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鐵軍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
鐵軍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
作者:戴心怡 楊立遠 周上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2-04 瀏覽次數:7857
新四軍鐵軍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核心內涵包括聽黨指揮的鐵的信仰、報國為民的鐵的擔當、英勇頑強的鐵的作風、執紀嚴明的鐵的紀律,這些精神內涵不僅是新四軍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精神資源。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新四軍鐵軍精神,對于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深厚愛國主義情懷、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大學生具有重要意義。
一、鐵軍精神的內涵解析及當代價值
(一)鐵軍精神的內涵解析
鐵軍精神是新四軍在游擊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孕育和鑄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其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第一,是堅定如鐵的理想信念。新四軍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黨的信仰為信仰,以黨的旗幟為旗幟,展現了高度忠誠和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第二,是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面對極端艱難的環境,新四軍戰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敵人頑強斗爭,展現了英勇果敢的鋼鐵意志。第三,三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新四軍內部官兵平等,團結友愛,萬眾一心,共赴國難,體現了牢不可破的團結力量。第四,四執紀嚴明的紀律精神。新四軍制定了嚴格的軍規軍紀,以鐵的紀律贏得了民心,奪取了勝利,展現了高度的紀律自覺性。
(二)鐵軍精神的當代價值
鐵軍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其當代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對于國家、社會和個人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鐵軍精神的核心是堅定理想信念,這種精神在新時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激勵人們始終堅持共產主義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和挑戰,都能保持堅定的信仰和信心。這種精神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能夠團結全國人民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青年大學生唯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鐵軍精神所蘊含的堅韌不拔、勇于擔當的品質,對于培養青年大學生的優秀品質具有重要的價值。在現代社會中,面對各種壓力和挑戰,需要具備堅強的毅力和意志力,以及勇于擔當的精神。鐵軍精神通過講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有助于激勵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斷追求卓越。鐵軍精神還蘊含著創新精神,這種精神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革命戰爭年代,新四軍將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靠創新精神和智慧,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在新時代,這種創新精神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激勵人們不斷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勇于突破傳統束縛,推動社會各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鐵軍精神還強調報國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它激勵人們始終關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和諧穩定和發展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這種精神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和幫助,增強了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學習與弘揚鐵軍精神,不僅能滿足青年學生多樣化的精神需求,增強民族認同感與歸屬感,有助于青年學生在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因此,新時代的青年應學習和傳承聽黨指揮、勇敢無畏、開拓進取的鐵軍精神,用鐵軍精神的信仰之火點亮大學生的信念之路。
二、鐵軍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一)教育體系與內容的局限性
當前,部分高校在將鐵軍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時,缺乏完善的教育體系。這表現在思政教育課程設置不夠系統,往往只是零散地提及鐵軍精神,而沒有形成專門的教學模塊或課程。此外,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也不充分,導致鐵軍精神的教育效果有限;在教學內容上,可能過于注重鐵軍精神的歷史背景和英雄事跡的介紹,而忽視了對其精神內涵的深入挖掘和闡釋,這導致學生對鐵軍精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難以形成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不足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手段在高校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由于高校教材更新較慢,許多教師在傳授鐵軍精神時,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缺乏互動性和參與性,甚至出現多年不更換課件的情況。這種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影響了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與互聯網世界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難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鐵軍精神教育環節中,部分高校沒有跟上網絡強國建設的步伐,未能充分利用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導致教育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
(三)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欠缺
長期以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制約著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部分高校缺乏具有鐵軍精神教育背景和專業技能的教師隊伍,這使得在傳授鐵軍精神時,教師可能難以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影響了教育效果。對于現有的思政教師體系而言,經過系統化學習的思政專業課教師人數偏少,無法覆蓋全校學生課程需求,而思政學工隊伍往往專業成分復雜,缺乏對鐵軍精神的深入了解和系統研究,難以將鐵軍精神及其相關的內容與關聯的社會問題相結合并進行多維度解讀。不能充分聯系學生的專業實際進行有機組織教學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出現生硬融入,使得融入的順暢性與自洽性不夠,弱化了鐵軍精神文化育人的教育教學效果,從整體上影響了鐵軍精神融入課堂的效果。
因此,在傳授鐵軍精神時,可能會存在知識盲區或理解偏差。此外,課業壓力和工作壓力占據了教師的大部分工作書記,學校能為教師提供足夠的培訓和學習機會也相對較少,因此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就更無從談起。
(四)教育環境與文化氛圍的缺失
鐵軍精神的教育需要濃厚的文化氛圍作為支撐。部分高校在營造鐵軍精神教育環境方面還存在不足。例如,校園文化活動中缺乏與鐵軍精神相關的主題活動或展覽;校園宣傳欄、廣播站等宣傳平臺也未能充分利用起來傳播鐵軍精神。然而,在一些高校中,可能由于歷史、地域等原因,缺乏與鐵軍精神相關的文化氛圍和傳統。這使得學生在接受鐵軍精神教育時難以產生共鳴和認同感。因此,鐵軍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主要體現在教育體系與內容的局限性、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不足、教育師資隊伍的欠缺以及教育環境與文化氛圍的缺失等方面。為了提升鐵軍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需要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和完善。
三、鐵軍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將鐵軍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舉措,對于培養具有堅定信念、高尚品德和強烈責任感的新時代大學生具有重要意義。
(一)課程融入與教學效果
近年來,教育部出臺了系列政策支持思政課的建設,將新四軍鐵軍精神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學校的課程體系中,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新四軍的歷史和鐵軍精神的內涵正是題中應有之義。同時,可以開發相關的校本課程,以教材為載體,結合新四軍的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設計專題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鐵軍精神,將鐵軍精神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認知水平。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利用新四軍歷史遺址、紀念館等紅色資源,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如參觀學習、志愿服務、紅色教育主題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傳承鐵軍精神。
習總書記在大會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技術使思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政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開發和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如在線課程、虛擬展覽、互動平臺等,使學生能夠在網絡平臺上學習和交流新四軍鐵軍精神,拓寬教育渠道,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紅色文化項目和實踐活動,如尋訪新四軍老戰士、情景表演等,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和體驗鐵軍精神,從而更好地融入到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中。新四軍文化中涵蓋較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實的新四軍案例、事跡能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更加深刻的詮釋,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理解,達到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目的。
在以思政課顯性教育為主的同時,利用好校園文化環境、校園制度環境、校園自然環境等隱性教育的功能。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如紅色主題演講、征文比賽、文藝演出等,營造學習鐵軍精神的良好氛圍,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踐行鐵軍精神。利用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發布關于鐵軍精神的文章、視頻和圖片,擴大宣傳范圍,提高傳播效果。
(二)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
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培訓,提升教師對新四軍鐵軍精神的研究和教學能力,確保教育內容的準確性和感染力。鼓勵和支持對新四軍鐵軍精神的理論研究,探索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新內涵和新表現,不斷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此外,還要將新四軍鐵軍精神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和教師隊伍培育的長期規劃中,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教學機制,確保鐵軍精神教育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地方學院也可通過成立“新四軍研究院”,深度發掘新四軍鐵軍精神的內涵,并將其融入到思政課程中,使學生在情感、道德和價值觀上得到滋養和提升。
(三)健全教育評價考察機制
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3]加強鐵軍精神融入地方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評估新四軍鐵軍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融入程度及和效果。首先可以通過教學活動中,課程反饋、學生考核成績、課堂參與度等指標評估學生對鐵軍精神的理解和接受情況。進行量化分析。其次,通過參與率、實踐活動后的反思報告、學生的行動改變等指標,通過組織參觀新四軍歷史遺址、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評估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活動的教育成效。第三,通過文化活動的舉辦頻率、學生參與情況、校園文化氛圍的改善等方面考察校園文化活動中新四軍鐵軍精神的體現,以及這些活動對學生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第四,通過平臺訪問量、用戶互動情況、在線學習成果等數據評估網絡教育資源在傳播新四軍鐵軍精神中的作用,包括在線課程、虛擬展覽、互動平臺等的使用情況和效果。第五,通過教師培訓、教學競賽、科研成果等方面評估教師在新四軍鐵軍精神教育中的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以及他們如何將鐵軍精神融入教學和科研中。第六,通過發表的學術論文、研究項目、教學改革方案等指標評估對新四軍鐵軍精神的理論研究和創新成果,以及這些成果如何促進教育實踐的深化。
總之,鐵軍精神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它不僅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將鐵軍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取得實效。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將鐵軍精神傳承和發揚光大,為培養具有堅定信念、高尚品德和強烈責任感的新時代大學生貢獻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