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新四軍歷史在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新四軍歷史在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作者:孫國棟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1-29 瀏覽次數:7842
2023年12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新四軍紀念館時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這為我們新時代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新四軍歷史在黨史軍史中的地位
(一)新四軍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抗日烽火中,新四軍馳騁江淮、浴血奮戰,對敵作戰2.6萬次,抗擊16萬日軍和23萬偽軍,創建8塊抗日根據地,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不僅為華中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為新中國的成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新四軍還培養出一大批能夠治黨、治軍、治國的優秀人材和能文能武的行業精英,創造出一整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教育的制度和經驗,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新四軍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新四軍精神財富包括聽黨指揮、堅定信念;堅忍不拔、英勇果敢;顧全大局、相忍為國;內外團結、眾志成城;步調一致、紀律嚴明等等。?這些精神財富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聽黨指揮、堅定信念?:堅決執行黨中央的全面抗戰路線,貫徹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戰略方針,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努力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體現了對黨絕對忠誠和對革命理想的無比堅定。?堅忍不拔、英勇果敢?:面對敵人的強大攻勢和殘酷斗爭,新四軍展現出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的犧牲精神。顧全大局、相忍為國?:新四軍始終把中華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服從于國家和民族利益。內外團結、眾志成城?:新四軍內部的官兵之間,上下平等,團結友愛,對外維護好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步調一致、紀律嚴明?:新四軍一切行動聽指揮,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全軍上下始終如一,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保證了部隊的集中和統一。
二、新四軍歷史是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新四軍的浴血奮戰史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懈奮斗的輝煌歷史,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內涵,它不僅是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資源,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新四軍革命歷史的基本陳列、組織開展新四軍輝煌歷史和革命精神講座和重溫新四軍歷史專題活動等等,為我們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發展壯大歷史,開展有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動鮮活的教材,能夠彌補單一空洞的說教方法,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和更具說服力,深化人們對新四軍歷史和光榮傳統的認知和理解,喚起情感共鳴,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激勵發揚優良傳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從革命傳統教育的目標與要求來看。革命傳統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是引導黨員學習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從而銘記黨的奮斗歷程,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共產黨人價值觀,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了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也是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生動教材。新四軍的歷史教育包括了新四軍前身即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一直到1937年10月組建而成,在抗日戰爭時期成為華中地區堅持敵后抗戰的主力軍的全部過程,也包括新四軍為新中國的解放、建立、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是從新四軍的英勇事跡與革命精神來看。新四軍的歷史還包含了眾多英勇斗爭和一心為民的故事。 “宋公堤”講述的是抗戰時期,鹽城沿海百姓飽受海嘯之禍,戰爭之苦,新四軍到達鹽阜地區后,三師官兵和阜寧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宋乃德率地方民眾,修建捍海大堤。然而,修筑捍海大堤工程浩大,人力不足,經費奇缺,困難重重,不僅要與自然災害抗爭,還要與日偽頑謠言、武裝擾亂、破壞和頻繁“掃蕩”進行斗爭。青年共產黨員、八灘區區長陳振東臨危受命,擔任修堤現場指揮,在南堤竣工前夕,被敵特出賣,慘遭殺害。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將所在鄉改名為“振東鄉”。1941年7月31日,歷經千難萬險的長90華里的沿海捍海大堤,終于勝利竣工。新堤建成不久,恰逢海嘯翻騰而至,但新堤屢經沖擊,巋然不動。人們將此堤媲美宋代名臣范仲淹曾在蘇北主持修筑的范公堤,譽為“宋公堤”。當年還流傳著一首民謠:“由南到北一條龍,擋住咸潮侵阜東。從此無有沖家禍,每聞潮聲思宋公。” 記錄下了一段共產黨人領導修筑海堤、造福人民的歷史傳奇,作家阿英稱為“蘇北偉大的水利工程建設”。為感恩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和抗日民主政府,當地百姓和民主人士懇請政府,在海堤上立一塊“宋公紀功碑”。時間過去整整83年,歷經滄桑且有些破損的宋公紀功碑,如今靜靜矗立在新四軍紀念館的展廳中,向人們講述著當年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和抗日民主政府為民造福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生動地展示了新四軍在艱苦條件下與敵人斗爭的英勇行為,更展現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魚水之情,是對黨員、干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也是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素材?。
三是從新四軍歷史的教育價值與教育效果來看。1、夯實黨的執政根基。傳承新四軍歷史,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就是要把紅色傳統發揚好,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時刻都要牢記,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革命傳統發揚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好,把我們黨優良傳統的工作路線工作方法工作作風發揚好,堅持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密切聯系群眾,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2、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講述新四軍革命歷史、戰斗故事和英勇事跡,喚起全社會的愛國情感,培養其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激發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他們為國家、為民族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3、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四軍歷史和紅色文化教育不僅注重革命歷史的傳播,更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參與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提升綜合素質,不斷增長才干和增強溝通協作能力,為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新四軍歷史在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應用和實踐
1、加快新四軍歷史和革命精神研究。新四軍從建軍到撤編,歷時十年,與八路軍相比,受到的關注與研究成果略顯不足,突出表現在:資料收集不全、研究方法單一和缺乏系統性研究等。?許多重要歷史資料沉睡檔案館或散落個人手中,缺乏有效的整理和系統化。研究方法多集中在傳統文獻研究,研究視角較為單一。研究多集中在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缺乏新四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地位作用研究。所有這些,需要我們?加強資料收集和整理,推動多學科研究方法,加強系統性研究,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等,不斷推動新四軍歷史研究的深入發展?。要加快新四軍革命精神研究步伐,打造全國新四軍革命精神和歷史研究的高地,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提供重要資源和有效載體,為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重要素材和具體內容。
2、做好新四軍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革命紀念館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承載著紅色革命文化,凝聚著紅色革命精神。我們要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在國家愈加重視紅色文化和旅游的情況下,黨委宣傳、文化旅游部門對現有的紅色文化進行認真的梳理和重新定位,突出其抗戰中的新四軍題材和“鐵軍”文化的宣傳,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新四軍紅色文化感召力。在摸清“紅色”家底的基礎上,做好保護和利用工作。文物管理部門等要構建全方位、立體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機制,做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工作;為了避免城市發展和紅色舊址之間的矛盾,城市規劃部門要進行合理的城市總體規劃,制訂一套保護管理規定與措施,防止紅色舊址風貌造成破壞,特別是在有舊址和遺址的紅色保護區內,必須劃定紅線,嚴禁進行新的建設,組織做好新四軍活動地域革命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將華中地區紅色文化資源串聯起來連片打造。文物見證歷史,“見人、見事、見精神”,通過文物人們可以近距離感受新四軍的輝煌歷史和革命精神,更好地傳承弘揚新四軍寶貴的精神財富,進一步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3、創新陳列展覽方式方法。新四軍各紀念場館要從改進陳列方式、創新展示手段、豐富展出內容等方面入手加強建設,努力做到輝煌歷史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要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和“聲、光、電”等科技手段,解決陳列內容陳舊、方式手段落后的狀況,在藝術設計、實物制作、展品布設、燈光配備等環節,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印象和更多的信息。
4、拓寬新四軍場館的教育功能。重視文物在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人們通過文物 “見人、見事、見精神”。新四軍紀念館館藏各類文物史料1800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572件/套。這些文物見證了新四軍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蘊藏著新四軍一心為民的鏗鏘足音和浴血奮戰的故事。這些文物不僅要請進來,還要走出去。今年9月, “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新四軍紀念館館藏革命文物巡展”在北京首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本次巡展共展出精品革命文物185件/套,歷史圖片、文獻300張,輔以沉浸式場景、動漫、模型、口述歷史、實境課堂、智享學術空間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取得的一個個輝煌勝利,為黨和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勛。據悉,展覽還將在南昌、合肥、南京等地巡展,廣大觀眾可以近距離感受新四軍的輝煌歷史和革命精神,進一步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推動新四軍歷史文化融入校園和“大思政”,強化校內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一體化建設。進一步發揮“鐵軍”大講堂的重要作用;開展新四軍紅色文化和“鐵軍”歷史“五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軍營和進社區)活動,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鐵軍”文化報告會、故事會和講述活動,以豐富教育形式,最新的研究成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回顧和解讀新四軍輝煌和苦難歷史,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5、加強新四軍歷史研究隊伍建設。人才是新四軍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的關鍵,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提高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證。重點建設好新四軍資源陣地領導班子隊伍、研究隊伍、講解隊伍。各類新四軍資源基地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交流的機制,不斷提升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整體水平。特別是要加強研究人員隊伍建設,確保研究隊伍后繼有人。要定期組織多層次、多種類的培訓,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學歷教育,深化專業教育,不斷提高員工隊伍的政治素質、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保持教育基地的生機和活力,為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6、大力發展新四軍歷史文化旅游。當年新四軍足跡遍布華中大地,如今成為一個個寓教于游的景區景點,是感悟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為直觀和生動的教材。各地在加大新四軍紀念場館和舊址建設基礎上,要加強場館間的互動聯動,使紀念場館由點成線,集中連片,發揮整體效應。要加強新四軍文化與自然風光、歷史人文景點相互交融,互補帶動,為當地發展紅色旅游帶來更多的契機。推動新四軍文化和紅色旅游深度融合,開發新四軍主題性文創產品,運用虛擬技術開發互動類新四軍文創產品,增強新四軍故事親和力,既“重展示”,又“有參與”,讓新四軍故事“活”起來,讓游客在現實與虛擬的交互中,深切感悟并傳承新四軍故事中蘊含的紅色基因。
綜上所述,用新四軍歷史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堅定廣大干部群眾的理想信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提高全社會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形成以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為榮, 以損害祖國利益和尊嚴為恥的良好風尚。新四軍歷史蘊含的彌足珍貴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紅色人物、革命先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情操,為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了鮮活生動的教材,有利于激發全社會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自身的潛能和實現人生價值。為此,要深入挖掘新四軍歷史資源、建設新四軍紅色教育基地、豐富新四軍題材的教育形式、加強理論研究、拓展傳播渠道、強化教育效果并構建長效機制。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傳承和弘揚新四軍歷史和革命精神,更好地發揮新四軍歷史的在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在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