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史林新葉 > 蘇北會師之八路軍先頭部隊考
蘇北會師之八路軍先頭部隊考
作者:孟昭庚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2012年第9期 日期:2014-02-19 瀏覽次數:7841
1940年10月,八路軍、新四軍在蘇北白駒會師,是我軍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等資料以及《黃克誠回憶錄》和粟裕的回憶文章中,都籠統地講“八路軍先頭部隊”。到底誰是八路軍的先頭部隊?在四五十年之后修史時,對此曾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現筆者根據所掌握的資料,對會師的“八路軍先頭部隊”試作考證,并就教于專家學者。
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碑
1940年10月,八路軍、新四軍在蘇北白駒會師,是我軍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但鑒于當時的歷史條件無完整的文字記載,這就給歷史留下了缺憾。《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等資料以及《黃克誠回憶錄》和粟裕的回憶文章中,都籠統地講“八路軍先頭部隊”。到底誰是八路軍的先頭部隊?在四五十年之后修史時,對此曾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現筆者根據所掌握的資料,對會師的“八路軍先頭部隊”試作考證,并就教于專家學者。
諸多將軍認準八路軍先頭部隊是胡炳云團三營
對于參加會師的新四軍一方沒有什么爭議,從上到下都一致認為是由王必成為司令員、劉培善為政治委員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第六團。團長池義標、政治委員吳嘉民、參謀長柴榮生、政治處主任林勝國,都有關于會師方面的回憶文章。有爭議的是八路軍方面當時任第一團團長的胡炳云和任第三團副團長的王良太,兩位皆認為是自己那個團的部隊首先跟新四軍在白駒會師的。
胡炳云,會師時為八路軍第五縱隊一支隊一團團長,新四軍重建軍部后改為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團長,全國解放后曾任成都軍區、蘭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胡炳云講,為支援新四軍黃橋決戰,他們團于1940年10月4日從順河集、大興集出發向鹽阜區挺進,5日晚強渡鹽河,打垮了鹽河東岸的韓德勤部第一常備旅。然后一營攻洲門,二營攻東溝,三營直插益林。他們團有兩部電臺,一部留團部,另一部隨前衛營第三營。三營到龍岡后,胡炳云通過電臺命令他們向劉莊插去,團部和一營、二營、獨立營向大岡、安豐(此安豐為興化安豐——筆者注)、大鄒莊方向推進。
10月10日,三營營長張萬春(又名張華山)向胡炳云報告,他們已與新四軍北上先頭部隊在白駒、劉莊間的獅子口會師。接著,二營也在大岡以南曹家廟與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第二團參謀長張強生率領的一個營會師。胡炳云將軍特別強調:“劉莊、白駒會師是最早的,八路軍方面肯定是我們團三營。”
時任一團二營營長周良貴(解放后先后任南昌軍分區副司令員、江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講,三營進駐鹽城南邊劉莊,與新四軍先頭部隊在白駒首先會師。而他們營是在進駐興化縣安豐鎮后與新四軍二縱隊二團三營會師。
八路軍第五縱隊一支隊司令員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和時任第一支隊二團參謀長黃煒華(解放后任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共寫的回憶錄中講,1940年10月5日,他們一支隊的三個團同時過鹽河,其作戰時間與戰線是:
一團:
10月6日,拿下洲門,消滅韓德勤的第十常備隊四五百人;
10月7日,部隊打到東溝、益林;
10月8日,部隊進入湖垛;
10月9日,部隊開進龍岡、秦南倉,大鄒莊、大岡;
10月10日,在劉莊、白駒間,與北上的新四軍一部會師。
三團和支隊部:
10月6日,早上在佃湖的北邊過鹽河,拿下東坎、八灘;
10月8日,部隊開到阜寧北面的大石橋;
10月11日,支隊部開進鹽城,以后支隊部就駐在龍岡。
黃煒華將軍1990年寫的《紀念八路軍南援新四軍勝利會師五十周年》回憶錄中是這樣記述的:“我們一支隊……于10月5日由淮海區的陳圩子、楊口、高溝、漁溝之線,分兩路攻擊前進,當晚在漣水城之北魯家渡渡過鹽河,向老黃河線上之佃湖、洲門、東坎、八灘、大石橋實施猛烈攻擊,擊潰頑保安第八、第十、第十二旅的防線,并乘勝向阜寧、鹽城、東臺急進。二團于10月7日占領阜寧城,10日下午攻下鹽城。一團(即葉挺獨立團的底子)日夜兼程,沿著益林、建陽、湖垛、秦南倉、大岡向東臺方向前進,10日進入東臺北邊白駒獅子口和新四軍北進的先頭部隊會師了。”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中共大豐縣黨史工委派員訪問85歲高齡的彭明治將軍,彭說:“首先到劉莊、白駒的八路軍是我支隊的一團,即胡炳云團,不是王良太的三團。”
時任中共中央東南局前委書記、隨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行動、會師后任中共蘇中區委書記的陳丕顯在其撰寫的《會師海安》一文中也說:“10月10日,八路軍南下先頭部隊胡炳云團進抵鹽城以南,與新四軍王必成同志的二縱隊在東臺以北的劉莊、白駒間會師。”
三團副團長王良太獨樹一幟
可是,時為八路軍第五縱隊一支隊三團副團長王良太(新四軍重建軍部后,任新四軍第三師七旅二十一團團長;解放后任三十八軍副軍長,內蒙古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在其回憶錄和接受采訪時,都堅持說是他們三團首先于1940年10月10日在白駒與新四軍第二縱隊六團會師。
他是這樣記述的:“我所在的團于10月4日夜開始行動,5日拂曉攻克東坎。團直屬隊與二營在東坎休息吃飯,我帶一營(營長陳金保、教導員李振山)奉命晝夜兼程南進,夜宿營于大、小固莊(筆者以為應是大、小顧莊,在阜寧縣境內)。6日晨,我部開抵阜寧,渡射陽河……下午到達溝墩,休息過夜……我部于8日夜駐鹽城城南天主教堂內,9日出發,過伍佑,晚抵達劉莊過夜。10日,從劉莊出發,中午11時許到達白駒,與新四軍六團會合。下午2時左右在白駒鎮東南一片稻田上,慶祝兩軍會師。”
“10日上午11時左右,我部在白駒鎮與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六團勝利會師。我與六團團長段煥競和劉培善同志(劉擔任什么工作,不記得了)會面,相互熱烈擁抱,并于下午兩時許在白駒鎮東南一片稻田里,兩軍慶祝會師……雙方相互贈送戰利品……會師后的第二天,雙方部隊即各自執行戰斗任務去了。”
一些當事人對王良太觀點有爭議
對于王良太將軍的記述,一些會師的當事人頗有爭議,或根本不予認可。
首先,王良太說5日拂曉攻克東坎,就與其頂頭上司彭明治將軍的記述產生了矛盾。彭講,10月6日早上……拿下東坎、八灘。
無論是黃克誠,還是胡炳云、王良太以及其他當事人都講,他們是10月4日奉命南下。從他們當時的駐地漣水東北角鹽河之西到東坎,有近200里的路程,邊戰斗邊行軍,說在5日拂曉就拿下東坎是不現實的。
從彭明治將軍與黃煒華將軍所寫的一支隊三個團過鹽河后作戰時間與路線來看,三團是10月8日才開到阜寧北面的大石橋,也并非如王良太將軍所言的“8日,我三團到鹽城”。
至于王良太說他率隊,首先與“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二縱隊六團勝利會師”,與“六團團長段煥競和劉培善同志會面”,這已被段煥競將軍本人和其他新四軍參加會師的當事人所否定。
段煥競將軍(解放后擔任江蘇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雖然曾擔任過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一支隊新六團團長、老六團團長,但在黃橋戰役前就改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二團團長。段煥競在1990年為紀念與八路軍會師所寫的《紅旗十月滿天飛》一文中講:
“10月10日,新四軍二縱隊六團和八路軍南下先頭部隊終于在白駒鎮以北、劉莊鎮以南的獅子口勝利會師了……兩軍先頭部隊會師后,我團參謀長張強生曾帶偵察部隊去興化安豐方向偵察,與駐在那里的八路軍部隊也會了師。”段煥競的記述已為胡炳云將軍的話所印證。
1990年2月,大豐縣黨史工委派員再次訪問段煥競將軍時,段講:“過去我曾講是我們團在白駒與八路軍會師,這不準確,應該是六團。六團政委吳嘉民、參謀長柴榮生、政治處主任林勝國等都健在,他們對會師情況很清楚。黃橋決戰后,二縱隊隊部和我們二團團部都駐東臺城,是六團北上白駒與八路軍先頭部隊會師的。此后,我們團參謀長張強生帶領偵察部隊去興化縣安豐一帶偵察,并在那里也和八路軍部隊一部會過師,地點不在白駒。我并沒有直接參加會師,對于會師經過與盛況,應以六團領導講的為準。”
解放后擔任沈陽軍區后勤部常務副部長的石瑛少將在其寫的《回憶與新四軍北上先頭部隊會師》這篇文章中講,他當時任第一支隊一團三營教導員,張萬春任營長。關于會師部隊,八路軍方面首先與新四軍會師的是他們營的九連和偵察班。
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第二縱隊六團政治委員的吳嘉民在《蘇北新四軍與南下八路軍會師》的回憶文章中也講,“八路軍一個多連的兵力繼續南下到白駒……那天下午在白駒開了聯歡會,林勝國(時任團政治處主任)主持會議,我和團長池義標都在會上講了話”。在這里,吳嘉民將軍講的跟石瑛講的一樣,八路軍參加會師的是一個多連。
劉少奇在1940年10月11日晨發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講:“八路軍一支隊于灰日申時即10月10日下午5—6時解放鹽城。”另據王良太本人以及二連指導員焦崇等回憶,他們是在黃昏進駐鹽城的,沒有發生戰斗。這說明他們是在10月10日晚戰斗結束后進駐鹽城的。這和劉少奇電報所指解放鹽城的時間是一致的。這也進一步說明,三團一營是在10日到達鹽城的,并在那里住了一個晚上才南下。所以,三團與新四軍部隊會師應在10日之后的其他地方。
白駒會師后,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正、副指揮陳毅、粟裕當即派副官處處長俞炳輝到劉莊慰問八路軍先頭部隊。俞炳輝解放后任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他在其寫的《慰問八路軍先頭部隊》一文中也講,劉莊的八路軍是胡炳云的一個營。
綜上所述,北上新四軍與南下八路軍先頭部隊的會師地點是白駒鎮北獅子口;時間是1940年10月10日;會師的部隊:八路軍方面是第五縱隊一支隊一團三營,新四軍方面是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六團。
王良太之說并非空穴來風
為什么王良太將軍一直堅持說是由他親率第三團一營,于10月10日上午與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六團在白駒會師的呢?
據筆者揣度:1.王良太將軍言之鑿鑿地說他本人率隊在白駒與新四軍第二縱隊六團會師,并會見了六團團長段煥競和劉培善同志,還“相互熱烈擁抱”,絕不是空穴來風。當年八路軍、新四軍會師不僅僅在白駒一處,只是白駒是“首先”。據參加會師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二團二營營長謝友才、二營五連連長鐘志階講:六團是在我們二團前面進入東臺,然后北上進駐白駒,與南下的八路軍首先會師。后來,我們部隊也到了白駒。這也就說明,時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二團團長的段煥競(王良太誤認為是六團團長)也曾進駐過白駒。
1990年2月,大豐縣黨史辦派員訪問段煥競將軍時,段將軍講:“過去我曾講是我們團在白駒與八路軍會師,這不準確,應該是六團。”筆者認為,對段老這句話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當年段煥競將軍那個團也曾在白駒與八路軍會過師或會合過?會不會是胡炳云部駐劉莊的第三營調走后,由王良太副團長率領第三團一營接防劉莊后跟新四軍段煥競那個團在白駒會合(師)的呢?據八路軍第五縱隊一支隊司令部當時文件《蘇北反摩擦斗爭詳報》中講,10日解放鹽城后,令湖大(三團)一營繼續向東臺方向前進與新四軍會合。三團前身是八路軍蘇魯豫支隊湖西大隊,簡稱“湖大”。這也充分說明,第三團一營確曾在10日之后向東臺方向前進與新四軍有過會合(師)。
2.由于年代久遠(相隔四五十年),人的記憶容易產生差錯。試想,1934年由中央蘇區出發長征的紅軍主力,終于跟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戰友于六年之后在硝煙滾滾的蘇北抗日戰場相逢,這是多么激動人心啊!各部隊對會師的盛況和過程,肯定是作了層層傳達和介紹。會師的種種情節、細節扎進了王良太將軍的腦海,積淀在記憶深處無法抹去,使他常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久而久之,就把自己“化”進去了。有一點可以肯定,王良太將軍當年在某個地方會見過段煥競、劉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