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彭雪楓的文心
彭雪楓的文心
作者:雷雨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7-04 瀏覽次數:7836
彭雪楓,南陽鎮平人,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1944 年9月11 日,犧牲在夏邑八里莊,年僅37 歲。
彭雪楓視察部隊
在鄉間讀書時,聽杜大紀先生與父親在一起閑聊說到中原三杰,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等烈士。吉鴻昌是西北軍中的后起之秀,于1934 年在北平英勇就義,得年39 歲。楊靖宇,信陽確山人,如今隸屬駐馬店驛城區。九一八事變之后,組織抗聯,活躍在白山黑水間,在1940 年慘烈犧牲,年僅35 歲。再有就是彭雪楓,南陽鎮平人,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1944 年9月11 日,犧牲在夏邑八里莊,年僅37 歲。
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雖然經歷有別,個性不同,但都是共產黨員、民族英雄,國家脊梁,當得起抗日時期“中原三杰”的稱謂。本文單說說彭雪楓的文心。1907 年9 月9 日,彭雪楓出生于河南鎮平七里莊一貧苦農民之家,乳名隆興,學名修道。初隨教私塾的祖父彭如瀾讀書識字,后在伯父彭延慶資助下,在天津考入南開中學。1924 年春夏之交,該校遷址于北京南郊團河,易名育德中學,彭雪楓得校長余心清照顧,在該校小學部教國文,并在育德中學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 年春,彭雪楓以彭修道之名在《國聞周報》上發表《塞上瑣記》。這雖然是一篇游記,但文字頗長,從中可以看出彭雪楓的眼光、才識,已經極為成熟,而文字水平之高與他后來在江淮創辦《拂曉報》、拂曉劇社,注重武備之余,不廢文事,應該淵源有自。1929 年6 月,彭雪楓被黨組織派到煙臺劉珍年部做兵運工作,10 月,彭雪楓在《國聞周報》副刊發表《煙臺紀行》。
且以《塞上瑣記》為例,品讀當年的彭雪楓在塞上5個多月都看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彭雪楓從京城西直門登車,經過居庸關、張家口、平地泉、卓資山,到了綏遠。綏遠當時還有新城與舊城。彭雪楓在綏遠,首先是感到言語不通,他問昭君墓何在,當地人聽不大懂,反復比劃,方才終于明白。昭君墳前的碑樓據說是綏遠都統馬福祥所題,而在這里,彭雪楓看到了自己的前輩同鄉吉鴻昌的字,他題的字是“懦夫愧色”。彭雪楓如此說道:另外幾通是前清康熙、乾隆年間的,年代久了被風雨吹打,字跡模糊。獨有一通新的是綏遠警察廳長吉鴻昌所題。彭雪楓在旅途中還被邀請去觀賞了一場戲,是《捉放曹》。彭雪楓還去看了大青山、焦贊墓、蜈蚣壩。對于焦贊,彭雪楓說:焦贊是“楊家將”里的一個英雄,幼時看小說,這名字印在腦里很深;凡看過《洪羊洞》這出戲的,沒有不替焦贊可憐的吧?然而如今我站在他的墓頂上了,我的腦袋沸騰了!我不知道因為什么。
彭雪楓一行到了蜈蚣壩山腰間的一座關帝廟里,想在此借宿,經過一番交涉,得到應允。為何說是關帝廟?因廟前兩旁柱子上掛了一幅木刻的對聯:仁兄玄德,賢弟翼德,義讓孟德,活捉龐德;生在蒲州,出任冀州,鎮守荊州,代管九州。彭雪楓在這里又看到了吉鴻昌為蜈蚣壩修筑成功而題寫的四個斗大的紅字“化險為夷”。彭雪楓很為廟里的小和尚“真禪”“真禮”抱不平:“生在這里,長在這里,長此以往不是一輩子不得發跡么?假如能夠上學,多得經驗,焉見得不能平治天下呢?可惜!可惜!真禪和尚還養了一只小松鼠,名字叫”格靈“,“粗的尾巴,斑駁的身子,非常伶俐”,他“遞我拿在手里,由袖筒內鉆到渾身,裝在袋里,便俯伏不動了。”塞上風景壯麗,群馬奔騰,草原遼闊,但群馬的嘶鳴,令彭雪楓感受到了“悱惻”,“使我不期然而然吟哦著塞外秋草,牧馬悲鳴”的李陵將軍的句子。彭雪楓猶嫌不足,他進而又感嘆道:這是多么生動而憫傷的一幅圖畫啊!我可憐李陵,我可憐昭君,我可憐文姬,我可憐自己,我可憐一切在塞外居住的人們!李陵此句,系節引,來自《李陵答蘇武書》: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
彭雪楓一行還去了武川,又叫可鎮,非常荒寒的所在。晚上住宿,他們還受到了一番盤查,好在有驚無險。在蒙古牧場歸來,與一車夫攀談,知道他曾是徐樹錚的部下。彭雪楓提到的徐樹錚,他當然也知道這個民國時期的“小徐”曾經是風云人物,徐在1925 年底被馮玉祥刺殺于河北廊坊,時年45 歲。彭雪楓聽人說楊六郎的故事,很遺憾自己不能前去看李陵碑與楊令公的廟,“楊家將的故事,在綏遠、察哈爾一帶很多,但因時間關系不能一一采集,很是可惜”。彭雪楓到大同的時候,正逢晉軍與國民軍交戰,炮聲隆隆,極度恐怖,綏遠也是紛亂不已。彭雪楓感嘆道:在這樣的時間與空間之內,我以為我這條小小的生命比中央公園里的一棵草還渺小,下賤,不值一錢!看到了大道兩旁累累的尸體,凄然起一種一小時前他同我一樣,或者一小時后我同他一樣的思想;縱然不因嫌疑而被砍,——這流彈也就夠可怕了!偶爾聽見“啪”的一聲,就不禁打個寒噤!
彭雪楓從3月初離開北京一直到8 月14 日方才返回。返京之后,他去松坡圖書館、琉璃廠,趕緊補充知識,了解去京之后的時局變化。他如此總結道:多時不看新聞紙,自己也以為是個時代落伍者了!中外的大事竟于不知不覺之中演過去!快忙買份報,原來武漢三鎮,都飄揚青天白日旗了;又添了許多素昧平生的新英雄!滄海桑田,不禁感慨系之矣!
彭雪楓參加紅軍后,屢立戰功,逐步嶄露頭角,成為軍中驍將,并得毛澤東器重。1936 年9 月,毛澤東委派彭雪楓擔任“特使”,輾轉南北,力促國共合作,“逼蔣抗日”。是年9 月22 日,毛澤東致信時任甘肅省主席、國軍第五十一軍軍長于學忠,其中有“茲派彭雨峰君晉謁崇階,申述敝方聯合救國之旨,敬祈不佞賜教,指示一切。”是年10 月25日,毛澤東致信傅作義,如此懇切說道:茲派彭雨峰同志來綏,與先生接洽一切,乞以先生之意見見教,并希望建立直接通訊關系。毛澤東還希望傅作義能介紹彭雪楓給閻錫山:如有可能介紹彭同志赴晉一晤,實為公便。1936 年11 月,彭雪楓受毛澤東重托,與閻錫山進行談判。西安事變爆發后,彭雪楓向閻錫山轉達中共抗戰主張,促使其態度轉變。毛澤東在此年12 月22 日致信閻錫山,有“對我公領導之晉綏方面,前遣彭雨峰晉謁,已將鄙意奉陳”“彭雨峰在尊處多承優遇,感荷實深,尚祈隨時予以指導,使之有所遵循。”彭雪楓曾有一文《說太原》,刊載在《世界日報》,時在1937年初,彭雪楓眼中的太原:沉靜、樸厚,使你不得不把北平和太原拉在一堆兒來品味兒。像西安,那“張狂”“繁雜”叫人總起一種不快之感!所以我說,西安是上海的縮小,北平算是太原的擴大吧。彭雪楓還去了太原的開化市場、文廟,進了圖書館。對于晉祠,彭雪楓更是贊譽有加:“晉祠”那地方,多么迷人!所以老早就定了個計劃,等到春暖花開之日,惠風和暢之時,夾床毯子,背包水果,來一個遠足旅行,在那里住上它三天兩宿。啊呀,這才神氣十足哩!但時局艱危,要務在肩,彭雪楓恐怕是沒有如此的閑暇從容了。1937 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彭雪楓被任命為八路軍總部參謀處少將參謀處長兼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毛澤東對彭雪楓關心鞭策,溢于言表,他在1936 年10 月22 日致信葉劍英、劉鼎,特別提醒兩人要告訴彭雪楓:并請向雪楓、理治及其他做統一戰線工作的同志隨時提出對此問題的警覺。苦久了的人難免見風華而把握不住,故應作為一個問題,對同志做教育與警戒的工作。12 月20 日,毛澤東親自致信彭雪楓,指導一切,關心備至,又諄諄教誨說“你在外間交接,態度務須誠懇,立場務須堅定,用費務須節省”。一黨領袖對還不到而立之年的黨內才俊如此苦口婆心寄以厚望,怎不讓彭雪楓銘記在心,感奮有加。
1938 年1 月下旬,彭雪楓再次肩負毛澤東賦予的“開展豫西敵后游擊戰”的新使命,走上了運籌中原抗戰第一線。1938 年9 月,周恩來、葉劍英等指示彭雪楓將工作重心轉向豫東,創建豫皖蘇邊新局面。此月27 日,竹溝抗日武裝舉行誓師大會,同月29 日,《拂曉報》創刊。彭雪楓寫下《拂曉報——我們的良友》發刊詞并為刊頭題字。1939 年11 月11 日,河南竹溝“確山慘案”發生后,彭雪楓撰寫《關于竹溝事變》;同月,奉新四軍軍部命令,游擊支隊改番號為新四軍六支隊,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28 日,彭雪楓為《拂曉報》撰寫題為《本報被禁的聲明》的社論。
1940 年初,彭雪楓發表《發揚精忠報國精神》一文,指導工作,激勵士氣,令人很自然地想起已經屈死近880 年的民族英雄岳飛。時隔不久,彭雪楓又發表《在精忠堂落成典禮晚會上的講話》,彭雪楓開門見山,直言不諱為何叫做精忠堂:為什么叫做“精忠堂”呢?岳飛忠于國家,忠于民族,孝順父母,千載稱為完人,抗日軍應以岳家軍的精神為精神,殉難的抗日將士為民族解放的革命事業而流了光榮的赤血,我們惟有以岳飛的精忠來形容與紀念他們,所以大禮堂給了“精忠堂”的命名。由此可見,岳飛在彭雪楓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此后不久,彭雪楓有《目前時局與目前任務》《大風暴前夜的國內外形勢》,內容豐富,見識高遠,文武兼備的名將風采,呼之欲出。1940 年8 月,八路軍的三四四旅、新二旅與六支隊的部分部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彭雪楓任司令員。12 月9 日,他在《拂曉報》發表《怎樣和敵人斗爭與怎樣建立敵后根據地》一書序言;同月12 日,因豫皖蘇邊區保安司令耿蘊齋、六旅十七團團長劉子仁、十八團團長吳信榮率部叛變投頑,他發表了《為緊急動員告淮上紳耆書》。
1941 年1 月6 日,“皖南事變”發生,同月17 日,彭雪楓發表《誓為皖南事變殉難烈士復仇》,24日,奉命發表《縱談皖南事變——答記者問》,25 日,發布《十八集團軍第四縱隊為抗議皖南滔天罪行通電》,28 日,八路軍第四縱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彭雪楓任師長兼政委。2 月10 日,湯恩伯率部大舉進犯豫皖蘇邊區,彭雪楓指揮四師進行長達3 個月的反頑斗爭;同月11日,彭雪楓致函頑軍頭目李仙洲,敦促其懸崖勒馬;同月18 日,致函阜陽縣警備司令廖運澤,呼吁團結抗戰。1941 年4 月,彭雪楓先后發表《為征公糧告淮上父老紳耆書》《告南陽同胞書》《努力創造鐵的黨軍》等。
1943 年3 月17 日夜,彭雪楓率部參加山子頭自衛反擊戰,是役大獲全勝,活捉魯蘇戰區副司令長官、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擊斃頑軍頭目王光夏及獨立第六旅旅長李仲寰,史稱三一八之戰。同月30 日,根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將韓德勤禮送出境。此前的1940年初,就碭山懷盛德烈士遇害一事,彭雪楓曾致電韓德勤,以示強烈抗議。此電文中有如此回顧過往文字:慨自“八一三”烽火告警,江南繁華,首遭蹂躪,徐州不守,中州板蕩,百鬼晝行,小丑跳梁,慘使江蘇十萬方公里無一寸干凈土,四千萬人民同陷于人間地獄。其間負弩前驅,義無反顧,拯斯民于水火,復國土于指頃,動員人民參戰者,在江南則有我共產黨新四軍,在江北則亦有我共產黨新四軍、八路軍,是則共產黨有功于民族者,彰彰在人耳目,今竟橫遭殺戮,寧非怪事!針對頑軍磨擦,制造事端,致使親痛仇快,彭雪楓筆鋒犀利,嚴詞痛斥:自抗戰陣營中出一汪精衛認賊作父,喪心病狂,其心之險,其行之鄙,使李完用、吳三桂鬼魂有知,亦將慚后來居上,自愧不如,乃暗藏之精衛復群起而響應之,效法之,以慘殺共產黨為英雄,以尋找磨擦為能事,以投降叛國為天職,以倒行逆施為己任,有孔必入,無微不至,必使中國投降,國共分裂而后已!韓德勤在1949 年后遠走臺灣,于1988 年病亡。
1944 年1 月1 日,彭雪楓發表《一年來的軍事工作》;1 月19 日,在朝鮮獨立同盟第二次盟員大會暨朝鮮義勇軍華中支部成立大會上作《中韓兩民族攜手并肩作戰》的演說;同月29 日,彭雪楓對四師直屬部隊作《我們是政府的衛隊和老百姓的護兵》報告。1944 年9月上旬,彭雪楓率部繼續西進,滌蕩各地頑軍,基本上收復豫蘇區8 個縣;同月10 日至11 日,圍殲夏邑縣八里莊頑軍李光明支隊,俘李光明等千余人。是役,彭雪楓同志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
彭雪楓代表作品有《游擊戰術》《戰略戰術講授提綱》《戰略戰術問題淺說》等,現出版有《彭雪楓軍事文選》《彭雪楓文集》等,被稱為中國革命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拂曉劇團與騎兵團、《拂曉報》被人們稱為彭雪楓的“三件寶”。彭雪楓曾在《拂曉報》發刊詞中說:“拂曉代表著朝氣、希望、革命、勇進、邁進有為、勝利就要到來的意思。軍人們要在拂曉出發,要進攻敵人了。志士們在拂曉要奮起,要聞雞起舞。拂曉催我們斗爭,拂曉引來了光明。”《拂曉報》于1943年還曾在巴黎參加過國際報紙展覽。彭雪楓曾就《拂曉報》出版500期,專門撰寫長文《賀〈拂曉報〉五百號:五年來〈拂曉報〉的檢討》,其中有“萬感交集欣慰莫名”之語。彭雪楓曾說,“如果讓我憑興趣挑選工作的話,我愿意做拂曉劇團團長、騎兵團團長、拂曉報社的編輯和記者。”
1997 年,江澤民曾稱贊彭雪楓“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功垂祖國,澤被長淮。”
張愛萍之子張勝曾在有關著述中提到彭雪楓與他父親的一次談話,兩人敞開心扉,推心置腹,論及當時黨內高級將領,如彭德懷,如林彪,彭雪楓的觀察之細致縝密,令張愛萍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彭雪楓犧牲于河南夏邑,安葬在江蘇泗洪半城鎮。犧牲時年僅37 歲,一代英杰,劍膽琴心莫可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