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人物寫真 > 駱耕漠:財經戰線中的翹楚
駱耕漠:財經戰線中的翹楚
作者:劉小清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紀實》 日期:2014-02-26 瀏覽次數:7850
跌宕人生,執著信念,從北伐到抗戰,從文委書記到銀行行長,這是一段傳奇經歷,也彰顯了他的文韜武略。他在一條特殊戰線上,游刃有余,揮灑自如,為發展、鞏固抗日根據地奠定了經濟基石。他就是經濟大家駱耕漠,新中國過渡性商品經濟理論流派的代表人物。
駱耕漠
1939年3月的一天,金華城內一個普通的茶社,兩名客人正在品茗聊天。他們分別是浙江省文委負責人駱耕漠和邵荃麟。喝茶只是掩護工作的一個方式。其時,他們正在討論一項重要事宜。原來,得到上級通知,時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來在巡視皖南涇縣新四軍軍部后,決定到金華視察。在得知周恩來將落住中國旅行社金華分社賓館時,駱耕漠與邵荃麟立刻商定了歡迎與接待事宜。17日這天,按照分工由邵荃麟率《浙江潮》《抗戰生活》雜志社人員與抗日救亡歌詠隊、金華讀書會等團體人員前往火車站旁一條必經之路的小橋兩側迎接。而駱耕漠則以《東南戰線》刊物總編的公開身份和幾位民主人士到賓館迎候。然而,為了安全的需要,周恩來在太平新四軍兵站即換乘大卡車,直往金華鐵嶺頭10號。那里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軍人服務部歌詠隊所在地。隊長劉良模曾任上海救國會執委,著名的抗戰愛國人士。
花園小樓,遠離鬧市,加之教會背景,鐵嶺頭十號相對安全。當周恩來得知省文委的駱耕漠與邵荃麟正分別在兩處迎候時,立刻派人通知他們前來相見。駱耕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下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在他的視線中,周恩來“身穿黃呢軍服,肩披著軍大衣,剛刮了胡須,臉頰兩旁青里泛紅,濃黑的睫毛下兩眼炯炯,神采奕奕。”駱耕漠立刻想起《西行漫記》上周恩來武裝騎在馬上,英姿逼人的那幅照片。因邵荃麟與周恩來早已相識,所以邵荃麟詳細地向周恩來介紹了駱耕漠。
駱耕漠原名丁龍孝,曾入杭州省立商業學校讀書,后考入北伐軍,任師政治部宣傳、組織科員。其時易名李抗風,緣起因讀《三民主義》時看到孫中山介紹為追悼明末烈士而建有一座“抗風亭”。“四一二”事變后,流亡武昌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社會股員。因參加教導團受訓,趕赴南昌參加起義受阻。返杭州后加入共青團,任杭州市團委二區區委書記。因叛徒出賣被捕入浙江陸軍監獄達七年之久。出獄后抵上海從事經濟文化方面的寫作與抗日救亡活動,參加中國經濟情報社、中國農村研究所、新知書店、職業界救國會理事會等社會團體進行革命活動。此時改名駱耕漠,有自喻駱駝跋涉沙漠的那種堅韌、踏實和不懈精神之意。1937年,襄助褚輔成老先生發起組織浙江旅滬同鄉回鄉服務團,并返回浙江麗水,領導浙江旅滬同鄉回鄉服務團抗日救亡活動,創辦《動員周刊》,建立戰地書報服務社和新知書店分店。駱耕漠的一系列活動得到中共黨組織的高度關注。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新四軍駐溫州、麗水辦事處領導人劉英隨之派人聯系駱耕漠,吸收其加入中共,擔任省委統戰委員。根據組織指示,駱耕漠于1938年抵金華籌備省委文委并任書記,同時出版大型綜合類刊物《東南前線》。
駱耕漠的不凡經歷給周恩來留下了極深印象。因中國旅行社是浙江省政府安排的,考慮到統戰需要,周恩來還是移往下榻。之后,周恩來在旅行社又專門約見駱耕漠與邵荃麟等人。據駱耕漠回憶:“周副主席的臥室設在一樓,房間并不很大,房外是個娛樂室,有一張長方形的彈子臺。這正是午休時間,靜悄悄的。周副主席不顧疲勞,放棄休息,特意選擇這個沒人來干擾的時間找我們談話,使我們心中不安,也深受教育。”周恩來對他們講了當前抗戰形勢以及統一戰線的情況,對金華文化界愛國人士在黨領導下開展的抗日救亡運動表示贊許,鼓勵大家繼續發揮更為有效的作用,使文化工作成為抗戰中的一個重要陣地。繼之,周恩來專門談到《東南戰線》《浙江潮》雜志的宣傳工作,要求大家“講究斗爭策略,隱蔽一點。不能把它們編得同《群眾》一樣。兩者性質不同,應內外有別。”當面聆聽周恩來的教誨,成為駱耕漠一生中特別值得記憶的一段經歷。
在金華其間,駱耕漠還先后結識了來金華的范長江、金仲華、石西民、聶紺弩等著名報人和文化人。一天,經劉良模介紹,駱耕漠認識了從江西來金華的國際友人艾黎先生,并參加了由艾黎熱心創辦的“工合”運動。艾黎對駱耕漠十分信任,他將在皖南屯溪設辦事處和辦干部訓練班的事務全部委托于駱耕漠。選擇屯溪,是因為靠近新四軍軍部。而帶動皖南周邊“工合”事業的發展,也便于緩解新四軍戰區及附近軍民生活用品供應不足的困難。省委書記劉英聞報后,在麗水約見駱耕漠,同意他前往屯溪工作。認為支援抗戰前線工作的重心應放在皖南,并指示駱耕漠將金華文委的工作全部移交邵荃麟。駱耕漠就這樣前往屯溪履新,并通過章乃器胞弟章秋陽的關系,兼任安徽省地方銀行總行研究員和信托部副主任。
屯溪,山清水秀,環境怡人。新的工作也讓駱耕漠更加投入。1940年6月的一天,新四軍巖寺兵站的忻元錫與邵荃麟突然來到屯溪駱耕漠住處,傳達中共東南局組織部長曾山的秘密指示,考慮到國民黨不斷升級的摩擦動作,以及逮捕進步人士,要求駱耕漠提高警惕,做好隨時撤往新四軍軍部的準備。此后,駱耕漠一直靜候組織的正式通知。直到這年底因皖南事變形勢發生急劇變化,曾山派人通知駱耕漠立刻撤離皖南,前往蘇北。當時周邊情勢十分嚴峻,駱耕漠此行山高路遠,充滿荊棘。他輾轉湖南衡陽、廣西桂林,轉道香港再抵上海。雖然此行坎坷勞頓,但想到即將抵達新的抗日根據地,他還是充滿期待和有一種興奮之情。
1938年9月在金華,時任浙江省委文委書記
在距離掘港鎮不遠的一個大村莊,駱耕漠一行見到了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這是駱耕漠第一次見到粟裕。在他的印象中,粟裕雖然個頭不高,卻有著英武之氣,兩眼炯炯有神,說話明快有力,直接中又不失親近。粟裕對駱耕漠說:“三年前,在浙江平陽時,就常聽劉英同志談到你。你對經濟工作很內行,根據地非常需要你這樣的專家。軍部也一直盼望你們能早到鹽城。”在駱耕漠表達謝忱后,粟裕告訴他們此地往鹽城很方便,一路有兵站可棲息。
就這樣,駱耕漠一行返掘港,經栟茶、劉莊、伍佑而抵鹽城。在泰山廟軍部所在地,駱耕漠見到了此時已任中共華中局組織部長的曾山。駱耕漠詳細匯報了此行經過。曾山聽完后高興地說:“終于等到你了。一路勞頓,先休息一下。關于你工作的安排,我將向少奇與軍長匯報后再決定。”曾山隨后叫來工作人員將駱耕漠安排住在軍部招待所。
數日后,駱耕漠接曾山通知:軍長召見。陳毅之名,如雷貫耳,駱耕漠可謂心儀已久。此次見面,駱耕漠印象極深。以后他如此記述:“原以為這位馳名中外的高級將領一定為人威嚴,氣度非凡,誰知竟無一點架子,極為隨便,而且性格豪爽,胸懷坦蕩,好似一見如故。”如此氛圍,自然讓他們間的談話變得無拘無束。陳毅詳細了解了駱耕漠的經歷,尤其對他在經濟工作方面的影響和成就頗為欣賞。他說:“你過去為黨作了很多工作,現在來到這里就像回到家,我們也放心了。目前我們根據地軍民的生活還很艱苦。我們要把財經工作做好,大家的生活就可以得到逐步改善。這方面還要仰仗先生費心為之啊。”
駱耕漠連說:“軍長客氣了,能在軍長領導下工作是我的榮幸,請直接安排工作,我當勉力為之。”
陳毅說:“好啊,好啊,從現在起,你就是新四軍中的一員了。我代表新四軍歡迎你。你是文人從武,亦可謂文韜武略。讓我們一起為民族,為抗戰而努力。至于具體工作將由曾山同志負責安排。”
之后,陳毅留駱耕漠午餐。在首長餐室,駱耕漠見到了劉少奇、賴傳珠和曾山。曾山隨即作了介紹。駱耕漠沒想到與劉少奇的第一次見面竟是在這樣的不經意中。
駱耕漠正式接受任務是在曾山辦公室。曾山說:“軍部已決定分配你到軍直財經部擔任第二副部長,即刻就可到該部報到。”曾山繼之介紹了財經部部長朱毅、副部長李人俊以及指導員吳為真的情況。
駱耕漠立刻走馬上任,熟悉情況,進入工作。兩日后,聞劉少奇約見,駱耕漠立即前往。上次餐室匆匆相遇,未有過細接觸。而這次則是對面相晤,駱耕漠印象極深。他說:“劉少奇同志的身材瘦長,態度謙和,說話很慢,一句一句地,邊說邊思考,聲音也不高。”然而就是這一句一句不高的聲音,卻體現了劉少奇對文化人和專家的一種尊重態度。
他對駱耕漠說:“財經部成立不久,工作十分重要。你來遲了,只有分工你擔任第二副部長。”劉少奇的語感中仿佛有些歉意。但劉少奇繼之又說:“你同時兼任江淮銀行行長。這是你工作的重點。根據地要堅持、鞏固,經濟保障是重要因素,而擁有自己的貨幣,則必然使我們掌握經濟主動權。你這個行長任務艱巨啊。”
駱耕漠很快便到江淮銀行了解情況。通過同志們之口才知道原來江淮銀行醞釀已久。
早在1940年3月間,主持中原局工作的劉少奇到淮南路東“江北指揮部”指導工作。一天,從事財經工作的李人俊在向劉少奇匯報工作時,談到汪偽政權發行偽幣,攫取物資,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的情況。劉少奇當時即非常自信地說:“華中敵后的抗戰局面已經打開,我們也要建立銀行,發行我們的鈔票,與他們開展經濟斗爭。”順著這樣的思路,劉少奇突然問李人俊:“如果我們建銀行,你覺得用什么名字好?”李人俊沒有想到劉少奇非常認真地問出這個問題。他略加思索地說:“我們立足淮南,背向淮北,就叫‘兩淮銀行’吧?”劉少奇先是嗯了一下,然后用商量的語氣笑著說:“‘兩淮’面太窄,也不夠氣派。新四軍要大力發展,向東挺進,直達黃海之濱。將來是面向大江南北,橫跨江淮兩岸。就叫‘江淮銀行’如何?”劉少奇不愧為大視野,大氣魄。李人俊甚為折服,連稱“江淮銀行”名字好。
不經意間的一次對話,竟成為“江淮銀行”的緣起。而這一情結一直伴隨著劉少奇抵達鹽城。在軍部重建后不久,劉少奇即指示財經部朱毅、李人俊著手籌建銀行。當駱耕漠抵鹽城時,江淮銀行已基本就緒。其內部分設營業部、會計科、秘書科和金庫,共有40多名工作人員。
銀行已有雛形,走馬上任的駱耕漠不免躊躇滿志。他積極考慮采購設備,準備建印鈔廠,印制發行根據地自己的鈔票。令駱耕漠興奮的是,此前軍財經部已經派人通過地下渠道從上海秘密采購了印刷設備和特制銅板。江淮銀行亦儲存了足夠的銀圓和黃金,作為銀行基本金。
一切準備就緒,印鈔廠也已建立,仍冠名“江淮”,即江淮印鈔廠。開機印鈔在即,大家都在期待江淮銀行第一張自己的錢幣問世。駱耕漠也因此顯得異常忙碌。
但天有不測風云,日軍開始對鹽阜區實施第一次戰略大掃蕩。突變的形勢令所有準備工作戛然而止。
蘇中幣與鹽阜幣
軍部在阻敵未果的情況下,開始緊急轉移。駱耕漠受命組織銀行和印鈔廠人員撤退。首先是銀圓和黃金的硬通貨必須安全轉移。駱耕漠定制了若干個木箱,分裝銀圓、黃金和印制銅板,指定專人負責,在武裝部隊護送下,轉移農村秘密埋藏。為了確保安全,財經部與銀行人員不分男女,除了背包、干糧袋外,每人還多了一個布袋,裝有銀圓。在艱苦的轉移途中,他們將這些公款視若生命,精心保護,直到最后悉數交公。反掃蕩結束后,陳毅專門召見駱耕漠、吳為真等人,高度評價他們一心為公,經受住了考驗。
反掃蕩以后,根據地形勢發生了變化,軍部也適時地進行戰略調整,精簡機關。魯藝、抗大均停辦,財經部也撤銷。其人員全部調往三師另行分配。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為黃克誠,其前身是八路軍南下的第五縱隊。駱耕漠與黃克誠幾乎一點不熟。到三師報到前,駱耕漠特意找到陳毅,希望其給黃克誠寫封介紹信。陳毅爽然答應。駱耕漠就是持著陳毅介紹信前往三師的。若干年后,駱耕漠如此說:“黃師長是個老紅軍,長征干部,威望很高。他身體較瘦,光腳穿著草鞋,非常樸實,隨便。我迄今還有深刻印象。”當時,鹽阜區與淮海區合稱蘇北根據地,是三師的戰略區。黃克誠作為三師師長兼任蘇北區黨委書記,長住阜寧縣境,直到抗戰勝利后進軍東北。根據黃克誠的安排,駱耕漠隨即擔任由宋乃德任主任的鹽阜行政公署財經處處長。以后黃克誠專門交給駱耕漠一個任務,即考慮成立鹽阜銀行。為便于工作,蘇北區黨委專設一個財經委員會,黃克誠兼書記,指定駱耕漠任副書記。
1942年初,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在阜寧單家港小學召開。這是華中抗戰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駱耕漠是列席代表。那天,他在靜聽劉少奇的總結報告。在對華中今后任務的要求中,劉少奇專門提到了“要盡可能發行紙幣,要積極進行貨幣斗爭。”駱耕漠意識到這是劉少奇的一個不了情結,從江淮銀行始,他就一直希望看到根據地自己發行的貨幣。在會議結束后離開華中前的一天,劉少奇特地召見鹽阜地委書記劉彬、宣傳部長曹荻秋、行署主任宋乃德以及薛暮橋、駱耕漠、李人俊等,專門提出鹽阜區要建立銀行,發行貨幣。正是劉少奇的這一強烈愿望以及堅持蘇北抗戰的需要,決定了駱耕漠的使命和責任。
駱耕漠開始為此忙碌、奔波。首先就是組建鹽阜印鈔廠,印制鹽阜幣。為保密需要,印鈔廠對外稱“鹽阜生產合作社”,財經處油印科科長周振被任命為廠長。印幣的紙張當時是控制物資。駱耕漠在三師供給部門的支持下,決定自己造紙,采取“就地取材,以土代洋”的方針。并為此專門成立了造紙廠。造紙原料主要是桑樹根皮,蒸煮加工曬干再配一些染色的羊毛,切成均勻的細末參合到紙漿即可。當年鹽阜銀行的工作人員成鞘伯曾如此介紹:“這種紙確實很有特色,似藍非藍紅熠熠,什么顏色說不準,黯而無光有斑點,不很均勻有刺毛。看起來很粗糙,用起來很牢靠。不怕折疊柔和,質地堅韌耐磨。”造紙廠的同志們自豪地說:“土紙奧妙,不易仿造。”
關于錢幣的圖案設計,駱耕漠找到其時在鹽阜報社工作的沈柔堅,希望他能以木刻形式刻制鈔票圖案,以便上機直接印刷。沈柔堅對此回憶道:“我接到這任務后,便著手按大小票面設計畫稿。不久交去壹角和貳角的各兩種圖案畫稿。駱耕漠同志看到后高興地說‘真想不到木刻畫也可以印鈔票。用木刻畫印鈔票,風格刀法不同,別人很難假冒。’我自己只保存拓印的一些原稿。原版便交給銀行。”這兩種畫稿分別為“新四軍抗日烈士紀念塔”和“農民扶犁吆牛耕田”。以后隨著票面的增加,駱耕漠又約請著名畫家魯莽設計畫稿,并提出附加條件:“注意保密,刻下暗記,謹防假冒。”
第一版鈔票終于印制出來,駱耕漠手捧溢著墨香的紙幣興奮不已。他知道,這是一個突破,一個轉折,又是一個起點。它將對以后根據地的經濟建設發揮難以想象的作用。駱耕漠很慎重地在第一版紙幣上蓋上鹽阜銀行公章和自己的行長私章。當時的紙幣被稱之為“鹽阜抗幣”。
一切準備就緒,鹽阜銀行終于1942年4月10日在阜寧陳集岔頭莊掛牌成立。駱耕漠任董事長并暫兼行長。這與劉少奇的要求僅兩月之余。《鹽阜銀行章程》亦隨之公布。次日的《鹽阜報》專稿報道:
“本區的福音,鹽阜銀行正式成立……該行資本五十萬元,由財經處于庫存款項下一次撥給。該行董事長,依照章程由財經處長駱耕漠氏兼任。經理一職,已由該行董事會電聘國內金融專家來此擔任,尚在途中,今暫由駱耕漠氏兼顧。該行目前中心業務,一為舉辦小本貸款,救濟工農,發展生產;一為依照政府規定,發行一元、五角、二角、一角等流通券,并聞于本月十五日開始發行一元流通券,便利買賣,繁榮商業。該行業務已在飛速進展中,實我區金融的福音,各界民眾的福音。”
鹽阜抗幣的發行,影響深大,意義甚大。那天,《鹽阜報》記者專門采訪駱耕漠。駱耕漠就籌備情形,資本擴充,將在各縣分設辦事處等問題進行回答。最后駱耕漠說:“本行也要蓋高樓大廈,不過不在市鎮上,而是建筑在廣大人民的心坎上。這高樓大廈任憑日本軍閥如何來轟炸,也損壞不了它的一磚一石。”記者明顯感覺到,駱耕漠言語間洋溢著一種暢然和自信的神情。
若干年后,黃克誠在其回憶錄中專門強調:“鹽阜幣是全國根據地貨幣中幣值最高的。”一句褒揚之言,濃縮了一段精彩滌蕩的歷史。
1951年接管上海后,駱耕漠夫婦與二女兒小予
駱耕漠并不知道黃師長此番約見的意圖。所以,駱耕漠稍顯疑惑。坐在一張最簡易的農家長板凳上,一碗白開水,黃克誠向駱耕漠介紹了一段情況。基本意思是,陜甘寧邊區政府民主進步人士李鼎銘先生聞知邊區部分老百姓因連年天災,口糧不夠而出怨言。他向毛主席做了匯報。毛主席很重視。為解決此問題,邊區對脫產人員的人數和邊區老百姓的總人數進行調查,并將當年的糧食以15%保證脫產人員的需要,其余惠及百姓。這被定為合理負擔的一條大杠杠。黃克誠要求駱耕漠將鹽阜區脫產人員數以及老百姓總人數查清楚,而糧食的分配比例亦不得突破15%。看得出,黃克誠對此事很認真。駱耕漠隨后奉命調查,基本搞清人員比例狀況,并制定了合理負擔的硬杠杠。黃克誠聞報后十分滿意。
如何“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改善軍民生活,駱耕漠可謂殫盡竭慮。鹽阜區有著產棉的地域優勢,駱耕漠即在財經處內增設一個生產建設局,他自兼局長。該局負責統一收購棉花,并自建一個土布工廠織布,生產毛巾。同時組織民間土紡車紡紗。僅此項即解決了地方脫產人員的冬、夏衣需求。同時,地方和部隊辦的榨油廠、卷煙廠、農具廠等亦應運而生。利用地域特點,發展鹽業生產。組織大生產運動,種植蔬菜,養雞養鴨,減輕人民負擔。凡此種種,經濟發展,生活改善,駱耕漠盡職盡力,亦感欣然。
在鹽阜區工作的日子里,駱耕漠雖然忙碌,卻是愉快的。經濟戰線是與軍事戰線并行的另一條重要戰線,他有幸成為一名戰斗員,并在此戰線中與薛暮橋、孫冶方、顧準等同仁合力為之。大家云集,也成為鹽阜區的一段佳話。作為一名經濟工作者,駱耕漠常常會感受到一種溫暖,這種溫暖來自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張愛萍等領導同志的關懷備至。每每憶及,感慨良多。
1944年底的一天,時任鹽阜行署主任的曹荻秋征求駱耕漠意見,考慮到財經處事務較多,工作繁忙,擬給駱耕漠配備一名助手,并提議將曾長期在經濟戰線工作的歐希哲同志調任財經處副處長。
原來根據形勢的發展,中央決定新四軍開辟浙西、浙東地區,軍部據此正積極組織實施,已任命粟裕為中共蘇浙區委書記、蘇浙軍區司令員。在人員配備時,軍部決定調駱耕漠到蘇浙軍區報到,做新區財經文化方面的工作。而歐希哲則是駱耕漠的繼任者。
1945年初的一天,駱耕漠抵達淮海區,見到區黨委書記金明。而金明已被任命為中共蘇浙區委副書記,他正組織一個百余人的隊伍即將啟程。駱耕漠隨即加入其中。這是一次長途跋涉,路上充滿艱辛。但作為新四軍的一支利劍,他們將對開辟新區發揮積極作用。在抵達天目山北麓的浙江孝豐縣境時,駱耕漠竟然看到了一張蘇浙公學招生的廣告,下面赫然列出三位校長名單:粟裕、鐘期光、駱耕漠。他不免詫異,但預感到那可能是他的一個新崗位。隊伍入城后即與粟裕司令員會師。
孝豐有著奇特的地理環境,環城皆山,山嵐起伏,地勢險要。這里也成了開辟浙西的一個驛站與要隘。金明與駱耕漠談話,告知區黨委即住孝豐城內,并轉告粟裕意見,希望他在孝豐協助范醒之做好蘇浙軍區江淮銀行鈔票的發行工作。這又回到了老本行,駱耕漠自然是游刃有余。當時所印的鈔票均加蓋“蘇浙”二字,以區別在別的根據地所發行的抗幣。在孝豐一月有余,駱耕漠又奉命前往富春江畔的新登縣,轉道前往浙東工作。當時粟裕交給他的任務是“將浙東、浙西財政、金融、稅收工作貫通起來”,并為蘇浙軍區籌糧。駱耕漠的足跡從蕭山到諸暨,不停勞頓奔波,了解情況,籌集糧食。
這天,駱耕漠突然得到消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他還沒有從這天降的喜訊中緩過神,便又接到命令,隨蘇浙軍區二縱隊急返江蘇,準備接管南京。部隊進入急行軍狀態,日夜兼程,抵達蘇南溧陽一帶。然而形勢發展瞬息萬變,原新四軍接管南京計劃受阻而被迫調整。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原蘇浙軍區的隊伍基本上按南下的路線返回江北、蘇中和淮安一帶。粟裕為此將駱耕漠留在蘇浙軍區擔任供給部長,負責大兵團運動中的后勤保證。10月28日,駱耕漠率軍區供給部人員并將大量物資運抵淮安。這時已組建華中軍區,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張愛萍任副司令員,鄧子恢、譚震林分別任正副政委,下轄八個軍分區和四個縱隊。駱耕漠也隨之被任命為華中軍區供給部部長,以后又擔任合并后的華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解放戰爭期間,駱耕漠始終戰斗在后勤保障崗位,為確保前線戰事的勝利立下赫赫戰功。他曾分別受命參加開封、南京、上海的接管工作,是以鄧小平為首的華東局財委“五大委員”之一和城市新經濟建設中的決策者和實踐者。駱耕漠以其睿智、博學和豐富經驗令人信服和被廣泛贊譽,并成為新中國經濟建設中的杰出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