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輝煌是這樣鑄就的
輝煌是這樣鑄就的
作者:陸云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0-21 瀏覽次數:7830
海門區扶貧開發協會赴上海市工程技術管理學校為就讀學生發放助學金。
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老區建設促進會(簡稱老促會)交出的每一份答卷都是高分,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令人欣喜。說到區老促會的成績和榮譽,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顯得非常自豪:連續多年被省和南通市“三會”評為“南通市扶貧與老區建設優秀單位”“扶貧示范項目管理先進單位”,他們的先進事跡被中國老促會編入“全國老促會群英譜”,會長陸海忠榮獲中國老促會“革命老區減貧貢獻獎”、江蘇省委組織部“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海門區委“最美海門人”等榮譽。
輝煌是怎樣鑄就的?會長陸海忠坦言:“老促會作為一個非權力機構,要做事、做成事,必須堅守為民宗旨,以強烈的使命意識、責任擔當和志愿奉獻余熱的激情,找準助力老區振興發展的主要抓手,才能在建設‘強富美高’新海門中‘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
內生動力,在踐行宗旨中激發
動力源自宗旨。他們結合工作任務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滿足老區人民新期待,作為老促會做好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體駐會同志常年進村入戶為他們排憂解難,堅持深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募集資金,投入扶貧開發,幫助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村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用愛心和行動助推實現老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需求是動力的刻度表。他們把助民富、促民享,讓全體人民公平享受發展成果,作為踐行宗旨的重點課題,認真履行服務人民的神圣承諾,全身心為共享發展無私奉獻。駐會人員除全日制上班外,節假日加班從無怨言;有的同志住院醫療期間仍然牽掛工作,甚至在病床上處理事務;有的治療還未結束,就到崗工作。若是你問他們,為啥行善不留名,他們總是發自內心地異口同聲回答你:“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奉獻為了圖名聲嗎?我們為老區做點事是回報先烈,回報老區父老鄉親,是完全應該的。”學習是動力的倍增器。隨著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廣泛運用,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的不斷出現,對老促會的判斷力和應對力提出了新要求。他們從上到下在注重學習、歷練本領的同時,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調研、講評通報、考核獎懲”等工作制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團隊巨大向心力得以常年保持。全區12 個區鎮、22 個分會適時調配、加強人員力量,區鎮黨委政府不僅加強領導,落實經費包干,還傾心關懷分會的每一位同志,為他們創造工作條件,使基層一線工作得到全面落實。
工作標準,在擔當使命中提升
海門地處上海“北大門”,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居于重要位置。該區老促會全體同志立足江海實際,展望未來看使命,不斷提升工作標準。
他們從“十三五”期間海門8000 多戶13000 余人的建檔立卡貧困群體提前一年實現脫貧,但貧困群體的脆弱性和扶貧標準的低水平的現實中,深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根據區委、區政府發展規劃和任務目標,他們把參與脫貧攻堅作為首要任務,確立了新的工作標準:每年實施產業扶貧、光伏扶貧、助學扶貧等開發項目20 個以上,投入資金分別為700 萬元以上,其中產業扶貧每年扶持農戶900 余戶,每戶凈增收入2650 至5000 元。目前,已建成光伏扶貧電站313 座,使31 個村和920 余農戶受益,每村每年增加收入2 至18 萬元,每戶每年凈得收益1200 至2500 元;助學扶貧每年資助貧困家庭學生300 余名,每生每年獲得資助2000 至5000 元;健康扶貧每年惠及身患重病、大病農民30 余人,每人1000 至1 萬余元醫藥費(自費部分)補助;每年扶持經濟薄弱村5 至10 個,每村每年增收2 至18 萬元。
為助推海門高質量發展,該區老促會與68 個黨政部門、社會愛心團體和50 個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協作,積極爭取資金、信息、技術等支持,合力推進老區建設和扶貧開發,實現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老促會是一支特殊隊伍,既是各級黨政的高參,又是一支實干力量,起著其他社會力量無法取代的作用。”海門區老促會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的教導,自覺堅守自身崗位,無論老區建設,還是扶貧開發,都努力做到在黨委政府領導下當好高參和配角,找準切入點,以求實創新理念發揮更大作用。
老區宣傳打造新特色。他們把老區宣傳工作緊抓在手,不斷創新宣傳模式,形成海門特色,編纂出版了《海門市革命老區發展史》,成為黨員、干部教育的新教材,此書得到中國老促會充分肯定,獲得省老促會“特等獎”榮譽。策劃資助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題寫館名的“通東革命老區紅色記憶館”,被中國老促會、江蘇省和南通市老促會分別授予“傳承紅色基因教育示范基地”匾牌;編排《老區人民心向黨》大型文藝節目,努力把積淀在老區熱土上的紅色基因植入人民心中;編繪五集連環畫《紅色江海潮》,通過網絡播放等途徑,展現海門老區的“革命風潮、抗日怒潮、解放熱潮、建設新潮、改革大潮”,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以紙媒為依托拓展老區宣傳,對鎮村、企業、學校,通過征訂贈送“紅刊”、開展學刊用刊、宣講紅色故事、組織征文評比等活動,把老區宣傳工作做實做活,《中國老區建設》《鐵軍》《大江南北》訂閱量連續多年名列南通市前茅。
積極謀劃提升新實效。他們積極參與區里每年的“金點子”活動,積極提出加強海門老區建設等建議。他們就精準扶貧提出“精選扶貧項目,改進實施辦法,實行分類指導”等一系列建議措施,被區委、區政府推廣后,充分發揮老促會自身優勢,帶頭抓好工作落實。募集扶貧資金是老促會多年保持的一項亮點工作,區委、區政府給予高度重視,近兩年在區財政連續注入900 萬元扶貧基金的基礎上,老促會積極向社會籌募扶貧資金,大大增強了扶貧開發實力。
志愿服務成為新常態。他們積極組織扶貧志愿者開展服務,“服務主體全民化、服務對象全覆蓋、服務內容全方位”工作經驗在《南通日報》《江海晚報》《海門日報》等報刊登載,電視片《我們一起奔小康》的播出,反響很大。區鎮紛紛成立、設立教育發展基金會、助學公益平臺及健康關愛基金等愛心機構,眾多企業主自愿捐資,其中正余鎮、悅來鎮教育助學基金總盤子分別超500 萬元和300 萬元,每年有百余名學子獲得資助或獎勵。社會愛心人士組織志愿者慰問敬老院孤寡老人,為老人理發、洗頭、洗腳、送慰問品、演節目。目前,海門區300 余支隊伍、2 萬余名志愿者已成為扶貧志愿服務的中堅力量,用愛心和熱情默默推動著當地的社會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