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南海問題溯源
南海問題溯源
作者:王飛 責任編輯:祝新漢 來源:《鐵軍》2012年第8期 日期:2013-12-02 瀏覽次數:7826
南海,也稱南中國海,是世界第三大海。南海所屬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四個群島,統稱為南海諸島。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北靠中國華南沿海大陸,東臨菲律賓,西瀕越南和馬來半島,南連馬來西亞和文萊。南海海域總面積約360萬平方公里,海域內包括海上通道、島嶼、海峽水域。南海地區北有臺灣海峽,西南有馬六甲海峽,連接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上要道。南海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尤其是油氣資源儲量巨大。近年來,南海周邊國家不顧南海諸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事實,搶占島礁,開采油氣。美國、日本、印度等國乘機挑撥離間,使這一地區矛盾沖突加劇。研究南海周邊安全形勢,把握斗爭策略,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南海的歷史
早在西漢時期,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在南海航行,并發現了一群珊瑚島礁,這就是今天的南沙群島。三國時期,萬震所著的《南洲異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傳》,都有關于南沙群島地貌特征的記述。唐代以后,中國人越來越多地到這一帶海域從事捕撈活動,中國歷代政府也隨之對南沙群島實施管轄。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舟師揚帆遠航,至宣德八年(1433年)閏十二月初九,鄭和共七次率部遠航,前后歷時28年。當時,中國戰船在南沙群島海域“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滄溟十萬余里”,“若履通衢”。在南沙群島,鄭和對地理環境進行核驗、定位和命名,使中國政府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得到實質性的佐證,從而得到歷史的確認。今天南沙群島中的鄭和群島,就是為紀念鄭和的航海業績而命名的。當時,南沙群島周邊國家沒有遠航能力,不可能發現南沙群島的諸多島礁,更談不上擁有主權。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海諸島主權屢受侵犯。中國地方政府和一些愛國知識分子為維護南海諸島主權,以各種方式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933年7月,法國非法占領南沙群島中的九個小島。此事件加速了中國政府對海域主權范圍的界定及地名公布等工作。1934年12月,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了中國南海各島礁的中英文地名。1935年4月,該委員會正式公布并出版《中國南海島嶼圖》,詳細標注了南海132個島礁沙灘的名稱和所處經緯度。1936年,白眉初編寫的《海疆南展后之中國全圖》,以斷續國界線的方式標明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今中沙群島)、團沙群島(今南沙群島)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強占了中國南海諸島。戰后,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確定的原則,中國政府正式恢復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1946年10月,中國海軍在上海成立“前進艦隊”,前往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接管主權。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原海軍副武官林遵上校受命擔任“前進艦隊”指揮官。1946年10月29日晚,由護航驅逐艦“太平”號、獵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和“中業”號等四艘軍艦組成的“前進艦隊”,在林遵率領下,從上海吳淞口出發。11月4日,艦隊抵達廣東珠江口,廣東省接收專員、省府委員肖次尹和顧問麥蘊瑜一行人上艦。11月9日,艦隊到達海南島的榆林港。之后,艦隊分為兩隊,林遵親率“太平”、“中業”兩艦奔赴南沙群島,副指揮官姚汝鈺率“永興”、“中建”兩艦前往西沙群島,行使收復使命。12月12日晨,“太平”艦發現一座覆蓋著濃密植被的低矮陸地礁盤,經實地勘驗和對照海圖,確認這就是南沙群島的主島——長島。林遵帶著“太平”艦艦長麥士堯等十幾名官兵乘小艇上島。官兵在碼頭炸毀刻有日本國徽和“大日本帝國”字樣的石碑,換上隨艦帶來的刻有“太平島”字樣的主權碑,并在碑前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升旗和主權接管儀式。隨后,“中業”艦艦長李敦謙又將“中業島”主權碑立在南沙群島第二大島鐵畸島上。林遵還將太平島以東約7.8海里外的一圓形珊瑚礁以李敦謙的名字命名為敦謙沙洲,用該艦副艦長李鴻庥的名字將太平島以南13海里的一海島命名為鴻庥島。這些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7年,國民政府內政部公布了《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同年,出版《南海位置略圖》,標明南海海域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都屬于中華民國領土,并在南海諸島四周畫有11條斷續國界線。1948年,內政部方域司司長傅角今主編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及附圖《南海諸島位置圖》公開出版,成為官方最早正式公開標示南海斷續線的地圖。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政府鄭重宣布擁有南海諸島主權。1951年8月15日,中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在《關于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的聲明》中指出:“西沙群島和南威島正如整個南沙群島及中沙群島、東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1992年2月25日,中國政府公布《領海及毗連區法》,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陸地領土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1998年6月26日,中國政府公布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第十四條指出:“本法的規定不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享有的歷史性權利。”按照國際通行的島嶼制度方案,中國南海斷續線內的海域面積約為187萬平方公里,此外還可劃定面積約123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
新中國出版的中國地圖,對南海海域基本沿襲1948年出版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及附圖《南海諸島位置圖》,但在具體標繪上稍有變化。1954年,新華地圖社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取消了海南島同越南海岸間的兩段斷續線,并在臺灣和琉球群島之間增加了一段斷續線,形成南海九段、東海一段的斷續線。但是,繪制者并未說明為何減去南海的兩段斷續線。1959年,國務院外交部、公安部、內務部,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局等單位共同編制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界地圖集》(內部版),將南海斷續線標注為“目前我國公開出版地圖上的斷續國界線”。1962年,地圖出版社出版1∶4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掛圖,確認南海斷續線為九段。同年,外交部批準該圖為標準國界線樣圖。此后,上述基本畫法一直沿用至今。1983年,中國政府正式出版1∶600萬《南海諸島》圖,同樣采用了上述畫法。
南海問題的現狀
20世紀60年代之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權益基本未受到嚴重挑戰。20世紀60年代末,聯合國組織了一次從黃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動。一位美國科學家對東海和南海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石油、天然氣資源驚嘆不已,驚呼這一海域為“第二個海灣”。此后,東海、南海周邊的不少國家開始陸續提出主權要求,尤其是一些東南亞國家,甚至開始出兵搶占南沙群島的島嶼。至1973年8月底,南越占領了中國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的六個島嶼。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武力回擊,收回了被南越占領的幾個島嶼。20世紀80年代,南海的豐富資源被更多的國家覬覦,一些島礁逐步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侵占。
截至2000年,在南沙群島較大的52個島礁中,中國僅控制9個,(其中太平島礁由中國臺灣控制)越南在南沙群島搶占島礁29個,菲律賓搶占島礁9個,馬來西亞搶占島礁5個。按照這些國家政府宣布的領海、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范圍,越南侵入中國斷續線內海域可達100多萬平方公里,菲律賓可達41萬平方公里,馬來西亞可達27萬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亞提出以納土納群島為基線,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也進入了中國斷續線以內。文萊單方面聲稱的專屬經濟區,侵入中國斷續線內約3000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中國在南沙群島僅控制8個島礁,(包括臺灣控制的太平島)其他44個島礁基本上被周邊國家瓜分。其中,越南控制29個,菲律賓控制10個,馬來西亞控制5個。此外,越南還對中國實際控制下的西沙群島提出了主權要求。南海中還有一些較小的島礁,也有許多處于他國的控制之下。至此,“九段線”已名存實亡。在中國南海島礁爭奪中,主要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國,加上中國臺灣,共四國五方。在中國南海海域爭奪中,涉入的國家更多,形成了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中國,加上中國臺灣,共有六國七方。截至2009年,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已在占據的島礁上搞了不少基礎設施,企圖逐步實現“駐軍常態化,工事永久化,陣地縱深化”,以謀求對南沙群島“主權”的合法化。
最新油氣勘探顯示,南海海域有24個含油氣盆地,估計油氣儲量約420億噸,其中,中國斷續線內的石油儲量約295億噸,天然氣10萬億立方米。2004年7月,中國政府批準開采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主要集中于北部大陸架。南海南部石油大部分都沉積在靠近周邊國家的大陸架上,如果按照大陸架的原則來確定石油資源的歸屬權,中國并不具有優勢。如果按照斷續線的法律地位,中國則可以擁有對斷續線內海域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權。截至2006年,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通過國際招標,先后吸引60多家外國石油公司參與南海開發,豎鉆井600口以上,每年開采石油超過5000萬噸,相當于中國大慶油田的年產量。其中,馬來西亞在中國斷續線內開采的油田達18個,很多油氣井已深入斷續線內100海里。越南同50多個外國石油公司簽訂了30多份合同,在南海的年采油量達1100萬噸。
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是名副其實的聚寶盆,不僅物產豐富,島嶼眾多,而且還有可觀的海底礦藏。其中,僅磷礦的儲量就達25萬多噸,超過了世界著名磷礦產地智利、秘魯和整個非洲儲量的總和。
從1997年6月開始,馬來西亞海軍艦船對南海的偵巡范圍擴大至北緯8度以北海域,飛機亦頻繁到它所占島礁及“專屬經濟區”偵察巡邏。自1998年派兵侵入榆亞暗沙和簸箕礁后,馬來西亞在南沙群島東南海域的防御已基本成為一個整體,可控制南沙群島約1/4的海域。
菲律賓不斷增派艦艇、飛機到南沙群島和中沙群島黃巖島海域進行“主權”巡邏,拆除和炸毀中國設在無人礁灘上的主權和考察標志物,劃定外國漁船“活動禁區”,肆意扣押中國在南沙群島和黃巖島海域作業的漁船,并派艦艇侵入南沙群島仁愛礁,對黃巖島進行實際控制等。2001年,菲律賓海軍陸戰隊和特種作戰大隊接替海軍建筑部隊駐防南沙群島,在已占島礁增建雷達站、機場等設施,以確保能在兩小時內將增援部隊部署到預定島礁。
越南加強對南沙群島海域的管控,保持不間斷的軍事存在,經常圍捕中國作業船只,驅趕中國科學考察船,并極力拉攏美國與東盟部分國家參與對南沙群島部分海域的投資開發,以形成制約中國在南沙群島活動的聯合陣線。2007年3月下旬,越南軍政部門派出多個高級代表團赴南沙群島島礁慰問、視察,人員規模和持續時間均超過往年。此后,越南海軍又在西沙群島以西和北部灣口以南海域,阻攔和驅趕中國正常作業的“奮斗”號勘察船。11月7日,越南不顧太平島長期由中國臺灣行使管理權的事實,竟然對中國臺灣在太平島興建機場提出抗議。
南海航運條件好,適宜大型艦船活動。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是南海上的重要立足點,可有效監控該海域和諸多重要國際航線。南海海域是重要的國際航運通道,巴士海峽、龍目海峽、馬六甲海峽等構成了全球僅次于地中海的第二大海上通道。其中,最具戰略影響力的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該海峽全長約600海里,沿岸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每天有200艘以上的貨輪進出馬六甲海峽,其中載運的石油絕大多數運往中國、日本和韓國。從南下印度洋的方向看,幾乎所有通過南海的空中和海上航線都要通過南沙群島。隨著中國石油進口總量和對外貿易額的激增,每年至少有80%的石油運輸和70%的外貿運輸需要航經南海。馬六甲海峽和南海地區相關航道安全與否,直接影響到中國海上貿易航線和能源運輸是否安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