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蘇北革命老區發展進入快車道
蘇北革命老區發展進入快車道
作者:王國勝 責任編輯:趙建峰 來源:《鐵軍》2013年第10期 日期:2013-12-19 瀏覽次數:7830
根據國家關于革命老區的界定標準,江蘇省老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6%,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55%。蘇北的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和鹽城五市基本上都是連片的老區,也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江蘇省的貧困區。這些地區抗戰時期是新四軍的主要根據地之一。這片紅色土地上的人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都做出過重大的歷史貢獻。建立新中國以后,他們自力更生謀發展,面貌比過去有較大變化,但由于建設資金短缺,對遭受戰爭破壞后的基礎設施修建投入較少,嚴重不適應建設需要,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緩慢,與江蘇省經濟發達地區差距呈拉大趨勢,成為江蘇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舉全省之力,實施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重大措施,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力度,使這片熱土出現了建設速度提高、經濟總量在全省經濟總量中的比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新面貌。
政府主導,實施四項轉移 通過產業、財政、科技、人才四項轉移,加大投入力度。七年來,蘇北五市承接產業轉移500萬元以上項目12282個,總投資8405億元。省級財政支持蘇北發展資金4006億元。大筆的資金投入有效地改善了老區的基礎設施,為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打下了基礎,增強了后勁。有效地改善了產業結構,提升了產業競爭力,為闊步走向市場拓寬了道路。組織實施多類省級以上科技轉移項目561項,省級科技投入63.65億元。這些科技項目的開發推廣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為老區引進急需的高層次人才近2000人,特別是調配了200多名領導干部和優秀管理人員,為老區發展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工作活力。此外,針對各市特點量身定做特殊政策,主要包括提高資金返還比例,增加創業補助額度和人才培養等八個方面,為老區發展擴大了空間,增加了受益面。
組織社會參與 推進五方結對幫扶 城市之間結對。以經濟強市與經濟弱市結為幫扶對子,如南京市與淮安市,蘇州市與宿遷市,無錫市與鹽城市結對子,這樣責任主體明確,目標任務落實、見效快。南京與淮安結對幫扶12年來,雙方掛鉤合作越來越深化,越來越有成效。2012年,南京向淮安產業轉移項目41個,總投資81億元。
88個省級業務主管部門分別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結對幫扶,實行塊塊脫貧責任制。
結對共建園區。目前蘇南經濟較發達的五個市在蘇北共建園區37個,注入資金23.4億元,引進項目1489個,投資1238億元。
56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蘇北相關單位結對。著力在人才培養和科研項目上合作,支援老區發展。
72個大型企業參與結對幫扶。不僅為老區發展送去了資金和物資,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
為使幫扶活動深入、持久、扎實有效,從江蘇省政府到各市援助方和受援方都設立辦事機構,定期召開以結對幫扶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會議,檢查上年幫扶項目完成情況,安排下一年的對接計劃,總結交流結對幫扶經驗,表彰做出優異成績的先進單位和個人。
這種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制度化的結對幫扶舉措,有效地整合了支援老區建設的社會資源,加大了支援力度,也直接回報了老區人民的歷史貢獻,激勵了老區人民奮發圖強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
經過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蘇北老區發展已步入快車道,2012年GDP增長率高出全省平均數的5.2%,蘇北經濟總量在全省的比重也由2007年的20.3%上升到22.5%,城鄉居民收入連續七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去年分別達到18415元和9246元。社會事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和提高。蘇北老區十幾年的發展成就超過過去幾十年的事實說明,加大投入是加快革命老區發展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