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江抗戰地服務團的一年歲月
江抗戰地服務團的一年歲月
作者:沈秋農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9-11 瀏覽次數:7852
江抗戰地服務團的全稱是江南抗日義勇軍戰地服務團。1939 年4 月,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陳毅為執行中央確定的“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戰略方針,委派葉飛率領新四軍第六團從茅山抗日根據地出發,向錫澄公路以東地區挺進,目的是要打破國民黨第三戰區對新四軍實施劃地為牢等種種限制,獨立自主地開展抗日游擊斗爭,發展壯大部隊,開辟敵后抗日游擊區。為了提防國民黨方面的蠻橫阻撓,部隊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的旗號一路向東進發。為做好東進途中的抗日宣傳和民運工作,從軍部直屬的新四軍戰地服務團中抽調部分人員另行組建江抗戰地服務團隨部隊行動。
江抗戰地服務團自1939 年5 月建立,至1940 年6月解散,存在時間僅一年。這一年中又可分作兩段,前段為1939 年5 月至9 月,后段為1939 年11 月至1940 年6 月。
江抗東進作戰,打開了蘇南東路抗戰的嶄新局面,既通過各種戰斗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又對沿途各種地方游擊武裝進行感召和收編,還開辟了蘇(蘇州縣)常(常熟縣)抗日游擊區,短短幾個月,江抗就從東進時的1000 余人迅速擴展到5000 余人。部隊壯大后,政工干部成了稀缺人才,為此,戰地服務團中有著良好政治覺悟和知識修養,又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團員經過短期教育和鍛煉,就被分配到部隊擔任文化教員、宣傳干事,有的還被任命為政治指導員。1939 年8 月中旬,江抗在蘇南東路地區的作戰行蹤被國民黨第三戰區偵獲,他們一方面調派忠救軍對新四軍(即江抗部隊)施行“剿辦”,一方面下達軍令,命新四軍必須撤離蘇南,不得“越界”行動。為顧全抗戰大局,經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和國民黨江南行署談判商定,雙方部隊同時撤出對峙,避免大規模軍事沖突。同時,江抗部隊根據新四軍一支隊陳毅司令員命令于9 月下旬撤離蘇南東路地區,西移揚中島,執行新的戰略任務。江抗戰地服務團在東路地區第一階段的使命至此結束。
江抗西撤后,留在陽澄湖畔后方醫院的100 多名傷病員和醫護人員,根據上級領導關于“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主力西移待機,留在東路部隊人員與地方黨配合,重新組織武裝,堅持原地斗爭”的指示,在江南特委主持下,經鄭重研究,決定以痊愈的傷病員為骨干重組武裝。新組建的江抗東路司令部(簡稱新江抗)于11 月6 日在常熟東唐市宣告成立,由夏光任司令,楊浩廬任副司令兼政治處主任,黃烽任政治處副主任。不久,新江抗在任天石領導的常熟民抗部隊支持下,就建立了兩個連。同時,由中共江蘇省委動員組織的熱血青年也絡繹不絕地從上海輸送到蘇常游擊區,除充實作戰部隊外,有的成為地方民運工作的新鮮活力。
在新江抗力量不斷增強的情況下,新的戰地服務團也應時而生。黃烽將軍在《閩東健兒征戰錄》中憶述:新江抗成立后,“從上海下鄉到東路參加新四軍的青年學生、工人和店員不斷增加,除了補充特務連外,又組建了一個數十人的戰地服務團,直屬政治處領導。那時,我曾一度兼任戰地服務團團長,副團長吳中,最早從上海下來參軍的團員有陳本奎、丁畢克、戴昭、陳光、陶群等。戰地服務團的任務是:幫助部隊開展文娛活動;每到一處就向群眾做宣傳工作;有時給部隊或地方群眾演出節目;戰時還幫助醫務人員做救護傷員工作。洋溝溇戰斗那天,戰地服務團原準備在春節軍民聯歡會上演出節目,后來仗打起來了,戲也演不成了,就參加戰場救護工作。”
洋溝溇位于吳縣境域,是陽澄湖畔沺涇附近的一個村莊,由多個自然村落組成,地處偏僻,便于隱蔽。新江抗先是在1940 年2 月6 日(農歷小除夕)在東唐市打了一次漂亮的北橋伏擊戰,然后轉移到洋溝溇村,準備在這里休整部隊,并與駐地百姓舉行軍民聯歡會,共慶新春佳節。不料,新江抗轉移至此的信息給駐昆山巴城的日軍警備隊偵獲后,就糾集日偽軍七八十人,喬扮成漁民模樣于2 月8 日(農歷正月初一)清晨對洋溝溇村發動偷襲。當新江抗與敵人激戰時,戰地服務團也勇敢地參加戰斗。當年戰地服務團團員陳本奎回憶說:我是1940 年元旦過后從上海下來加入新江抗的,被分配在戰地服務團。初來乍到,就遇上了北橋伏擊戰,我的任務是組織擔架配合部隊行動。初戰告捷,部隊奉命轉移。天色微明,我們在洋溝溇靠了岸,這天正巧是舊歷的年三十。我們戰地服務團的同志一部分到群眾中做宣傳工作,一部分排練節目,準備初一演出。我的任務是指揮唱歌,還負責向群眾借門板和長條凳,在洋溝溇村東的打谷場上搭小舞臺。洋溝溇戰斗結束,服務團油印了號外“捷報”。從中看出,戰地服務團的任務除承擔文娛演出外,還要參與戰場救護和對民眾的抗日宣傳工作。
在徐念初的記憶中,洋溝溇的那一仗是她“永不忘懷的一次戰斗”。她說,那天是1940 年的大年初一,天氣格外陰冷,早上起來,有20 多人(其中有一半是女同志)組成的服務團就忙著排練節目,盡管一直在跑動,也感受不到一點暖意。突然,敵人偷襲洋溝溇的槍聲響了,新江抗特務連迅速投入戰斗,服務團則趕緊動員當地村民抬擔架、救傷員。這是一場激烈的村落戰,又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從早晨一直打到傍晚。讓徐念初最難忘的是,戰斗中,特務連指導員褚學潛的喉嚨被子彈打穿了,血流不止。她立即參與到救護褚學潛的工作中。夜幕降臨,新江抗的船隊向常熟董浜方向轉移,徐念初的任務是負責照顧褚學潛,一路上她和小通訊員在船艙里緊緊抱著褚指導員,用自己的體溫為他御寒。漸漸地,褚學潛的身體變涼了,呼吸也停止了,從未接觸過死者的徐念初卻沒有絲毫害怕的感覺。她真正體會到革命的艱難,也更堅定了她投身抗戰,獻身革命的信念和決心。
在洋溝溇戰斗中,新江抗副司令兼政治處主任楊浩廬右上臂彈穿骨折,離隊養傷,由黃烽接任他的部分工作。黃烽兼任的戰地服務團團長一職由吳中接任,徐念初任副團長。
為加強對蘇南東路地區抗日斗爭的領導,1940 年4 月20 日左右,新四軍第三支隊副司令員譚震林受中共中央東南局和新四軍軍部委派來到常熟,建立東路軍政委員會,主持蘇南東路抗戰的全面工作。譚震林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很快調整戰略部署,公開提出“我們要把共產黨的名字公開出去”,掀起東路抗日斗爭新高潮。譚震林剛到常熟,就在徐市附近的江家宅基主持召開東路地區黨政軍負責人會議,傳達上級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工作,會議開了3 天。4 月25 日上午,會議正在進行中,發生了駐北星閘的日偽軍80 余人前往江家宅基附近北港廟游巡騷擾的敵情,為防止敵人靠近江家宅基,新江抗特務連和民抗部隊迅即拉開陣勢,予以阻擊。江抗戰地服務團也進入戰斗狀態,為救護傷員做好準備。戰斗中,服務團的麥汝壁不幸犧牲。麥是廣東人,擅唱粵劇,雖然歌詞不易聽懂,但戰士們還是很歡迎他唱。麥汝璧的犧牲對服務團來說是個損失,但全團同志并不因此而膽怯、氣餒,反而進一步激勵士氣,提升斗志。
在譚震林領導下,轟轟烈烈的“紅五月”運動在東路地區蓬勃展開,黨的建設、擴軍工作、宣傳工作迅猛展開,各種抗日群眾團體似雨后春筍不斷涌現。為了加強對地方黨政群工作的干部力量,已發展到100 多人的戰地服務團于6 月宣告解散,眾多團員有的充實部隊政工隊伍,也有的被安排到地方,加強民運工作力量,以他們的斗爭經驗和知識才能在火熱的抗日斗爭中綻放灼灼芳華。
放眼烽煙作大幕,笑指沙場是舞臺。江抗戰地服務團為打開蘇南東路地區抗日斗爭新局面,宣傳黨的抗日宗旨,鼓舞軍民抗日斗志作出了積極貢獻,積累了豐富經驗。江抗戰地服務團是一支多才多藝,充滿青春活力的新穎團隊。他們為豐富部隊的文化生活,鼓舞指戰員斗志發揮了獨特作用,每到一地還會深入到老百姓中,通過演劇、歌詠、演講、刷寫抗日標語或繪制宣傳畫等多種形式宣傳江抗的抗日宗旨,宣傳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斗爭的路線、方針、政策,鼓舞民眾的抗日斗志,動員有志者參加江抗部隊,他們的戰斗英姿和艱辛付出贏得了江抗指戰員和沿途民眾的贊譽和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