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經典豈從浮躁來
經典豈從浮躁來
作者:雅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09-24 瀏覽次數:7836
因為籌劃刊物第10 期封面故事,近日編輯部同仁經常說到新四軍老戰士、著名音樂家呂其明的《紅旗頌》。有的問,為啥《紅旗頌》這樣的經典現在越來越少?有的說,藝術圈的許多人奔著銀子去了,經典何來?還有的干脆概括為兩個字:“浮躁!”
舉目一望,浮躁的領域,浮躁的人,浮躁的追求,浮躁的心,浮躁的東西著實不少。圍繞“浮躁”兩字,不妨補上幾句。
回望建黨百年的苦難輝煌,每一步都有數不清的艱難險阻,而在這一百年中能留下來、稱之為經典的,沒有哪一部作品是跟金錢有關系的。在新四軍的行列里,許多著名的藝術家,腥風血雨,鐵馬金戈,憑一種理想點燃了火一樣的激情,靠一種使命催生著不竭的動力。他們的不朽之作,萌芽在槍林彈雨的戰壕里,構思在隨風搖曳的油燈下,誕生在星夜兼程的馬背上。賀綠汀的《游擊隊之歌》,何仿傳遍世界的《茉莉花》,還有沈亞威的《淮海戰役組歌》等等,無一不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生命之作。在陜北窯洞里,當冼星海拿到從醫院病床上剛剛回來的光未然的詩,連聲說:“這個我行,這個我行!”僅用了6 天時間,一首偉大的《黃河大合唱》一氣呵成。那磅礴的氣勢,震撼的力量,優美絕倫的旋律,至今無人比肩。
歲月孕育經典,時間留住永恒。只有將生命融進藝術的人,才有資格登上經典的舞臺。當下那些浮躁的主兒,作品還不知道在哪里,先得談好酬勞,少一文不動筆。搞個某某慶典,費用高得嚇人。結果呢,錢到手猢猻散,作品有沒有人記住,能不能傳世,鬼才知道。
值得慶幸的是,黨和國家有關部門對網絡“飯圈”怪象和那些為富不仁的燕爽們動手了。等待這些生性浮躁、腐蝕江山的敗類的,只有歷史的垃圾堆。
不知哪位哲人說過,腳步沒有到達的地方,眼睛可以到達;眼睛沒有到達的地方,音樂可以到達。因為,音樂就是心聲,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一定是遠離浮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