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 ——以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為例
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 ——以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為例
作者:馬冬云 胡勇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1-29 瀏覽次數:7839
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鹽城考察新四軍紀念館時強調,要傳承發揚新四軍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在新四軍從弱到強、縱橫馳騁的發展歷程中,衛生工作始終占據了重要地位,新四軍革命精神在新四軍醫務工作者身上也有深刻的體現。
在健康中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醫學院校作為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搖籃,應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對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路徑方式,為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出優秀的從業者。
一、新四軍革命精神與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內在關聯
(一)兩者存在內在屬性的高度契合
新四軍革命精神是醫學生職業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礎和依托,而醫學生職業精神則是新四軍革命精神的時代性體現。長期以來,我國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新時代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特別是在面對重大傳染病威脅、抗擊重大自然災害時,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贏得了全社會贊譽。在他們身上所折射出的職業精神,與新四軍醫務工作者身上所體現出的新四軍革命精神具有極大的耦合性。
(二)兩者在精神內核上互為補充
新四軍革命精神和新時代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并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特別是在對當代醫學生的職業精神培育方面,二者體現的不僅僅是人文精神和專業精神的結合,更是內核上的互為補充,可以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實現新四軍革命精神和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共存和互相促進。只有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才能全方位展現當代社會對醫學生職業精神的更高要求,醫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體系才更完善。
二、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價值意蘊
(一)有助于醫學生堅定敬佑生命的職業信仰
敬佑生命是為醫者的基本底線。抗日戰爭期間,無論是在戰地救護、后方醫療保障,還是在醫學教育中,新四軍的衛生骨干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戰火紛飛時期,新四軍醫務工作者身上體現出的“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新四軍革命精神散播在戰場的每一個角落,為遭受戰火的傷者送去了生的希望。一方面,新四軍革命精神可以讓醫學生全面了解新四軍的歷史,對新四軍發展歷程中的“在漢口成立軍部”、“皖南事變后的新四軍重組”、“定軍黃花塘”、“鞏固發展根據地”等重大事件的歷史進程有清晰的了解,感受新四軍絕對服從黨指揮的組織紀律性、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情懷。另一方面,細致梳理新四軍的衛生工作史,可以讓當下醫學生對那個特殊年代新四軍醫務工作者竭盡全力挽救病患生命,始終將生命至上奉為職業追求的理念有更加深刻的認同。
(二)有助于醫學生牢記救死扶傷的職業使命
救死扶傷是醫療健康行業的職業特征,也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學的特殊性賦予了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和光榮責任。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廣泛活動在華中地區。華中地區湖網密布、山地丘陵平原相間的自然條件,給新四軍的衛生救護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嚴酷的斗爭環境更是加劇了醫療保障的難度。在游擊戰爭中,部隊深入敵后,流動性大,無固定根據地,因此衛生工作也要在戰爭的情況下收治傷病員。但是即便如此,新四軍,特別是新四軍醫務工作者不怕困難,不畏艱險,不僅在戰時作為白衣將士,守護戰士們的生命健康。同時,他們也積極深入群眾,支援地方衛生工作,成為人民群眾的守護神,為普及醫療衛生常識作出了重要貢獻,深受群眾愛戴。新四軍醫務工作者這種不怕環境艱苦、無懼環境艱險的精神,有助于當代醫學生始終踐行救死扶傷的職業誓言。
(三)有利于培養甘于奉獻的職業情操
醫學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新四軍醫務工作者們用精彩的人生答卷為廣大醫學生指明了方向:心系群眾,戰勝黑熱病的章央芬,帶著重傷員與敵人周旋的丁志輝,千里轉送重傷員的楊玉珍。從他們的事跡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敢于與疾病、與敵人斗爭的新四軍革命精神。這種精神與甘于奉獻有著同樣的精神內核,是一種把本職工作當作畢生事業的熱愛,是對事業不計回報的全心付出,是作為醫務工作者道德行為的重要基石。這種精神迸發出的創造力、凝聚力、感召力,正是當今廣大醫護人員職業尊嚴的基石,也正是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的強大動力。
(四)有助于醫學生涵養大愛無疆的職業認同
大愛無疆是一種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是醫學職業中的道德信仰。它與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等共同構成了新時代醫務人員職業精神的內容。它不是宏大的命題,而是體現在戰爭年代,新四軍醫務工作者一邊與日偽作斗爭,一邊對傷員的細致救護。通過對新四軍衛生工作史的了解,醫學生能夠對大愛無疆這種道德信仰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這對提升他們的職業認同有重要意義。
新四軍革命精神中蘊含著無數革命先輩的情懷與情感。他們為了光輝的革命事業,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這也是新時代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有力彰顯。通過將新四軍革命精神傳承與發揚,既可以幫助當代醫學生融會貫通并以實際行動踐行新四軍革命精神,從而形成具有當代背景的革命情懷與人民情感,也可以進一步激發醫學生的愛國情懷,更好地肩負起健康中國建設的偉大責任。
三、新四軍革命精神融入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路徑探究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肇始于1941年新四軍重建軍部后創建的華中衛生學校,在學校八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紅色革命精神與白色職業文化始終是學校砥礪前行的精神源泉。在健康中國建設的時代語境下,如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是學校事業發展的重要使命。
(一)強化新四軍革命精神與職業精神的融合成效
1.不忘辦學初心,傳承鐵軍精神
將校史與鐵軍文化融合,在校園內創建鐵軍園,建有鐵軍書屋、校史館。依托鐵軍園、鐵軍書屋、校史館以及鹽城所具有的豐富的新四軍革命教育基地,共同組建紅色文化傳承基地,把紅色革命教育融入到校史教育。組織“尋訪紅色基地,感受紅色文化”等活動,使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新四軍絕對服從黨指揮的組織紀律性、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情懷,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理想信念。
2.凝聚奮進力量,踐行醫德模范精神
學校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以“大學工·大思政”為載體,全力推進“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構建。聚焦3位“中國好人”校友,實施“選樹模范”常態化工程,通過組織開展以“好人精神”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成立以“中國好人”精神為指引的南丁格爾志愿服務社團、徐兆學志愿服務隊等志愿服務組織,結合專業特色開展“立足社區、面向好人、見諸日常、細致入微”的志愿服務活動,為“身邊好人”送去溫暖和關愛,使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好人校園”處處洋溢著善意和溫暖。
3.深化醫教融合,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學校成立醫學人文協同教育中心,協同推進人文精神培育、人文課程改革、人文關懷實踐等方面建設。建成校內白衣天使文化園、醫學人文“真人圖書館”、中國好人“奚家凱人文護理工作室”等文化項目,建立“人文教師專業化、專業教師人文化”師資團隊,將醫學人文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全校共識共建、全員參與的醫學人文教育格局。
4.追求質量至上,發揚工匠精神
在管理中主動建立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研究質量和人人追求質量的工作氛圍。在教學中創造領跑全國醫護執考品牌,多年來始終把執業資格考試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抓手。圍繞學生專業能力提升,對標國賽標準,構建“校賽—省賽—國賽”三級競賽體系,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月系列活動,形成“校賽抓普及、省賽抓提高、國賽創品牌”的競賽機制,將技能評價標準、賽項核心內容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中,營造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建的濃厚氛圍。
(二)積極探索彰顯精神內涵的環境文化
1.凝練精神文化,賦予蘇醫深厚的文化底蘊
學校堅持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核心命題深入思考、積極探索,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不斷挖掘、凝煉和培育自己的精神文化。在深刻回顧辦學歷史、莊嚴審視特殊使命的基礎上,提煉出“行方智圓”的校訓,概括出“誠愛美潔精”的校風,原創出“潔白的夢”校歌,完成包括校徽、校旗等體現辦學理念和特色的標識系統建設。
2.加強內涵建設,營造濃郁的人文環境
學校整體環境充分體現“一草一木總關情,一墻一磚都育人”的環境育人理念。校史館、朱訓書院、鐵軍園、天使園、百草園、校友園等“一館一院四園”詮釋了蘇醫的創辦歷史與育人理念,引導學生自覺樹立救死扶傷的強烈社會責任感;提燈女神雕像、真人圖書館、奚家凱工作室、人文護理中心、大師工作室等文化項目,提升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特色和內涵,深層次推進蘇醫精神的凝聚和塑造。
(三)努力建設以教風、學風、作風為核心的行為文化
1.堅持正確的教育導向,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師德水平
學校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持續完善學校師德師風建設體制機制,加強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師德水平,引導教師在不斷提高業務素質的同時,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甘于奉獻。
2.切實加強學風建設,著力培育和營造良好的治學氛圍
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主、共同參與、共建學風”,為學生搭建良好的教育平臺。積極支持學生參與學術研究、追求創新的活動。圍繞學風建設組織開展師生座談會、專業論壇、邀請校外知名專家做學術講座等,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讓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將“要我學”主動調整為“我要學”,增強學習的動力和自信。
3.突出榜樣引領,樹立嚴謹務實、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
學校積極開展“師德標兵”“最美教師”選樹工程,通過樹立不同崗位的優秀模范典型,宣揚優秀典型的先進事跡。整頓機關工作作風建設,把“精通業務、善于組織、熟悉學生、熱心服務”作為學校全體教職工的職業追求。倡導“工匠精神”,以榜樣的力量激勵感染廣大師生,推動師生員工行為的改善,促進學校行為文化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