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黃橋燒餅歌》帶來的深刻啟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黃橋燒餅歌》帶來的深刻啟示
作者:錢春霞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7-26 瀏覽次數:7843
“黃橋燒餅黃又黃,黃黃燒餅慰勞忙,燒餅要用熱火烤,軍隊要靠老百姓幫,同志們呀吃個飽,多打勝仗多繳槍……”
每當這膾炙人口的旋律響起,我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81 年前的那段烽火歲月。這首流淌著芝麻濃香、流淌著軍民魚水深情的《黃橋燒餅歌》,至今依然令人動情感懷,依然嘹亮艷紅!
歌兒為什么這樣紅?得從她的誕生說起。
1940 年的黃橋戰役,是抗戰以來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反頑自衛戰役,是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以少勝多的光輝范例。《黃橋燒餅歌》就是在黃橋決戰期間誕生的。
黃橋決戰期間,地方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紛紛聲討國民黨頑固派破壞抗日的罪行,掀起了支援新四軍作戰的熱潮。在支前委員會的組織和領導下,救護站、擔架隊迅速組成,數千民兵和人民群眾扛著門板和各種器材幫助部隊趕修工事,黃橋街上的13 家磨坊、66 家燒餅店,家家忙著磨面、燒水、烙餅,日夜不停趕做各式各樣的當地特產“黃橋燒餅”,并冒著炮火,推著小車、手提肩扛,將熱乎乎的燒餅送往前線。
當時,在送燒餅去我軍陣地時,必須經過一座叫致富橋的小木橋,黃橋人民遭到了敵軍火力封鎖,密集的子彈封鎖住了他們必經的橋面。但支前的老百姓不顧個人安危,想盡一切辦法把燒餅送到陣地上。有的會游泳的民工,把燒餅放進竹筒里,從河里泅渡過去;有的民工用繩子拖著燒餅籃子,趴在橋面上匍匐過去,對方的子彈像蝗蟲似的在頭頂橫飛,河水里、橋面上都灑下了支前民工的鮮血……
一位60 多歲的老民工負了傷,硬是咬著牙忍著傷痛將燒餅送到了陣地上,送到了浴血奮戰的戰士們手中。新四軍指戰員們從他手中接過燒餅時,才發現這位老人的手上滿是鮮血,大家感動不已。而老民工卻說:“燒餅上沾了點血,你們將就著吃吧,吃飽肚子才有力氣打這些禍害我們老百姓的壞東西。”
此戰,新四軍一鼓作氣,以不足7000 人的兵力,打敗了韓德勤3 萬人馬的進攻,最后殲頑1.1 萬余人,奠定了新四軍在蘇北抗戰的基礎,打開了華中地區抗戰的新局面。
當時,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戰地服務團也隨軍進駐黃橋,服務團副團長兼劇團導演李增援、作曲家章枚、黨支部書記林琳(女)和編劇王于畊(女)在黃橋鎮上的一家小飯館吃飯,被黃橋鎮上老百姓擁軍支前場面所感染,李增援隨手拿起一塊燒餅說:“黃橋燒餅黃又黃,黃橋燒餅慰勞忙。”接著,林琳、王于畊你一句、我一句地說:“燒餅要用熱火燒”“軍隊要靠老百姓幫”“同志們呀吃個飽”“多打勝仗多繳槍!”吃完飯后,王于畊、林琳提議創作一首歌,一來鼓舞新四軍的士氣,二來感謝黃橋的老百姓。于是,由李增援動筆把大家的聯句整理成六段歌詞,章枚立刻譜曲。就這樣,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黃橋燒餅歌》誕生了!
很快,戰場內外,從前線到后方、從百姓到戰士,都唱起了這首《黃橋燒餅歌》。戰斗結束后,這首歌又隨黃橋戰役的勝利喜訊一起傳向四面八方,傳向了全國的抗日前線和擁軍支前的熱潮中,成為一首非常具有特點的革命歷史歌曲,至今經久不衰。
那么,歌兒為什么這樣紅呢?
她是一首戰歌,傳頌著共產黨新四軍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情深,激發著前線將士英勇殺敵的革命斗志;她是一首紅歌,唱出了軍愛民、民擁軍的濃濃情誼,寄托了老區人民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熱切期盼,更記錄下了中國共產黨堅持走群眾路線,始終與人民同甘苦、共命運、心連心的堅實腳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黃橋燒餅歌》,是人民的歌,是民族的歌,是永不褪色的時代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