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nóng)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藝苑 > “牛扣在樁上也會老”——懷念新四軍老戰(zhàn)士丁群
“牛扣在樁上也會老”——懷念新四軍老戰(zhàn)士丁群
作者:劉旭東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0-25 瀏覽次數(shù):7839
丁群先生離世已經(jīng)11 年了,我竟沒有為他寫一點文字。我是時時想起他的。工作中會想起他,生活中會想起他,甚至有時午夜夢回也會念到他。
圖為丁群先生(左3)采訪三峽工程留影
丁群先生離世已經(jīng)11 年了,我竟沒有為他寫一點文字。
我是時時想起他的。工作中會想起他,生活中會想起他,甚至有時午夜夢回也會念到他。我認識丁群先生是在剛工作的時候。那時,他是江蘇電視臺的臺長,我是省廣電廳的科員。雖屬一個系統(tǒng),但是沒有交集。那時大家都叫他丁臺。直到1993 年,參加大型紀錄片《中山夢尋》的拍攝,我才與他有了直接接觸。《中山夢尋》是丁臺策劃的,旨在借助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宣傳改革開放的成就。這一創(chuàng)意得到了中央電視臺的認可,由中央電視臺和江蘇電視臺聯(lián)合攝制。創(chuàng)作班底以江蘇電視臺為主,丁臺擔任總編導(dǎo)。我那時是電視劇部的編劇,據(jù)說,要我到《中山夢尋》攝制組,是丁臺點的將。有好心人提醒我,丁臺都退休5 年了,你跟他,有什么前途?我說,這是組織安排的,怎么好拒絕!
見面的時候,我到他的辦公室,還是有點忐忑的。推門而入,一個滿頭銀發(fā)的長者坐在辦公桌前,他站起來與我握手讓座,熱情地稱我旭東先生。我感到不安,他是長輩,是領(lǐng)導(dǎo),怎么能這樣稱呼我呢?他給我介紹了有關(guān)紀錄片的設(shè)想,要我出任編導(dǎo)。我擔心不能勝任。他鼓勵我說,我看中的是你的文字,一起干,沒有問題的。
談話后,我到楊公井書店買了一套《孫中山全集》,不時將讀書體會講給他聽,向他求教。他很滿意,要我和他一個組外出采訪。
在北京,在上海,在廣東,在湖北,孫中山足跡所到之處,著述所涉之處,我與丁臺幾乎都一起采訪過。那時采訪出差條件有限,我常常與他一個房間。丁臺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今日事今日畢,一定要整理好當天的采訪筆記才肯休息。我在他的帶動下,也養(yǎng)成了這一習慣。于是,每天夜晚,老少二人各自整理筆記,然后讀給對方聽,相互補充,以免遺落。丁臺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他做了一輩子記者,這是他的經(jīng)驗之談。他有幾十本采訪筆記本,至今保存完好。我到他家里看他,他還拿給我看過。他說,他的好幾本書都是從這些筆記本中淘出的。
這一年多的采訪其實是很鍛煉人的。開眼界、見世面,長知識。我們采訪過交通部長、化工部長、采訪過三峽工程負責人,采訪過百歲老人孫越崎。我們還一起采訪過許多名門之后,比如孫中山的孫女、蔡元培的女兒、章太炎的孫子、宋教仁的侄孫、郭沫若的兒子、李烈鈞的后人等等。每次采訪,丁臺都精心備課,臨陣之時,既有“說大人則藐之”的底氣,又有謙恭之禮,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
丁臺的言傳身教,給我補上了新聞采訪最生動的一課。他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高級記者,能夠跟著他學習幾年,真是何其幸運!
相處的時間長了,我對丁臺的了解也就多了一些。有一次,我忽發(fā)奇想,問丁臺是否改過名字?他很驚訝地看著我。我說,你這個名字太好了,丁是個人,群是眾人,合在一起,很有味道,一般人可能取不出這個名字。他笑說,被你猜中了,這是我參加革命以后改的名字。從他給自己改名字這一點,我就知道丁臺對文字十分敏感而講究。他生在黃橋農(nóng)家,上過黃橋中學,曾經(jīng)穿過國民黨軍服,在黃橋做過地下工作,后來參加了新四軍。解放后,長期在新華日報工作,從記者做到總編。“文革”中受到迫害,在采石場勞改,險些殞命。改革后,他擔任蘇州地委秘書長,然后到省臺擔任臺長,直至退休。丁臺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他有一句名言:“牛扣在樁上也會老”。這也是我們老家的俗語,聽來特別親切。他不肯浪費一點時間,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他堅持采訪寫作,先后出版了《扛起黑暗的閘門》《陸蘭秀傳》《劉順元傳》等著作。這些作品文字曉暢,思想解放,觀點鮮明,讀來讓人激情澎湃。
丁臺對國家改革開放以后的變化,由衷地歡喜。這也是他力主拍攝《中山夢尋》的初衷。他自嘲式地跟我講過一件親身經(jīng)歷,讓我歷久難忘。他說,剛剛開放,他有過一次出訪北美的機會,那是他第一次穿西裝第一次出國。飛機上,他第一次吃到黃油,覺得太好吃了。回國的飛機上,他沒有舍得吃,把黃油放在口袋里,想帶回家給孫子吃。結(jié)果下飛機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黃油化了,且弄臟了西服。他說,你能相信嗎?我們太土了,不改革,不開放,怎么得了啊!
丁臺對生活的要求是很低的。我們到外地采訪,雖然住在飯店里,卻不舍得吃飯店的飯,而是到街頭小攤上解決。我記得在宜昌的時候,做一個蛋炒飯,他要攤主將雞蛋的蛋清全部刮到鍋里,不要浪費,引來攤主奇怪的目光,說,老先生,你可以再加一個蛋呀!他說,我不是舍不得錢,而是怕浪費,農(nóng)民養(yǎng)雞不容易,母雞生蛋也不容易。
在我心中,丁臺是個大領(lǐng)導(dǎo),但有時卻像個老頑童。他從小就喜歡吃甜的粘的炸的食品,比如湯圓、油條、油炸花生米,雖然難得吃到,卻變成了一輩子的嗜好。我說,丁臺,你一定還喜歡吃麻團。他奇怪,你怎么知道的?我說麻團完全滿足了你的甜、粘、炸的三要素呀。他眼睛笑成一條縫,說,麻團太好吃了,一咬一嘴油,小時在黃橋街上才能吃到啊!那樣子已沉浸到兒時的狀態(tài)中去了。
人生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丁臺是做到了。從認識他到他去世,在我知道的這17 年里,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和寫作上,真的沒有浪費一天時間。即使后來生了惡疾,他還乘公交車堅持采訪,完成著他心中的寫作計劃,最后留下了幾十萬字的書稿。他說完成了這部書稿,他心安了。
我將他的幾本著作放在書櫥里。每當我想偷懶時,看到他的書,就仿佛看到他寫作的身影,仿佛聽到他“牛扣在樁上也會老”的箴言。
(劉旭東,江蘇省文聯(lián)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