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將帥傳奇 > 詩人戰將牟宜之
詩人戰將牟宜之
作者:呂春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3-11 瀏覽次數:7839
詩魂牟宜之
牟宜之又名乃是,字去非。1909年的初夏,牟宜之出生在山東日照市一個舊知識分子家庭。牟宜之從小喜歡讀書,深得父母的喜愛。與那個時代很多精英一樣,牟宜之早年參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青團;抗戰時期他以樂陵縣長的身份,投身抗日洪流,接應八路軍一一五師挺進山東,創建魯北抗日根據地,后出任一一五師山東軍區獨立一旅政委,策動多股敵偽軍反正;解放戰爭時期他任遼東軍區司令部秘書長兼敵工部長,參加“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并參與策動國民黨一八四師起義,為中國人民的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了抗日,東京愛情黯然收場
“九一八”事變以后,牟宜之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甚感痛心,他憤怒地寫下了“神州那許陸沉了,投筆從戎事國殤”的詩句。1932年,他參加了著名的“日照暴動”,暴動失敗后受到通緝。為了避難,他遠赴東洋,開始了留學生涯。
牟宜之到了日本,決定學習工程技術,他先是在秋田礦業學校學習,隨后又轉學到東京中央大學。在日本,牟宜之結識了郭沫若等愛國人士,他們為了共同的理想,不斷在旅日華人中傳播革命思想。
在東京,牟宜之還與房東女兒枝子產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枝子性情溫和,細心照料牟宜之的生活起居,令他頗為感動。兩人漸生好感,常于暮春時節共賞櫻花。
枝子母親對牟宜之的人品、志向非常滿意,便找他談心,希望將女兒嫁給他。牟宜之在冷靜下來后卻感左右為難:國難當頭,一心殺敵除寇的自己能否給愛人一個穩定的家庭?何況,中日兩國正在交戰,怎好迎娶敵國女子?“柔情莫把讎仇忘,清酒且將塊壘澆。木屐寬衣誰識我,雨中緩過櫻花橋?!苯涍^一番痛苦的抉擇之后,牟宜之毅然斬斷情絲,結束了這段異國之戀。
1935年秋,牟宜之回到祖國。抗日戰爭爆發后,他與弟弟找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要求到延安。到達延安之后,牟宜之被派往淪陷區開展抗日工作。后來,通過姨父丁惟汾的引薦,牟宜之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山東省樂陵縣縣長。
1938年,八路軍“娃娃司令”蕭華率部進駐樂陵,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忙致信牟宜之,命其全力刁難,“尤其在軍餉、糧食、服裝上不予供給”。牟宜之不以為然,反而通過朱集鎮大常村村長常浩天與蕭華取得聯系。兩人見面一番長談,彼此視為知己。
為了爭取沈鴻烈,蕭華準備獨自到惠民縣城與之談判。牟宜之得知,深感不安,便與蕭華同往。談判完畢,沈鴻烈特地與牟宜之進行私聊,許以高官厚祿,希望牟宜之能夠站在他這一邊。牟宜之斷然拒絕。
回到樂陵的一天晚上,牟宜之與蕭華、常浩天邊走邊聊,走進了一片棗樹林里,談起抗日大計,不知不覺間六只大手已緊緊握在一起。突然,蕭華提議:“古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現在我們豈不是棗園三結義嗎?”牟宜之心有所感,激動地表示:“我們誓像一棵棵老棗樹一樣,不怕狂風暴雨,不怕刀山火海,無論環境多惡劣,也要抗戰到底,為民造福?!绷淮笫衷俅尉o緊握在一起。此后,牟宜之不僅傾盡錢財幫助蕭華,還將轄區武裝改編為泰山支隊,完全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樂陵縣由此成為抗日民主根據地,牟宜之本人也被吸納為中共特別黨員。
沈鴻烈見牟宜之站在了共產黨一邊,氣急敗壞地趕赴樂陵,怒斥牟宜之:“你是我的人,為什么要聽共產黨指揮?”說著將桌子拍得震天響。牟宜之反駁道:“笑話,我怎么成了你的人?我是中國人!誰抗日,誰為人民謀福利,我就聽誰指揮?!?/span>
對于牟宜之的功績,周恩來和羅榮桓等人都曾給予高度評價,周恩來曾感嘆:“倘若在抗戰伊始,中國有幾十個像牟宜之這樣舉一縣之人、財、物力投身革命的縣長,就會極大地促進抗戰事業的發展,使抗戰全局有所改觀。”
智勇雙全,周恩來稱之為“宜之兄”
1939年,經蕭華引薦,牟宜之被周恩來調往重慶開展統戰工作。接到調令以后,他一路喬裝打扮,離山東、渡津門、過香港、穿越南、進云南,歷盡艱辛才抵達重慶。
在重慶,牟宜之成為周恩來的直接下屬。雖為上下級關系,但周恩來總是親熱地稱之為“宜之兄”。牟宜之喜歡談兵論戰,他的遠見卓識令周恩來大為贊嘆。牟宜之也對周恩來佩服得五體投地。
牟宜之不僅性喜談兵,真到了戰場上,還喜歡沖在最前頭。1941年,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下,牟宜之被困在山里。那一次,敵人的炮彈不斷在其旁邊炸響,他自感其身難保,寫下絕命書后,用日語對著日寇大聲呼喊:“你們打得不準,還得練練本事,才能打著老子!”所幸,牟宜之最終還是趁著夜色,打開缺口,沖出了包圍圈。
牟宜之詩碑
還有一次,牟宜之因傷病在山洞里待了一個多月,不能參戰。那時候,他的身上長滿了虱子,傷口與衣物粘為一體,又癢又痛。他不為身體的不適而擔憂,反而對自己不能戰斗感到慚愧,寫下了“今番又是何人死,愧我歸來暫且存”的感人詩句。
在大家眼里,牟宜之還是一名騎俠式的革命縱橫家。之所以擁有如此評價,就在于牟宜之見識通透,而且長袖善舞,在共產黨、國民黨內都有良好的人緣,無論老一輩革命家還是少壯派愛國者都對其評價頗高——他與丁惟汾、白崇禧、李濟深、邵力子等人有非同一般的關系。他也屢屢通過這一優勢策反國民黨高官易幟為共產黨人,并率部投奔八路軍。
剛正不阿,江青祖墳照遷不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牟宜之擔任北平市建設局局長。后來,因為警衛員槍支意外走火導致死亡事故,牟宜之被調往濟南。在濟南,他積極治理水患、修建道路橋梁,為了城市建設嘔心瀝血。
那時候,要發展城市建設就必須騰出建設用地,牟宜之因此發出通告,限令有主之墳必須在三個月內遷出,否則一律強行遷移。恰好,江青的祖墳也在遷移區,但她人不在山東,沒有看到通告,祖墳自然也就沒有遷移。牟宜之毫不留情,愣是將她的祖墳給遷了。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于是,牟宜之不得不離開濟南,回到了京城。
后來,牟宜之被打成“右派”,似乎就與這事有著很大的關系。回到北京以后,牟宜之同樣毫無官架子,經常與引車賣漿之流呼朋喚友,到小店與老板、店員扯東道西。一天,一個篆刻店老板告訴他:“你們單位的李萬銘也經常到我這兒來刻章?!?/span>
牟宜之頓感奇怪,他與李萬銘是多年同事,又是鄰居,從未聽說他有書法、刻字方面的愛好。于是問道:“他都刻些什么章呀?”店老板回答:“全是公章,防空司令部、志愿軍十二軍什么的。”牟宜之大吃一驚,私刻公章,那一定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他立刻向黨委提交了揭發材料,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等領導人的高度重視,震驚中外的李萬銘政治詐騙案被披露在世人面前。老舍還據此寫出了劇本《西望長安》。
牟宜之無法理解自己的遭遇,幾度申辯仍無濟于事,干脆不再申辯。工作人員勸其通過寫檢查摘掉右派的帽子,他竟答道:“帽子暖和,戴著舒服?!?
1974年,牟宜之致信鄧小平,匯報了自己的境況。鄧小平果然沒有忘記這位有功之臣,他親筆批復,指示有關方面給予照顧。次年,牟宜之帶著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建委的介紹信來到濟南,希望在此安度晚年。結果山東有關方面拒不接納。牟宜之悲憤不已,突發腦血栓,與世長辭。
1979年,牟宜之獲得平反。1985年6月30日,蕭華等人通過《人民日報》發表了紀念文章——《有功豈必書之碑》,肯定了牟宜之的革命功績。
血性男兒,成就“時代詩人”
勞改期間,牟宜之重新捧起書本,開始詩歌創作。勞動之余,他總是把自個悶在家里。周圍的人不但謹慎地躲著他,而且經常勸告孩子們不要靠近這么個“壞人”。就是在這樣一種無人答理的境況下,牟宜之的創作才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赌惨酥姟饭彩珍浧?/span>179首詩,其中1957年后的作品即達151首。
他常常一邊來回踱步,一邊構思寫作。紙片、煙盒、火柴盒上到處留下了精彩的詩句。他異常珍視自己的作品,總是仔細收好,夾在“毛選”里,然后再放入隨身攜帶的皮包。這些泣血之作,后來被子女抄寫在筆記本上,保留了下來。
1973年,牟宜之的兒子牟廣豐將父親的詩歌交給中學教師李鐵城進行整理。李鐵城閱后,有著相同勞改經歷的他被深深地打動了。于是,他搬來幾塊磚頭,壘成凳子,細細地整理,徹夜不眠。如此整理出牟宜之詩作200余首,是為《錐心集》。牟廣豐將此書打印若干,送給了部分親友。
2009年的一天,作家劉方煒和盧躍因公拜訪牟廣豐。當時,牟廣豐急著開會,便順手遞過兩本《錐心集》,供兩人打發閑暇。誰知劉方煒翻開首頁,隨即便被《少年行》深深吸引。隨后,他又細細地翻閱了其他詩作,終于深信捧在手心的是一座罕有的文化寶藏。待牟廣豐會畢回來,劉、盧二人仍沉浸在詩集中,竟忘了談論正事。臨別時,兩人各要了一部詩稿,帶回家里細細品讀,連夜讀罷,深有感觸,又在電話里聊了整整一個小時。當兩人再次見到牟廣豐的時候,便提議將詩集公開出版發行。于是,劉方煒親自對詩集進行編輯、注釋,并改名為《牟宜之詩》。
詩集出版后好評如潮,有評論稱,詩作“不僅充實了中國現代詩歌不可或缺的悲劇成分,而且豐富了共產主義世界的另類詩歌創作”。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在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史》時,甚至將牟宜之列為“時代詩人”!
文章點評 |
登錄(登錄后才能評論,并遵守相關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