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地方軍史資源融入中學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價值與路徑 ——以鹽城新四軍軍史資源為例
地方軍史資源融入中學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價值與路徑 ——以鹽城新四軍軍史資源為例
作者:陶晉 常駿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1-29 瀏覽次數:7840
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中學歷史教學是當前的一大趨勢,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興起,各式各樣的區域性紅色文化常常被用于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盡管軍史資源在地方紅色資源中占據重要地位,目前尚未出現地方軍史資源與跨學科主題學習相結合的系統性研究。然而,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了“加強軍史學習教育”的重大部署。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時做出了用好新四軍歷史這一生動教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指示。基于此,本文擬以鹽城新四軍軍史資源為例,深入探討地方軍史資源在中學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中的運用。
一、地方軍史資源與中學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基本內涵
(一)軍史與地方軍史資源
廣義上的軍史是指從古至今的軍事戰爭和軍隊發展歷史,而黨史、革命史語境下的軍史特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革命斗爭和保家衛國的光輝歷史。“軍史是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歷史很大程度上體現為人民武裝力量的革命史、斗爭史。”全國各地人民的英勇斗爭歷程共同構成了黨領導下的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史,地方上的革命活動和武裝抗爭為后世留下了寶貴遺產,其中很大一部分屬于地方軍史資源。江蘇是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北鹽城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抗戰期間,鹽城軍民進行了可歌可泣的對敵斗爭,造就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新四軍軍史資源。具體包括,軍事遺址、遺跡等物質遺存,戰爭史事、人物事跡等歷史記載,以文學、音樂和美術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紅色文藝,以及勇往直前、堅貞不屈的鐵軍精神等。這些資源為后人追憶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提供了諸多現實場域,也創造了一個優渥的革命文化環境,便于當地青年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鑄魂育德。
(二)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
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它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分散獨立的學科教學難以適應綜合性素養的培育需求,傳統的學堂式教育不利于學生探究研習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學科知識之間、學科知識和生活經驗之間、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之間的脫節問題函待解決,學科整合和重視實踐探究成為新形勢下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版)》(下文簡稱新課標)首次提出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課程內容。新課標主張,學生圍繞某一與歷史相關的主題,綜合運用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技能與方法,開展以深入探究和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學習活動。跨學科主題學習強調不同學科領域知識和方法的綜合性,理論和現實相結合的實踐性,學習資源、平臺和路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探究性,以及兼顧實際情況的可操作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二、地方軍史資源融入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重要價值
(一)挖掘地方軍史,拓展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多樣化的,一切可以服務于歷史課程目標的材料都是歷史課程資源。多渠道開發課程資源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新課標也指出,教師要積極利用博物館、紀念館、歷史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引導學生關注歷史和現實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區域紅色歷史與當下社會的聯結點,地方軍史資源是當地優質的課程素材,既可用在日常課堂學習之中,也可融于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
新課標在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建議中提到“在身邊發現歷史”,該建議指出,從身邊各種類型的文化遺產出發,拉近歷史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距離,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和認知。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各處戰斗遺址和鐵軍精神等物質和非物質材料,既是當地主要的紅色文化資源,也是學生身邊的歷史遺存。它們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深入挖掘這些易于接觸和使用,同時又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課程資源,以此為著手點展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既便于老師設計、組織和實施探究活動,也方便學生深層參與、深度思考和切身體會。
(二)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地方軍史資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各地的紅色遺產共同構成共產黨人百年來通過艱苦奮斗鑄就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總和。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教育部也明確要求,“在歷史課程中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軍,增強‘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地方軍史資源融入中學歷史教學活動有助于因地制宜地滲透革命文化。與鹽城新四軍相關的物質和精神資源是該市紅色文化的主要代表,自然應當成為在歷史教學中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抓手。
地方軍史資源高度適配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開展,學生可以在探究性活動中傳承紅色基因。第一,它處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之中,便于學生的實踐參與和研習活動的展開。第二,它天然兼容了道德與法治、地理和歷史等多學科背景,適合跨學科協同探究。第三,它與家國情懷和革命文化等崇高立意緊密相連,契合課程思政的要求。第四,“探尋紅色文化的歷史基因”是新課標建議的主題之一,主張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通過各種活動形式幫助學生開展紅色精神之旅,從中體認偉大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
(三)貫徹核心素養,助力學科育人
落實五大核心素養是歷史新課標的要求,也是當下中學歷史教學的主要立意。地方軍史資源融入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有利于貫徹核心素養和達成學科育人目標。其一,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適合滲透家國情懷素養。其二,在軍史研習過程中,戰爭地圖的識別和簡圖、示意圖的繪制能幫助學生在特定時空條件下理解革命軍事斗爭,培育學生的歷史時空感。其三,豐富且多樣的地方軍史史料便于獲取、使用,能夠用于訓練史料分析、運用能力,強調史料互證和孤證不立原則。其四,地方軍史資源中群眾踴躍支軍和軍民團結共克時艱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毛主席所說的“軍隊與工農群眾如魚之于水”,有助于學生認識到群眾力量對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從而培養唯物史觀素養,即“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其五,學生主動探究,自行研習軍史史料以形成歷史認知的過程可以涵育歷史解釋素養。
三、地方軍史資源融入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路徑
中學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主題、目標和任務的設定,學科知識圖譜的構建,問題的設計和活動的展開均可以以地方軍史資源為中心。以鹽城為例,可圍繞當地新四軍軍史、遺址遺跡、文藝遺產和鐵軍精神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參照新課標中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示例,本部分整體框架設計如下所示:
主題:探尋鹽城的鐵軍記憶
目標:
通過對鹽城地區新四軍歷史記憶的探索,感悟新四軍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培育學生為國家命運和民族未來不懈奮斗的愛國主義情懷。
任務:
搜尋、整理和研習各種形式的承載新四軍鹽城記憶的資料,結合道德與法治、地理、語文和藝術等學科知識,重溫新四軍革命歷程,認識和感悟鐵軍精神。
方法:
圍繞鹽城地區各種形式的新四軍歷史遺產,采用資料查詢、考察調研、專題研討、藝術參與和交流總結等多種方式,注重自主參與、小組合作和實踐探究。
知識圖譜:
知識圖譜 |
學科 |
學科知識內容 |
歷史 |
皖南事變、新四軍重建軍部、全民族抗戰、抗戰勝利 |
|
地理 |
地方政區圖、軍事地圖、敵我頑斗爭形勢圖 |
|
道德與法治 |
思考生命的價值、維護國家利益、責任感、使命感 |
|
語文 |
蘇北抗日根據地文學作品:阿英《鹽阜民族英雄傳》、陳毅《湖海藝文社開征引》、朱微明《女犯》等 |
|
音樂 |
蘇北抗日根據地音樂作品:賀綠汀《和平光明前奏曲》,許晴、孟波《中華民族好兒女》,何士德《新四軍軍歌》等 |
|
美術 |
蘇北抗日根據地美術作品:吳耘《百日練兵》、莫樸《我們活躍在蘇北》、蘆芒《送子參軍》等 |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問題設計可按照從實在到哲思的原則由淺入深地開展。第一步,提出客觀實在型問題,比如:中共為何選擇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第二步,超越史實本身,提出意義象征型問題,比如:從文藝賞析的角度談談《女犯》、《和平光明前奏曲》和《送子參軍》等文藝作品分別反映了蘇北軍民怎樣的情感、心境?它們共同的思想本質是什么?第三步,進一步升華價值,提出哲學思辨型問題,比如:新四軍記憶能給予我們什么感受和啟示?
(2)全班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閱讀文獻,觀看紀錄片,考察文博場館和遺址遺跡,以及請教老師,了解抗戰時期新四軍在鹽城活動的基本情況。
(3)全班學生按照軍事痕跡、地理印記、軍民回憶和文藝記憶等類別分為若干小組,搜集和整理資料,然后對各自的主題展開探究學習。
(4)對于各種載體形式的新四軍記憶,各小組既要從事實層面對其內容進行說明,又要深刻闡釋其中的精神意涵,還要多角度思考它們對現實生活的意義。
(5)各小組內部充分研討,達成共識,形成主要研究成果,以黑板報、網頁展覽或短視頻的形式展示和宣傳。
(6)全班舉行以“新四軍記憶的當代價值”為主題的學術論壇,各小組圍繞本組的研究成果,派代表做學術報告,匯報之后進入質詢問答和自由討論環節。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向來重視在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持續為當下的實踐活動提供指導和注入精神力量。地方軍史資源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斗爭和保家衛國過程中共同創造的歷史遺產和智慧結晶,如今成為繼承先輩革命傳統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生動教材。新時代中學歷史教師應積極響應重視軍史學習教育的國家號召,在充分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整合和運用本地軍史資源,融于各種形式的歷史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助力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的落地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