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烽火江南 別樣水西
烽火江南 別樣水西
作者:束華靜 徐鋒 責任編輯:趙建峰 來源:《鐵軍》2012年第8期 日期:2013-12-09 瀏覽次數:7846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展覽館
溧陽水西村,位于滬寧杭地區的中心,北鄰茅山,南瀕天目湖,是新四軍蘇南統一指揮抗戰的第一站。
1938年夏,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相繼從皖南挺進蘇南敵后,開展抗日游擊戰。1939年11月7日,遵照中央軍委決定,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水西村正式宣告成立,陳毅任指揮,粟裕任副指揮,統一領導第一、第二支隊和地方抗日武裝。陳毅、粟裕在水西村遵循黨中央“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從蘇南抗日斗爭的實際出發,把茅山的抗日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創建和發展了蘇南抗日根據地,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
烈日當空,汽車在寧杭高速公路上飛馳,直奔此行的目的地——溧陽水西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剛聽電臺里的天氣預報講,今天溧陽的最高氣溫是37攝氏度,比號稱“四大火爐”之一的南京還要高2攝氏度!
下高速不到15分鐘,就到達了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剛出車門,一股熱浪撲面襲來。嚯!當真是驕陽似火,烤得地面都有點發軟!然而,此刻紀念館廣場上已經聚集了好幾個前來參觀的旅行團,他們說著笑著,烈日高溫絲毫未影響他們參觀的心情。
紀念館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記者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得以一覽紀念館的全貌。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司令部舊址
粟裕骨灰安放處
首先來到的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司令部舊址。這里原為李氏宗祠,又名光裕堂,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整個祠堂共有三進四廂,內部建筑非常考究,木刻雕花細膩精致,2009年司令部舊址經維修復原成當年戰斗時期的原貌。穿過李氏祠堂的廳屋,一張張上了年歲的書桌擺放整齊,陳毅、粟裕等人的身影仿佛浮現在記者眼前:他們在部署竹簀會議,在指揮句容奇襲,在運籌主力北上……機靈的通信員屋里屋外進進出出,樸實的老百姓趕制支前物資忙忙碌碌,備戰訓練的官兵殺聲震天……
蘇南抗日根據地發揮了插入敵人心臟的尖刀作用和新四軍東進、北上、南下的戰略通道及樞紐作用,起到了新四軍在發展華中根據地中的基地作用。為此,當年第二團團長、開國中將王必成認為:“沒有水西村,就沒有茅山根據地,就沒有東進,就沒有蘇北根據地,也就沒有黃橋戰役的勝利!”水西村是新四軍的幸運之地,豐碑矗立之地。粟裕大將的部分骨灰安放在水西,他是眷戀這里的鄉親和戰友。在水西村,還流傳著許多浪漫的愛情故事,陳毅元帥在水西村和張茜相識、相戀并結為伉儷,粟裕將軍也是在這里贏得了楚青的芳心。
出司令部舊址往左是毛澤東像章陳列館。這是一幢仿古式的二層樓房,館內所藏的近萬枚毛澤東像章包含了30多種材質4000多個品種,均由溧陽市工商局退休干部王秋生無償捐獻。
走下像章館臺階,過了六角亭便是陳毅元帥詩詞將軍法書碑廊。“詩言凌云志,書傳緬懷情”,陳毅元帥詩詞將軍法書碑廊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其中展示著共和國110位將軍抄錄陳毅元帥詩詞和為紀念陳毅元帥誕辰110周年題書的作品,書法大師歐陽中石為碑廊題名。
穿過紀念廣場繼續參觀時,無意間發現廣場地面原來也是大有看頭!以“東進東進”、“運籌帷幄”、“疆場硝煙”、“魚水情深”為內容的地刻,含義深刻,刻鑿精湛。噴水池里的水柱隨著莊嚴雄偉的新四軍軍歌直噴廣場上空。整個廣場松柏蔥蘢,花木掩映,景色宜人,引人駐足觀賞。
轉身向西,面前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展覽館,正午的陽光撒在展覽館周邊的河里,如火如光如金,毫無保留地反射在鐵灰色的四方建筑上。這座現代建筑,強烈地感染、震撼著每一位參觀者。她的各個主立面均由抽象的N4A組成。整體建筑呈長方體,象征著一塊橫臥在江南大地的不朽豐碑。因其建筑設計非常獨特,這幢建筑還登上了2009年美國的《建筑實錄》。
展覽館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一進展廳就看到了身著新四軍軍服的陳毅和粟裕的銅像。館內展示分運籌帷幄、東進北上、建家立業、威震敵膽、民族忠魂、華夏脊梁六個部分,以極其珍貴的照片、實物、圖表,通過多元的手法并結合了高科技的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展示了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戰斗歷程和豐功偉績,也充分體現了現代博物館融歷史、文化、科技為一體的特征。展覽館設計理念新穎,用抽象的文化符號、豐碑的形式解讀了新四軍在江南的歷史功績。
最后回到一樓時,講解員又將記者帶進了新四軍廉潔思想教育館。教育館從大量珍貴史料中,選擇提取了80個生動實例,以教育整風篇、制度紀律篇、廉潔自律篇、監督懲處篇、艱苦奮斗篇、軍民同心篇等六個篇章,配以80余幅珍貴歷史圖片,展示新四軍的廉潔思想和精神境界。新四軍廉潔思想教育館,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展覽館合成一體,既是新四軍血肉情感的具象,也是新四軍鐵軍精神的升華。
碩果累累慰忠魂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的變化,遠不止眼前看到的這些。近年來,館內人員堅持繼續深挖資料,在已出版的《從水西村走出來的共和國將士們》和《水西之光》的基礎上,又陸續出版了《水西女杰》《水西情》《水西英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抗日圖志》《風云塘馬》《血戰塘馬》《羅忠毅傳》《廖海濤傳》和《新四軍在江南》等書籍。
此外,紀念館堅持不懈地舉辦各種特色活動,以擴大紀念館的知名度和社會關注度。2009年4月2日,紀念鐘期光上將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在這里舉行;7月15日,紀念館和常州市中共黨史學會聯合開展“水西情”主題征文活動,此次征文活動得到了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遲浩田的重視,特題寫《水西情》書名;11月7日,舉辦“紀念江南指揮部成立70周年暨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揭牌儀式”。2010年5月舉辦了“英烈在我心中”主題教育活動。2011年7月23日,舉行紀念陳毅元帥誕辰110周年暨“陳毅與張茜銅像”、“陳毅元帥詩詞將軍法書碑廊”落成儀式活動;11月6日,舉辦紀念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72周年廣場文藝匯演;11月28日,舉辦了紀念塘馬戰斗70周年活動。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新館一角
今年,紀念館全館早布置,早實施,精心組織策劃未成年人特色教育活動年,計劃五個特色活動:“品讀歷史”、“新四軍爺爺奶奶的故事演講”、“紅歌頌黨”、“慶六一猜燈謎”、“讀書會”。經過周密安排與認真實施,截至7月初已完成三個特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09年,紀念館獲得“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稱號,2011年獲得“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稱號。2010年,紀念館被國家文廣體局授予“突出貢獻”獎,2011年被授予“創新成果”獎。榮譽屬于過去,但卻是前進道路上的推進器,激勵著他們奮發向前。
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歷史變遷
在新四軍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江南指揮部”這個名號,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為了讓廣大讀者有更清楚的認識,記者就這個問題采訪了紀念館館長張燕。
1939年11月7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溧陽
水西村舉行十月革命紀念大會,并宣布江南指揮部成立
張館長告訴記者,歷史上先后有過三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
一是陳毅、粟裕為正副指揮的江南指揮部。為了加強對第一、第二支隊的統一指揮和領導,適應敵后斗爭形勢的需要,1939年8月,新四軍軍部決定,并報請中共中央批準,也經國民黨第三戰區核準,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項英就此曾致電中共中央。11月7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在溧陽水西村公開宣布成立。1940年6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及其主力北渡長江,改稱蘇北指揮部。
二是羅忠毅、廖海濤時期的繼稱江南指揮部。1940年10月,羅忠毅返回江南,領導新二支隊,任新二支隊司令員,廖海濤任副司令員,對外仍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名義活動。1941年11月28日,日軍集中3000兵力妄圖一舉殲滅由新二支隊改編的第十六旅旅部和黨政機關于后周塘馬村。為掩護黨政機關人員安全轉移,羅忠毅、廖海濤及270多名指戰員在此次戰斗中壯烈犧牲。
三是譚震林為指揮的江南指揮部。由于江南指揮部的影響力大,為便于工作,1941年2月,譚震林領導的江南抗日救國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并成立江南指揮部。1941年1月6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蘇南部隊整編為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和第十八旅。
綠色水西村
水西村為竹簀鎮古村之一,位于竹簀鎮南偏東,距城區25公里。寧杭高速公路順村域西北側而過,市級公路東連溧竹公路,西接104國道;前西河與北河相通,水陸交通便利。村境內崗丘起伏,大部分屬丘陵地帶。
上世紀50—60年代,村民拓荒擴耕,興修水利;70年代初整治山地,種茶581畝。近幾年來,水西村根據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生產致富農民,全村已形成優質茶園500畝、精養水面380畝,2007年糧食總產量941噸,油料106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6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80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發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2006年,溧陽市委、市政府確定水西村為建設新農村的市級示范村,實施重點村莊整治。在竹簀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村上下群策群力,大力實施各項整治:共拆遷危舊民房52戶,完成河塘清淤12萬方,硬化道路3000多米,粉刷房屋8.9萬平米,同時還新建了村內的排水系統,改造了200多個家庭化糞池,種植了大片綠化植物,江南水鄉風光已經呈現在眼前。
走進水西村,四通八達的水泥路,把錯落有致的民宅連成一片,清清小河依偎著村莊。水西村,就像是綠色海洋中的一葉小舟。藍天下,白墻黑瓦的民居仿佛從久遠的歷史中走來,令人心動。
水西村這座英雄的村莊,當年新四軍在這里浴血奮戰,如今抗擊日軍的硝煙早已散去,水西人民正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著更加美好的生活,英雄之村成為一個活力四射的希望之村。
離開紀念館時,廣場上空回蕩著《新四軍軍歌》高亢的旋律,也許是受這英雄的旋律感染,我仿佛看到許多新四軍戰士在陽光的照耀下,在水西鄉親們的注視下,在村中社場上列隊,隨時準備著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開赴抗日的戰場。
烈日高懸,但比炎炎烈日還熱的,是水西村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是革命先烈留下的水西精神:
理想信念堅定,人民利益至上。
不畏艱難困苦,樂于奉獻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