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新四軍創辦報刊概述
新四軍創辦報刊概述
作者:劉維榮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4-12-16 瀏覽次數:92
在新四軍的全力幫助與帶動之下,華中各根據地的新聞出版事業很活躍。1938 年5 月1 日,新四軍政治部主辦了《抗敵報》創刊;1939 年2 月15 日,新四軍政治部主辦了《抗敵》雜志創刊。后來又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以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名義出版了《抗敵報》(江北版)與《抗敵報》(蘇北版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創辦)。1941 年至1943 年間,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及下設軍政治部先后又創辦了《江淮日報》《新華報》《無線電訊》,以及軍部黨刊《真理》《實踐》《江淮雜志》《江淮文化》《抗敵畫報》《戰士園地》《時論叢刊》《建軍》季刊和《軍事建設》(1942 年9 月由軍司令部主辦的內刊,陳毅書寫報頭)《戰士報》(司令部主辦)《工作與學習》(軍部直屬隊)《理論與實踐》及《敵工通訊》(敵工部創辦)《共產黨人》(政治部創辦的黨刊)等,這些報刊的創辦極大地推動了各級部隊加強軍事理論研究,及時將華中抗日根據地敵后戰場的各種作戰經驗與深刻教訓刊登出來,以便更好地深入指導部隊開展軍訓與實戰。
《江淮日報》創辦以后,緊接著又相繼宣告成立了江淮通訊社、江淮出版社、蘇北文化協會、青年記協華中分會等種類繁多的各級文化宣傳組織,創辦了《江淮雜志》《江淮文化》《江淮藝術》《江淮畫刊》等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刊物,由此而全面地推動了整個華中抗日根據地內新文化建設事業的深入發展。《拂曉報》從1939 年10 月開始陸續創辦了拂曉系列的“增刊”“叢刊”“匯刊”“畫報”“電訊”“拂曉”“副刊”“文化”“專刊”等形式各異的報刊。為推動根據地群眾性辦報運動的開展,拂曉報社還舉辦了“報人訓練班”,為地方培養新聞出版方面的人才。如《群眾導報》《團結報》《永光報》《淮上導報》《抗大生活》《奮斗報》《前鋒報》《創造報》和《新淮寶報》等報刊,就是直接或間接受到《拂曉報》的支持和影響而創辦的,所有這些,在彭雪楓看來都是“《拂曉報》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起來的”。自1942 年起,《拂曉報》是與《人民報》合并而壯大成為中共淮北區黨委的機關報。《拂曉報》在大力弘揚與宣傳中共統戰政策和華中抗日根據地廣大軍民對日斗爭浴血奮戰的光輝事跡,及時部署與大力指導當地新四軍所屬部隊開展時政教育等諸方面均發揮了顯著而重要的影響力。1943 年12 月2 日,彭雪楓在《賀〈拂曉報〉五百號——五年來〈拂曉報〉的檢討》的專論中稱這一時期的《拂曉報》為“油印報之傳播最遠,讀者最眾的黃金時代”。
1939 年初,為了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報道抗日戰況,新四軍挺進縱隊司令管文蔚決定創辦由陳毅題寫報頭的《群眾導報》。1940 年建立了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出版了《抗敵報》(蘇北版)。
新四軍一師政治部創辦的鉛印報刊《抗敵》雜志、《抗敵周報》《日本反戰同盟報》《人民報》。一師所屬3個旅都有自己的報紙:一旅政治部主辦的油印刊物《斗爭生活》,二旅政治部創辦的《斗爭報》《斗爭叢刊》(后又改為《斗爭雜志》),三旅和蘇中二分區新七旅分別創辦的《戰士報》《戰士生活》報、蘇中四分區《先進報》(由姬鵬飛任社長)及分區機關報《江海報》《先進雜志》《戰旗報》等。
1942 年,為了適應斗爭形勢的需要,新四軍一師主力部隊實行地方化,蘇中區黨委和蘇中軍區將《抗敵報》改為蘇中區黨委的機關報。
為了加強對黨報的領導,蘇中三分區于1943 年1月組成了由葉飛擔任書記的黨報委員會,同時葉飛還兼江潮報報社社長。1942 年12 月,《江潮報》曾將自己報紙的合訂本通過地下黨經上海蘇聯時代出版社轉獻給斯大林,作為他62 歲壽辰的禮物。抗戰勝利,江潮報社移駐黃橋鎮改為《江潮日報》。
1941 年3 月,新四軍三師政治部創辦了由陳毅題寫刊頭、李求恩主編的《先鋒報》。次年以《先鋒》雜志為名復刊,張愛萍的《認真改變我們的軍事教育方法——1942 年2 月在新四軍三師軍事教育會議上的報告》發表在1942 年《先鋒》雜志第18 期上。4 月,《江淮文化》《蘇北記者》相繼出刊。1944 年又創辦了《先鋒》畫報。次年3 月,《先鋒》雜志提升內容與篇幅而衍變為《先鋒戰士報》。1943 年《先鋒》復刊第5 期發表黃克誠的《鹽阜區的反“掃蕩”》。
三師政治部魯藝工作團還于1942 年10 月創辦了鉛印《先鋒文藝》。蘇北軍區政治部1944 年創辦了《蘇北通訊》。三師各旅主辦的油印小報,讀者對象主要是連隊官兵。七旅政治部的《前線報》及《先鋒半月刊》(內刊)《前線》(叢刊)及《前線》;八旅政治部的《戰斗報》(主任李雪三創辦)《戰斗隊》及《戰斗》半月刊(內刊),李雪三寫了題為《蘇北陳集殲滅戰的政治工作》,刊登在三師刊物《先鋒》1943 年7 月號上;九旅(淮海軍分區)政治部的《奮斗報》;十旅政治部的《戰旗報》及《戰旗》月刊。這些在部隊中廣泛發行的報刊,及時介紹推廣作戰和開辟新區的經驗,宣傳英雄模范事跡,極大地動員和鼓舞抗日軍民投身抗戰的旺盛士氣與堅強斗志,豐富了根據地軍民的精神與文化生活。
在三師師長黃克誠、副師長張愛萍的關心和支持下,師政治部于1944 年在阜寧縣益林鎮桑樹街成立了蘇北畫報社,編輯出版了16 開套色石印畫刊《蘇北畫刊》。內容以部隊生活為主,介紹戰斗英雄、模范事跡、生產運動、擁政愛民活動等。1945 年4 月,蘇中畫報社編輯出版了《漫畫與木刻》。
1944 年2 月,三師衛生部召開第二屆全師衛生大會,決定出版《先鋒醫務》雜志,足見師首長對衛生工作的重視。4 月,三師創刊了鉛印《先鋒醫務》月刊(張念椿負責),刊物的出版,有助于更好地使基層醫務工作者提高專業水平及探討與交流實踐工作經驗。至抗戰勝利共出刊了12 期。“先鋒”是三師的師代號,《先鋒醫務》是新四軍和八路軍的第一本鉛印醫學刊物。每期均分送各師和山東一一五師,得到好評。
新四軍在挺進蘇南,創建蘇南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相繼創刊出版了一系列旨在宣傳中共政策,報道抗戰信息的報刊。1938 年底在新開創的茅山抗日根據地出刊的八開兩版油印《火線報》,開蘇南敵后根據地報刊出版工作之先河。《火線報》創刊時僅有一只滾筒,新四軍第二支隊政治部宣傳部門的指戰員,靠自己的雙手,用土辦法制作鐵筆、鋼板。
當時籌措出版印刷的經費非常困難,根據地黨組織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給予支持。新四軍第二支隊政治部的《火線報》出版至53期時經費困難,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政治部主任王集成、參謀長羅忠毅和報社副社委陳立平等,聯名發起募捐“二分錢運動”。
1939 年初,為了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報道抗日戰況,挺進縱隊司令管文蔚創辦了由陳毅題名的《群眾導報》,次年1 月停刊。1940 年11 月,中共路北特委將《群眾導報》與《前進報》整合,創辦了鉛印的機關報《前進報》。
1941 年3 月,江南抗日義勇軍改編為新四軍六師十八旅,《東進報》(部隊版)便成為十八旅政治部機關報。1941 年日軍在蘇南“清鄉”,六師十八旅撤到蘇中,活動于江都、高郵、寶應一帶,出版了《前哨畫報》。11 月,在東進報社基礎上,出版了《前哨報》。
七師成立時,即創辦了《戰斗報》,地方出版了《新無為報》。1942 年3 月合為《大江報》,《大江報》是皖江區黨委機關報。七師政治部則出版《武裝報》,各個地區、支隊、獨立團也都有小報。1943 年前,這些報紙都是油印的,根據地內油印技術頗高,像《大江報》每張蠟紙可印二千份。1944 年,皖江地區設立了印刷廠,《大江報》和《武裝報》都改為鉛印,并鉛印出版了《論聯合政府》等書籍。這些報紙書籍,是皖江地區軍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此外,華中各根據地各區黨委、特委、地委、縣委和新四軍的師、旅、團,也創辦了自己的報刊。這些報刊及時傳達中共中央的抗戰主張,反映敵后斗爭生活,鼓舞抗日斗志,深刻揭露了侵華日軍的殘暴罪行與國民黨頑固派的險惡用心,以大量活生生的事實報道新四軍各級作戰部隊反擊侵略者作戰經過及捷報,宣傳我軍廣大官兵浴血奮戰的感人事跡,有效地加快了根據地內各項事業建設的步伐。
(作者系江蘇省檔案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