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銘記關懷囑托傳承紅色基因 ——紀念總書記給百歲新四軍老戰士回信三周年
銘記關懷囑托傳承紅色基因 ——紀念總書記給百歲新四軍老戰士回信三周年
作者:劉蘇閩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2-05 瀏覽次數:7845
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考察了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認真聽取介紹,仔細觀看圖片、實物,并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要用好這一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12月5日,我追隨總書記的足跡來到鹽城,第三次參觀了新四軍紀念館。經過整飾的紀念館煥然一新,展出內容更加豐富,展呈手段更加先進,不愧為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新四軍歷史的綜合性紀念館。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個個模擬實景,完整展現新四軍浴火重生、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在展館最后一部分,展出了2021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百歲老戰士的回信,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三年前總書記回信時的情景。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對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來說是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一年,必將載入史冊。春節前夕,施平、程亞西、王湘等46位年逾百歲老戰士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表達了對黨的一片深情和無限忠誠。2月18日,僅相隔15個工作日,總書記就回信了!
一、充分認識總書記回信的重要意義
總書記的回信言簡意深、非常重要,是慶祝建黨百年一份重要文獻,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首次給新四軍老戰士的回信。回信有四層意思。一是贊揚了新四軍老戰士光榮的革命歷史貢獻和深厚的愛黨之情;二是強調中國革命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突出了革命斗爭實踐的歷練,對理解感悟黨的初心使命的重要作用;三是指出了全黨即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老同志們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提出了要求,其中強調了“勇敢斗爭”;四是提出了全黨向第二個百年邁進的奮斗目標。總書記的回信已收入《習近平書信選集》第一卷,對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啟動引領作用。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在建黨百年來臨之際,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第一項重要任務,在回信中指出:“全黨即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2月20日,黨中央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黨中央作出了統一部署。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總書記給百歲新四軍老戰士的回信,拉開了全黨黨史學習教育的序幕,起到了啟動引領的作用。
激勵鼓舞作用。新四軍老戰士表示,要銘記總書記的關懷囑托,珍惜光榮歷史,永保政治本色,繼續發光發熱,結合自身革命經歷,多講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引導教育青少年一代接好革命事業的班。許多會員激動地說,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取得輝煌成就和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交匯點,我們收到了總書記的重要回信,倍感親切和振奮,深受教育和鼓舞。一定要以新四軍老戰士為榜樣,遵照總書記指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勇敢斗爭,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
宣傳教育作用。新四軍老戰士幾十年來,積極研究宣傳黨和人民軍隊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作風,以史為鑒,資政育人,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重要貢獻。確實是一個銘記初心,踐行使命,心系黨史軍史研究宣傳教育的先進群體,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總書記回信,引起社會各界熱烈的反響。
2月20日,上海市社聯召開了“認真學習總書記回信 深入推進黨史學習經驗座談會”,市教委邀請新四軍老戰士參加,開展了“學黨史、跟黨走,做理想信念傳人”的教育活動。許多單位紛紛來聯系開展活動,請新四軍老戰士作報告、講故事。
3月2日,研究會與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星火”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共同召開“我們都是收信人:兩代‘00后’的對話”座談會,新四軍老戰士與新時代大學生,共同學習總書記的回信,暢談感想。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青年一代表示,要以新四軍老戰士為榜樣,從他們的先進事跡和人生追求中感悟黨的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接好革命事業的班。
二、學習新四軍老戰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
新四軍老戰士的人生貫穿著一條紅線。即:新四軍——新中國——新時代,經歷了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四個偉大時期,是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他們戰爭年代聽黨指揮、英勇殺敵、建功立業;和平年代服務人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特別是離休后,積極宣傳黨和人民軍隊的光榮歷史和優良作風,傳承紅色基因。不愧為民族先鋒、時代楷模。總書記在回信向全黨推出了一個銘記初心使命、心系黨史宣傳教育的先進群體。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習宣傳這一先進典型,對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堅守理想信念。對黨忠誠、信念堅定是老戰士最寶貴的政治品格。建黨90周年時,百歲施平發表文章指出:“我生于1911年,那時宣統皇帝還在。我這一生經過軍閥混戰時代,經過蔣介石統治時代,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經過解放以后的經濟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建設,所以我敢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的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現在西方有些敵對勢力妄圖推翻我們國家當前的領導,要把中國變成資本主義,他們這是妄想!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13億中國人才有了今天的富裕生活和國際地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紀念建黨90周年這個重要節日的意義所在。”
102歲的老戰士高志超說,黨的事業是我的生命線。戰爭年代拋頭顱、灑熱血,勇往直前;和平環境搞建設,任勞任怨,不怕挫折,堅定信念。我離休后,思想上一天也沒有“離”的念頭。利用長期積累的法律知識義務為社區、學校提供法律服務。共產黨人的信念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二是持之以恒、與時俱進的學習精神。活到老、學到老,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體現了百歲老戰士頑強的進取精神。老戰士施平103歲時,撰寫的《護送鄒韜奮紀實》一文被《新四軍與上海》論文集收錄。105歲時,為紀念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委原書記陳丕顯誕辰100周年,專門寫了回憶文稿。
老戰士程亞西年近9旬仍堅持上老干部大學學習。離休后,撰寫回憶文章和學習體會100多篇,還寫了200多首詩歌。近年來,他學完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二、三卷,摘錄了不少名句。2019年7月22日,他以105歲的高齡,參加紀念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原市長曹荻秋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并滿懷深情地發表了講話。
三是牢記使命,努力為黨和人民作奉獻。離休不褪色、奉獻有作為,這是百歲老戰士的共同追求。2002年,老戰士夏征農,以98歲高齡第3次出任《大辭海》主編,成為世界上最年長的大型辭書主編。他100歲時賦詩一首:“人生百歲亦尋常,樂事無如晚節香。有限余年乃足惜,完成最后一篇章。”103歲時,出版了8卷本《夏征農文集》。
老戰士王湘經常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90歲時赴山東祭奠孟良崮戰役犧牲的戰友,百歲高齡還參加紀念建黨百年主題教育活動。老戰士顧海樓長期擔任普陀區長壽街道關工委主任,進學校、走軍營、下社區,講述紅色傳統和革命故事200多場,與社區困難家庭子女結對幫困,連續4年贈送500元購買學習用品。老戰士李蒲軍主動參加上海公安史編撰工作,關心下一代成長,講述光榮傳統,資助貧困學生、幫教失足青少年,自愿捐獻遺體,為醫療事業做最后的奉獻。
四是以身作則,用良好的形象為全社會作榜樣。嚴于律己,清正廉潔,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是老戰士的人生準則。他們主動發揮“政治強、覺悟高、黨性好”的優勢,帶頭嚴守黨紀國法,保持革命晚節,帶動更多黨員干部爭做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支持者和模范踐行者。
老戰士虞鳴非夫婦幫助四明山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牽線搭橋,提供服務。他倆聯系老戰友,為余姚上王村建“八一”希望小學,捐書5萬多冊,人民幣5萬元,資助多名烈士后代和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新冠疫情發生后,33位新四軍老戰士帶頭捐款24.3萬余元,老戰士孫家琮一人就捐了5萬元。827位會員踴躍參加,共捐款51萬余元。研究會200多位黨員志愿者,戰斗在防疫斗爭第一線,以“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軍人就是一個榜樣”的要求,主動作為,攻堅克難,完成志愿者服務5000多人次,彰顯了特殊擔當和鐵軍風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三、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回信精神
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1980年11月成立,現有會員3000多人。其中,新四軍老戰士300多人。黨的十八大以來,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把弘揚鐵軍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作為使命職責,以“學習、研究、宣傳、服務”為主要任務,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多次受到上海市社聯表彰,2016年被評為全國社科聯先進學會。總書記的回信,為研究會的建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使新四軍老戰士和廣大會員深受教育、倍感振奮,增添了巨大力量。研究會采取“四個結合”的方法,狠抓總書記回信精神的落實。
一是學習活動與宣講工作相結合。2016年,研究會重組了140多人的鐵軍宣講團。據不完全統計,2016-2020年宣講2100余場, 聽眾近40萬人。2021年,圍繞慶祝建黨百年、學習宣傳總書記回信和一系列重要講話、紀念長征勝利85周年、陳毅誕辰120周年等活動,研究會領導和鐵軍宣講團成員,深入學校、部隊、企事業、街道等單位,暢談學習總書記回信的體會,宣傳黨和人民軍隊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宣講1388場,聽眾13.8萬余人。
2021年,施平、程亞西、王湘、顧海樓、陸道南、徐克、黎魯、宮芝、黎明、季黎平、虞鳴非、李浦軍、王靜生、高志超等百歲老戰士,不顧年邁體弱,接受了上百批(次)記者和各界人士采訪,介紹革命斗爭經歷和學習總書記回信體會,歌頌黨的豐功偉績。顧海樓說:“我們這些老戰士本來就有責任把黨的故事講好講活,讓黨的好傳統好作風代代相傳,總書記的回信又為我增添了動力,我還要繼續講下去。”
90多歲的老戰士阮武昌、鮑奇、曹鵬、劉鵬、劉漢山、馮國樑、鄭國芳、劉天同、鄭仲英等不辭辛勞,積極開展宣講活動,做出了表率。“七一勛章”榮獲者呂其明為上海市委中心組作報告,講述銘記初心使命,以赤子之心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的事跡,受到高度評價。阮武昌將軍在“學黨史、跟黨走,做理想信念傳人”啟動儀式上作了第一場報告,冒著初春的嚴寒,在嘉定外岡游擊隊紀念館,堅持站著向廣大青少年講述新四軍戰斗故事,使聽眾深受教育,2021年他宣講授課了13次。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指出:“用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渠道,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推動黨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揮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2021年4月,上海市教委委托上海市師范大學組織數百名高校新上崗的輔導員培訓,研究會劉會長應邀作了第一場報告,并為該校馬克思主義院青年宣講團作了專題輔導。研究會領導還在復旦大學、上海交大、華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大學、電力大學等高校開講思政教育課。老戰士、老黨員與莘莘學子共同學習總書記回信和黨史,講理想,談奉獻,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教育。
二是學習活動與學術研究相結合。研究會先后與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和華師大聯合舉辦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重要論述與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的學術論壇;與上海黨史研究室共同召開“陳毅與上海”暨第5屆新四軍與上海學術研討會;與華師大聯合召開“偉大建黨精神與新四軍鐵軍精神”和“建黨精神育人功能發揮”學術研討會,以及“紀念新四軍東進85周年”和“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暨第6屆新四軍與上海學術研討會等活動,研究會被聘為華師大建黨精神育人加盟單位。
研究會還召開了“弘揚鐵軍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人民軍隊的創建與發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城市血脈”、“新四軍老戰士與改革開放”、“紅色精神與抗疫斗爭”等研討會和紀念周恩來、劉少奇、李先念、葉挺、項英、鄧子恢、粟裕、黃克誠、彭雪楓、葉飛、陳丕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座談會,以及緬懷皖南事變先烈座談會。編輯出版了《從抗日烽火到新時代——新四軍老戰士的百年征程》《新四軍水網地區征戰》《理想在我心中》精選本等多本專著。
三是學習活動與共建工作相結合。研究會與60多個學校、部隊、街道、企事業單位等建立了共建關系,以大中小學為主陣地、青少年為主要對象、抓好理想信念為重點的主題教育。老同志帶著深厚的感情,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精神,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當好革命歷史講解員、優良傳統宣傳員、思想教育輔導員,播灑“紅色種子”,傳承革命精神,努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貢獻。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織國防教育、學習雷鋒、好八連報告會;協助舉辦青年馬列著作讀書會,為青年黨團員上黨課;開展德育教育課,對失足青少年進行幫教等。以強烈的事業心和使命感在奮斗中實現自我價值,在拼搏中領悟人生的真諦,譜寫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銀齡人生。
研究會顧問、95歲的上海市最美退役軍人王經文,是1963年“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時的政治指導員。多年來,積極宣傳“好八連”的先進事跡和優良傳統。從2008年開始,連續16年在網上開辦“博客”,播發紅色日記3000多篇,分為“主題教育”、“身邊熱點”、“憶傳統、揚精神”、“結對交流”、“以圖敘事”、“和詩會友”等內容,對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少年進行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點擊閱讀量達175萬人次。
慶祝上海解放70周年,研究會與共青團上海市委聯手舉辦了“定向南京路,不忘5.27”定向賽活動。通過尋訪歷史遺跡、觀看老照片、短視頻、語音答題、現場交流等方式,使參賽者了解了上海戰役的歷史知識;通過聆聽紅色故事、緬懷英雄人物,深刻地感悟人生真諦。
研究會與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共同組織“銘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活動,向千余名青少年贈送了《理想在我心中》等紅色書籍。2022、2023年,研究會與上海長寧區教育局關工委共同組織“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在十幾所學校取得明顯成效。2024年,研究會與上海市教委聯合舉辦“紅色故事進百校”暨“鐵軍故事我來講”活動,組織全市范圍內的啟動推廣儀式。
四是學習活動與宣傳報道相結合。辦好《大江南北》雜志。貫徹黨的宣傳工作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堅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繼承革命優良傳統”辦刊宗旨和“歷史與現實結合,學術性與文學性兼備”的編輯方針,積極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宣傳黨和人民軍隊優良傳統和英模人物。堅持開門辦刊,組織人員走訪新四軍老戰士和各地紀念館學習取經,進行組稿和收集資料。在有關部門關心指導和革命老區大力支持下,年發行量13萬份左右,獲得上海市新聞出版行業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堅持學用結合,發揮育人功能。組織協調開展紅色期刊學用活動,使之成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與有關單位共同召開《大江南北》雜志學用交流會,不少學校把學用“紅刊”列入德育課程,雜志社及時予以宣傳鼓勵,為資政育人、傳承紅色基因做出了積極貢獻。
積極配合媒體對新四軍老戰士和研究會的采訪。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媒體對研究會報道243篇(次)。其中,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中央媒體報道50篇(次)。《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廣播電視臺等地方媒體報道193篇(次)。研究會與上海大學合作的紅色傳承團隊拍攝并播出了《新四軍英烈的故事》電視短片10集,該團隊獲得上海大學首屆研究生“卓越導學團隊”稱號。
2021年,研究會被上海市社聯評為優秀學會、特色活動學會、品牌活動學會。新四軍老戰士、著名作曲家呂其明榮獲“七一勛章”, 新四軍老戰士、著名指揮家曹鵬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稱號。新四軍老戰士群體被市委宣傳部評為“2021感動上海人物”,被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推薦為“全國優秀退役軍人群體”。研究會被市委宣傳部評為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研究會顧問楊懷遠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研究會顧問王經文和3師分會副會長陶依嘉分別被評為“上海市最美退役軍人”和“全國最美退役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