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我與鐵軍 > 用紅色資源催生創新力量
用紅色資源催生創新力量
作者:高行舟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04 瀏覽次數:7836
跨入“十四五”后,江蘇省宿遷市委動員全市人民正在譜寫新時代“春到上塘”傳奇,作為堅持“為黨和政府分憂,為貧困百姓解難”宗旨的老區扶貧開發促進會,理所應當擔起重擔。
日前,該市老促會在專項調研、廣泛論證的基礎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用紅色資源催生創新力量”的專題報告,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市長陳忠偉在批示中指出:“這次專題調研,深入挖掘了我市的紅色資源,提出的意見建議務實精準,市相關部門要深入學習研究調研報告,充分吸收借鑒相關建議,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提升紅色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span>
此次調研讓老促會的每一位同志無不感受到宿遷這塊紅色熱土,不僅是全國19 個抗日根據地的重要板塊,是解放戰爭中宿北大戰的主戰場,在這塊血染的土地上,有劉少奇、陳毅、彭雪楓、黃克誠、張愛萍、張震等革命前輩留下的光輝足跡,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全民族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悲壯,有名有姓、登記在冊的烈士就達12300 余人,這里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彰顯著宿遷人民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是生動鮮活的紅色教材,是譜寫新時代傳奇的不竭動力。
為此,老促會提出9 條建議:一是深刻認識做好革命文物工作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就宿遷而言,當前譜寫新時代“春到上塘”傳奇,實現鄉村振興、全面建成高質量和高水平小康社會,都要用紅色資源催生創新力量。二是全面開展普查考證,摸清核實全市紅色資源的底數。對已確認的革命文物,逐一登記建檔;對一些沒有載入地方文史資料的遺跡遺址,通過走訪新四軍老戰士和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的老前輩加以認證,以避免這些寶貴的紅色印記消失在時光流逝中。三是搶救性征集散落在民間的革命文物。如淮海抗日民主政府當年發行的“淮海幣”、軍工廠生產的“馬廠造”、劉少奇當年坐的凳子還有當年新四軍贈給老房東的軍號等等。四是立足長遠,依法、科學、民主制定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總體規劃,把革命文物陳列館、紀念館建設,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統籌規劃、同步建設。五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由市人大制定《宿遷市革命文物保護管理運用辦法》并列入新一輪五年立法規劃,加快制定符合宿遷實際的地方性法規。六是強化地方黨委、政府的管護責任,將革命文物管護的責任納入地方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考核。七是科學管理和珍藏革命文物。公開展出的紙質革命文物,如出版的報刊和各種圖片資料等,容易發霉、變質,須將原件送專業部門進行科學管理,同時做好日常的防火防盜工作。八是積極申報革命文物。只有積極申報,做到應保盡保,才能告慰先烈,教育后人,才能無愧于宿遷這個全域革命老區稱號。對于那些已經被開發的革命遺址,也要建亭立碑、以資紀念,絕不讓革命遺址湮沒在歷史塵埃中。九是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活教材作用。每一處(件)革命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串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故事。鼓勵和組織專人把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編成故事、劇本,或拍成影視作品,對社會進行廣泛傳播。把革命傳統教育與黨史、黨性教育結合起來,與黨風廉政教育結合起來,把紅色文化教育的重點放在學校,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提升革命文物的宣教水平,所有紀念場館的解說詞,既要有重大事件,也要有感人的細節;增撥經費和編制,培養一支口才出眾、事業心強的解說員隊伍,促進黨史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把紅色景點建設與文化旅游、鄉村振興融為一體,使美麗鄉村中有紅色的元素、旅游線路上有紅色的景點,大小公園里有紅色點綴,讓百姓家園更加美麗,老區旅游產業錦上添花。
(作者系江蘇省宿遷市老促會會長及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