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南海問題溯源
南海問題溯源
作者:王飛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2年第9期 日期:2014-02-19 瀏覽次數:7827
(上接2012年第8期)
南海問題的各方主張
從傳統國際法準則看,國家領土的取得有先占、割讓、征服、時效、添附等五種方式。所謂“先占”,一是首先發現,二是有效占領。就“發現”來說,中國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就“有效占領”來說,中國也擁有足夠的歷史證據。盡管一些聲稱對南海擁有主權的國家對此不承認,但他們卻拿不出更充分的歷史證據來反駁。從現代國際法看,最具權威的海洋法法典《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特別指出,在劃定領海界限時,可因“歷史性所有權”或其他特殊情況,采用與公約的一般規定不同的方法。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方針,對內建設和諧社會,對外倡導和諧世界。在南海問題上,中國愿意同有關國家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爭端。中國政府處理南海問題的主導思想是“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1997年,中國與東盟成員國政府首腦協商,發表中國與東盟《聯合聲明》,希望確立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的原則和目標。2000年底,中越在北京簽署《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協定》和《漁業協定》,希望緩和北部灣的海域爭端。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訂《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希望妥善解決各方矛盾。2003年,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組織,希望與東盟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2005年,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簽署《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和南海合作勘探協議,希望改善與它們的關系。為落實上述重要文件的要求,中國與東盟還簽署了《東南亞無核區條約》《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服務貿易協議》等一系列文件。所有這些文件的簽署,均致力于加強彼此聯系,妥善處理南海問題,拓展經貿合作空間。2007年是東盟成立40周年和東亞合作1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時刻,中國和東盟分別舉行了一系列重要活動。為了借此契機推進經濟合作與發展友好關系,中國政府高層領導人相繼出席不同級別的會議及活動,并簽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從2007年1月起,中國按照與東盟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對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等六個東盟成員國開始降低關稅。中國通過上述努力,使南海地區的矛盾和爭斗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無法改變周邊國家的根本立場。
越南帶頭在南海搶占地盤,不斷加強政治造勢。1998年9月,越南首次公開發表《越南國防白皮書》,強調南海爭端是越南安全所面臨的四大威脅之一,“潛伏著沖突危險”,叫囂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越南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年底,越南政府組織召開“面向2l世紀海洋發展戰略研討會”,重新劃定國家海洋戰略防御區。2007年4月,越南在南沙群島的占領島礁成立“長沙縣”,劃定行政管轄區域。
菲律賓政府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誣蔑中國“推行海上霸權主義”。它利用國際、地區會議和領導人出訪等場合,推動南沙群島問題國際化,極力拉攏美國、英國、日本等大國介入南沙群島問題。1999年,菲重新繪制菲律賓地圖,公然將距它沿岸200海里內的南沙島嶼全部列入自己的版圖。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戈利茲公開宣稱:中國在南海的存在是地區安全的“首要問題”,而且“正在向菲律賓步步緊逼”。為此,菲律賓要“在國際論壇上,通過強硬的外交手段解決南沙群島爭端,迫使中國拆除美濟礁上的永久性建筑物”。
馬來西亞利用與南海接觸面寬的優勢,通過不斷搶占小島礁實現“主權”要求。20世紀90年代初,馬來西亞將搶占的南沙群島彈丸礁開辟為旅游景點,為了向國際社會宣示它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不斷組織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國游客赴彈丸礁觀光旅游。為了爭取美國的支持,馬來西亞對美國的南海政策態度曖昧,立場搖擺。
印度尼西亞為“平衡中國在本地區的影響”,主張由美國出面調停南海爭端。1998年,印度尼西亞拋出解決南沙群島問題的方案,建議由美國出面協調聯合開發南海,構成以美國為中心的聯合開發格局,借此牽制各有關國家。
美國以維護亞太地區安全和保護其“航行自由”為名,由“保持中立”和“不介入”轉為“介入但不陷入”的立場,并明顯偏向與中國有主權爭端的東盟國家。為實現建立“美國治下和平”的戰略目標,美國把主導亞太地區的安全事務視為稱霸全球的重要環節,不斷調整南海政策?!懊罎甘录焙?,美國政府即向有關國家承諾,“一旦中國在解決南海問題上動武,美國將會出面制止”。美國聲稱,“對于南中國海任何有悖于國際法的無理要求或海洋活動限制,它都將嚴重關切”。美國駐太平洋艦隊司令布萊爾等軍方高層人士也多次揚言,“南海爭端涉及國際航運自由”,美國“將扮演積極干預的角色”。1999年,美國在東盟外長擴大會議上說,南海問題涉及所有與會國家的利益,美國對南中國海日益緊張的局勢十分關注。美國第七艦隊前司令居然宣稱,“南海是國際水域,不是中國或者菲律賓可以宣布擁有所有主權”的,美國最重要的是保證在該水域包括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的船只能夠安全經過。美國太平洋總部前司令普理赫曾揚言,“南海領土爭端涉及國際航運自由”,美國“將扮演積極干預角色”。2001年7月,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訪問澳大利亞時表示:“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國家,未來也將繼續在政治上、外交上和駐有美國軍力的情況下,參與這個地區的事務,任何人都不應懷疑此事。”上述情況表明,南沙群島問題已成為美國介入亞太事務的借口之一,未來南海若發生危機,美國勢必尋找借口進行干預。
日本在政治軍事大國的野心驅使下,千方百計插手南海事務。1999年4月日本國會通過的《周邊事態法》等相關法案,都確立將日美軍事合作范圍擴大到包括臺灣海峽和南海在內的整個亞太地區。
印度從躋身世界大國的戰略目標出發,對南海表示十分關注。1996年,印度成為東盟對話伙伴國,極力鼓吹“中國威脅論”。2000年4月19日,《印度快報》公然宣稱:“從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國海,但凡其目力所及之處,印度海軍都想君臨其上。”
中國面臨的挑戰
為了搶占南海,周邊國家連年增加軍費,擴大海軍、空軍,發展武器裝備,抓緊軍備建設。美國、日本、印度等國趁火打劫,以簽訂軍事協定、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等方式,加速軍事滲透,竭力遏制中國。
越南不斷增加軍費,加強海、空軍建設,2004年,南沙群島南威島機場完工,2005年,南沙群島長沙島機場完工。21世紀初,越南計劃以十年期限,將海軍兵力增加到十萬人,空軍著重發展具有遠程作戰能力的對地、對海打擊力量。2007年,越南投入38億美元建造了約40艘超過400噸排水量的軍艦,并建設了大型軍港,更換了遠程對海警戒雷達。越南還斥巨資加大從俄羅斯引進武器裝備的力度,多次購買蘇-27殲擊機和蘇-30多用途戰斗機,接收了12套S-300防空導彈;還計劃從俄羅斯購買米-28H、卡-31、蘇-39等先進軍用飛機。2007年7月,越南與印度簽署國防協議,決定從印度購買巡航導彈等武器裝備。
菲律賓不顧國力重負,加大軍備投入。它將武裝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期限確定為15年,總耗資為70億美元。2008年,菲律賓完成南沙群島衛星通信系統工程,2009年,該工程開始向中國中沙群島延伸。
馬來西亞加緊購買武器裝備,以加強對南海的爭奪力量。2007年,馬來西亞從俄羅斯購買六架蘇-30MKM戰斗機,2008年,又購買12架戰斗機。2008年11月,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建造第二批新一代巡邏艦,以增強海軍實力。馬來西亞還計劃采購大量的遠程巡航導彈,并與印度簽署了衛星和空間技術使用協議。
印度尼西亞在南海的軍事活動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21世紀初,它計劃在未來五年間從俄國購買約十億美元的武器,包括八架蘇-30戰斗機、四架米-35攻擊直升機,以及潛艇等,還計劃在未來15年內,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從俄羅斯采購17架運輸直升機、4架武裝直升機、20輛水陸兩用坦克和兩艘“基洛”級潛艇。印度尼西亞還從印度購買了短程戰場監視雷達。2008年,印尼向美國購買了六架新一代F-16戰斗機,向俄羅斯采購了三架蘇-30MK戰斗機;此外,撥款37億美元用于國產武器制造中期計劃預算。
近年來,美國總統、國防部長、太平洋艦隊司令等軍政要員頻繁出訪東南亞國家,就拓寬雙邊軍事合作渠道,提升軍事合作關系等問題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和共識:與菲律賓簽署了《軍事交流合作協議》和《訪問部隊協定》,從而使已中斷七年之久的美菲軍事合作得以全面恢復;與新加坡達成了一項軍事準入協議;與馬來西亞達成了“開放天空”協議;與文萊達成了“允許美軍艦機進入轄區”協議。美國一直希望接替俄羅斯租用越南的金蘭灣海軍基地,并積極與印度尼西亞商討在納土納建設軍事基地的可行性。2004年,美國提出“地區海事安全倡議”,試圖把美國海軍陸戰隊或特種部隊派駐馬六甲海峽,控制南海主要通道。
日本由于受戰敗國條約限制,因此在國際軍事行動中極力涂抹民事色彩。它以“救援僑民”、“遠洋訓練”、“學術交流”等為由,突破和平憲法對日本自衛隊的限制,大肆向東南亞各國進行政治、軍事滲透。2000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大型巡邏船訪問馬來西亞。從2001年開始,日本每年四次定期派遣配有艦載直升機的大型艦船與有關國家進行共同訓練,“協助驅逐海盜”。
印度軍事觸角也逐漸伸向了南海。1999年,印度海軍和海上警衛隊首次進入南海,成功地從海盜手中解救了一艘日本貨船,并借此機會加強了與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在馬六甲海峽及南海地區的海上巡邏活動。2006年底,印度空軍派出十架先進戰機赴新加坡,舉行空軍聯合演習。這是印度自獨立以來首次派遣戰機進入東南亞執行軍事行動,被外界視為印度“東向政策”的突破。
南海地區各種聯合軍事演習的規模逐年擴大,參加演習的國家逐年增加,演習次數最多時,一年達四五十次。2001年5月,美國與東盟把“雙重突擊”、“金色眼鏡蛇”及“肩并肩”等演習合并為“協同挑戰”多邊聯合軍事演習。2007年1月,為期兩天的東盟地區論壇首次舉行海上安全演習,22個成員國中的102名官員參觀了此次演習。3月,新加坡與印度在南海海域舉行了為期六天的雙邊聯合演習。9月,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新加坡等五國海軍在孟加拉灣進行為期五天的聯合軍事演習,美國海軍派出13艘艦船參加,其中包括“尼米茲”號航母及“芝加哥”號核動力潛艇,印度派出7艘軍艦,包括“維拉特”航母。10月,美國與菲律賓在馬尼拉海軍陸戰隊總部舉行代號為“跳躍展望及兩棲登陸”的雙邊聯合軍事演習,包括實彈射擊、兩棲登陸、護航作業、叢林求生等訓練項目,參加人員約3500人。
海洋權利屬于國家主權的范疇,是國家的領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權利。中國是一個瀕海大國,有1.8萬多公里長的海岸線,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6900多個。南海對于中國有著雙重意義,第一是南海諸多島嶼的主權所在,第二是中國重要的海上戰略通道和國家安全縱深屏障。1994年11月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主權國家可以沿著本國領?;€劃出不超過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和不超過350海里的大陸架,邊界有島嶼的從島嶼基線劃起。中國南海諸島中的不少島嶼、島礁和中國的海上鄰國,相距甚至不足100海里,彼此的海上劃界問題怎么解決,公約沒有明確規定,這就引起了國家間的海洋權益爭端。在國際關系中,解決主權爭議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二是通過軍事手段解決,三是通過國際法庭仲裁解決。過去,中國在海洋主權的主張上過于依靠歷史證據,對于現實存在重視不夠。以長期的戰略眼光看,中國政府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仍然適用,但在南海嚴峻的局勢下,只有采取多種方式,如對南海爭議海域和島嶼實行行政管理、經濟開發、科研調查、文化傳播、旅游開發等等,以上述方式強化中國在爭議海域的現實存在,才可以在政治、法律、外交解決中贏得主動,才能夠遏制被蠶食的現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