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 淺談如何在大中小學各類學生群體中強化革命類紀念館的宣教感染力——以新四軍紀念館為例
淺談如何在大中小學各類學生群體中強化革命類紀念館的宣教感染力——以新四軍紀念館為例
作者:王超 沈丹丹 徐剛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4-12-19 瀏覽次數:34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精神傳播的重要基地,新形勢下如何在各類學生群體中強化新四軍紀念館的宣教感染力?如何更好地針對大中小學生各自的特點分類施策做好宣教工作?這些都是紀念館工作人員以及各學齡段學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們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各地博物館日益出圈,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作為博物館的一個重要分支,革命類紀念館是專門展示和紀念革命歷史、革命人物及革命精神的博物館。這類博物館通過豐富的革命文物、史料和展覽,向社會公眾特別是大中小學各類學生群體傳播革命知識,弘揚革命精神,激發愛國情感。
坐落于江蘇省鹽城市的新四軍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新四軍歷史的綜合性紀念館,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同意,江蘇省委批復建設。全館由主館區、重建軍部紀念塔、重建軍部和中共中央華中局舊址(泰山廟)三個部分組成,總占地近120畝,建筑面積約15000平方米,展陳面積約10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史料、書畫作品等近18000余件(套)。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精神傳播的重要基地,新形勢下如何在各類學生群體中強化新四軍紀念館的宣教感染力?如何更好地針對大中小學生各自的特點分類施策做好宣教工作?這些都是紀念館工作人員以及各學齡段學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們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一、當前革命類紀念館針對大中小學生宣教過程中存在的挑戰
當前多數革命類紀念館在針對大中小學生進行宣教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既包括宣教內容的吸引力、教育方式的創新,還涉及如何滿足不同學齡段學生的需求、提升群體的參與度和興趣等方面。
(一) 內容適應性與深度把握困難
一是內容適應性。不同學齡段的學生群體對革命歷史的理解和興趣點存在差異。如何讓宣教內容既符合歷史事實,又能貼近各年齡段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是一個重要挑戰。
二是內容深度。在保持宣教內容準確性的前提下,如何深層挖掘革命歷史的內涵,深入淺出地展現其精神價值,使宣教內容既有深度又易于理解,是另一個挑戰。
(二) 宣教方式創新性不強
一是傳統宣教方式存在局限。若僅采用傳統的展板展示、講解員現場講解等宣教方式,學生可能會覺得形式單調、內容枯燥,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部分低學齡段學生反饋,在面對大量的文字展板和長時間的講解時,可能會出現注意力分散、興趣降低的情況,導致宣教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新媒體運用仍有不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們對新媒體形式更為熟悉和喜愛。但紀念館可能在利用新媒體技術方面存在滯后,如線上展覽、互動式體驗項目開發不足,缺乏具有吸引力的短視頻、動畫等宣教資源,無法充分滿足學生們通過新媒體獲取知識和體驗的需求。
(三)受眾多樣性需求未能充分滿足
一是個性化需求。不同性別、生源等各類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和興趣點,如何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宣教內容和活動,是客觀存在挑戰。
二是年齡差異。大中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興趣點存在顯著差異。如何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計適合的宣教方案,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四)受眾參與度有待提升
一是互動與反饋。高質量的參觀紀念館,不是單純地“要我研學”,而是建立互動機制的“我要研學”。如何建立有效的互動機制,鼓勵學生積極融入宣教活動,并及時給予參觀感受的反饋意見,以不斷改進宣教工作,這是強化宣教工作的重要環節。
二是情感共鳴。革命紀念館是面向學生群體弘揚革命精神、激發愛國情感的重要場所,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對革命歷史產生深厚的情感認同和責任感,是提升宣教效果的關鍵。
(五)宣教資源整合與利用存在短板
一是資源整合。革命紀念館擁有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文物,但如何繪聲繪色地有效整合這些資源,形成系統的宣教體系,是需要克服的挑戰。
二是外部資源合作。宣教不只是局限于紀念館內,如何與學校、社區、媒體等外部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宣教活動,擴大宣教影響力,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六)宣教隊伍建設尚需探索
一是專業素質。宣教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宣教效果。當前,各類革命類紀念館宣教人員針對成年人的宣教專業水平較高,但特別針對低學齡段的學生宣教內容未能有效適配。如何提升宣教人員適配多年齡段人員的講解技巧,是一個持續性的挑戰。
二是培訓與發展。如何開發低年齡段宣教內容、建立低年齡段宣教隊伍?如何建立健全培訓機制和發展路徑?為宣教人員提供持續的學習和發展機會,是保持宣教工作活力和創新性的關鍵。
二、各學齡段學生參觀革命類紀念館時自身學習興趣特征
通過調研發現,參觀革命類紀念館時,不同學齡段學生群體自身的學習興趣特征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和層次性。掌握這些特征有助于紀念館及學校更好地開展宣教工作,滿足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一)小學生群體
革命歷史事件和戰斗故事往往較為復雜且具有一定深度,小學生可能因年齡小、知識儲備不足和理解能力有限,難以完全理解這些內容。如一些戰役的戰略布局、敵我雙方的態勢等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可能過于深奧,導致他們難以產生深刻認知,影響宣教效果。他們的學習興趣特征如下:
一是直觀感知為主。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初級階段,群體更傾向于通過直觀感知來獲取信息。因此,在參觀革命類紀念館時,大段的文字內容很難吸引他們長時間的關注,他們往往對鮮艷的圖片、生動的故事、有趣的視頻、各類的模型等直觀展示方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是好奇心強,熱愛互動。小學生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熱愛通過動手操作和互動體驗來加深理解。紀念館中的互動環節,如路線打卡、戰斗模擬、角色扮演等,能夠很好地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并激勵他們在參與中主動學習。
三是情感共鳴顯著。小學生的情感豐富且易于被激發,在觀看革命歷史展覽時,伴隨著宣教人員通過小故事等形式的正向引導,他們很容易被革命先烈的事跡所感動,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傳承革命精神。
(二)中學生群體
中學生群體處于思維快速發展、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階段,但仍可能對革命歷史的了解存在片面性。比如,可能只知道歷史背景框架和一些著名戰役、英雄人物,而對革命抗戰的整體經過脈絡、戰略歷史意義等方面認識不足,這需要在宣教中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的構建。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征如下:
一是邏輯思維迅速發展。中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快速發展的時期,他們開始具備比較完善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在參觀革命類紀念館時,他們更傾向于在宣講員的引導下,主動通過邏輯推理和深入思考來理解革命歷史。
二是主動學習意識增強。與小學生相比,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相對更強。他們會在參觀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尋求答案,并樂于參與互動和交流。這種主動學習意識有助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革命歷史及其背后的意義。
三是開始關注歷史背景和社會影響。部分中學生開始意識到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他們在參觀革命類紀念館時,會關注革命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結果以及對社會的影響。這種關注有助于他們形成更為全面的歷史觀和社會觀。
(三)大學生群體
大學生群體擁有較強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但仍可能因性別差異、生源地不同、接觸的信息多元化等原因,對革命歷史的關注度和興趣點存在差異。部分學生可能更關注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社會影響等,這就要求宣教內容不僅要有廣度,更要有深度和獨特視角,以滿足他們的求知需求。高校學生群體學習興趣特征如下:
一是具備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學術素養。大學生已具備了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學術素養,能夠獨立地進行思考和分析。在參觀革命類紀念館時,部分學生更傾向于從學術角度出發,通過查資料等形式進行再學習,探討革命歷史的深層次問題。
二是關注現實意義和價值導向。大學生群體已具備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在參觀革命類紀念館時,會關注革命歷史對現實社會的啟示和借鑒意義,并希望通過學習革命精神,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強化革命類紀念館宣教感染力的創新路徑
針對在大中小學學生群宣教過程中實際存在的挑戰以及各類群體的自身學習特征,以新四軍紀念館為例,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強化革命類紀念館的宣教感染力:
(一)分齡化設計與內容定制
1.小學生:
1.1趣味故事與互動游戲。
一是編寫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新四軍歷史故事繪本,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插圖,吸引小學生了解新四軍的歷史。二是設計新四軍歷史互動游戲,如拼圖、尋寶游戲等,讓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歷史知識,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1.2手工制作與藝術創作。
一是組織小學生開展新四軍主題手工制作活動,如制作新四軍軍旗、軍帽、草鞋等,讓小學生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感受革命先輩的艱苦和勇敢。二是舉辦新四軍歷史主題繪畫、書法比賽等藝術創作活動,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加深對新四軍歷史的印象。
1.3親子參觀與家庭活動。
一是鼓勵家長帶領小學生參觀新四軍紀念館,開展親子互動活動,如共同認識軍事武器、尋找歷史文物、回答革命問題等,增進親子關系,讓小學生在家庭氛圍中接受革命歷史教育。二是組織家庭新四軍歷史故事分享會,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分享自己了解的新四軍歷史故事,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
2.中學生:
2.1生動課堂與主題活動。
一是與中學歷史課程相結合,開展新四軍歷史主題課堂教學。通過生動的圖文、視頻等資料,讓中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新四軍的戰斗歷程和英雄事跡。二是組織中學生參觀紀念館,開展主題團日、隊日活動,如重溫入團、入隊誓詞等,增強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2角色扮演與情景體驗。
一是設置新四軍歷史情景體驗區,讓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親身體驗新四軍戰士的戰斗生活。例如,模擬戰斗場景、制作簡易武器等,讓中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革命先輩的艱苦卓絕。二是舉辦新四軍歷史話劇表演、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深入理解新四軍的精神內涵。
2.3競賽激勵與榜樣引領。
一是開展新四軍歷史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對表現優秀的中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競爭意識。二是邀請新四軍老戰士或革命后代、退役軍人等走進校園,為中學生講述親身經歷和革命故事,樹立榜樣,激勵中學生傳承革命精神。
3.大學生:
3.1深度研學與學術探討
一是與高校合作開展專題研學活動,組織大學生深入研究新四軍歷史。例如,舉辦新四軍歷史研討會、學術講座等,邀請專家學者與大學生共同探討新四軍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和歷史意義。二是設立大學生實踐研究項目,鼓勵大學生對新四軍歷史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培養他們的歷史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
3.2志愿講解與實踐活動
一是招募大學生志愿者擔任紀念館講解員,通過培訓讓他們深入了解新四軍歷史,在為游客講解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歷史素養和表達能力。二是組織大學生參與紀念館的志愿服務活動,如文物保護、展覽布置等,讓他們親身感受革命歷史的厚重與傳承的責任。
3.3創新宣教手段
一是數字化展示。利用VR/AR技術、3D打印等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體驗區,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歷史現場,感受新四軍的英勇抗敵和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
二是互動參與。設計并推動互動展覽項目,如電子翻書、互動問答、路線打卡等,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來加深對歷史的理解和記憶。
三是社交媒體傳播。利用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發布紀念館的宣教活動和展覽信息,吸引更多學生關注和參與;定期在網絡舉辦征文、有獎知識問答等活動。同時,可以邀請正能量網紅、博主等進行直播或打卡,擴大宣傳范圍和影響力。
3.4深化館校合作
一是共建課程體系。與學校合作開發革命歷史教育課程,將新四軍紀念館作為重要的實踐教育基地。同時,鼓勵將紀念館的宣教內容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形成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二是教師培訓與交流。各學齡學校思政教師作為思政教育的傳播者與重要參與者,給他們提供培訓和交流機會,讓他們真正了解紀念館的宣教資源和教育意義。通過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將革命歷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
3.5強化情感共鳴
一是豐富宣講隊伍。持續舉辦“小鐵釘”志愿講解員等特色活動,發展大中小學生志愿者講解員隊伍,通過“同齡人”給“同齡人”宣教,增強親近感和認同感,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效果,促進同學間相互學習和成長,強化落實青少年群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故事化講述。通過宣講員講述新四軍的英雄故事和感人事跡,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利用紀念館的文物、圖片、影像等資料,生動再現歷史場景和人物形象,讓學生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和崇高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