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 劉伯承彝海結盟
劉伯承彝海結盟
作者:邵風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18 瀏覽次數:7844
一路披荊斬棘的中央紅軍,此時又陷入前后夾擊、腹背受敵的困境。要想跳出國民黨的重兵包圍,粉碎蔣介石將其圍殲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圖,中央紅軍必須盡快渡過天險大渡河。
初夏的5 月,正是大涼山最美的時節。山巒疊翠,草木蔥郁,連空氣中都彌漫著花香。而對于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而言,1935 年的5 月卻沒有那么美好。一路披荊斬棘的中央紅軍,此時又陷入前后夾擊、腹背受敵的困境。要想跳出國民黨的重兵包圍,粉碎蔣介石將其圍殲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圖,中央紅軍必須盡快渡過天險大渡河。
從中央紅軍所在地瀘沽到大渡河,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大路,從瀘沽東面翻越小相嶺,經越西縣城到大樹堡,由此渡河;另一條是小路,從瀘沽過冕寧,經大橋鎮、拖烏,穿過彝族聚居區,到達大渡河邊的安順場。后者路程雖近,卻是崎嶇難行的山路,其間還要經過歷來被漢人視為“畏途”的彝族聚居區。蔣介石斷定紅軍會選擇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所以在大路布下重兵。蔣介石的判斷并非空穴來風:彝族尚處于奴隸制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對落后,民風亦比較剽悍,三國時期諸葛孔明“七擒孟獲”的故事就是發生于此,而歷代的統治階級一直以來都推行民族剝削政策,對彝族人民軍事上征討,政治上歧視,經濟上掠奪,文化上同化。彝族人民深受其害,對漢人充滿猜忌和敵視,民族隔閡較深,在他們眼里,當兵的個個都是土匪。要迅速經過彝民區,的確有不小的難度。
中革軍委看穿了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如從富林渡河,正遇敵軍主力,不易成功。便決定,以劉伯承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治委員、肖華為群眾工作隊長的先遣隊,借道彝民區,避開強敵搶先過河。
先遣隊出發之前,劉伯承親自對官兵進行動員,指出彝民和國民黨軍隊不一樣,他們只是不了解紅軍,我們要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以實際行動取得彝民的信任,爭取盡快和平通過彝族區,否則國民黨軍隊就有時間趕到大渡河布防。所以沒有命令,誰也不許開槍。
當地百姓告訴劉伯承,借道拖烏地區需要與果基家支的首領小葉丹交涉,征得他的同意。他們告訴劉伯承,小葉丹自幼性格倔強剛直,為人豪爽、義氣,深受當地彝族擁戴,不僅在本家族內聲望頗高,在冕寧一帶也有較大的影響力,被譽為“善于辭令的尊者”。劉伯承表示,如有必要,愿意按照彝族的風俗,與小葉丹歃血為盟,義結金蘭。一位在冕寧開酒館的漢人自告奮勇當中間人。
動員完畢,肖華即率領先遣隊工作團先行開路,進入大涼山地區的彝民區。這里山勢險峻,道路崎嶇,古樹參天,野草叢生,山澗之上常常只有一根獨木為橋,易守難攻。彝民聽說漢族軍隊要來,早早地將山澗上的獨木橋拆掉,將溪水里的石墩移走,紅軍戰士只能邊行軍邊砍樹架橋,采石鋪路。行不多時,先遣隊就被幾十個彝民擋住了去路。他們手持各式武器,有棍棒,有長矛,有弓箭,有土槍,用彝語大聲呼朋喚友,很快,人越聚越多。肖華和隨隊的“通司”(翻譯)一同上前搭話,客氣地表達了借路北上的意思。“要打此路過,倒也不難,給點錢就行。”對方的一個小頭目說。“要多少錢?”“200 塊。”肖華二話沒說,讓人掏出200 塊銀元,他們一搶而散。走沒幾步,不知打哪里又冒出一群彝民,復將紅軍攔住,仍是要錢,說剛才是羅洪家的,我們是果基家的。
正當混亂之時,幾個彝民騎著騾馬急馳而來,為首的是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漢子,約莫40 歲的年紀,打著赤膊,腰間圍了一塊麻布,赤足散發,身后背了十幾個梭鏢。他下得馬來,自我介紹道:“我是果基家支的小葉丹,聽說你們愿與我結盟,我也正有此意,請帶我去見你們的頭人。”肖華一聽,精神為之一振,馬上派人去向劉伯承報告。此時,劉伯承正在為部隊前進受阻而焦慮,得知這個消息后非常高興。
結盟儀式選在美麗的彝海子邊舉行。一見到劉伯承,小葉丹立刻摘掉頭上戴的帕子,準備上前叩頭行禮。劉伯承忙跨前一步,一把扶住小葉丹:“自今日起,咱們就是兄弟了,不必行此大禮。”結盟儀式按照彝族的風俗進行,簡單而莊重。因為事出緊急,沒來得及備酒,劉伯承便說:“兄弟間只要坦誠相待,水亦可代酒。”小葉丹點頭稱是。劉伯承讓身邊的警衛員取來兩個瓷盅,舀了兩盅湖水。畢摩(彝族重要儀式的主持者)提來一只大紅公雞,用刀在雞脖子上一抹,將雞血滴在瓷盅里,然后把兩個瓷盅分別放在劉伯承和小葉丹的面前。在藍天和碧水的見證之下,劉伯承和小葉丹在海子邊并排跪下。按彝人的風俗,先喝者為大哥,小葉丹尊劉伯承為兄,劉伯承便率先將瓷盅高高舉起:“上有天,下有地,我劉伯承與果基小葉丹今天在彝海子邊義結金蘭,如有反復,人神共憤。”說罷,將“血酒”一飲而盡。小葉丹隨之端起瓷盅起誓曰:“我小葉丹今日與劉司令員結為兄弟,愿同生共死,如有二心,同此雞一樣下場。”話畢,一飲而盡。禮成,現場歡呼聲雷動。
當晚,劉伯承邀請小葉丹到大橋鎮紅軍先遣隊司令部赴晚宴。小葉丹欣然帶領一群彝族頭領盛裝前往。劉伯承素知彝民嗜酒善飲,便下令將大橋鎮的酒全部抬來,讓他們開懷暢飲,一醉方休。酒過三巡之后,劉伯承誠懇地告訴小葉丹,紅軍打敗國民黨之后,一定會幫助彝族人民消除一切外來的欺壓,建設屬于他們自己的美好生活。劉伯承還把一面寫著“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的紅旗鄭重地交到小葉丹手上,任命小葉丹為支隊長,他的弟弟古基爾拉為副支隊長,并當場寫下任命狀。是夜,小葉丹便留宿在司令部,與劉伯承秉燭夜談。
次日早飯后,紅軍先遣隊在小葉丹的帶領下再次進入彝民區。只見十幾個彝民舉著紅旗,背著長矛,“啊吼”著沖上山頂,為紅軍送行,還有一些膽大的青年和孩子面帶羞澀地靠近紅軍,雙手比畫著,同時配合一些簡單的漢語,表達他們的友好。紅軍指戰員們有的送給他們鞋子,有的送給他們毛巾,得到禮物的彝民個個歡呼雀躍,氣氛非常熱烈融洽。
小葉丹拉著劉伯承的手,依依不舍地說:“前面不是我的地盤了,不能再送你們了,我派了4 個人送你們到前面的村寨。”劉伯承囑咐道:“紅軍的大部隊還在后面,拜托你一定要把紅軍全部安全送過彝區。”說完,大手一揮,旁邊的警衛員馬上抬來十支擦得錚亮的步槍。劉伯承指著槍說:“這是我送給你的一點薄禮。我們走后,你要扛起紅旗繼續斗爭,相信不久我們就會回來。”小葉丹感動得熱淚盈眶,把自己的坐騎——一匹精悍的大黑騾子送給了劉伯承。
與小葉丹作別之后,劉伯承率領先遣隊繼續前行。一路上經過雀兒窩、拖烏、魯壩、鐵寨子等地,在小葉丹的精心安排下,每一個村寨都有一個彝人向導帶路,交接有序,一路暢行無阻,先遣隊快速通過了彝民區。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小葉丹將不久后到達的紅軍后續部隊全部安全護送出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