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藝苑 > 由太平橋感悟法治為民
由太平橋感悟法治為民
作者:漆玲爾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1-22 瀏覽次數:7843
日前去皖南尋訪新四軍舊地,發現歙縣縣城有座被稱為千里江南第一橋的跨江古橋。此橋名曰太平橋,建于明朝弘治年間,全長268 米,寬7.1 米,高13米,是安徽現存最長的古石橋。它是古代婺源、祁門、黟縣、休寧進入徽州府治的交通要道。
晨曦薄霧下,立于山腰俯視古橋,令我心動的除了它作為中國古代橋梁建筑杰作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外,還有與之相伴的傳說。據當地歷史學者考證,古代民間只準建單孔橋,造雙孔橋便犯欺君之罪。彼時,當地一李姓寡婦為讓后人成雙成對,毅然拿出全部家產建造了這座16 孔的大型拱橋。李寡婦因此被朝廷下令處剝皮之刑。圣旨傳來,民情激憤,百姓晝間挑燈行路,抗議“黑白不分,善惡倒置”。縣令懾于民怒,偷偷將李寡婦免于一死。于是,“太平橋”替代“人皮橋”稱呼的故事一直延續至今。
太平橋,真正令我心動在于四個字:法治為民。試想,當年縣令若是奉旨而不聽民意殺了李寡婦,能換來太平么?難怪一位法學專家談及古橋的前世今生時感慨地說,要得天下太平,當須法治為民。
若說當初徽州百姓偶遇一位為民作主的開明縣令是一種幸運,那么,今天的中國人民有“以百姓心為心”的共產黨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習近平的領導,實在是國之運、民之福。今日平安中國,人民有目共睹。作為21 世紀馬克思主義在法治領域的最新成果,人民性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亮底色,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性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法治領域的集中體現。
走下山坡,漫步太平橋上,我從百姓一張張笑意盈盈的臉上,領悟出習總書記強調法治為民的深刻含義。得民心者得天下,執政為民,天下太平。堅持依法治國,唯有人民至上,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真實體現黨和國家對人民權益的保護和對人民福祉的守護,方能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蓄更加持久充實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