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研制037型反潛護衛艇
研制037型反潛護衛艇
作者:吳殿卿 責任編輯:王浩鐘 來源:《鐵軍》2013年第11期 日期:2013-12-27 瀏覽次數:7837
《當代中國海軍》關于1974年1月19日西沙自衛反擊戰一節中這樣寫道:“經過一小時三十七分激戰,被擊傷的敵4號、5號、16號艦丟下重傷的10號艦,分別向東南和西北方向逃走。敵10號艦搖搖晃晃向羚羊礁方向行駛。11時49分,281、282兩艘獵潛艇由永興島趕到,海上指揮所即令他們追殲敵10號艦,要求集火近戰,速戰速決。12時12分,兩艇追上敵10號艦猛烈開火,敵艦起火爆炸,于14時52分沉沒于羚羊礁以南2.5海里處。”這里講的281、282兩艘艇,即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獵潛艇,始稱037型反潛護衛艇。
037型反潛護衛艇的研制,是從1959年開始的。
20世紀50年代后期,臺灣的國民黨海軍在美國扶持下已有明顯發展,不僅小型艇只大量增加,且擁有了驅逐艦、護衛艦等中型艦船數十艘,頻繁對大陸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襲擾和破壞活動。而這時,新中國海軍在蘇聯幫助下艦艇裝備雖也有很大進步,但不管是艦艇的質量還是數量,與遼闊的海疆和繁重的戰斗任務比起來,還差相當大的距離。特別是具備反潛能力的艦艇,除蘇聯最初轉讓的6604型驅潛艇,其余幾乎沒有。而6604型驅潛艇存在著適航性能差、航速低和主炮發射率低等明顯缺點。
這一現實使海軍黨委認識到,不論從眼前任務需要看還是從長期發展考慮,都急需一批能在遠海區活動,具備良好的快速性能,配備有較大口徑對海對空火炮,有較強反潛能力的艦艇。于是決定,突擊建造一批新型反潛艦艇。
此前,我國已從蘇聯購買了6641型驅潛艇技術資料和主要裝備。該艇排水量為200余噸,全速26節,配備有先進的動力裝置和火箭式反潛深彈發射炮,但對海對空火力弱,航速和續航力尚嫌不足。因此,海軍經請示軍委決定,自行設計一型符合我國實戰需要的反潛護衛艇。新艇采用蘇制驅潛艇主要技術裝備,另增設較大口徑的主炮,提高航速。
按照這一思路,海軍艦船修造部就解決主炮選型和提高快速性、試航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和方案論證,并征求了相關業務部門的意見。最后確定,建造的新型反潛護衛艇在6641艇的基礎上增加兩門主炮,其型號采用經過重大修改設計后的雙管57毫米火炮;在航速方面,鑒于新艇較6641艇增加了兩門主炮,同時還要增加續航力,將主機由6641型的三臺增加到四臺。吸取我國自行設計的0111型護衛艇型線和船型系數的特點,設計新艇的型線。這兩個主要問題明確后,即由總設計師徐振騏主持,擬制設計方案,制定新艇的主要戰術技術要求。1959年10月,設計方案經海軍首長審查批準正式提交國務院一機部,并建議盡快安排新艇的研制工作。
同年年底,國務院一機部批準了海軍的計劃,并將任務下達給九局船舶設計研究院七室(七院成立后的一所三室),由其承擔反潛護衛艇各階段設計工作。為保證設計、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海軍艦船修造部派出佟誠存等數人為駐室軍代表,擔任設計聯系工作。
接受任務后,七室決定以“037”作為新艇的設計代號,并迅即組織力量展開工作。
艇體型線的確定,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此前,海軍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了一個基本意見,但七室研究人員、蘇聯專家,也都有自己的想法。開始,大家分歧很大。經過反復討論,海軍修造部長林真和九局領導都提出,可以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精神多搞出幾套方案,最后通過試驗、比較選定。按照這一精神,1960年春,七室根據大家的意見拿出了兩種不同型線方案:一是將水線增長至54.5米的仿蘇6641艇的型線;另一種是水線長為56米的仿國產0111艇型線。他們據此制作了這兩種型線的船模,進行水池試驗。試驗工作在船舶設計院模型試驗室進行。試驗結果表明,兩種型線方案在各自相應的正常排水量下,均可達到設計航速要求,但56米的方案在降低阻力上有明顯的優勢,可獲得更高的航速。隨后,七室又突擊進行了54.5米和56米兩種設計方案的成套原理計算。結果證明,兩種設計方案在初穩性、大角穩性、抗風能力和搖擺周期等技術數據上,也都很接近,不沉性也同樣滿足了要求。但56米仿0111艇型線方案,不論在高速或低速范圍內都可以提高航速半節至1節。經過多次會議研究,確定037型艇采用56米長的型線,并據此進行技術設計。
參與研制工作的人員都明白新艇是海防任務的急需。大家通宵達旦地加班,搶時間、趕任務。在多名技術人員的通力合作下,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新艇技術設計即全部完成。1960年11月,一機部、海軍通過審查,批準進行新艇試制、試驗。
根據當時的戰備形勢,南海地區急需加強海軍兵力,首批037型艇應先交付南海艦隊使用。但南海地區的造船廠一時還不具備獨立承擔建造037型艇的能力。海軍修造部、一機部九局與工廠經過磋商,決定把試制任務交給地處渤海口的大連造船廠。在大連進行部件加工,爾后通過鐵路運往南方的黃埔造船廠,在大連船廠技術支援下裝配完工。
1961年初,第一艘037型反潛護衛艦在大連造船廠開工下料,經過兩年多的建造施工,1963年末在黃埔廠裝配完工下水。接著,試驗試航,從整體設計到具體部位、環節,進行調整改進。為了便于試驗檢測比較,1964年接著又建造了第二艘艇。經過設計改進的第二艘艇于1965年下水后,當即在珠江口沙角測速場進行了測速試驗。結果,在相當于正常排水量375噸的情況下,037型艇全速和最大航速,分別達到28.8節和29.7節。使用兩臺主機的經濟轉速時,達到18節。這樣的航速,不僅全部達到設計要求,而且在全速和最高航速上超過了很多。
為了總結1號、2號艇的建造經驗,提高037型后續艇的技術設計水平,1965年10月在汕頭召開了由海軍部隊、設計單位和造船廠人員參加的037型艇技術設計審查會議。此次會議,對037型艇又提出了多項改進意見。1966年初,南海艦隊組織改進后的1號艇、2號艇一起遠航榆林,進行了深水區測速試驗,結果全速及最高航速分別達到了29節和30節以上。當年,軍委正式批準,037型艇在廣州黃埔廠、上海求新造船廠同時開始成批生產。
20世紀60年代,是中國海軍武器裝備從仿制走上自行設計建造、逐步實現國產化的轉變時期。037型艇的研制,是這一轉變的重要標志之一。該艇建造中所需的各種器材設備,除最初兩艘艇有一部分用了蘇聯產品外,后續各艇的器材設備,全部采用國內產品。
037型艇列編部隊使用后,在完成巡邏、警戒、護漁、護航等各項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西沙海戰中,南海艦隊某部兩艘037型艇,即281、282獵潛艇依靠其高速和機動性,擊沉企圖逃跑的對方艦只,雙雙榮立集體三等功。
1979年,在全國軍工產品質量評比中,037型艇獲得了國家銀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