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長津湖畔并肩作戰的軍中伉儷
長津湖畔并肩作戰的軍中伉儷
作者:楊曉偉 鄒文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2-16 瀏覽次數:44
長津湖畔,除了浴血奮戰的英雄戰士,還有一群志愿軍白衣女天使,和男兵一樣堅定不移地完成黨和祖國交付的任務。蘇南溧陽籍開國女校官孫惠(1919—2011 年)就是其中之一。孫惠是溧陽別橋人,1938 年11月在水西參加新四軍,1943 年與時任新四軍二師五旅衛生部長的李坡(1916—2004,湖北武漢人)結為革命伴侶,1950 年,朝鮮戰爭爆發,兩人又一同去了朝鮮戰場。
夫妻共赴戰場
1950 年10 月30 日,朱德同志親臨曲阜孔林,給九兵團300 多名團以上干部作了戰前動員。
時任九兵團衛生部副部長的李坡回到曲阜九兵團留守處,告訴孫惠部隊準備開拔的消息。此時孫惠已是3 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李曉南6歲,兒子李曉東3 歲,最小的孩子李曉惠剛滿周歲,年近六旬的母親朱鳳英也在一起生活。根據兵團的安排,孫惠應該作為家屬留守后方。但她堅定地對丈夫說:“我要跟兵團一起上前線。”
撫摸著熟睡中的3 個兒女,孫惠依依不舍。母親朱鳳英看出她的心思,深明大義地說,你就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那些年日本人打到溧陽,土匪漢奸出沒,新四軍在我們家開會,都是我給陳司令他們放哨,覺悟高著呢。
11 月1 日,九兵團由兗州地區發出第一列火車,向東北邊境進發。李坡在列車行進中組織衛生部人員收聽廣播,在火車站購買報紙,使官兵了解朝鮮戰局發展。部隊下車后,抓緊時間給戰士們做出國作戰的思想動員。
九兵團抵達沈陽,由于時間緊迫,來不及完成換裝計劃,全兵團有15 萬多人,只補了5 萬件大衣,很多指戰員還穿著南方的薄棉衣和膠鞋。兵團衛生部計劃為每個軍發齊戰救藥材1.5 萬份,急救包1 萬個,擔架600 副,李坡赴東北軍區后勤部辦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領足。
11 月4 日至19 日,九兵團由遼寧安東、吉林輯安、臨江隱蔽入朝,擔負東線作戰任務。孫惠被任命為志愿軍九兵團直屬醫療隊隊長。11 月12 日,直屬醫療隊隨兵團部到達安東渡過鴨綠江,李坡、孫惠共赴保家衛國的戰場。
志愿軍剛進入朝鮮,就遇到了嚴峻的挑戰,那就是寒冷的氣候。
在行進中,兵團衛生部與直屬醫療隊不時和連隊攪在一起。李坡、孫惠看到有的戰士頭戴棉帽,腳上卻穿著短幫膠鞋;有的戰士穿了棉衣,下身卻穿著單褲。有的班只有一兩床棉被,戰士們只好將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10 多人擠在一起互相摟抱取暖抵御嚴寒。指戰員對朝鮮的寒冷氣候極不適應,不少人的手被凍傷,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有的人耳朵凍成了爛肉。
風雪交加,在黑夜中爬山困難無比,前面人走過的路馬上就變得非常濕滑,后面的人摔倒那是常事。戰士們在冰天雪地里摸黑前進,膠布鞋灌滿了泥土、雪水摻合的漿液,磨得兩腳生疼,腳變成了青紫色。長途跋涉使不少人掉隊,有些戰士到了地方連背包都沒解,靠著樹就睡著了,有些戰士休息后再也沒有醒來。
這樣的環境男兵都受不了,對女戰士而言更不容易了。醫療隊的女醫生體單力薄,不僅要帶醫療設備和藥品,還有糧食和油鹽,路上濕滑,總是摔跤,有個女醫生嘴磕在石頭上,摔斷兩顆門牙。遇到河流,女同志不方便脫掉棉褲,只能穿著過河,上了岸棉褲凍得硬邦邦,還要繼續行軍。五十九師文工團的高景清來了月事,衛生紙凍的跟木棍一樣,把腿都磨破了,一邁步就疼,后來幾個女戰士,用大衣和被子支起來一個帳篷,由衛生員用棉花和紗布給她換下了冰硬的血紙。下山的時候女戰士們坐在背包上,背包帶綁著樹枝,由男戰士拉著慢慢滑下山去。
糧食匱乏是后勤補給最大的問題,鑒于形勢緊迫,九兵團入朝準備倉促,部隊還未進入戰區,下發的糧食就已經吃完了,各部只能“就地籌措”。但行軍地區人口稀少,而且物產貧瘠,刮地三尺所得也極為有限。天寒地凍,御寒衣物嚴重不足,加上糧食供應極為困難,肚中缺食少油,九兵團還未到達戰場,就發生了大面積的凍傷,部隊沒有高寒地區生活經驗,凍傷后就去烤火,加劇了傷情。
戰斗開始后,兵團醫院就開始了接收運轉傷病員的工作,李坡除了處理行政上的工作,大部分時間與孫惠一起站在手術臺前搶救傷員。九兵團直屬醫療隊承擔著極其繁重的傷員搶救任務,有時在一個山谷中躺著同時送來急需搶救的傷員達千人以上,觸目驚心的場景,使孫惠在多年之后依舊不忍回憶。
傷員衣衫單薄地擠在僅有的幾十戶人家家里,甚至牛棚、地窖,很多女護士脫下自己的毛衣棉衣給傷員穿上。很多戰士凍傷極為嚴重,軍醫在教科書中都沒見過:有的傷員踝關節以下腳凍得發黑壞死,潰爛后露出趾骨,有的傷員手凍壞死,破潰露出掌指骨,感染化膿,多伴高燒,往往只能進行截肢手術,很多女護士邊哭邊輔助手術。有些傷員是槍傷、嚴重凍傷混合傷,醫護人員眼睜睜看著他們在冰雪中死去,悲憤不已。
對孫惠而言,戰士們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為了治療更多的傷員,挽救戰士的生命,醫療隊對可以在前線做手術的,如挖彈、取骨等就不向后方送,以減少傷員的痛苦。孫惠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幾十個小時幾乎手不離手術刀,幾天幾夜難得有吃飯的時間,餓極了就吃幾口饅頭……
醫療隊的條件極為艱苦,遇到的困難難以想象。由于敵機干擾,不僅糧彈供應不及時,消炎類藥品因為傷員眾多而嚴重缺乏,連傷員急需的繃帶也發生了困難,護士們只能在換藥后收回臟繃帶,把用過的繃帶清洗消毒后再用。她們利用休息時間,冒著敵機掃射轟炸的危險,鑿開冰層在冰涼的溪水里洗繃帶,天寒地凍,手一伸進冰水里,就疼得鉆心,但她們咬緊牙關堅持到底。
葡萄糖、生理鹽水等輸液水全部凍成冰疙瘩,需要先烤火融化后才能使用。有的藥品會因為凍結冰而失效,藥品的保存成為重要問題,寒冷的天氣傷口雖然不易感染,可是卻也會因凍傷而惡化,許多傷員都是因為太過寒冷而傷重難愈。在嚴酷的條件下,孫惠利用偏僻的民房燒炕取暖,作手術室搶救傷員,想方設法使他們脫離險境。
醫護人員盡了最大努力,雖然每天還是有官兵因傷病犧牲,但絕大部分傷員得以存活下來。最危重的傷員雙足四級凍傷、肩胛部槍傷,合并敗血癥,經過醫護人員努力搶救治療,硬是從鬼門關繞了回來。
傷員需要向后方轉移,用人背每天走40 公里,由于大批人員凍傷,汽車又不足,頭兩天組織1000 人背傷員,僅背下500 多人。背傷員的同志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有位傷員見背自己的是弱小的女護士,不忍心讓護士受苦,就掙脫下來自己走,但沒走幾步就同攙他的女護士一塊倒在地,急得護士再三道歉。那位傷員卻說:“別這樣說,都怪我不好,太對不起你了。”
有時候走著走著,突然飛來了敵機,機關槍“叭叭叭叭”地向隊伍掃射。孫惠看到,幾乎所有背傷員的同志,包括那些抬擔架的民工,都不約而同地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傷員。
當把所有傷員背到山溝安置停當后,大家已經筋疲力盡。可是誰都沒有睡意,一切疲勞都被一種高度的責任感所驅逐,那就是:我們多休息一分鐘,傷員就要多受一分鐘的痛苦,甚至會為此失去生命。所以,醫生立即一一檢查傷員的傷口,需要治療的給予治療,需要動手術的馬上動手術。
一切治療、手術結束以后,護理組的任務仍很繁重。許多重傷員生活不能自理,女護士們就親手給他們洗臉、刷牙、洗腳。有些自己大小便都很困難的傷員,女護士們就給他們解褲子、穿褲子,包括擦屁股。這些姑娘在做這些事情時,既不嫌臟,也不怕累,而是把它作為白衣天使應盡的義務。等所有傷員都休息了,大家才在傷員身旁閉一閉眼,打個盹。一聽見有傷員的喊聲,馬上就醒過來。
戰士們在戰場上受傷沒有留下一滴眼淚,反而在年輕的女護士為其包扎換藥、接大小便,甚至在轟炸時被護士們用身體掩護時流下了眼淚。
勞累、疲困煎熬著醫療隊員的同時,饑餓也在威脅著大家。但在任何情況下,孫惠她們都要先保證傷員吃飽。
醫療隊把工作人員背的糧袋都送到伙房,將所有的高粱米燜成了幾鍋飯,全隊人員一齊行動,把煮好的飯送到傷員跟前。饑餓多日的傷員顧不上客氣,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填,工作人員看著這一情景眼眶里充滿熱淚,一碗高粱米飯就使傷員這般的滿足和感激,他們把醫療隊員當成自己最親的人,堅信自己一定會康復重返前線。
由于轉移中糧食供應很少,平均每天只能滿足一頓飯的定量,不足部分就要到遠處山村中去籌借,或在就近挖些野菜充饑。為讓傷員能夠吃飽飯,醫療隊人員自己都是以野菜和冰土豆充饑。有一天炊事班出發了,護理班接收了10 多名傷員,一粒米也沒有。班長和護士們只得冒著敵機的封鎖,到老遠的山村買回大米和蔬菜。沒有鍋,她們就揀了些鐵皮空罐頭盒,用石頭壘起小鍋灶,煮了飯,再做菜,做了這盒做那盒,從中午一直忙到黃昏,終于使傷員都吃飽了飯。可是她們自己,卻只吃了幾口炒面,又繼續踏上了夜行軍的征途。
在每天睡不好、吃不飽、任務重的情況下,醫療隊每個同志的體重都在下降,體質都在衰弱。許多同志面黃肌瘦,渾身無力,走著走著就跌跤,一坐下就起不來了。然而,每當傷員出現了危險情況需要輸血的時候,大家又都爭著獻出自己的鮮血。大家都很明白,按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況,是應該增加營養,而不是獻血。但是大家更明白,當時的醫療隊沒有儲存血液的條件,如果大家不獻血,許多傷員的生命就無法挽救。在保證自己健康還是搶救傷員生命這兩者之間,大家毅然選擇了后者。
幾乎全隊同志都為傷員獻了血,孫惠還獻血多次。女護士施銀麗經過一夜的行軍,到達目的地就累倒了。可是當她聽說一個需要輸血的傷員的血型同自己一樣時,便馬上抖起精神,咬牙堅持跑去輸了150CC血。傷員是二十七軍八○師的戰士,名叫許吉思,燒傷很重,如果不輸血生命難保,經過輸血和搶救,生命保住了。當許吉思知道自己的生命是用女護士施銀麗的血救過來的時,感動得直掉眼淚,堅持用燒傷的手,把救命恩人的名字記在自己的本子上。
在戰場上,醫生搶救一名傷員十分不易。作為兵團直屬醫療隊隊長,孫惠親歷了無數次慘烈的戰斗。有一次醫療隊跟隨運輸隊轉移途中,孫惠下車打水,剛剛離開,一顆炮彈落在她乘坐的那輛運輸車上爆炸,10 多位鮮活的生命在青春年華立刻戛然而止,長眠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令孫惠悲慟不已。
還有一次醫療隊要隨兵團后撤,卻從前線送來了兩名重傷員需要緊急手術,為了救傷員,孫惠堅持留在原地為傷員進行手術,一直到手術全部完成,才和傷員一起撤退,因此晚了半天,險些犧牲在戰場上。
(根據李曉南、李曉惠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