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新四軍在鹽城群眾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新四軍在鹽城群眾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丁穎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2-04 瀏覽次數:7845
習近平同志指出“群眾工作是我們的看家本領,我們黨靠群眾工作起家,同樣靠群眾工作實現長期執政。”中國共產黨從人民中誕生,從來沒有除了人民利益之外的任何私利。我們之所以能夠從一艘小小的紅船成長為巍巍巨輪,歷經百年而屹立不倒、飽經風霜而勇往直前,離不開群眾工作,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的看家本領。1940年10月,新四軍抵達鹽阜地區,在此后的六年時間里,新四軍在華中敵后的抗日根據地,始終不懈地堅持開展扎實而有效的群眾工作。他們深入農村,在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所需所急所盼問題的基礎上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的理念,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任。通過組織和團結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等各界人士,新四軍成功地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新四軍在鹽城開展群眾工作的背景
鹽城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形簡單、全境都是平原,境內水網密布,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小麥、水稻、玉米、魚蝦、棉花等。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使得鹽城人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了破壞。資本家的剝削、豪紳的欺凌,老百姓的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很多工人和農民都不識字,文盲和半文盲占據了鹽阜百姓的較大比例,不少百姓的斗爭意識還未完全覺醒。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盧溝橋事變,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從洛川出發,吹響了全面抗戰的號角。1938年春,蘇北抗日同盟會鹽城分會在鹽城縣成立,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組織群眾加入抗日隊伍,掀起了鹽城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1939年7月蘇皖區黨委在淮鹽地區建立第三地委,隨后鹽城各地的基層黨組織逐漸恢復,為八路軍第五縱隊南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941年1月國民黨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遭到嚴重損失,1月25日,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5月20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在鹽城成立,鹽城因此成為了華中敵后抗戰的政治中心。
二、新四軍在鹽城期間群眾工作的具體實踐
1940年,劉少奇同志來到鹽城之后,迅速開展調查研究,得出重要結論,要以群眾工作為起點,開啟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工作。劉少奇同志在華中局第四次會議上闡明了群眾工作的內容“就是在發動群眾中組織群眾、教育群眾和保護群眾利益的工作。”
1942年4月12日,劉少奇在《鹽城農救工作的經驗——給蘇中區黨委的信》中提到,要提高群眾的抗日積極性“必須抓緊目前的民生問題,解除民眾中若干迫切的疾苦”。他認為“鹽城進行群眾工作的經驗,有許多地方值得各地方來學習。”
(一)加強民主政治建設
民主政治建設是根據地建設中的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在1940年11月,劉少奇、陳毅等領導人和蘇北地區的開明紳士們齊聚一堂,在蘇北召開臨時參政會。在這次會議上,他們積極倡導并號召根據“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代表比例,召開各縣的會議,進而成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將民主政治建設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到了1942年,陳毅同志進一步強調了鹽阜抗日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包括普遍實行新鄉制、廣泛組織各界民眾成立鹽阜區參議會,并且堅決貫徹“三三制”原則。在這一過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鹽阜地區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變得堅如磐石,牢不可破。許多開明地主和士紳也積極投身于抗日事業,他們在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中都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這些開明地主和士紳不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也為根據地的民主政治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做好輿論宣傳工作
新四軍在鹽城抗戰期間,所有工作都是圍繞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展開的,輿論宣傳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毛澤東早在《論持久戰》中指出“戰爭的偉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指明了群眾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還指出要“靠口說,靠傳單布告、靠報紙書冊,靠戲劇電影,靠學校,靠民眾團體,靠干部人員。”
1940年12月,《江淮日報》作為中共中央中原局機關報在鹽城出版。出版《江淮日報》的目標就是做好群眾工作,宣傳黨中央的政策,發動團結人民群眾開展抗日斗爭,鞏固抗日根據地。《江淮日報》不僅是一份黨報,更是一份聯結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紐帶。雖然《江淮日報》出版時間不長,但是因為它面向群眾,每天都刊登群眾關心的事,緊密的團結了群眾,堅定了人民群眾必勝的信心,成為與敵人斗爭的有力武器。
1941年2月,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在鹽城成立,很多文學界藝術界的知名人士,何士德、薛暮橋、許幸之、莊五洲等紛紛匯集鹽城,一百多名對藝術感興趣的知識青年走進魯藝學習,魯藝迅速成為蘇北抗日根據地新文化運動的探路先鋒。魯藝培養了大批文藝人才,師生共同在學習中創作文學作品、編寫戲劇、制作木刻版畫、排練文藝演出,通過藝術的手段向群眾宣傳抗日救亡的主張,凝聚抗日的力量。
1942年9月,"文化村"在阜寧賣飯曹宣告成立,這個獨特的文化集聚地吸引了眾多文化人士的目光,他們紛紛前來在此聚集,共同參與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當地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而且也為文化人士提供了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同年11月,湖海藝文社應運而生,42位文化界人士攜手加入詩文社。他們共同致力于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堅定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將手中的筆作為抗戰的有力武器,通過多種文化媒介,積極投身于抗日戰爭的偉大事業。他們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抗日思想,鼓舞大家的士氣,揭露敵人的暴行,團結并動員廣大民眾,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力量。
(三)改善人民群眾生活
1942年初,中共中央頒布了兩項關于土地政策的重要文件,對減租減息政策作出了明確的規范。這些政策旨在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并激發他們參與抗日及提升生產活動的熱情。同年6月,鹽阜區正式公布了減租條例,使得整個蘇北抗日根據地全面實施了“二五”減租政策,無論是公田還是私田,均按照原租額減少25%。減租減息政策的實施,顯著增加了佃戶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促進了抗日根據地的農業發展,并進一步推動了其他工商業的繁榮。新四軍用實際行動解決了老百姓最關心的生存問題,真正做到了把群眾的急難愁盼當做新四軍的第一要務。知名鄉紳龐友蘭對共產黨推行的減租減息政策給予了積極評價:“鹽阜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享受到了幸福,這是事實。”
在20世紀40年代,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黑熱病,在鹽阜地區橫行無忌。當時,幾乎每個村都有人受到感染,這種疾病極為致命。若無特效藥物治療,患者會發熱、出血、體重急劇下降,直至生命的終結。新四軍三師進駐阜寧城后,在黃克誠師長的領導下,向周邊的患者敞開了三師衛生部的大門,免費為當地居民提供黑熱病治療。三師衛生部還成立了黑熱病培訓班,指導醫護人員自制特效藥物,并在治療過程中,積極編寫關于黑熱病的宣傳材料,向群眾普及相關知識,鼓勵患者及時尋求醫療幫助。在短短兩年內,成功救治了上千名黑熱病患者,贏得了群眾的廣泛支持。
1940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新縣長宋乃德從就任之日起,就廣泛走訪群眾,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咨詢民之疾苦,以為政之急”。1940年冬,劉少奇批準了宋乃德遞交的修堤報告,黃克誠認為修堤是一件關系民生的大事,再困難也要修。新四軍將修建海堤、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視為首要任務。1941年2月,阜寧縣第一屆參議會召開,宋乃德代表阜寧縣政府表態修筑海堤的決心。1941年5月5日,北堤正式施工,在這期間克服了沒錢、沒糧、沒人的現實困難,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奮斗,90華里的捍海大堤順利竣工。“這不僅僅是修一道海堤,而是筑起共產黨部隊、新政權同廣大人民群眾聯系的堅不可摧的橋梁。”
三、新四軍在鹽城期間群眾工作的主要經驗
歷史證明,群眾工作是新四軍在鹽城各項建設事業中最根本、 最 基礎的工作。正是由于新四軍開展了扎實有效的群眾工作,才贏得了民心,鞏固了革命根據地,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新四軍在鹽城開展群眾工作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充分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精髓,在當前實踐活動中,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新四軍的優良傳統,密切聯系群眾,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困難,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一)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我們黨成功的密碼,這在歷史的長河中得到反復驗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這句話解釋了群眾工作的核心要義就是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群眾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關系到黨執政的基礎。堅持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首要原則。新四軍在鹽城的群眾工作始終圍繞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展開,帶領人民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從而團結了最廣泛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群眾工作的正確方向,才能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二)提高工作本領
做好群眾工作,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屬性,在過去的百年征程中,黨始終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為了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的持續發展,黨要求深入群眾,發動群眾,團結并帶領人民群眾勇于嘗試和創新。在開展工作時,始終將群眾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不斷提高工作本領,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同時,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勇于擔當、善于作為,不斷打開群眾工作的新局面。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我們必須練好調查研究這一基本功,在調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領。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要堅持問題導向,善于發現問題、善于迎接風險挑戰。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撲下身子、走到群眾中間,深入調查、仔細研究、認真記錄、系統分析、反復比較、認真推敲,確保把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解決好。
(三)推動作風建設
重視作風建設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關鍵所在。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堅持“三不”一體理念貫穿作風建設全過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方略。首先,重視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新四軍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抵御錯誤思想的侵蝕從而保持革命隊伍的純潔性。對領導干部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思想上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為老百姓多辦好事、辦實事,讓人民群眾獲得切實的利益。其次,讓人民群眾監督黨員干部和政府。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中回答黃炎培的歷史周期率之問給出了第一個答案“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用輿論監督的手段糾正黨內的不正之風,有效約束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最后,堅持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的成效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中國共產黨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吾日三省吾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及奢靡之風等錯誤傾向作堅決斗爭,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