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用好新四軍革命歷史生動教材 加強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路徑研究
用好新四軍革命歷史生動教材 加強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路徑研究
作者:劉洪 董海島 吳雙 張燁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1-28 瀏覽次數:7840
2020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鹽城考察時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人才培養,育德為先。職業院校的首要任務是為社會培育具備職業素質、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將新四軍革命精神和歷史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培育具有堅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操守和優秀職業技能的醫護工作者具有重大意義。在職業院校思政育人過程中,通過弘揚新四軍鐵軍精神,塑造學生人格,培養、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工匠精神,使其成長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實用人才。
一、新四軍革命歷史中蘊藏的精神內涵
(一)鐵的信仰:對黨忠誠、聽黨指揮。對黨忠誠、聽黨指揮是新四軍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是新四軍革命精神的核心靈魂。抗戰全面爆發后,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南方紅軍游擊隊以抗戰大局為重,堅決服從黨中央的整編命令,與昔日生死搏斗的國民黨官兵捐棄前嫌,攜手抗日。組建之后,新四軍將士堅決執行黨的指示,迅速開赴抗日前線,東進開辟多處根據地。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新四軍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華中”的戰略部署,北上開辟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以后,新四軍堅決貫徹黨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方針,指戰員們雖然舍不得用鮮血換來的根據地,但他們堅決服從黨的命令,7天內,浙東1.5萬人、第七師兼皖江軍區3萬余人,勝利完成北撤任務;新四軍三師部隊在師長黃克誠的帶領下,歷時2個月,徒步行軍1500公里,長途跋涉遠赴東北,為創建鞏固東北根據地作出重大貢獻。從新四軍整個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新四軍始終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絕對聽從黨的指揮。
(二)鐵的擔當:心系大局、報國為民。新四軍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初心就是要報國為民、打敗日寇,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求解放、為中華民族謀獨立。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民族災難面前,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新四軍廣大指戰員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自覺擔負起敵后抗戰的重任,從華中轉戰江南、蘇北以及山東,展開了波瀾壯闊的斗爭,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四軍始終把中華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確處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系,表現出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顧全大局、相忍為國的博大胸懷。在遭受皖南事變挫折時,新四軍遵照中共中央關于重建軍部、整編部隊的命令,顧全大局、重整行裝再出發。無論戰事多么頻繁,新四軍總是積極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新四軍的親民愛民之舉,得到了根據地民眾的認可,“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的民謠在百姓中廣為流傳,他們踴躍把親人送到新四軍中參加抗戰。
(三)鐵的意志:堅韌不拔、逆境制勝。在八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新四軍將士面對的不僅僅是物質的匱乏與生活的清貧,還包括險惡的環境。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還是在腥風血雨的戰場上,新四軍始終遵循中國共產黨所指引的目標和方向,廣大將士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堅韌不拔、逆境制勝,磨煉出鋼鐵一般的堅強意志。他們面對艱苦,不改初心,面對挫折,愈戰愈勇,牽制了大量的日軍,很好地配合了主力部隊行動;同時,也為日后的新四軍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四軍也由此獲得了“偉大的游擊兵團”美譽。新四軍成立后,國民黨蔣介石極力限制新四軍的發展,撥給新四軍的軍餉不及國民黨一個丙等師的標準。對此,新四軍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積極開展大生產運動,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改善生活條件,最終走出了困境,迎來了勝利。
(四)鐵的紀律:令行禁止、秋毫無犯。新四軍被稱為“鐵軍”,還體現在這支部隊有著嚴明如鐵的紀律,內在的嚴格要求贏得了外在的良好口碑。新四軍重視加強紀律制度建設,以鐵的紀律來規范廣大指戰員的言行,做到執紀嚴明、步調一致。新四軍特別尊重民眾利益,嚴守群眾紀律。1942年5月,新四軍黨務委員會發布關于執行黨的紀律的決定,明確指出:“嚴格的遵守黨的鐵的紀律,是全體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的重要義務和責任。只有嚴格的同時又是正確的鐵的紀律的執行,才能保證黨的團結和統一,才能率領群眾與軍隊進行勝利的斗爭。”人民軍隊素以紀律嚴明著稱于世,自創建之日起就把革命的堅定性、政治的自覺性、紀律的嚴肅性結合起來,統一意志、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千軍萬馬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攻如猛虎、守如泰山。1940年9月中旬,八路軍第五縱隊司令員黃克誠率部由皖東北南下蘇北鹽城。黃克誠向部隊提出夜間行軍“三不準”:一不準進村;二不準敲老鄉家門;三不準進民宅。
二、 將新四軍鐵軍精神融入職業院校思政育人體系的成功經驗
(一)突出立德樹人,用好紅色資源稟賦。鹽城作為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有著傳承和發揚“鐵軍精神”的使命和責任。新四軍革命精神所蘊含的堅定信念、英勇無畏、無私奉獻和團結協作等核心價值觀,對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具有重要意義。比如,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肇始于新四軍軍部于1941年在鹽城創辦的華中衛生學校,獨特的辦學歷史,讓學校擁有豐厚的紅色資源稟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蘇醫品牌紅色文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如課堂教學、主題講座、社會實踐等,將新四軍鐵軍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中,通過講述新四軍鐵軍精神及相關英雄人物事跡,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深刻理解和自覺傳承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自覺摒棄負面思想,培養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采取多種形式,豐富紅色文化生活。深入挖掘和傳承鐵軍精神,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成立校園新媒體聯盟創作演出紅色文藝作品等,推動紅色文化在在廣大師生中中廣泛傳播、深入人心。比如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聯合演出的短劇《鐵軍傳人·蘇醫紅》在全市“五個一”紅色故事主題宣講暨2024年“鐵軍魂 鹽城紅”紅色思政示范課活動中亮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鹽城幼兒高等師范學校創作演出的《華中魯藝記》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入選2022年鹽城市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項目。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也使新四軍革命精神和歷史得以傳承和弘揚。
(三)優化育人途徑,提升紅色教育效果。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為了更好地為社會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構建科學的職業院校思政育人體系,職業院校進一步發掘紅色文化資源,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表現形式,改進教學方法、拓寬育人渠道,因時而新、應時而變,積極探索視頻教學、志愿服務活動等多種形式,積極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三、將新四軍鐵軍精神融入地方職業院校思政育人體系的實踐短板
(一)對“生動教材”深層次運用還不夠。新四軍開展革命活動時間長、范圍廣、影響層面深,留下的紅色遺址遺存比較豐富。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方的紅色元素可能凸顯出不同的教育價值,對這些內容不能大而化之地拿來就用、籠統施教。比如鹽城境內有全國唯一的新四軍全史館,還有128個烈士命名鎮村、172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48處紅色遺址遺存、98處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766件(套)館藏革命文物。新四軍歷史文化遺址遺跡的原始狀態,這些開展紅色教育資源,必須進行整合、提煉、升華,以符合“理論修養、政治修養、思想道德修養、文化知識和業務能力修養、作風修養和組織紀律修養”的整體要求。面向在鹽職業院校師生代表發放調查問卷1364份,回收1347份。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教育內容缺乏深度難以引起共鳴”的達到88.54%,在這方面還要繼續加大力度。
(二)對“生動教材”集成化運用還不夠。相對于其他主題的思政教育,基于紅色歷史的思政教育面臨兩個不可避免的難題:一方面,紅色歷史史實資料的更新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培訓受眾對于歷史相關課程與現場教學的興趣在多次重復后可能會下降。從目前的現狀來看,課程體系的品牌化、特色化還不強,思政教育“不解渴”;現場教學、體驗教學、實景課堂的創新不足,依賴參觀講解為主,形式單一,學思踐悟的教學環節銜接不夠緊密;有一定影響力的知名教師和科研領軍人物不多,有的教師對學生的思想難點、關注重點以及在聽課時的心理變化活動等,研究不深入、觀察不透徹,拿得出、叫得響,有震撼力和品牌力的思政課程還不多。
(三)對“生動教材”搶抓性運用還不夠。調研中,90%的受訪者表示,在使用微信或短視頻時會關注新四軍革命歷史、了解新四軍革命人物的故事。而不可抗拒的現實困境是,新四軍老戰士越來越少,當年的民眾也近古稀之年,那些原來散落在普通老百姓家中的革命文物可能沒有得到及時保存利用,那些融鑄著血與火的革命故事可能沒有得到深入挖掘。就鹽城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他們對當地紅色歷史狀況可能已經比較熟悉,也多次參觀了紅色歷史遺址,普通的紅色歷史故事已經不能吸引他們的關注力。所以有必要面向職業院校學生這一群體,搶救性挖掘新四軍老戰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形成可讀可感的思政教材,讓革命先輩的事跡綻放時代光芒、釋放教育效應。
(四)對“生動教材”分眾化運用還不夠。相對于以往的單一授課教學,紅色歷史為主題的思政教育增加了很多現場教學內容,在特定的紅色遺址上,通過歷史情境與文物展示,大大提升了學員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但不能僅僅是提升體驗感,需要更加注重激發他們的內在自覺,讓他們充分利用所學的紅色歷史知識成為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主體。60.3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不怎么在社交媒體上主動分享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現行的紅色歷史教育的規劃設計還應該考慮到學員們的多重身份需要。他們首先是學生中的一員,把新四軍革命歷史與學生的現實學習、生活進行結合,更有體驗感和代入感,更容易激發學習熱情。
四、用好新四軍歷史這一“生動教材”加強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一)充分運用“生動教材”,夯實思想教育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要深化紅色課程體系的建設,將新四軍革命歷史、鐵軍精神等融入倫理、思想政治課程及專業課程中,將新四軍將士身上蘊藏的許黨報國的忠誠品質,為民造福的深厚情懷,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嚴守規矩的紀律意識,轉化為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生動教材,努力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專業技術精湛、又紅又專、堪當大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紅色課程體系,通過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深刻感受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
(二)培育紅色校園文化,構筑學生精神高地。新四軍所蘊含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職業院校將鐵軍精神融入思政育人體系的過程中,應注重“以文化人”,立足本地文化特色,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注重將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與校園景觀設計的有機融合,通過多種形式展示英雄人物、紅色故事、學校紅色歷史等,打造紅色文化育人環境。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打造“紅色社區”,以泛在化、具象化的方式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
(三)鍛造優質師資隊伍,放大紅色教育效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要解決學生理想信念問題。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課教師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要秉持“讓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通過專題培訓、情境教學、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注重增強體驗感、代入感,使思政課教師首先汲取新四軍歷史和革命精神的營養,自覺傳承紅色基因;提高思政課教師講紅色故事、加強黨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更好地引導和教育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 劉洪 董海島 吳雙 張燁)
(2024年度新四軍研究專項課題,課題編號24xsj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