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鐵軍精神融入《病理學》思政教學探索
鐵軍精神融入《病理學》思政教學探索
作者:呂洪臻 黃誠 許鳳 周穎婷 滕飛翔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1-29 瀏覽次數:7837
深度挖掘并充分運用新四軍紅色資源所蘊含的豐富思政元素,以多樣的形式和豐富的載體推動紅色資源進《病理學》的教學課堂,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全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基層醫師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具備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等六大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支撐。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體系。。《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臨床病理聯系以及疾病的結局與轉歸的醫學基礎學科,病理學從本質上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的規律,為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高職教育肩負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應該把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課程思政”作為思政課程的補充,是一種新型的育人理念與教學方式,其將思政教育融入各門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裝,孕育和鑄就了“聽黨指揮,堅定信念;堅忍不拔,英勇果敢;顧全大局,相忍為國;內外團結,眾志成城;步調一致,紀律嚴明”的鐵軍精神。深度挖掘并充分運用新四軍紅色資源所蘊含的豐富思政元素,以多樣的形式和豐富的載體推動紅色資源進《病理學》的教學課堂,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全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基層醫師的應有之義。
一、鐵軍精神融入《病理學》思政教學的現狀和必要性
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思政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總書記來到江蘇省鹽城市參觀新四軍紀念館,他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這些指示,表明黨和國家高度關切鐵軍精神的傳承發展,也都指向了將鐵軍精神向思政教學進行創造性轉化及發展的重要性。
由于醫學本身就是具有自然科學性與人文社會性的雙重屬性的特殊學科,病理學又是醫學專業學生所要學習的早期與臨床工作密切相關的學科,是承上啟下的“橋梁”課,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病理學的學科特性決定了其內容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學生在面對大量抽象概念和枯燥的病理圖片時,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影響其主動學習的意愿。醫學教育容易過于強調理論教學,忽視課程思政的融入,且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往往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無法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病理學的熱情。盡管病理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如救死扶傷的醫者精神、醫學科研的倫理道德等,但往往在實際教學中被忽視,未能有效地與專業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無法充分理解和認同其背后的人文價值和社會意義。
紅色文化傳承是推進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內在要求,它為《病理學》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紅色文化的基礎上,病理學教學可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從而更好地培養兼具專業素養和人文精神的未來醫療工作者。通過挖掘病理學案例中的紅色元素,創新教學方法,我們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他們心中種下紅色的種子,讓他們在專業道路上走得更遠,同時也成為社會道德風尚的積極傳播者。
二、紅色文化傳承視域下《病理學》的課程思政探索
鐵軍精神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瑰寶,它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紅色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高職院校中,紅色文化不僅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專業認同感的有效手段。在《病理學》課程中融入鐵軍精神,既是對醫學教育專業性的堅守,也是對思政教育創新性的追求,更是對《病理學》學科歷史底蘊的挖掘與弘揚。不僅有助于弘揚醫學人文精神,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在理解病理現象的同時,學會站在歷史與道德的視角去審視醫學問題。人文教育的滲透,能幫助他們形成全面的醫學觀,為將來在醫療實踐中踐行醫者仁心打好基礎。
(一)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探索具體可行的課堂案例
紅色文化建設是《病理學》課程思政改革的核心內容,它涵蓋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方法的創新、實踐環節的強化以及評價體系的改革等多個方面。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結束返京途中,來到江蘇省鹽城市參觀新四軍紀念館,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下,新四軍紀念館持續做好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挖掘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好生動教材,展示“鐵軍忠魂”。江蘇鹽城,一片英雄熱土,研究團隊在深入挖掘鹽城及周邊地區紅色文化資源,梳理鐵軍精神典型案例、視頻、戰役,實現紅色文化與病理學教育的深度融合,我們提出以下主要構建的內容:
病理學中的“緒論”這一章,與深入挖掘病理學案例中的紅色元素,如醫學歷史上的紅色人物事跡、他們在戰時的醫學貢獻,以及他們在復雜環境下如何堅持救死扶傷的醫者天職。這些案例將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病理學知識一同講解,讓學生在學習疾病病理機制的同時,感受紅色歷史的溫度,理解醫學人文精神的內涵。在講授“病理學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的內容時,引入鐵軍園雕塑人物——身邊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生特,贊揚其國際主義精神、共產主義信念。奧地利醫生羅生特(全名 Jacob Rosenfeld),1941 年 3 月,他跨越國界來到中國,來到蘇北鹽城新四軍軍部,以其精湛的醫術和無私的奉獻,展現了革命人道主義精神,是紅色文化在醫學領域的生動體現。將這樣的紅色歷史人物和事件融入病理學教學,能幫助學生感知歷史溫度,理解醫學的使命與責任,從而對病理學產生更深的情感認同和專業歸屬感。羅生特常說: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他把毛澤東同志提倡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當成行動指南。羅生特醫學人文精神的內涵:忠誠為病人謀利益的職業精神、嚴謹的醫學科學精神、平等待患的精神、崇敬生命的價值取向、奉獻博愛的精神。
病理學中的“細胞和組織的適應、損傷與修復”這一章,深入挖掘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的紅色元素,“修復”與“重建”含義相近。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戰斗在華中的抗日武裝,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這是新四軍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四軍在華中局和新軍部的領導下,迅速走出了皖南事變以后的困境,建設了“正規化黨軍”,擔負起華中抗戰的重任,鞏固和擴大了華中抗日根據地。“新四軍重建軍部”這一思政元素引入“細胞和組織的適應、損傷與修復”章節,授課時老師們講解細胞和組織在面對內外環境中的有害因子時,會通過各種方式如萎縮、肥大、增生和化生等形態上的變化來適應,以確保存活。可以把細胞修復類比新四軍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引導學生提高鄉村振興戰略認知,弘揚愛國情懷、愛崗敬業、扎根基層。
病理學中的“局部血循環障礙”這一章,重點是循環系統中出現血栓或栓塞,講解“血液”“血管”“血流”“流血”等概念時,融入新四軍戰爭年代為革命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引申出新時代有志青年扎根基層,讓涓涓細流匯聚成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愿景。具體的歷史數據和形象的視頻資源進一步體現思政教育和價值引領功能。大革命時期以來,1.8萬余名革命先烈在這里獻出寶貴生命。鹽城全市有128處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鎮村,步鳳鎮、學富鎮、正紅鎮、東平村……人們將對烈士的紀念和緬懷寫進路標,畫入地圖,刻在心底。《大地重光》影視片段展現新四軍英勇抗爭的精神。今天,像戰爭年代那種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少了,但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仍然在繼續。引導學生銘記革命英烈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用紅色精神滋養自己、激勵自己,以昂揚的精神狀態踏上征途。
病理學中的“炎癥”這一章,“炎癥”與“肺炎”聯系,抗戰期間,在新四軍部隊及華中抗日根據地民眾當中,肺病及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率較高。為了防止疾病蔓延,新四軍和根據地的醫療衛生部門采取了有效措施:做好士兵的體檢工作,進行隔離治療,要求佩戴口罩,發展公共衛生事業,提倡個人衛生,重視疫情發展程度并及時上報,因陋就簡,建設醫院和病房。體現?新四軍醫護人員在醫療戰線上不怕犧牲、救死扶傷,也反映出新四軍的醫療水平和大愛精神。觀看《黃花塘往事》影視片段,重現抗戰艱辛歷程、追憶艱苦歲月。通過林清漣這一角色,展現醫護人員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和無私奉獻,他們的事跡令人動容,他們的精神值得永遠銘記。體現?新四軍醫護人員在戰亂中永不屈服、不甘妥協、不怕犧牲的民族精神。
病理學中的“腫瘤”這一章,融合過程中可以作如下課堂設計:郎景和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向公眾普及子宮頸癌危險性的同時,告知公眾子宮頸癌是可防可治的。腫瘤的防治關鍵在于早期預防、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對于已經患上腫瘤的人來說,積極的治療、頑強拼搏和樂觀積極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鐵軍精神就是遇到困難不屈服、不退縮,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1940年新四軍為執行黨中央“開辟蘇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挺進蘇北。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部則企圖消滅新四軍,新四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江蘇泰興黃橋地區采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術,以七千余人的兵力,成功擊潰了國民黨三萬余人的進攻,取得了重大勝利。黃橋決戰的勝利,不僅為新四軍在蘇北創建了抗日根據地,還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對全國抗戰形勢產生了深遠影響。學習鐵軍精神,指導腫瘤患者樹立“再難都不放棄。只要精神在那里,我們就一定會勝利”的抗癌理念。
(二)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多元教學方式
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結合傳統的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組討論法,融入線上資源如病理學spoc、短視頻等,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例如,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紅色歷史中的醫學場景,體驗醫者精神的實踐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對病理學的深入探索;通過CBL教學法進行病理學的專業課教學,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思維,適當加入人文關懷和傳統文化等元素,提高學生的壞消息告知等醫患溝通能力和人文關懷素養;依托“第二課堂”機制,結合參觀新四軍紀念館等學生活動,紅色文化在一件件陳列品中具象化,讓學生在實地學習中感受歷史的厚重,理解紅色文化的價值。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并發揮專業特長,領悟紅色文化的內涵和精髓,使學生在鐵軍精神的滋養熏陶中全面成長;積累“思政資源庫”,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與病理學相結合的課程思政元素,盡最大努力做到“節節有思政”。
(三)評價體系的改革,教師角色的轉換
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完善: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除了傳統的考試成績,更加重視學生的參與度、團隊合作能力、思政素養的提升。例如,引入學生互評、教師綜合評價,以及精神獎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公正性。評價體系包括對學生紅色文化認知、價值觀形成,以及將紅色精神與病理學知識應用的考量。
教師角色的轉型與能力提升:教師是紅色文化傳承的關鍵,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識,將紅色文化與病理學專業知識有機融合。通過教研室集體備課和集中培訓,鼓勵老師利用好新四軍這一紅色資源,挖掘更多的課程思政與病理學的融合點,利用網絡資源和現代教學工具,提升教學設計和實施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紅色文化教育的需要。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作為地處鹽城革命老區的醫學院校,有責任有義務將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的作風以及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等新四軍精神融入《病理學》的“課程思政”建設,這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科認同感,還能引領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他們成為兼具專業素養和人文精神的未來醫療工作者奠定堅實的基礎。
(1.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基礎醫學部;2.江蘇醫藥職業學院中醫藥學院;基金項目:2024年度新四軍研究專項課題+24xsj40,2024鹽城市社科基金項目+24skC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