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藝苑 > 兒時伙伴伍玉良
兒時伙伴伍玉良
作者:裴義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08 瀏覽次數:7839
位于黃海邊的射陽,是丹頂鶴故鄉,也是我可愛的家鄉。這里是新四軍當年戰斗過的地方,不僅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更是人杰地靈、物產豐富,值得回憶的地方很多。如今我離夢想近了,離家鄉卻遠了,幾回夢里歸故鄉,真是“年少不覺家鄉好,老了方知鄉愁長”。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一首詩中說:“憶江南,最憶是杭州。”而我憶家鄉,最憶的卻是人,即兒時的伙伴伍玉良。
伍玉良與我同齡,黑黑的皮膚,個子矮矮的,很結實。雖然因家貧未讀多少書,但我們很要好。他很能干,上樹掏鳥窩,下河撈魚蝦,鋤地比速度,我都不是他的對手。我想,我個子比你高、力氣比你大,這該是強項吧,便約他摔跤。一天,在生產隊的打谷場,我倆開始了摔跤比賽,村民們在一旁助威:誰知他的拐子功厲害,單腿使拐,我接連被摔了幾個仰巴叉,摔得灰頭土臉。
后來我離開家鄉外出闖蕩,雖然沒有多少成就,但也是“公雞頭上一塊肉——大小是個冠(官)”。村里人眼淺,常拿我對兒女后代說事,但伍玉良聽了卻不以為然,說:“別看他戴官帽,可我有兩只手,如今政策好,只要人勤勞,日子過得不會比他差!”
伍玉良說的是真心話,聽村里人說,他肯吃苦、又勤快。大冬天經常半夜起來,冒著寒風到離家幾十里海邊的水溝野塘,收取用于套黃鱔的竹簍,多時能套到二三十斤。
提起村里的大溝小渠他如數家珍。他都是夜摸,待到村民們天亮起床時,他已將摸到的魚蝦提到集鎮上賣了,幾次下來,鈔票將口袋揣得鼓鼓的。
如今村里的年輕人寧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學瓦工、木工,這兩項工種在農村近乎“絕種”了,但伍玉良卻不顧年老體弱,不怕議論譏笑,學起了木工、瓦工,要當木匠、瓦匠。他悟性強、學得快,很快成了行家里手。遠近的村民,誰家要是砌房修屋,甚至老人去世要整墓地,都來請他幫忙。伍玉良只要能抽出身來,總是有邀必到,忙得直到大年三十才罷手,到澡堂洗把熱水澡,等候年夜飯。
不久前我回了趟家鄉。到家的第一天,顧不上喝口熱水,就急吼吼地要去拜訪兒時的伙伴伍玉良。伍玉良獲悉,當即迎出門外,并主動伸出手來與我握手,完全沒有魯迅先生的兒時伙伴閏土那種見到闊了的魯迅那種卑躬屈膝的樣子。我握著他伸過來的那雙手,老繭很厚,糙的扎手。再看他的模樣,雖已步入老年,卻像個小伙子,滿身的精氣神。還沒進家門,就聽到雞啼羊叫。伍玉良像導游似的,引我在院子里轉悠,看他的美麗家園。瞧,雞舍是二層樓,上層喂了近40只土雞,雞糞都漏到一層,便于掏掃。雞糞是有機肥啊,很多村民都來討要,給蔬菜施肥。伍玉良說,他概不收費,任由掏取。土雞蛋吃不完,就拿到集鎮上賣。土雞蛋生態、環保,價值高,既好賣收入也可觀。羊圈里養的都是黑色波爾山羊,有20多只,大的有上百斤。伍玉良很聰明,在圈內放置大孔轉盤,羊兒吃著緩緩轉來的草料,一點也不浪費。射陽是水鄉,伍玉良家臨河而居,他把河水也利用起來,圍網養了數十只鵝、鴨。院子里有一畦一畦的菜地,長著綠油油的時令蔬菜,吃不完就擔到鎮上賣了換錢。逛了一圈,伍玉良將我讓到屋里,雖是平房,但里外裝修一新、寬敞明亮,擺了時新家居,且洗浴器具一應俱全。堂屋旁邊是廚房,妻子已做好午飯,我揭開鍋蓋一看,有雞湯,還有肉圓、紅燒鯽魚、清炒菠菜……哇,吃得比城里人還好啊。這時,伍玉良告訴我,雖說土地承包給種田大戶了,但我們農村人閑不住,農村人勞動強度大,每天要喝點酒解解乏,過去窮,吃不起好酒,只能喝孬酒。如今手頭寬裕,日子好過了,孬酒不喝了。兒女都在蘇南打工,他們都很孝順,經常買好酒送來。說完他又將我帶到專門放酒的酒庫,開門一看,不僅有一箱又一箱的紅酒,還有成箱的茅臺、五糧液。
拜訪完伍玉良,我不由得感慨萬千。是啊,是黨的好政策,將農民領上了富裕之路。靠勤勞的雙手,伍玉良的家成了小康之家,難怪他說話底氣足。千真萬確,斧頭比皮大衣暖和(以前小學課本里的故事),勤勞的雙手勝過戴官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