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武裝門第
作者:夏春濃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2-24 瀏覽次數:7830
舟山戰役結束后,祖父夏慶然來部隊探視,夏春濃
(右)與六叔夏同堯(中)、二哥夏春雨(左)與祖父合影
我的祖父夏慶然,為人忠厚,一生勤勞,樂于助人,做了許多善事、好事,在睢寧北部一帶德高望重。1937年盧溝橋抗戰爆發,為支持抗日,老人只留下一個兒子(三子夏同瑛)在家種地,將其余四個兒子,長子夏玉華、次子夏同琳、四子夏同環、五子夏同球和長孫夏春雷全都送往抗日前線,參加八路軍、新四軍和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真可謂闔家投軍的“武裝門第”。
伯父夏玉華,1937年參加共產黨,1938年春,他在夏樓成立了魏集黨支部。在支部成立大會上,決定以黨員為骨干成立抗日自衛隊,組成睢寧抗日獨立大隊第一中隊,他任中隊長。他還動員弟弟、弟媳、兒子夏春雷等一家六口參加獨立大隊。為開展抗日游擊戰,在父親夏慶然的支持下,他賣掉自家耕牛、糧食,購買槍支彈藥,使抗日游擊隊迅速得到發展。
1938年6月,夏玉華指揮睢寧獨立大隊一中隊,在睢寧張圩陳油坊伏擊日軍車隊,炸毀汽車兩輛,炸死日軍五人,炸傷八九人,我無一傷亡。這是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睢寧境內,向日軍開的第一槍,大大鼓舞了睢寧抗日軍民的信心。1939年初,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決定,派夏玉華回睢寧組織隴海南進支隊睢寧獨立營,任命夏玉華為營長。不久,支隊奉命改編為八路軍蘇皖縱隊,他任縱隊警衛營營長,南下開辟皖東北。后編入新四軍四師九旅二十五團任營長,后來他又任泗宿縣獨立團團長,轉戰邳睢銅、皖東北、淮泗、鹽阜、蘇北等地。在抗日戰爭中,他率領團隊打鬼子,除漢奸,拔據點,肅匪患,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1943年淮北山子頭戰斗中,他指揮二十五團三營,擔任主攻頑軍韓德勤總部陳圩子的任務,在兄弟部隊配合下,生俘頑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此戰粉碎了日偽頑合擊我淮北抗日根據地的陰謀。在同敵偽頑的斗爭中,他參戰70余次,英勇機智,以身垂范,浴血奮戰,戰績累累,為組建抗日游擊武裝,為開創、發展和鞏固邳睢銅、皖東北抗日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開展邳睢銅抗日游擊戰的先鋒,是邳睢銅抗日武裝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創建者之一;他特別能團結人,教育幫助人,是做社會各界人士抗日統戰工作的楷模。
從1947年下半年至1951年初,夏玉華先后在華野第二縱隊、三野二十一軍擔任后勤部長兼政委。此間,部隊相繼在山東、江蘇、浙江等地發起南麻、臨朐、諸城、膠河、蘇北益林、鹽南和淮海、渡江、舟山等戰役。他率軍后勤機關,組織指揮兩個隨軍野戰醫院,三個擔架團,兩個輜重團,始終保持對二十一軍軍需物資和彈藥的及時供應,戰場救護、傷員轉運工作跟得上,為作戰部隊奪取戰役戰斗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解放舟山群島戰役結束后,夏玉華于1951年初到浙江省嘉興軍分區任副政委,后任浙江省軍區后勤部政委、浙江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8年4月,夏玉華病故于杭州,經南京軍區批準為革命烈士,遺體葬于杭州南屏山烈士陵園。
二叔夏同琳是邳睢銅睢八區和豫皖蘇宿蒙縣壇城區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1940年參加共產黨,1941年初在邳睢銅根據地睢八區任區委書記。1944年11月,他從睢八區帶九名干部組成西調工作隊,到淮北路西豫皖蘇邊區宿蒙縣壇城區去開辟新區。在上述地區,他積極宣傳發動群眾,建立黨組織,加強區鄉民兵建設,組成村村聯防,開展對敵斗爭,并通過區(農、青、婦)聯合救國會,送情報、運糧草、抬傷員,支援新四軍打擊敵人,建立和發展抗日民主政權,多次受到上級表場。
1946年下半年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宿蒙縣委西撤。根據淮北路西第一軍分區指示,夏同琳負責執行在壇城區淝河南北一線設立六個秘密聯絡點,為部隊傳遞情報的特殊任務。夏同琳帶領28名區鄉干部,在三伏天鉆高粱棵,住在田野墳地間,晝伏夜出,宣傳發動群眾,終于打開并恢復了壇城區的局面。1947年8月,華野外線出擊進至淮北豫皖蘇地區,相繼在宿蒙、渦陽、蒙城一帶收復了大片失地。根據中央指示,在縣委領導下,夏同琳領導壇城區進行土地改革,斗爭地主惡霸、訴苦分田,激發了廣大貧下中農支援前線、參軍參戰的積極性。壇城區小隊有七八十條人槍,是一支戰斗力較強的隊伍,經常活動在淝河以南,給蒙城侵犯之敵以很大打擊,敵人懸賞300大洋要買夏同琳的人頭。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開始,宿蒙縣離國民黨黃維兵團被包圍的雙堆集地區不遠。此時夏同琳任宿蒙縣農會主任兼縣民運部長,負責支前工作。宿蒙縣緊急進行全縣總動員,為參戰部隊運送糧草彈藥。他率6000人,組成1000付擔架,任擔架隊政治委員,負責傷員收容轉送工作,光榮完成支前任務。1950年,夏同琳調任六安縣副縣長,先后8年時間在佛子嶺、梅山等四座水庫工程為治淮出力,為農業生產建設和人民過上美好生活,又作出了新的貢獻。
四叔夏同環,1938年參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睢寧抗日獨立大隊分隊長、新四軍四師九旅二十五團三營七連連長等職。他參加大小戰斗20余次,作戰英勇,身先士卒,戰績卓著。1943年3月泗陽山子頭戰斗中,他率七連主攻裴莊,擊斃國民黨頑軍保安第三縱隊司令王光夏,并協同兄弟連生擒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在激烈的戰斗中,夏同環壯烈犧牲。
五叔夏同球,1938年參加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睢寧獨立營,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0月調任睢寧縣武裝大隊任連長。1951年他轉業地方,到睢寧縣五一農場、張行果園場任支部書記兼場長。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他跟隨部隊轉戰南北,從邳睢銅到皖東北,從洪澤湖經蘇北到山東沂蒙山,參加過宿北、萊蕪、孟良崮、諸城、淮海、渡江等戰役。在邳睢銅抗戰時,參加過拔除魏集、王前樓、皂河、車店等日偽據點的戰斗,特別在奇襲碾莊車站日軍的戰斗中,他一個人就打死了兩個日本兵。新中國成立以后,轉到地方農場,他帶領干部職工勤勤懇懇、苦干實干,使張行果園場糧食自給有余,成為農業生產先進單位,年年受表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了“張行果園場把鹽堿地變成了富裕農場”的先進事跡。
一九九三年清明節,夏春濃赴杭州南屏山烈士陵園為伯父掃墓
六叔夏同堯在六兄弟中排序最小。1946年8月他參加新四軍華中第九縱隊,1947年加入共產黨,先后在華中九縱八十一團、華東二縱供給部、第二十一軍后勤部等單位任文書、組織干事、干部助理員等職。他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多次立功受獎,兩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政治工作者。由于經常堅持帶病工作,積勞成疾。1972年病故后,第二十一軍政治部批準他為革命烈士。
為緬懷先輩革命一生,追尋親人艱苦卓絕的斗爭事跡,傳承先輩高尚的品德,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大無畏獻身精神,我特編選出版內容真實、情節感人的《我的一家》一書,以教育后人銘記革命歷史,讓先輩們對黨對人民無限熱愛、至誠報國的精神及光輝事跡永遠珍藏在我們后代的記憶里,并永遠在革命史冊上放射光芒。
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伯父和叔叔的子孫后代,正傳承革命先輩們熱愛祖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和保衛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