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雄師勁旅 > 新四軍挺進縱隊傳奇(連載之一)
新四軍挺進縱隊傳奇(連載之一)
作者:嚴赳 王蓋 責任編輯:王慶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9期 日期:2013-12-06 瀏覽次數:7841
抗戰時期,新四軍在華中大地同日本侵略軍、汪偽軍長期浴血鏖戰,留下許多驚天動地和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江南新四軍挺進縱隊是其中出師較早、由中共早期黨員在家鄉自發組織起來的一支英雄部隊。她足跨大江南北,征戰蘇中皖東,在完成黨中央賦予新四軍向北發展、開辟蘇北抗日戰場的戰略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倪山舉旗
大革命時,管文蔚就是一名叱咤風云的共產黨人;國難當頭,他在丹北倪山腳下拉起了抗日的隊伍
1937年9月19日,農歷丁丑年的中秋佳節又來臨了。在長江之濱的丹陽北鄉倪山村管家老宅里,一大家人正圍坐在一起吃晚飯。坐在上首的是一位蓄著山羊胡子的白發老人,他是一家之長管士霖。
“全家人7年沒在一起吃過團圓飯了。現在,老二、老四都回來了,今天真難得啊!”管士霖高興地發話說。
在他的左邊是一位身材修長的中年人,清瘦的臉上架著一副銅框眼鏡,他就是管家的老二管文蔚。別看他文質彬彬,一臉讀書人的樣子,可卻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共產黨人。
新四軍挺進縱隊司令員管文蔚
他1926年9月21日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后擔任中共丹陽、武進、金壇縣委書記,中共江蘇省委特派員、京滬特委巡視員、中共無錫中心縣委書記等職,組織領導了丹陽秋收暴動、金壇白塔埠暴動、常州天寧寺佃戶抗租斗爭。
1930年4月在無錫從事地下斗爭時被國民黨反動當局逮捕。此后,他在敵牢中度過了7年多的鐵窗生活。1937年5月,抗戰爆發前夕,管士霖不惜花費重金,多方打點,終于將他保釋出獄。
在管文蔚的旁邊,坐著老四管寒濤。他濃眉圓臉,血氣方剛。管文蔚鬧革命時,他才17歲,可他不甘示弱,于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管文蔚的得力幫手。待到管文蔚吃官司時,管寒濤為躲避迫害,遠走他鄉,直至抗戰爆發后才返回故里。
全家團聚本該是一番歡天喜地的情景。可是,飯桌上的氣氛卻十分沉悶。有道是,國事不寧,何以為家。自從“八一三”日本鬼子把戰火燒到大上海,蘇南城鄉到處人心惶惶,兵慌馬亂。
丹陽城經常遭到日機轟炸,城里人紛紛逃到鄉下,有錢人更是乘船溯江而上,逃向大后方。地痞流氓趁火打劫,聚眾為匪,禍害鄉里。人們哪還有心思過節呢?
一家人吃罷晚飯散去,只有3個兒子留下陪管士霖說話。管士霖嘆口氣道:“戰火越來越近,世道越來越亂。我老了,走不動了。你們弟兄仨還是帶些錢到外邊逃命去吧!”
誰知他的話音剛落,便遭到弟兄仨的一致反對。管文蔚說:“逃命?往哪兒逃啊?日本鬼子到處殺人放火,靠逃命是保不住命的,只有起來斗爭才能活命。再說,我們怎能丟下大家不管,只顧自己逃命呢?”
“二哥說得對!堂堂七尺男兒,豈能逃命茍活!”管寒濤心直口快地說。
老三管文彬也贊同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逃命還不如收集槍支,拼死抵抗。”
“喔喔喔!”雞叫三遍了。管家父子在長談中度過了不眠的中秋之夜。
10月下旬,管文蔚、管文彬、管寒濤三兄弟,以及與他們最早取得聯系的有志知識青年陳云閣、汪云龍等,積極活動起來。
根據當時社會混亂情況和群眾的迫切要求,他們首先動員倪山村16歲以上、45歲以下的青壯年組織起來,每10人為1小隊,30人為1中隊。倪山村不大,僅組織起1個中隊,日夜站崗放哨,籌集武器彈藥,還自設爐灶鍛制大刀。人有了,槍也有了,于是,管氏三兄弟便在家鄉倪山村建立起丹陽第一個自衛團,大張旗鼓地干了起來。
一時間,倪山自衛團名聞遐邇。來投奔它的既有農民暴動的骨干、農會會員,也有新組建的群眾團體的積極分子;有單獨一個人來的,也有幾個人合伙來的;有懷著一股好奇心來的,也有滿懷一腔抗日義憤來的;有打著旗號公開來的,也有一些不懷好意來的。形形色色,林林總總。倪山村人歡馬叫,一片興旺景象。
1937年冬的一個晚上,寒星稀疏,朔風凜冽,刺得人直打寒顫。曾經到上海參加過滬東義勇軍軍事訓練班的梅嘉生,從鄰近的戎梅馬村來到倪山村找管文蔚,商討組織武裝自衛的事宜。
梅嘉生生于1913年,年方24歲,劍眉大眼,中等個頭,是個渾身上下充滿朝氣的熱血青年。由于梅嘉生從小在外婆家生活,后來又外出讀書,盡管倪山村與戎梅馬村相距很近,但梅嘉生與管文蔚并不太熟悉。初次見面,不免有點拘謹。梅嘉生用手推一下一同前往的胡根生說:“還是你先說吧。”
胡根生說:“管大哥,這位先生是戎梅馬村的,叫梅嘉生。剛從上海回家不久。他想要成立自衛團,可又不曉得怎么個干法,特來請教你管大哥。”
“好啊!歡迎,歡迎。”管文蔚用右手的手指戳了一下眼鏡,先是介紹了倪山村組建抗日自衛團的有關情況,然后說,“我提個初步意見:戎梅馬村組織1個自衛團。胡家村也組織1個自衛團。我們3個自衛團要緊密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繩,互相支持,共同對敵。待日后隊伍發展了,我們再聯合起來。你們首先把隊伍拉起來,弄點槍支彈藥,武裝起來。主要任務是防匪保家。”
管文蔚講得條理分明,梅嘉生等人點頭稱是。
“文蔚,我比你小10歲,就稱你管大哥吧。”梅嘉生眨眨眼睛真誠地說,“淞滬戰役的時候,日本鬼子在上海狂轟濫炸,我差一點被炸死。我恨死了小日本。可是,政府不領導我們抵抗,我滿身的勁沒地方用。今特來投奔管大哥,愿在你領導下同生共死!”梅嘉生越講越激動,漲得滿臉通紅。
管文蔚聽了好感動,他緊緊握住梅嘉生的手說:“嘉生弟,不要著急,抗倭寇,打鬼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萬眾一心,同仇敵愾。我剛才已經說了一個初步意見,你們如果同意,就先這么辦。”
不久,戎梅馬村和胡家村的自衛團便組織起來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還成立了以梅嘉生、胡根生等人為首的訪仙橋鎮自衛分團。
在倪山自衛團的影響帶動下,管山火了起來,嘉山火了起來,整個丹北地區都火了起來。“抗日救國,保鄉衛家”的迫切愿望如同一條紅線,把四鄰八鄉的父老鄉親都串起來了。千言萬語匯成一個聲音:打敗小日本,不當亡國奴!
韋永義,丹陽練湖東崗村人,從南京曉莊師范畢業后到蘇北當教師。他中等個頭,國字型面孔,濃眉之下,雙眼炯炯有神,黑里泛紅的膚色,從外表看像是個習武之輩,實際上是個典型的文人。當他得知管氏三兄弟在倪山拉起一支隊伍時,立即從蘇北趕回老家練湖,同侄兒韋石如一起組織了練塘自衛團。不久,便同管文蔚領導的倪山自衛團聯合起來,共同抗日保家鄉。
朱廉貽,丹陽西北鄉后觀村人,身材魁梧,氣宇軒昂,北京朝陽大學畢業,曾任浙江桐廬縣代理縣長,因受排擠,棄官還鄉任教。當他得知管氏三兄弟組織丹北自衛團的消息,在家鄉組織起觀鶴自衛團,被群眾一致推舉為團長。
這真是:倪山舉旗,勇者影從,眾星捧月,保境安民。
★ 小試牛刀
日軍暴行遭義憤。自衛團為討還血債、保境安民,打得土匪七零八落,打得日軍驚慌失措
1937年11月8日,蔣介石下令淞滬守軍撤退。12日,上海失陷。成千上萬的難民沿公路、沿長江西去,其中不少人是流亡青年。
這一天,倪山一帶過來了好幾批流亡青年。管文蔚得知他們來自太倉、昆山,便讓他們在家里住下來休息,還拿出家里的大米、山芋,讓他們吃個飽。管文蔚滿腔熱情地對大家說:“抗日救國,四海為家。各位要是愿意留下來,跟我們一起抗戰,我們非常歡迎。”
“什么?幾十萬國軍都擋不住日本鬼子,靠你們這些自衛團能打鬼子嗎?”這些心有余悸的難民,根本不相信管文蔚的話,他們謝別了管家,一直向“大后方”而去。
12月8日,鎮江、丹陽相繼淪陷。遠處傳來隆隆的炮聲。管文蔚帶領自衛團,到京滬線上的陵口鎮和運河邊上去察看戰場。
只見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一片凄涼景象。凡是日軍經過的交通線,兩旁的村莊全部被燒光。這群衣冠禽獸,見人就殺,見家畜就搶,見女人就擄。團員們看到這幅慘景,握拳罵道:“這幫強盜,我們一定要討還血債!”
當敵人沿鎮澄公路西進時,管文蔚帶領自衛團員,登上高高的倪山頂上,觀察敵人部隊行動。倪山頂離公路3里多路。附近山巒起伏,樹木森森,敵人不敢貿然進山。有時向山里打幾槍,示示威。一到傍晚,村莊死一般的沉寂,連狗叫的聲音也聽不到。昔日山明水秀、雞犬相聞的江南水鄉,此刻黯然失色,一派慘狀。
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更是瘋狂地燒殺淫掠。1個月時間,殺了30多萬人。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行,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強烈憤慨,打掉了某些人的順民思想,許多地主商人也參加了抗日陣線。
自衛團隊伍壯大了,武器彈藥明顯不足。管文蔚發動人人想辦法,上下齊動手,采取民間收集、水中撈取(國民黨軍潰退時丟棄的)、籌錢購買、愛國人士捐獻以及從敵人、土匪手中繳獲等辦法,搞到了一大批武器,使各地抗日自衛團的基干隊伍初步得到了武裝。管文彬負責,在集鎮和口岸設卡征稅,以解決抗日所需的經費。將征集來的稅費,大部用于購置武器彈藥。此外,還在村頭架起煉鐵爐,召集鐵匠鍛打大刀、長矛和梭鏢,武裝各鄉的群眾自衛隊。
1937年12月26日,即農歷冬月廿四日凌晨三四點鐘,“篤篤篤”,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睡在團部的管文蔚驚醒。原來,訪仙橋派人來告急,國民黨江蘇省義勇軍第一縱隊張少華的部屬劉篤到訪仙橋搶劫,并伺機圍剿倪山自衛團。鎮上商家派人來倪山求救。
管文蔚接報后,即率自衛團前去,以一部正面佯攻,吸引頑軍,另一部抄其后路堵擊,劈哩啪啦一陣猛攻,將頑軍打得七零八落,暈頭轉向。
劉篤見勢不妙,倉皇逃竄。一路上叫喊:“管山隊伍來了,管山隊伍來了!”
一場劫難幸免了。訪仙橋鎮上的大小商家一個個翹起大拇指稱贊道:“還是管文蔚行!還是管文蔚行!”為了防止劉篤報復、“殺回馬槍”,他們紛紛要求管文蔚留下一部分人馬鎮守。訪仙橋商會會長湯銘新還出面籌款,幫助自衛團購買槍支彈藥。
管文蔚同管文彬、管寒濤一商量,便將倪山自衛團團部由倪山村移駐訪仙橋,以訪仙橋為中心,更有利于壯大自衛團的隊伍。
從此以后,在由倪山至訪仙橋的路上,人們經常看到一位穿長褂、戴眼鏡、書生模樣的人,騎著白馬,來回馳騁。他就是管文蔚。一次,管文蔚和警衛班到訪仙橋去,途中突與幾個日本兵相遇。他和警衛員當機立斷,舉槍向敵射擊,當場擊斃兩人。剩下的日軍見勢不妙,連忙逃竄。這次遭遇戰打得日軍驚惶失措,鼓舞了丹陽人民的抗日斗志。老百姓編了一段順口溜到處傳唱:
倪山管文蔚,抗日自衛隊,
騎著白馬到橋頭,
碰上幾個日本鬼,
乒乒乓乓打一堆。
日本兵,嚇掉魂,
管文蔚,顯神威,
一槍打死兩個日本鬼。
大家跟著管文蔚,
抗日救國頭不回。
1938年冬,陳毅到挺進縱隊視察時與該隊領導人合影(左起:梅嘉生、郭猛、劉炎、陳毅、管文蔚、韋永義、張震東)
★ 后冊聚義
倪山自衛團聲名鵲起,四鄉八鎮紛紛響應;84面抗日大旗,在自衛總團成立大會上迎風招展
在丹陽倪山村,管家可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了。不說別的,單看那坐落一方的三間四進的管家老宅就叫人望而生畏。可是,自從自衛團成立后,管宅就成了團部招待所,南來北往的人都來這里,或歇腳,或求教,或聯絡,屋子住滿了,谷倉吃空了,銀錢花光了,家人沒有一句怨言。管家毀家紓難,齊心抗日,在丹北人民心中產生了深刻影響,四鄉八鎮紛紛響應,丹陽抗日自衛總團也就應運而生了。
1938年2月,在訪仙橋北的后冊塘村,春意盎然,生氣勃發。村西頭三間三進式的戎家祠堂周圍插滿了各自衛團的團旗。倪山自衛團團旗是首旗,依次有戎梅馬自衛團、帽山自衛團、胡家自衛團、雙鶴、練塘、司徒、珥陵、里莊……84面大旗迎風招展,鮮艷奪目。
管文蔚在大會上莊嚴宣布:“丹陽抗日自衛總團今天正式成立!”鼓樂齊鳴,鞭炮震天。“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抗戰到底,矢志不渝!”“打敗侵略者,不當亡國奴!”的口號聲此起彼伏,在后冊塘的上空,在丘陵坡地上久久回蕩。后冊塘的北面,倪山、帽山、嘉山巍然聳立,像天然的屏障。西面是綿延起伏的丘陵,陵上松柏青青,翠竹叢叢,很方便部隊活動。丘陵的羊腸小道上,不時地有隊伍打著旗號來來往往。
管文蔚指著戎氏宗祠的祖宗牌位,鏗鏘有力地說:“父老鄉親們,自衛團的干部戰士們!列祖列宗在上,中華民族在上,我們是炎黃子孫,地不分東南西北,人不管男女老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堅決抗戰,矢志不渝!”
口號聲、鼓樂聲、鞭炮聲交織在一起,組成一支旋律高昂的抗戰交響曲,直沖新春九重霄。
按照管文蔚的設想,既然抗日自衛總團組建起來了,就得實實在在干抗日救國的事,決不是喊幾句抗日的口號,貼幾張抗日的標語,攆幾個土匪就解決問題。當前,最迫切的問題,就是要迅速培養一批能夠掌握和指揮部隊的軍政干部。
于是,在后冊聚義后不久,丹陽抗日自衛總團第一期軍政訓練班,就在戎梅馬村戎氏宗祠開學了。學員有虞景柯、徐德廉、胡文杰、張國梁等40多人,他們多是從外地回鄉的青年知識分子。
開學第一天,管文蔚在大會上提出:“老百姓組織起來的隊伍雖然不能同軍隊相比,但是,我們必須強化軍政訓練,迅速地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上戰場,打鬼子。我衷心地希望大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學懂一點東西,把自己武裝起來,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地奔赴抗日的戰場!”管文蔚總團長的動員報告,激起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更增添了戎家祠堂幾分春色。
政治課由管文蔚親自講授。他為學員們講解抗戰形勢和群眾抗日運動狀況,并系統地講授社會發展史。
軍事課是由梅嘉生和一位黃埔軍校畢業生主講的。梅嘉生曾經參加過上海滬東區義勇軍軍事訓練,有良好的軍事素質。他給學員們講一般的軍事常識和常用武器的性能、使用方法。
訓練班上,學員們還排演了生動的文藝節目:有活報劇《送才郎》《一條扁擔》《老油條轉變》《小奸細》,有話劇《兄妹》和歌劇《農村曲》等,這些活動,既動員和鼓舞了學員,也為他們今后開展工作積累了經驗。
首期培訓班結束后,由韋永義主持,又繼續辦了第二期、第三期培訓班。三期軍政培訓班先后歷時近半年,共培訓了200多名骨干,充實到各抗日自衛團,為部隊的鞏固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未完待續)
文章點評 |
登錄(登錄后才能評論,并遵守相關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