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藝苑 > 陳家榮:身帶400 余處彈痕走向輝煌
陳家榮:身帶400 余處彈痕走向輝煌
作者:衛進坤 陳卓為 吳舒婭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6-25 瀏覽次數:7844
幾年的愿望終于實現。陳家榮暗自決心:今生跟定共產黨新四軍,無論刀山火海在所不辭。從此,陳家榮走上了革命道路。這一年,他18 歲。
2000 年8 月18 日清晨5 點多,一陣電話鈴聲把陳衛東從夢中驚醒。一看電話是姐姐打來的,陳衛東從床上跳了起來:不好,一定是父親不行了。
陳衛東一邊想著一邊按下通話健,姐姐在電話那頭焦急地說:“衛東,快,快,你們趕緊到醫院來,父親有話要跟你說。快快。”剛從壽縣縣委副書記調到金寨縣縣委副書記的陳衛東與妻子帶著孩子立即趕到醫院,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父親好好的,非常清醒,陳衛東懸著的一顆心落了下來。看到兒子來了,父親陳家榮抓住兒子的手,一字一句地說:衛東,我快不行了,我想給你交代三句話,算是我的臨終遺言吧。聽了父親的話,陳衛東的淚水一下子就溢了出來,他把淚水逼了回去,說:爸,您這不是好好的嘛。陳家榮沒有理會兒子,順著他的思路繼續說:第一,你要永遠忠于共產黨,沒有共產黨,我陳家榮這個從小討飯的孤兒不會有現在的家庭,我們家的一切都是黨和毛主席給的,要永遠愛護我們的黨,只有共產黨才能把我們國家搞好,你們幾個孩子家都要掛毛主席像;第二,你不能貪錢,不能貪污受賄,你也不容易,沒什么背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你搞腐敗了,我在陰曹地府里都不能原諒你;第三,你要永遠孝敬你的媽媽,你媽媽一輩子非常苦,她是個山東人,隨著我到安徽生活很不容易,我有腦震蕩后遺癥,精神不好,你媽媽為了我和這個家庭吃了太多的苦,你一定要孝順她,同時你的二姐姐20 多歲就離婚了,一個人帶著孩子不容易,你和媽媽及兄妹姐妹一起關心她,這樣我就放心了。陳衛東聽完父親的話,忍住的淚又溢了出來,他不想讓父親看到他流淚,就站了起來。在這時他的哥哥和姐妹們都趕來了,他們圍在父親的病床前,陳家榮看到其他子女都來了,又把這話說了一遍。妻子李洪英哽咽不已,她看出來,陳家榮這是回光返照,陳家榮看著妻子,斷斷續續地說:我一生有個愿望,就是重走紅軍的長征之路,因為身體原因一直沒能實現這個愿望。我走后,希望你能帶著孩子們完成我的這個愿望。李洪英淚眼模糊地點頭。就在這天晚上10:05 分,陳家榮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陳衛東的媽媽李洪英淚水長流,撕心裂肺地說:家榮,你這一生過得太苦太苦。
陳家榮,1925 年8 月出生于安徽省長豐縣下塘集附近的錢集鄉打石坑。兩歲時,給地主打長工的父親被地主打死,留下一對未成年的兒女。母親無法養活他們,就把女兒送人當了童養媳,自己背著兩歲的兒子陳家榮背井離鄉,沿村乞討。這一討就是5 年,村里人也不知道這對母子是怎么艱難地生存下來的。走得再遠終究要回家,陳家榮7 歲那年,母親帶著他回到了家鄉,7 歲的陳家榮能替人放牛養活自己了。到了13 歲,陳家榮終于可以養活母親了。然而天不假年,他們家破舊低矮的茅草屋起火,母親葬身火海。陳家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父親早逝,與自己相依為命的母親以人間最慘烈的方式離開了他。已經懂事的陳家榮第一次感覺到了這個社會太不公平。為什么有人不勞作而食有魚,出有車,錦衣華屋,而自己一家起五更爬半夜,命卻比黃連苦?為什么地主打死父親卻不償命?為什么苦命的母親就吃不飽一頓飯?從此,陳家榮痛恨這個吃人的社會。
1938 年,日軍侵占了壽縣的東南鄉,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少年陳家榮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殘暴,心中埋藏著仇恨。1941 年夏秋之交,新四軍來到了壽縣東南鄉一帶,開辟淮西抗日游擊根據地。聽到新四軍來到壽縣的那個晚上,陳家榮一宿無眠,無數次的對自己說:我要當新四軍。也許老天可憐這個苦孩子,那年,一隊身著灰色軍裝的隊
伍從村子路過,陳家榮打聽到,這支隊伍就是新四軍,他一陣激動,嘴里念著“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第二天,他就隨鄉親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斗爭。1943 年3 月,陳家榮策動了一位遠房親戚、偽鄉丁帶著槍一起投奔了新四軍。
幾年的愿望終于實現。陳家榮暗自決心:今生跟定共產黨新四軍,無論刀山火海在所不辭。從此,陳家榮走上了革命道路。這一年,他18 歲。
陳家榮參加新四軍后,先后在新四軍淮西獨立團、新四軍二師六旅十八團當戰士,一個苦命的孤兒到了自己的隊伍,猶如回到了家,同志們都是他的兄弟姐妹,為了這個“家”,吃再多的苦他也愿意,他要把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全部獻給黨與部隊。讓他記憶最深的是在淮南抗日根據地,他們在45 天里只吃了15頓飽飯。即使這樣,他仍然隨部隊與日偽軍作游擊戰,在戰場上奮勇殺敵。1944 年初,他在淮南路西與日偽軍作戰中受傷了。因為戰爭激烈,也因為受傷人數眾多,一時無人救治。時任軍醫葉繼銀近日回憶說:戰斗結束后,他在查看傷員時發現了呻吟的陳家榮,詢問傷情時,聽出這個傷兵與自己一樣的口音,相問之下,竟是老鄉。老鄉見老鄉分外親熱,葉繼銀立即查看陳家榮傷情,發現他的右下腹被子彈打穿,血流不止,在他轉身找消炎藥與布帶的瞬間,陳家榮右下腹的傷口中流出了腸子,一時也沒條件手術,情況緊急,葉繼銀找了一只飯碗,把腸子塞回肚子消毒后,用碗扣在傷口上,再用布帶纏緊。葉醫生對陳老鄉分外照顧,換藥勤快,休息時來到陳家榮的床邊陪護。不久,重傷員被轉到山東泰安后方醫院。陳家榮得救了,但這個罪惡的子彈直到1953 年才經北京協和醫院手術取出,但腸管及脊椎永久損傷了,這也是他后來身體一直不好的原因之一。在后方醫院,受傷的子弟兵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慰問,大姑娘小媳婦唱著“光榮負傷,抬到后方,老母雞下掛面,大姑娘喂湯”的小曲來到醫院給傷兵員送鞋送雞湯。就是在這里,陳家榮認識了比他小8 歲的漂亮的從小參加過兒童團的婦救會員、支前模范姑娘李洪英。此時的相識將孕育著一段美好姻緣。陳家榮恢復了健康,回到部隊。
解放戰爭時期,陳家榮隨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淮南支隊、華東野戰軍十二縱隊、江淮軍區三十四旅、解放軍三十四軍南征北戰,英勇殺敵。由于他不怕流血犧牲,于1946 年2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他隨部隊在淮南根據地及津浦路西參戰,參加過漣水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1948 年2 月28 日,陳家榮已是連長,在攻打蘇皖間的軍事重鎮天長縣銅城鎮的戰斗中,頭顱和腦部負重傷,彈片一直存留腦部造成嚴重神經系統傷害,傷痛纏磨他終生。
新中國成立后,陳家榮在南京警備司令部、坦克二師、華東軍區裝甲兵司令部任職。抗美援朝時,隨部隊赴朝作戰。1953 年,陳家榮隨部隊凱旋,回到山東泰安駐地,當地政府組織人員去慰問子弟兵。在慰問群眾中有一個姑娘就是李洪英,被慰問的子弟兵中有陳家榮。兩人在八九年前相識,彼此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此次再相見,百感交集,一個是歷經百戰的年輕軍官,一個是楚楚動人的支前模范。李洪英是1933 年出生,此時已是20 歲的大姑娘了。李洪英家也是個革命家庭,叔叔是紅軍,在山東黃河西邊作戰時犧牲;兩個哥哥也是軍人。抗美援朝時她也報名參軍了,后來因母親要求,脫下了軍裝。陳家榮的上級看出了這對年輕人的意思,經組織介紹,李洪英成了陳家榮的未婚妻,李洪英的母親知道后,非常高興地說:陳家榮是個孤兒,就當我多了一個兒子。這年,兩人在榮軍學校里喜結良緣。婚后,部隊準備安排李洪英到幼兒園當幼師,但陳家榮不允許,把這個工作讓給了別人,以致李洪英終生都是一個家屬工。從此,兩人恩愛一生,生育了5 個子女。陳家榮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厲,女兒在糧站工作,想從地磅調去開票,父親拒絕女兒的要求;他的藥費可以全報,但他從不給家人開藥,包括感冒藥,他的醫療費是壽縣糧食局機關每年公布的在職和退休干部中最低的之一;晚年患病,組織上讓他去上海治病,他不去,說浪費國家的錢。他的心里有一個想法: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什么待遇也不要在乎,戰爭年代死去人太多太多。
戰爭期間,陳家榮先后立大功2 次、小功4 次。9次因戰負傷,其中重傷3 次,全身留下了十余處彈孔和傷疤,400 余處大小彈片、彈碎片殘存身體各處(壽縣縣醫院多部位X光片呈現數,時任放射科醫生崔保文計的數),被評為二等甲級傷殘軍人。
1954 年,陳家榮轉業到山東黃縣(今龍口)糧站,1955 年底調入壽縣糧食部門,分別在當時吳山糧站、城關糧站和正陽米廠任負責人,由于戰傷,無法正常工作,40 歲就從廠里離職了(1982 年離休)。由于身上的彈片,每天皮膚癢疼不止,以致有個特殊的“愛好”:每天要在社會上營業的澡堂熱水池里泡上半小時,以減輕痛苦。1999 年秋,陳家榮因戰傷復發,摔倒在地,臀部骨頭被摔斷了,從此臥床不起。2000 年的春節又被診斷為食道癌,半年多后,陳家榮終于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陳家榮離開家人后,家人把他的遺囑牢記在心。李洪英的心里一直念叨著重走紅軍路,了卻丈夫的心愿。2021 年4 月,年近90 歲李洪英決定實現丈夫的這個愿望,在一番準備后,她帶著3 個女兒、2 個女婿及外孫,一家7 口人自駕一路向南:去淮南新四軍紀念林看陳家榮的樹牌;去長沙韶山,在毛主席的銅像前獻了花籃;去遵義、瀘定橋、貴州赤水,重走了紅軍長征的部分路段。
回到家里,李洪英對著老伴的遺像念道:家榮,你安息吧!我們生活得很好,我帶著孩子們實現了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