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開國大將張云逸與新四軍
開國大將張云逸與新四軍
作者:譚曉雯 責任編輯:徐君華 來源:《鐵軍》2012年第9期 日期:2014-01-06 瀏覽次數:7830
張云逸
2012年8月10日,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身經百戰的軍事家、德高望重的開國大將張云逸120周年誕辰紀念日。張云逸歷經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各歷史階段的全過程,為人民軍隊的創建與發展,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勞苦大眾的翻身及新中國的建立奮斗不懈。1937—1947年期間,張云逸是新四軍的創始人和重要領導人之一,他忠心耿耿,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為新四軍的組建與發展、華中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創立與鞏固,做出了不朽貢獻。
新四軍統戰工作的先驅者與奠基人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蔣介石被迫停止對陜北紅軍的進剿,但仍處心積慮地要消滅南方紅軍游擊隊。受黨中央的委派,張云逸在延安參與接待了從白區秘密進入瓦窯堡的董健吾,及時將董健吾傳送的密件及談話內容上報了在前方指揮作戰的毛澤東和周恩來。他還親自與國民黨皖北地方實力派將領余亞農會談,共商促進國共聯合抗戰事宜。
1937年5月,張云逸從延安赴香港、桂林、廣州、福建等地,做國民黨地方實力派及各界愛國人士的統戰工作,他先后同李宗仁、白崇禧及四川省劉湘的代表會談,達成了紅軍與桂、川三方聯合抗日的協議;接著同云南省龍云的代表商談聯合抗戰事宜;后又轉赴廣州,做廣州當局余漢謀的工作,促余同意共同抗日。同年7月16日,福州當局和駐閩粵軍制造了漳浦事件,張云逸又趕到福州,與福建省主席陳儀進行交涉……
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張云逸不辭勞苦地奔波于多個省市,宣傳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針對各派勢力的不同態度,靈活、妥善地處理了團結與斗爭的關系,為組建新四軍及新四軍組建后的統戰工作,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開創性的重大貢獻。
執行黨中央關于南方游擊隊改編的指示,是新四軍創始人之一
1937年8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南方各游擊區域的指示》,10月1日,又將游擊區的工作方針電告張云逸,指示他赴閩西傳達黨中央的指示。一些長期處于深山密林的紅軍游擊隊,不了解國內形勢的變化和黨的新政策,黨組織派去尋找游擊隊、宣傳國共合作的多名干部被當作叛徒扣押、殺害。張云逸在國民黨地方當局百般阻撓下,不顧自身安危,于1937年11月日夜兼程地趕往閩西龍巖城東北的雁石圩,向閩西黨的領導人傳達中共中央的指示,幫助他們分析面臨的嚴重形勢,讓他們警惕國民黨當局想用“借刀殺人”辦法,誘騙游擊隊赴前線而消滅游擊隊的陰謀。他還深入游擊區了解情況,宣傳黨的政策,做深入細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該部隊后來編入了新四軍的第二支隊。
張云逸是我黨最先到達漢口參與籌建新四軍的高級干部。新四軍軍部正式成立后,張云逸于1938年2月從南昌出發,再次趕往閩贛邊、閩東、閩西南等地,為宣傳黨的政策,動員南方游擊隊集結、改編而奔波。張云逸首先到達江西鉛山石塘鎮,與黃道共同確立了新四軍第三支隊機關及第五團的編制;接著又趕到福州和漳州,同國民黨當局及粵軍談判,使他們同意在福州設立新四軍辦事處,釋放被捕的共產黨員,追回了閩中游擊隊和漳浦事件中被扣押的部分槍支,將這些人員、槍械和閩北紅軍游擊隊一起,編入了新四軍軍部特務營。當他趕到古田縣城擬動員閩東游擊隊下山改編時,得悉葉飛已率隊出發前往皖南巖寺,張云逸擔心游擊隊途中的安全,立即寫信派人追趕,提醒葉飛要警惕國民黨的襲擊,使該游擊隊安全到達了集中地點,組建成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
指揮新四軍與日偽頑軍浴血奮戰
1938年春,張云逸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率部進入皖南前線展開對日作戰,取得了清水潭等戰斗的勝利。1939年12月,日軍由南京、蚌埠等地出動2000余人向津浦路西周家崗等地掃蕩,國民黨軍隊避戰后撤。張云逸指揮部隊采取“誘敵深入、敵退我進、敵守我攻”的戰術,激戰三天,取得了勝利。1940年春,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張云逸指揮部隊先集中主力于津浦路西,攻克了定遠城,繼而又部署第四、第五支隊及挺進縱隊和蘇皖支隊,展開以半塔集為中心的自衛戰,打擊了頑固派的氣焰,并乘勝解放了天長、六合、盱眙、來安、嘉山等縣,擴大了路東根據地。
1941年皖南事變后,張云逸任新四軍副軍長并兼第二師師長。他指揮部隊展開了津浦路西、路東的反掃蕩作戰和金牛山戰斗,率部采取先避敵鋒芒,分散游擊,再集中兵力,利用有利地形,擊其怠歸和分散之敵的戰術,經20多次激戰,予敵以重大殺傷。1943年初,他參與部署第三師在第一、第四師策應配合下,粉碎了日偽軍對鹽阜、淮海區的掃蕩,后又部署第四師主力在第二、第三師各一部的配合下,阻止韓德勤接應湯恩伯所屬王仲廉部東進淮北,活捉了韓德勤,粉碎了頑軍東進的計劃。
1943年秋,陳毅赴延安后,張云逸代理軍長主持新四軍工作。他指揮第二師、第三師一部的皖東開展反頑斗爭,取得了津浦路西占雞崗首戰殲敵一個團的勝利,有力地策應了我軍恢復豫皖蘇根據地的斗爭。1944年冬,他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部署開辟蘇浙皖邊區的斗爭,取得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的勝利。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張云逸指揮部隊,在近一個月的時間內,解放了縣城32座,控制了大江南北的廣大區域,繼而指揮第三師主力攻占淮陰、淮安、新安鎮等城鎮,第一師蘇中部隊攻占泰興、如皋、海安、高郵等城鎮,部署第二、第四師發起津浦路破擊戰,使華中解放區連成一片。
1946年1月,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合并,張云逸任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6月,蔣介石悍然發動了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張云逸協助陳毅,指揮部隊,兩個月殲敵7300多人,使敵人打通膠濟線的陰謀破產。10月底,國民黨第五十四軍、第八軍合擊平度縣城,企圖切斷山東與東北解放區的海上聯系。張云逸部署膠東軍區和魯中軍區部隊于11月1日發動了平(度)安(邱)戰役,十多天戰斗殲敵1.5萬余人。
注重部隊建設和干部素質提高
1938年6月,張云逸在新四軍參謀工作會議上作了《參謀工作建設》的報告,該報告對加強剛剛開展不久的新四軍的參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941年3月18日,他與鄭位三共同主持召開了新四軍第二師的政治工作會議,對皖南事變后部隊人員的思想穩定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3月,他在供給會議上作了《克服浪費、厲行節約》的報告,要求部隊開展對敵經濟斗爭,對減輕人民負擔、改善部隊的生活意義深遠。此外,他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積極開展大生產運動、練兵整訓運動、擁政愛民運動,均對提高新四軍部隊的戰斗力、生存力及部隊的全面建設有著極大的作用。
張云逸還極其重視干部的培訓工作。他認為,干部是決定部隊戰斗力強弱的重要因素。早在1939年5月,他就創建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教導大隊,專門培訓基層干部。1940年他將教導大隊改建為江北軍政干部學校,加大了對干部的培養力度。1941年5月,他在江北軍政干校基礎上,又組建成立了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親自兼任校長,經常到校講課,做報告,言傳身教。在他的領導下,抗大八分校成為新四軍華中各抗大分校中教學質量較高、為部隊培養輸送干部多、成績顯著的分校之一。
為開辟和鞏固華中抗日根據地嘔心瀝血
張云逸強調:人民戰爭離不開人民的支持,革命根據地是人民軍隊的“家”,根據地建設好了,部隊作戰才有可靠的支持與保障。1938年11月,張云逸率軍部特務營由皖南到江北,在他的領導與推動下,新四軍第四支隊陸續由皖中挺進到皖東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創建并擴大了敵后根據地。1939年冬,他又領導部隊在津浦路西開辟了抗日游擊根據地。1939年12月,劉少奇到達皖東后,他協助劉少奇積極進行開辟、創建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工作。
張云逸在重視新四軍主力兵團開辟根據地的同時,還布置各部隊抽調出一定數量的軍政骨干,協同并參與地方黨組織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和敵后人民武裝力量。1940年3月,定遠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了,張云逸親自物色和委派具有豐富群眾工作經驗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統戰科科長魏文伯擔任第一任縣長,還根據黨的“三三制”原則,成立了縣、區、鄉各級政府和參議會,吸收開明紳士和進步的舊政府人員,參加各級政權機關工作。由主力兵團派出的軍政骨干,在各縣、區、鄉組建的武工隊,加上不脫產的民兵,使根據地形成了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體制,為配合新四軍反掃蕩、反蠶食、反摩擦作戰,保衛和鞏固根據地抗日民主政權起了重要的作用。
皖南事變后,國民黨停止了對新四軍的補給。為了部隊的生存、發展與戰爭的勝利,張云逸除在根據地領導制定了財政、貿易、減租減息、征收公糧等法令,采取建立田賦和稅收制度,扶持私人工商業發展等措施以外,還發動軍民生產自救,組織開荒種糧種菜,飼養家畜家禽,陸續辦起了手榴彈廠、被服廠、鑄鋁廠等等。他大力支持生產的“飛馬”牌香煙,不僅供給根據地軍民的需要,還突破了敵偽的封鎖線,銷售到淪陷區和國統區。根據地經濟事業的發展,對于打破敵人經濟封鎖,保障部隊供給,減輕人民負擔,堅持敵后抗戰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新四軍中德高望重的共產黨人楷模
張云逸對黨的事業忠貞不渝,堅忍不拔,奮進不息,他作戰勇敢,無私無畏,是執行黨中央、毛主席指示,遵守集體領導原則,維護領導核心團結的模范。他主持工作時集思廣益,從善如流,成為團結的核心;配合其他同志工作時,精誠合作,從不突出自己,從不居功自傲,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他是非分明,實事求是,堅持原則。他平易近人,與人為善,有不同意見,總是開誠布公擺在桌面或通過個別交談的方式提出,從不背后搞小動作。他不論對上級、同級還是下級,都推心置腹,寬厚真誠。他使用干部以黨和革命利益為出發點,不以個人的好惡為轉移,不壘山頭,不搞小圈子;對工農出身的干部著意培養,充分信任,對知識分子出身的干部現身說法,循循善誘。他關心部下、愛護戰友,在新四軍整風運動后期審干和甄別階段,保護和“搶救”了一大批干部。
作為一名年長資深的新四軍高級領導干部,他密切聯系群眾,始終以普通一兵和普通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從不搞特殊化。他廉潔奉公,克己為公,生活樸素,行軍時他常用自己的馱騾幫助年長體弱的同志馱行李。部隊困難時分給他的食物,他常常節省下來分給其他同志食用。與他合作、共事以及在他領導下的各級各種類型的干部,均因能受到他至誠的尊重、親切的關懷和培養,對他敬重萬分或與他建立深厚的友情。毛主席稱贊張云逸“是模范的共產黨員”,陳毅軍長呼他為“同志長兄”,說他有“大海容人之量”。張云逸的高尚道德與人品、風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對新四軍的團結、部隊戰斗力的提高和人民群眾對人民軍隊的熱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作用。
張云逸的歷史功績、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光照千秋,永載中國革命的史冊。我們緬懷和紀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要刻苦工作,努力學習,克己為公,無私奉獻,堅持自身的清廉與正直,為弘揚和傳承先輩們的鐵軍精神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作者為北京新四軍研究會軍部分會執行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