯光陰變遷,暢想歲月崢嶸,我為這座軍營的滄桑變化感嘆,為歷史潮流的浩蕩前行感嘆,也相信見證了營院往昔的老榆樹,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