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弘揚紅色文化厚植人民情懷 ——深刻領悟用好新四軍歷史這一生動教材的重要要求
弘揚紅色文化厚植人民情懷 ——深刻領悟用好新四軍歷史這一生動教材的重要要求
作者:朱俊慶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1-29 瀏覽次數:7874
一、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具有鮮明的人民底色
新四軍的浴血奮戰史就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歷史,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新四軍鍛造了聽黨指揮、報國為民;扎根群眾、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真心愛民等優良的紅色革命文化。
(一)聽黨指揮、報國為民
新四軍創造的輝煌業績、鑄就的紅色基因,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集中體現,是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新四軍的歷史就是一部跟黨舉旗、絕對忠誠、報國為民的歷史。1937年8月,中共中央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了爭取抗戰勝利的全面抗戰路線,南方各紅軍游擊隊與國民黨地方當局達成協議,協議的第一條原則就是保證黨對紅軍游擊隊的絕對領導。新四軍艱苦奮戰在廣大華中敵后戰場,部隊高度分散,許多單位獨立駐防,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和執行黨中央的大政方針,極易遭受損失甚至失敗,通過政治教育和政策教育,新四軍廣大干部加深了對時局和形勢的認識,增強了對中央大政方針的理解,提高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政策方針的自覺性。八年抗戰,新四軍將士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以舍生忘死的精神報國為民,鑄就了不朽豐碑。
(二)扎根群眾、依靠人民
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證明,人民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最大依靠。首先是深入扎根群眾。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群眾路線。作為華中局、華中軍分會書記,劉少奇曾要求主力部隊地方化,就是到人民群眾中生根、要和人民魚水相依,保持并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其次是廣泛發動群眾。新四軍鐵軍精神形成于抗日戰爭時期,由于新四軍的真誠和真心,磁鐵般地吸引著億萬人心,同仇敵愾打擊侵略者,大批愛國青年和知識分子冒死參加新四軍,大批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支援新四軍,許多愛國華僑漂洋過海投奔新四軍,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最后是組織和武裝群眾。新四軍反“清鄉”,是長期反復和高度復雜的綜合斗爭。每逢日偽軍清鄉掃蕩,各根據地積極集聚和武裝群眾,實現黨員軍事化、農村兵營化,群眾當向導、探敵情、運彈藥、抬擔架,積極配合新四軍作戰,凝聚起“黨群同心、其利斷金”的磅礴力量。
(三)服務人民,真心愛民
根據地之所以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就是因為共產黨、新四軍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新四軍愛人民如父母。陳毅元帥幾次行軍都不進民房,在屋檐底下坐到天亮。老百姓房子被日軍放火燒毀,新四軍將領羅炳輝親自挨家挨戶慰問,幫助蓋新房,重建家園。這種真心對待群眾、真情體恤群眾的事跡數不勝數。新四軍爭先進聚民心。根據地黨組織要求,政府中的共產黨員,特別是負責干部,必須成為工作中為人民服務的先進模范。正是因為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鮮明地體現于黨的政權建設始終,使我們黨和新四軍在根據地站穩腳跟,在抗戰中聚合力量,贏得了人心。新四軍察民情辦實事。“宋公堤”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曾經鹽阜大地海患嚴重,1941年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首任縣長宋乃德率地方民眾與新四軍部隊一起修建了一道全長45公里的捍海大堤,根治了鹽阜地區幾百年來的海患。老百姓感恩共產黨、新四軍,感激縣長宋乃德的功績,把這條海堤命名為“宋公堤”。今天,當我們吟誦著“從此不聞沖家禍,每聞潮聲思宋公”的民謠時,依然深受觸動。
二、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新四軍歷史是寶貴的紅色革命文化資源,是當前開展黨性教育的重要素材,用好這一生動教材對于推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汲取前行奮進力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豐富擴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創造出來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是新四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基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實踐而形成的寶貴文化資源。因此,不論是從發展歷程上,還是從精神內涵上,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好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就是在豐富擴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在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當前,部分西方發達國家掌握了文化話語權,以此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入侵和滲透,進而通過所謂的“文化霸權主義”維護舊的世界文化格局。面對激烈的國際文化軟實力競爭,傳承好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不斷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開放與創新;有利于構筑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二)促進黨員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新四軍從嚴制定軍紀軍規,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六項要求和十項注意”,令行禁止、秋毫無犯,贏得了老百姓的信賴和擁護。新四軍是人民群眾的隊伍,即使是高級將領也身先士卒,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劉少奇腳穿布鞋,鞋子穿破、露出腳趾也不肯丟;粟裕的馬啃壞了村民的樹,他親自自費買下新的樹苗,帶著樹苗到群眾家里登門道歉等等,這些故事現在讀來仍讓人心生感動、肅然起敬。在艱難的革命斗爭中,令行禁止、一心為民的新四軍取得了斗爭的勝利,其革命歷程可歌可泣,而今我們身處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具有更加優渥的社會條件,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誘惑和挑戰,不少黨員干部、甚至是“九零后”干部屢屢觸及紀律紅線,為黨紀所嚴懲。為此傳承好新四軍紀律嚴明、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有助于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要把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內化為樹立政績觀的內在要求,以新四軍革命先輩為榜樣、以新四軍革命精神為指引,加強作風建設、淬煉黨性修養、砥礪政治品格,真正將鐵的紀律刻印于心、落實于行,持之以恒、正風肅紀,一以貫之推進自我革命,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紅色革命精神推動各項工作,引領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三)從紅色革命文化中汲取前行奮進力量
無形的革命精神蘊含著偉大的奮進力量。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鍛造于拯救民族危亡、實現國家獨立和富強的歷史進程中,天然含有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充足養分,是汲取前行力量,激昂奮斗精神的活水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用好紅色資源,增強黨性教育實效,讓廣大黨員干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把革命先烈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偉大事業奮力推向前進。”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在與敵搏殺的抗戰一線,新四軍戰士跟黨舉旗、英勇頑強、堅忍不拔,磨礪出寧死不屈的鋼鐵意志、頑強作風。在新的奮進征程上,我們的強國復興偉業必將面臨種種困難和挑戰,認真學習新四軍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認真總結新四軍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將激勵我們鼓舞斗志、明確方向,堅定信念、凝聚力量,將為我們的前行之路提供精神動力,為我們的奮進征程提供力量源泉。時代在變,初心使命不變,跟黨舉旗、聽黨指揮,是新四軍紅色基因的靈魂所在,這啟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不畏艱難險阻,以紅色文化精神力量助推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以實踐成效充分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切實肩負起先輩們終身為之奮斗的強國復興偉業。
三、肩負起傳承好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的歷史使命
傳承好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是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客觀要求,為此應著重保護紅色文化遺址、傳承弘揚鐵軍精神內涵、創新文化傳播發展方式,不斷將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發揚光大。
(一)保護紅色文化遺址,打造學習陣地
回顧革命征程,新四軍戰士前仆后繼、頑強奮進,帶領人民書寫偉大歷史,鑄就偉大精神,凝結寶貴經驗,許多革命文物、戰斗遺址得以留存,眾多新四軍革命紀念場館紛紛建立。這些紅色資源是革命先輩用生命鑄就的寶貴財富,是新四軍歷史記憶和紅色基因的有形載體,不可復制而又彌足珍貴。因此,要注重保護與利用并重,一方面,要建設和完善傳承新四軍精神的硬件設施,在對現有的新四軍紅色文化場館進行保護的基礎上,以優秀新四軍紀念館為標桿,號召各縣區修建和完善縣區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以此建強傳承新四軍精神的物質載體;另一方面,注重對非物質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加強對新四軍歷史文獻、歷史檔案等珍貴史料的征集,組織力量開展對新四軍老戰士口述資料的整理和維護,依托各縣區、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視頻展播、現場授課等形式開展新四軍革命精神教育。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當代藝術形式,演繹革命戰場情境,創建富有特色的新四軍紅色觀光景點,將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遺址打造成開展黨性學習教育的紅色教材、重要陣地和生動課堂。
(二)傳承弘揚鐵軍精神,激勵干事創業
新四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勛,曾被毛澤東譽為“華中人民的長城”,被陳毅稱之為“鐵的新四軍”。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新四軍的光輝歷史和紅色基因歷久彌新,鼓舞和激勵我們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鐵軍精神具有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的偉大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鐵軍精神是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力量源泉。我們要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闡釋鐵軍精神的內涵:聽黨指揮,堅定信念;堅忍不拔,英勇果敢;顧全大局,相忍為國;內外團結,眾志成城;步調一致,紀律嚴明,將其與我們的工作崗位相結合,將奮進的精神轉化為有形的力量,內化為我們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同時,在新時代新征程,面臨時代改革發展穩定重任,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鹽城重要指示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讓鐵軍精神在鹽阜大地茁壯成長、落地生花。
(三)推動文化創新傳播,融合時代潮流
在融媒體時代,強調時效、便捷的微視頻等即時傳播方式對紅色革命文化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對此置若罔聞、閉門造車,顯然不符合紅色革命文化傳承發展的時代要求。為此,利用當代融媒體資源,傳承弘揚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是推進文化創新傳播的必由之路。一方面,紅色革命文化的傳承絕非空中樓閣,要積極適應當代文化傳播規律,融入更多吸引群眾參與的時代元素,以新形式、新話語,推進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走向群眾、深入人心,依靠群眾力量,將鐵軍精神發揚光大。另一方面,要以技術力量賦能文化創新,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3D環繞等現代技術手段,推動新四軍經典影視、劇目不斷創新,采用新媒體傳播形式,多措并舉用好紅色資源,繁榮新四軍紅色文藝創作,講活講好新四軍紅色故事。同時,要積極擁抱產業化浪潮,打通教育引導、環境熏陶、作品感染、現場教學等實踐環節,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文創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塑造文化產業新業態,讓新四軍紅色革命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