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四代人只做一塊香干
四代人只做一塊香干
作者:周保爾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8-30 瀏覽次數:7838
如今,繼元夫婦是想通過現代工藝,把祖傳的開洋香干發揚光大。愿“徐記”如當年“永昌”一樣,繁榮昌盛,生意興隆。
“上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在浙江桐廬縣城的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見一個身材瘦小面目清秀的阿姨,提一只小竹籃,兜售香豆腐干。我經常買來吃的,味道好,至今都記得很清楚。”“就是俺娘吔。”我前面這么一說,繼元立馬回答道。原來,那個幾天沒吃就會惦記著的豆腐干,是徐畈村徐繼元家的祖傳手藝,到繼元是第四代。他們一家四代做一塊香干,只是為了初味的堅守。
昨晚,接女兒第一次回國,到桐廬已經是次日凌晨兩點多了。因睡得遲,起來也遲。吳土榮會長和李教授好幾個電話來催,說是申屠俊老總有約去考察,但沒說去哪里。高速上驅車一刻鐘,便到了目的地江南古村落徐畈村。“徐記”豆制品廠就在村委大院隔壁。申屠俊是徐繼元的老表,也是從小吃這塊豆腐干長大的,在外拼搏多年,事業有成,非常想能再嘗到小時候的味道,故讓老表繼元把這塊香豆腐干重新做起來。今天,我們是來品嘗鑒賞的。茶幾上已經擺好一盤新鮮出爐的香干,與通常的醬油色不同,淡淡的茶色,薄薄的體形,約5 公分見方,一看就是當年阿姨售賣的茶干式樣。由于臨時出發沒有吃早飯,有點迫不及待了,顧不上矜持,拿起一塊就吃起來。開洋味,彈性十足,口感非常好。我吃香干有個獨有的習慣,不是慢嚼細咽,而是把香干咬成小丁塊,待到有充滿口腔的感覺,閉緊嘴巴,把香氣關住,然后吞下去,小丁塊的糙感在通過喉嚨的時候,會有一種別樣的體驗。豆干香氣會隨著吞咽,下灌腸胃,上蒸腦門。這個吃法像極了以往大人們吃柜頭酒的“一口悶”。就這樣一口氣四塊落肚,因為是空腹,回應上來滿滿的是開洋茶干的香味,回味無窮。
“你是什么時候學會做香干的?”“20 來歲。”繼元回答說。那時,他覺得一個小后生整天在家包豆腐沒有出息。雖然學得了手藝,得到了父親的親授真傳,但繼元絕不安心于此行。于是,他去開手扶拖拉機呀,開農用中巴車呀,折騰了好多年。繼元的父母年邁也做不動了,一晃這塊豆腐干近30 年沒有露面了。直到最近,老表申屠俊的強烈味覺要求,繼元又重新拾起這塊開洋豆腐干。他們租了廠房,購置設備,建起了豆制品廠,打“徐記”品牌,夫妻倆準備好好干一場。繼元老婆一邊帶大家參觀廠房,一邊介紹豆腐干的制作過程。別看一塊小小豆干,方寸大小,從黃豆到豆干,要經過選豆、發泡、磨豆、過濾、燒漿、點鹵、成形、分塊、包干、壓榨、調湯、焐燜、起鍋、拆包等程序,而且都是手工活,每個細節都不能馬虎,還要憑經驗和技術掌握分寸。的確,每一口美味都來之不易啊。“現在我和繼元一起做香干。想當初他追我的時候,約會沒有開口就塞兩塊香豆腐干給我。我是被繼元的香干‘騙’來的。”呵呵,這塊香干果然魅力強大。正應了“唯美食不能辜負”這句老話。
“姆媽,明堂里(徐畈的俗稱)的豆腐干,你吃吃看。”“就是這個樣子的。”老媽吃一口,像是在品味曾經的過往。然后,似自言自語道:“就是這個味。”又像是邂逅一場久別的重逢。我告訴媽,這是繼元家做的,我也是剛剛才認識。他太公輩起就在嘉興“永昌”老字號做開洋香干的。“哦,原來是他們家。你們外公那時在西塘做毛紙生意,回來路過嘉興,吃住就在他們家落腳的。外公與他爺爺是蠻好的小弟兄。那時,我還小但有點記憶了,跟在你外公后頭,到他們家就吃這個開洋豆腐干。聽說,上海灘上的大老板都點名要吃永昌豆腐干的。”我聽得是云里霧里,天底下還有如此湊巧的事體,真叫無巧不成書啊。由這塊香干引出了老媽的一個小小回憶,其中透露出不少的信息。不過,有一點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當年“永昌”開洋香干的名氣是很大的。
如今,繼元夫婦是想通過現代工藝,把祖傳的開洋香干發揚光大。愿“徐記”如當年“永昌”一樣,繁榮昌盛,生意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