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父親懷里的那顆土豆
父親懷里的那顆土豆
作者:陳麗君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0-29 瀏覽次數:7834
一直以來,都想寫一篇懷念父親的文章,但每次一拿起筆寫到緊要關頭,感情就控制不住,淚流滿面,無法繼續。沒有想到,一部電影竟然使我下定決心,這部電影就是《長津湖》。
一直以來,都想寫一篇懷念父親的文章,但每次一拿起筆寫到緊要關頭,感情就控制不住,淚流滿面,無法繼續。沒有想到,一部電影竟然使我下定決心,這部電影就是《長津湖》。
離開我們快40 年的父親是一位血戰長津湖的幸存者。和許多老革命一樣,他很少提起那段經歷,但不經意間的只言片語,早已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我仿佛是帶著一種使命和懷著“尋根”的期待走進影院,希望從影片中找到線索,和那時的父親“重逢”。幕一拉開,我就跟著鏡頭進入了劇情,踏著“雄赳赳、氣昂昂”的節奏跨過了鴨綠江。看到美軍飛機大炮對我軍陣地狂轟濫炸,坦克橫沖直撞,我就咬著牙關,拳頭攥得緊緊的;當看到冰雕連以作戰的姿勢面朝一個方向的時候,我心如刀絞,身上的寒意一陣陣襲來;那個小戰士拿著鐵球一樣的土豆一口咬下去,把門牙都磕掉了,我的心一下子拎了起來,眼淚嘩地就涌了出來。眼淚不停地在流著,擦干了又不由自主地流出來。我知道,我已經從《長津湖》的電影中找到了父親的影子,想起了父親曾講過的“懷里土豆的故事”。
父親叫陳建華,1931 年出生在江蘇省建湖縣岡西鄉嵇舍村一個較為殷實的農戶家。這里是新四軍的老根據地,他的三姐很早就參加了革命。1949 年初,他在三姐的引導下投身革命,參加了渡江戰役,入朝參戰時是二十七軍七十九師炮兵團野炮營營部的一名偵察兵。
記得當年父親說過,抗美援朝,那不是打仗,是跟美國佬玩命!一次部隊換防,前面的部隊由于傷亡過大,美軍一看我方陣地松動,沒等我們上去,飛機坦克就一下壓上來,我方部隊被沖散了。父親帶著兩名新戰士爬上附近一個小山頭,還沒等站穩,美軍的飛機跟著就過來了,圍著山頭拼命掃射轟炸。山上光禿禿的,一棵樹也沒有,只有一塊大石頭。他們3 個就圍著這塊大石頭跟美軍飛機兜圈子。你正面來,我繞到反面;你從反面來,我又繞到正面。直到天黑,飛機走了,3 個人才摸黑下山。
下山后,首要任務是尋找部隊,迅速歸建。可他們已經整整餓了一天,周圍一片漆黑,根本沒有人煙,3 個人勒緊褲帶在齊腰深的雪地里走了一夜。天蒙蒙亮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被美軍炸毀的小村莊。村里空無一人,他們挨個房子里翻找,竟然在一堆廢墟里扒拉出一小壇子生黃豆和一個土豆。3 個人你一把我一把,狼吞虎咽就把生黃豆吃了。土豆足有半斤重,凍得邦邦硬,咬不動,父親舍不得再吃,把它揣在懷里,留作救命的干糧。大家吞了幾口雪,繼續追趕部隊。
途中是非常艱難的。當時敵我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白天天上有飛機,時不時就來繞一下,扔幾個炸彈。可夜里在雪地上走,最怕就是迷失方向,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又回到了原地。
陳建華榮獲的抗美援朝勛章證書
見到了戰友,就是找到了部隊,就是勝利的希望。大家互相攙扶著,鼓勵著,站起來,繼續前進,終于看到了我方陣地的哨兵。
找到了部隊,第一件事情就是吃飯。可當時部隊的后勤供應已經非常緊張,炊事班只有稀飯。這稀飯,已經是1950 年冬天朝鮮蓋馬高原長津湖深處這支中國軍隊最奢侈的食品了。
父親說,一碗稀飯端上來,幾乎一口就喝光了;第2 碗端上來,又一口就沒有了。3 碗,4 碗……一直吃到12 碗,身邊的一個戰士已經吃了14 碗,團長一把把我們幾個的手摁住了。不能再吃了,再吃就要出事了!
父親生前一直不愿說長津湖,因為這一仗打得實在太慘烈。現在的數字已經公開,我軍傷亡了4 萬多,美軍傷亡1 萬多。我們幾乎是以4∶1 的沉重代價跟美軍搏命,終于把不可一世的強大對手趕出了長津湖,從而使朝鮮戰場迎來了勝利的轉機。
第七穿插連指導員梅生在《長津湖》影片中有這樣一段臺詞:“ 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下一代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
父親,你和你的戰友把最艱難、最殘酷的仗都打完了,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和平與幸福,你們就是共和國的豐碑,你們每個人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長津湖,父親懷里的土豆,我要把它接過來,永遠揣在懷里,記在心里,安放在我的精神家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