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瑞金粉干傳奇
瑞金粉干傳奇
作者:溫帶生 王衛斌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2年第9期 日期:2014-02-20 瀏覽次數:7835
江西瑞金地處武夷西麓,位居贛江東源,境內祥光普照,紫氣繚繞,山川清淑,土脈膏腴,自古人稱“興龍之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客家先民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一代共產黨人在此革命創制、開基建政。特殊的自然環境、人文歷史,孕育出特殊的物產食品、飲食文化。
瑞金粉干——又名米粉,取當地盛產的天谷精華為原料,飽吸山泉活水以滋潤,經九蒸三熯、千錘百煉而成品。其形光滑圓渾,均勻細長;其色晶瑩潔白,純凈透亮;其性柔韌輕便,結實堅致;其味鮮嫩滑膩,淡雅甘芳。冥冥之中、有意無意間,這些特質正好體現了歷代瑞金人因難見巧、靈活變通的生存智慧,象征著客家傳統、紅都精神源遠流長,香遠益清……
農耕文明鑄其形 中原風俗賦其魂
自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始,中原士民因避戰禍三次大規模南遷,其中一部分滯留江西瑞金,跟當地山越、山苗土著混居雜處。在漫長而艱辛的遷徙、融合過程中,他們沿襲祖居地的風俗,結合客居地的實際,利用現有的工具和技術加工制作食品,逐漸形成了具有獨特飲食文化的客家食品。
剛開始,客家先民不習慣吃南方大米,他們索性把大米直接碾磨成粉,用清水稀釋后灌入底部鉆孔的漏勺過濾,試圖做成面條替代品,以利攜帶、儲藏。但因過于稀薄、韌性不夠,無法流暢成條,難以固化成型。到了唐末宋初,客家后裔改干磨為水磨,把米漿蒸煮、揉捏成黏稠的粉團,再放進特制的模具,施加強力擠壓出半干半濕的米線粉條,經晾曬后終于實現了造型制干。
最初的粉干成品比較粗糙,但可貯藏經年;一煮即快熟,久煮不糊湯;四季三餐吃不厭,干炒水煮盡其妙;山肴野蔌宜入饌,百味兼容色正好。正因如此,它很快就被客家群體接受,風行客家聚居地。
明朝中后期,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手工業的發展,粉干制作的工具設備更加先進,工藝流程更加復雜,產量和質量也顯著提高了。自清以來,瑞金境內出現了專業手工作坊——粉干寮,粉干成為商品批量進入城鄉圩場。鼎盛時,僅九堡鎮一地就辟有近十個圩場,每逢圩日千商云集、萬民潮涌,粉干交易異常活躍,成為瑞金、寧都和于都三縣邊界的粉干集散中心。
崢嶸歲月本色紅 開國盛宴意味濃
1927年8月25日,我黨領導的南昌起義部隊揮師南下,在瑞金壬田擊潰國民黨錢大鈞部兩個前哨團,于次日進占瑞金。瑞金工商界為起義軍捐了大量粉干充當軍糧。瑞金方言粉干諧音“紅肝”,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贊道:“好啊,肝與心相連,此物真乃白皮紅心也!”總指揮賀龍豪情萬丈地許諾:“瑞金老表甘為革命掏紅心,革命成功后我們一定要以心換心!”9月2日,起義軍補充完給養,跟瑞金各界人士依依惜別,然后取道閩西挺進粵東。
瑞金粉干從此與紅色結緣。1929年2月9日,朱德、毛澤東率部從井岡山一路轉戰,孤軍深入瑞金大柏地,而國民黨贛軍五個整編團在后面緊追不舍。這天正是農歷大年三十,當地客家居民因有迫于躲債、不在家里過除夕的習俗,早已人去村空。毛澤東當機立斷,指示軍需處特事特辦,允許以連為伙食單位統一開具欠條,賒購大柏地村民留下的粉干、豬肉等“過年料”,讓眾將士吃飽喝足、增強體力。終以最后一擲擊破了強敵。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主席,改瑞金為“瑞京”。在13天的會議期間,瑞金人民籌備了獨具特色的“紅都國宴”——一道采用客家傳統廚藝精心烹制的泥鰍煮粉干,吃得610多名來自各地的代表嘖嘖稱贊。
為了遏制所謂的“赤禍”蔓延,蔣介石加緊了對中央蘇區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對蘇區物資一律實行禁運,唯獨放任稻谷、粉干流出。為了確保蘇區軍民用糧安全,臨時中央政府開始加強糧食管制,粉干成了緊缺物資、特供商品。
當時偌大的瑞金縣城,只剩下南門崗一家粉干店,只做少量粉干專供中央機關病號享用。鄧小平的妻子、于都縣委書記金維映有一次身體不舒服,沒有胃口,便趁著從于都來瑞金辦事的機會,去南門崗買了一碗酸菜粉干湯解饞。鄧小平知道后,橫眉怒目直到把她罵哭了,還要她寫一份書面保證:“以后永不再犯饞,搞特殊化吃粉干。”中央印刷廠會計科長楊其茲、軍委印刷廠會計科長路克勤貪污公款,隔三差五就躲到葉坪大田尾賴榮生飲食店里吃粉干炒雞肉,后經群眾聯名舉報、中央審計委員會突擊審查,二犯最終受到蘇維埃鐵律的嚴懲。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主力被迫退出中央蘇區,實施戰略轉移。瑞金壯漢挑著熱氣騰騰的粉干桶一路追,客家閨妮子拿著碗筷一路唱:
紅軍哥哥上前方,
食厓一碗粉干湯。
飽得三日四夜久,
香得十年八載長。
紅軍哥哥歇歇肩,
食厓一碗炒粉干。
今朝厓班分手去,
不知何時再見面……
七色彩練當空舞 風景今朝更好看
1949年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四三二團攻占瑞金,紅都人民再次獲得解放。喜訊傳到北京,毛澤東欣慰地笑著說,瑞金解放了,我這個主席當得才能安穩,才算貨真價實。
新中國成立之初,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瑞金人民大興農田水利,廣種糧食作物。1950年,全縣糧食畝產量從1949年的不足65公斤,猛增到150多公斤,總增產450多萬公斤。從1953年起,全縣開始對工業、手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通過合作化和公私合營方式大辦粉干作坊、粉干廠,一度衰落的瑞金粉干得以振興、漸成氣候。遺憾的是,歷經“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一次次折騰,瑞金糧食大減產,粉干半停產,市井蕭條,民生凋敝。
1972年12月8日,被打成黨內第二號“走資派”的鄧小平重返故地,耳聞目睹該縣粉干竟然要憑糧食局印發的“粉干票”定量供應,農民手工制作、翻山越嶺挑到圩場上銷售,被抓住了輕則沒收,重則批斗。飲食店鍋冷灶清,一碗粉干雖然只賣九分錢,一般群眾還是吃不起。當年南門崗那家粉干店早已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割掉了。鄧小平心情格外沉重。
1994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瑞金正式撤縣改市,從而結束了建縣千年的歷史。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等領導競相追根溯源,品嘗紅井水和“紅都國宴”,耳提面命推動紅都進入跨越式發展,勉勵瑞金要力爭把客家、紅色歷史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瑞金市委、市政府遵照中央指示,在更高層次上重新定位“紅色故都·七彩瑞金”城市發展新形象,舉全市之力做大、做強、做實傳統特色產業。
瑞金人民巧打“紅色”牌,主打“綠色”牌,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硬是把纖纖粉干做成了大文章,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粉干加工產業的迅猛發展,形成了巨大的集聚效應,帶動了旅游、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紅色景區、景點沿線,涌現出了一大批農業觀光園新村、農家旅游村莊和休閑農莊、農家餐館,紛紛推出粉干“客家宴”、“紅都國宴”。經營粉干風味小吃的飲食店更是遍布大街小巷。
如今的瑞金粉干,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在發生重大改變。原料取材不只限于大米,還選用蕎麥、玉米、綠豆和紅薯等五谷雜糧;成品形狀不單是直條實心圓了,還做成了扁條、空心、貝殼和螺旋狀。生產方式從手工、半手工向半自動化、自動化轉變,生產規模從業余、分散型向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轉變,營銷方式也從圩場攤位的隨行就市,向國內外市場的下單訂購、物流發貨和銀行結算轉變。粉干的吃法和做法不斷花樣翻新,趨向于食補養生、現代時尚、原汁原味原生態。
瑞金粉干穿越中原,保持著農耕文明的古色古香,閃耀著工業文明的電弧藍光,披著開國盛宴的大紅大紫,泛著五谷雜糧的青綠赤黃,客家傳統、紅都精神主線一以貫之,嚴絲合縫地把它串聯成一條長長的產業鏈,凌空飛舞,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