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從“宋公堤”建設看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情懷及時代價值
從“宋公堤”建設看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情懷及時代價值
作者:金輝 胡玲玲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2-05 瀏覽次數:7867
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一以貫之的初心使命。踐行這個宗旨,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來鹽城考察時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黃海之濱,古黃河畔一條鎮海御潮的雄堤——宋公堤,猶如巨龍昂首傲視大海守護萬家平安。這是歷史在鹽阜大地上留下的人與大海搏斗的印記,更是親民愛民的共產黨人用泥土壘起在鹽阜人民心中不朽的精神豐碑。
一、“宋公堤”修筑的歷史背景
(一)海嘯為患深重,民生難以為繼
江蘇鹽阜地區,地處黃海灘涂,千百年來,沿海人民飽受海潮、洪澇和鹽堿之苦。1194年,黃河大規模改道南下奪淮后,帶來的巨量泥沙逐步淤積形成今天的江蘇省濱海、響水、射陽等縣的大部分地區。1855年,黃河改道山東,泥沙驟然停供,海洋侵蝕力量隨即顯現,海岸線急劇內退,尤以今濱海縣沿海一帶為重。近代以來,海岸線已蝕退近17公里,海嘯亦加兇猛、頻繁,沿海民生不堪。就在新四軍達到鹽阜地區的前一年,1939年8月30日,海嘯肆虐、風雨交加,阜寧地區損失慘重。據《阜寧縣志》記載,此次海嘯吞沒40多個村莊、淹沒農田上萬畝,造成3000余人死亡,受災群眾數以萬計。當地鄉紳楊芷江等人,四處奔走,懇求國民黨當局撥款修堤,出錢賑災。但國民黨官員心中沒有百姓,毫無信仰和擔當,沆瀣一氣、欺上瞞下,以修堤之名,行貪污之實。最后用來修筑海堤的費用還不到10萬元,只修了一道低于高潮位的海堤。1940年8月,海嘯又起,偷工減料修成的海堤瞬間被海浪沖破,淹死了數萬人,沿海地區再次變成了一片鹽堿地。老百姓十分痛恨國民政府的腐敗無能,將這座海堤諷稱為“韓小堤”。開明紳士楊芷江痛恨國民政府腐敗無能,悲憤填膺:捍患未周無遠慮,堤防重決有深悲。桑田坐看成滄海,廬舍行間痛離別。面對著一場場驚天拍岸的海嘯和災后慘不忍睹、驚心噩夢的場面,阜寧(包含今天的濱海縣)沿海人民在苦難中掙扎,日夜盼望著能夠有一條堅固的海堤,矗立在海邊,擋住肆虐的海潮。
(二)敵偽頑肆意破壞,共產黨力爭民心
工程建設前期,因戰時條件所限,修堤經費是一大難題,民主政府“以鹽稅作抵發行公債”,并承諾歸政府償還,但是由于國民黨、敵偽頑的破壞,公債發行工作遇到了巨大阻力,才售得10萬余元。工程開工的第三天糧食就告急,為了保證修堤成功,新四軍第三師遂以新購進的12萬元軍糧全數讓予接濟民工,及時解決了民工的糧荒問題,整個宋公堤的建設未給當地民眾增加一絲負擔。敵偽勢力惡意散布謠言,國民黨韓頑政府配合敵偽。他們造謠說“中央大軍仍舊要來,日本皇軍也不放過新四軍”,“新四軍征修堤壩,是一種欺騙,實際上借此抽壯丁”,“想騙老百姓的100萬塊錢”。這導致開工前幾天,民工不敢參加,每天僅有1000余人工作。在修堤過程中,數位共產黨干部被敵方蓄意暗殺。八灘區區長陳振東遭10多個匪徒捆綁,他說:“我為筑堤而來,今為筑堤而死,死而何憾!”匪徒殘忍地截去他的雙腿,將他拋入黃海。宋乃德的安全同樣遇到威脅,但他毫不退縮。敵偽勢力從未停止對海堤修筑的阻撓。一方面宋乃德從未退縮,積極防范,不使其影響修堤進程;另一方面新四軍配合工程修建,逐步剿滅敵偽勢力。1941年5月15日起,宋乃德等共產黨人克服缺錢缺糧缺水、敵偽土匪破壞等重重困難,利用戰爭間隙,爭分奪秒,率領各方力量修筑海堤,僅用84天時間就建成了長近45千米的高標準堅固長堤,當地鄉紳和群眾紛紛感嘆“艱苦廉潔,莫有如此者”。
二、“宋公堤”修筑的為民情懷
(一)心系民生,始終站穩人民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在宋公堤修建之前,國民黨韓德勤政府修筑“韓小堤”,嚴重挫傷了群眾的信心。而人民立場貫穿宋公堤修筑全程,是宋乃德和新四軍、抗日民主政府立足蘇北的根本保障,也是開展工作的最終目標。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剛成立的時候,為了改善當地的民生疾苦問題,為了更好地鞏固新生政權,為革命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決定將修堤作為解決沿海民眾生計、建立和鞏固蘇北根據地的突破口。1941年2月,阜寧縣參議會召開,推選計雨亭為參議長,楊芷江等為副參議長。此次會議討論的一個焦點問題就是修筑海堤建議案,參加會議的100多位議員對提案反復辯論。提案經會議通過,抗日民主政府決定發行筑堤公債100萬元,海堤修好后由政府負責償還,并決定建立修堤委員會,宋乃德兼任主任,下設沿海工程辦事處。民主政府修筑此堤,使沿海地域50萬畝土地得以重振生產,幾十萬人生命財產得到安全保障,為改水、治土、種糧、植被、取魚蝦、辦鹽場以及沿海地區民眾生活與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百姓從此興墾種植、安居樂業。
(二)廉潔公正,始終抓好自身建設
宋公堤的修建,既是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更是贏民心的廉政工程。合理分配爭得民心,同甘共苦心悅誠服。隨著工程推進,工地民工人數達到一兩萬人,為了對百姓負責,也為了讓民工掌握工作量和報酬,工地上民工每天的施工量和報酬價格都公開明示,如民工每挖運1立方米土的工資為0.27元,這份酬勞相當于修“韓小堤”時民工工資的7倍,所挖土方數量記錄在公示牌上,接受群眾監督。除了經費完全向工人們公開,修堤任務的分配也做到合理,強者做難處,弱者做易處。辦事人的不官僚,與工夫大眾,同其艱苦。在立足未穩、財政困窘且戎馬倥傯之際,宋乃德等共產黨人能夠動員、組織上萬民工修成海堤,堪稱奇跡,展現了老一輩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情懷,廉潔奉公、忠于職守與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
(三)不畏犧牲,始終保持斗爭精神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部修堤史,更是一部擔當史和斗爭史。習近平同志指出,共產黨人講的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宋公堤的修筑史,就是一段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英勇斗爭的歷史。筑起宋公堤的不僅只有土方和砂石,它是廣大蘇北父老鄉親和新四軍戰士們舍生忘死、不懼犧牲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宋公堤的身上,凝聚著他們不畏犧牲、敢于斗爭的崇高品格,他們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
(四)勇于擔當,始終堅持實干為先
修筑海堤是一場硬仗,宋乃德始終做到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從爭取鄉紳耆老同意修堤到吃住在工棚進行實地勘察、現場指揮,從帶病冒雨趕往海堤穩定民工、鼓舞士氣到同潮水爭速度提前完成五丈河堵口工程,展現了不怕吃苦、勇于擔當的新政府干部形象,也極大地提振了廣大民工信心。宋公堤的建設,是對水利史上“冬不挑河,夏不打堆”的傳統觀念的一次挑戰。南堤修建時雨水多發,工地不堪作業全線告急,這時,宋乃德拖著生病的身體,不顧醫生和身邊工作人員的阻攔,冒雨趟水趕赴八灘,幾次被狂風暴雨打落馬背掉入泥水中,硬是憑著內心堅定地信念趕到了堤上。到了八灘他立即召開堤委擴大會議,統一思想,作出繼續修堤的決定。民工們看到宋縣長拖著病體涉水前來,無一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大家一致認為只有共產黨、民主政府和新四軍、八路軍的干部才能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謀利益。
三、“宋公堤”修筑的的時代價值
以史為鑒知興替,以史正人明得失。如今80多年過去,宋公堤仍在發揮著“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作用,既是彰顯紅色文化的遺址遺跡,也是共產黨一心為民的“初心”見證。為了發揚光榮傳統,建設更多新時代“宋公堤”,把民生工程真正做成民心工程,進一步汲取“宋公堤”修筑的時代價值很有必要。
(一)堅持黨的領導
研究宋公堤的修建過程發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穿了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工程籌備之初,劉少奇、陳毅等黨和軍隊領導人便給予工程持續的關注與支持,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從政治的高度確定了宋公堤建設的重要意義,為宋公堤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設過程中,黃克誠、張愛萍、曹荻秋等人多次到施工現場視察工程進展情況,要求共產黨員一定要沖在最前,靠前指揮,和群眾同甘共苦。宋乃德、陳振東等人駐扎現場,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工程建設傾盡全力。在南堤建設過程中,現場連續多天陰雨,疫情并發,宋乃德帶領黨員干部們設法排除積水,并且帶病前往現場堅持修堤直到昏倒被抬出,廣大民工和開明紳士們見此情景,無不為共產黨人擔當使命、不怕犧牲的精神所感動,從而更加堅定了齊心協力修建海堤的決心。宋公堤的順利建設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各項事業的引領者、掌舵者,是中國人民的堅強主心骨。只有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取得成功。
(二)鍛造“天下為公”的公仆之心
宋公堤,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新四軍來到鹽阜地區后,在最困難時期為沿海人民辦的一件大實事,是劉少奇、黃克誠、宋乃德等共產黨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初衷與使命。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民為中心”,從“人民標準”到“人民至上”,我們黨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創造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事實證明,只有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贏得人民擁護,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前進。黨員干部要以史為鏡,從黨的歷史經驗中解鎖為民服務初心,不斷增強“黨的事業為人民”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要強化理論武裝,學懂弄通“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正確領會“民者,國之根也”,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
(三)弘揚“問計于民”的優良傳統
1940年冬,剛上任不久的宋乃德就來到東坎鎮,召開地方士紳座談會,廣泛征求工作建議。就在這次會上,地方著名士紳田厚齋、楊芷江提出了“修筑海堤、防潮御鹵”的建議。新政府一成立,就尊重民意,召開座談會,廣泛探討修筑海堤的議題。為人民謀幸福,貴在把事情辦在急需處、做到人民心坎上。但有的地方謀劃工作樂于“閉門造車”,推動工作慣于“紙上談兵”,工作決策如同“空中樓閣”,施行之初便成夭折之日。問政于民方可知得失,問需于民方能明方向,問計于民方能定良策。要始終堅持為民謀幸福關鍵在“為民”的理念,俯下身子、邁開步子,訪民情、問民需,用心傾聽群眾所思所想,站在群眾立場思考問題,找準科學決策的切入口。要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共享落實到共建中,以共建促共享,堅持全民共享、共建共享,補齊共同富裕短板,提升共同富裕質量,全面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四)樹牢“民生為本”的發展理念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廣泛,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任務和工作重點,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進三次分配領域政策有效銜接,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做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