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和實現路徑
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和實現路徑
作者:劉亞磊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1-28 瀏覽次數:7837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革命文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弘揚革命文化”。革命文化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貫穿人民軍隊90多年的奮斗歷程,構成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支撐力量,必須大力傳承發揚。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鹽城參觀新四軍紀念館時強調,新四軍的歷史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總書記對新四軍革命精神進行了最高度、最精辟的概括,明確提出了必須傳承發揚的要求。重新激活新四軍革命精神,結合時代新人培育的重大課題,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相融合,是用好新四軍革命歷史“活教材”,傳承發揚新四軍革命精神的生動體現。
一、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
革命文化與思政課在育人功能上高度契合,是思政課鑄魂育人極為珍貴的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思政課建設要以革命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新四軍革命精神穿越時空、魅力永恒,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傳承發揚新四軍革命精神,是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生動體現。用好新四軍革命歷史這一“活教材”,將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發揚新四軍革命精神、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以及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具有理論與現實雙重意義。
(一)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用好紅色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進一步強調,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革命文化是紅色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其加以活化運用,是激發青年“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有效途徑。新四軍革命精神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傳承發揚新四軍革命精神,將其與高校思政課相融合,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意義重大。高校通過提升課堂育人實效和優化育人生態,幫助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斗精神,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鐵的信念是新四軍革命精神的核心所在,要求絕對聽黨指揮。整部新四軍的歷史就是一部跟黨舉旗、聽黨指揮的瑰麗史詩。思政課教師通過運用新四軍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的生動事例,講清“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的重要論斷,講透新四軍始終堅持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深刻領悟新四軍革命精神之魂,牢固樹立堅定黨的領導、堅守人民立場、主動投身實踐的鐵的信念。同時,新四軍革命精神蘊含著強烈的擔當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將其融入思政課,用鮮活的歷史案例感染人、說服人,幫助時代新人切實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總之,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為高校立德樹人提供了新場域和新圖景,同時也提出了新要求。這就需要結合高校育人實際,分析二者之間的邏輯關聯和耦合共進,真正破解高校時代新人培育的現實困難。其對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增強進取意識、錘煉擔當品格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有利于傳承發揚新四軍革命精神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革命精神的傳承和發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新四軍革命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內蘊著跟黨舉旗的堅定信念、英勇果敢的鋼鐵意志、堅韌不拔的頑強作風等深刻內涵,在新時代愈發具有生命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以新四軍革命精神為生動教材培養人、塑造人。深挖新四軍革命精神的歷史內涵與時代價值,將其精髓講深講透講活,并有機融入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在知信行統一中“活化”新四軍革命精神,進而轉化為干事創業的不竭動力,在奮斗中創造幸福人生。
深耕新四軍革命精神研究,打造革命精神研究的理論高地,豐富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并拓展新四軍革命精神在當代的開發、保護和傳承,是準確把握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首要前提。這就為深入理解新四軍的歷史基因與精神圖譜打開了一扇窗口,有利于傳承和發揚新四軍革命精神,進而實現革命文化育人的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用好用活新四軍革命歷史這一教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大學生在感同身受中深刻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自覺秉承艱苦奮斗的革命本色,從中汲取奮進力量,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綿延不絕的青春力量。
(三)有利于深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立德樹人機制,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承擔著培根鑄魂的育人使命。鑒于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鍵期,高校思政課所承擔的“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任務更加緊迫。當前思政課改革尤其“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突破點在于,將社會資源高質量地轉化為思政課教學資源。這就加強了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銜接,提升了思政課的親和力、感染力和現實解釋力,從而增強了高校思政課育人的厚度和力度,對于優化高校思政課整體生態意義重大。
新四軍革命精神內涵深刻,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是賦能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有效載體。將其融入思政課教學,是貫徹落實“用好新四軍歷史這一教材”“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等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新時代切實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有效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實需要,有利于打造文化育人新機制、開創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現路徑
用好用活新四軍革命精神資源,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關鍵在落實。根據思政課教學規律,結合學生特點,將新四軍革命精神的生成邏輯、精髓要義等貫徹到思政課堂,有效融入教學體系,需要堅持以下兩點原則。
第一,統籌“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一是用好課堂教學主陣地,轉換教學話語、優化教學范式,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載體。二是開辟“第二課堂”,打造虛擬仿真實踐教學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拓建新四軍革命精神教育基地,通過沉浸式體驗提升青年學生的精神獲得感。第二,統籌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充分考慮青年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關注學生需求,搭建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如創設公眾號,同時發揮新媒體平臺的網絡育人功能,打造數字思政育人新生態。此外,還要重視反饋與評價機制的建設。
具體地說,將新四軍革命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課教學,需要從用好課堂主渠道、善用社會大課堂、建立數智賦能機制等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用好課堂主渠道。
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是高校培育時代新人的主要陣地,承擔著培根鑄魂的時代使命。增強大學生思想定力、提升大學生自我境界、激勵大學生奮斗作為,需要充分發揮思政課的精神導向、主體激勵和實踐引領功能。深入挖掘和闡釋新四軍革命精神的歷史內涵與時代價值,將之轉化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思想資源,講好政治高度、時代鮮度和道理深度,就是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一是深化教學內容供給。馬克思主義學院注重開發新四軍革命精神課程,同步編寫新四軍革命精神教材,建設新四軍革命精神案例庫。思政課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強化教學設計,用足課堂教學,講深講透講活新四軍革命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做新四軍革命精神的傳承者、弘揚者和實踐者。二是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要綜合運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方式方法,使學生更為直觀、更加深切地領悟新四軍革命精神。第一,運用案例教學,綜合選取文獻、音樂、影視等能反映新四軍革命精神的資源,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互動性和參與感。第二,開展參與式教學,通過微課、微電影、校園路演等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切實提高思政課的教育教學效果。
第二,用活社會大課堂。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善用社會大課堂”。推動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不僅要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用好思政課這個主渠道,還要開門辦好思政課,善于調動社會各方資源,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實現課內課外聯動、理論實踐統一,有效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依托豐富的新四軍革命精神資源,高校可舉辦高質量的革命精神進校園主題活動,精心設計展覽陳列,組織開展紅色旅游線路、學習體驗線路以及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讓青年大學生在行走中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前進力量、砥礪奮斗品格。同時,加強新四軍革命精神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紀念設施、革命舊址等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持續建設“紀念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
第三,建立數智賦能機制。
當前,數字技術深刻影響著青年學生的行為、交往和思維方式,必須順應數字化時代青年學生的新特點新變化,依托現代數字技術賦能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通過對新四軍紅色資源和各類文物藏品進行數字化采集、研究和加工,開發以新四軍文化為主題的素材庫、問題庫和案例庫,建立集“挖、轉、用、評”于一體的大數據服務及應用平臺,打造數字智享學術空間和可視化在線實境課堂,用數字格式將飽含著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革命文化素材呈現在青年學生面前,切實增強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結語
新四軍革命精神是高校立德樹人的資源“富礦”,用好用活這一資源意義重大。以黨的文件中有關時代新人培育的總要求為指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文化傳承和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探討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和實現路徑,深化對革命精神涵育時代新人的規律性認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發揚新四軍革命精神以及深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意義重大。推動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常態化長效化,需要從用好課堂主渠道、用活社會大課堂、利用數智化賦能等方面著力,切實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未來,隨著數智技術的不斷改進,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形式也將更加多樣化和生動化。
(劉亞磊 鹽城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鹽城師范學院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