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當過新四軍武裝大隊長的爺爺
當過新四軍武裝大隊長的爺爺
作者:沈金韜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3-13 瀏覽次數(shù):7825
余富村,原名余西,坐落于江蘇省高郵市以東30公里處。這里風景秀麗,物產富饒,有錯綜復雜的水上交通,獨特有趣的民間文化,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是一個具有水鄉(xiāng)風情的歷史文化村落。這兒就是我可愛的故鄉(xiāng)!
余富村,原名余西,坐落于江蘇省高郵市以東30公里處。這里風景秀麗,物產富饒,有錯綜復雜的水上交通,獨特有趣的民間文化,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是一個具有水鄉(xiāng)風情的歷史文化村落。這兒就是我可愛的故鄉(xiāng)!
我的爺爺名叫沈德昌,字國耀,是余西沈姓地主的第四個孩子。由于前三個孩子都是女兒,在深受“重男輕女”影響的蘇中農村,爺爺?shù)牡絹碇鴮嵶屵@個家庭“揚眉吐氣”。沒承想,尚在襁褓中的爺爺體質偏弱。為此,家里給他打造一對銀手鐲和銀腳環(huán),還打造一把“長命百歲”的銀鎖,并請來道士為其作法庇佑。在隨后的幾年內,老來得子的太爺爺抱著他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出資為鄉(xiāng)里修葺學堂,鋪路修橋,以便積下陰德;還為他請來附近寺廟的一位武僧,傳授武藝,以強身健骨。也許是上天的眷顧,在爺爺5歲那年,身子骨完全康復。據(jù)老人們回憶,爺爺天生神力,10歲那年竟然能挑起百斤稻谷,十八般武藝無一不精。
1941年的一個平常的夜晚,一支新四軍隊伍悄然進駐家鄉(xiāng)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翌日,當村民推開家門時,滿是標語的院墻上密密麻麻地寫著“抗日救國”,“一致對外”,散布全村的新四軍戰(zhàn)士正挨家挨戶地做著抗戰(zhàn)動員。此時,年僅16歲的爺爺,懷著一顆赤誠報國之心,報名踏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我的太爺爺?shù)弥獱敔敳m著他報名參加新四軍,很是惱火,痛打了爺爺一頓,還把他關進草棚,以此阻止爺爺?shù)诙祀S大部隊北上。然而,區(qū)區(qū)一把銅鎖哪能鎖得住爺爺呢!次日,天空漸漸放亮,年輕氣盛的爺爺舉起上百斤重的巨石砸破土墻,用木炭在墻壁上寫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拍拍身上塵土,灑淚離家而去。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爺爺?shù)能娐蒙模錆M了硝煙戰(zhàn)火,數(shù)次遭遇兇險,大小槍傷20余處。然而正是戰(zhàn)場上的殘酷殺戮,讓他歷練出英勇頑強的性格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爺爺由于作戰(zhàn)勇敢,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再加上他的一身好武藝,沒多久就當上了分隊長。
爺爺出走不到兩年,里下河地區(qū)乃至整個東南沿海都淪為日寇的占領區(qū)。爺爺“血書參軍”,“舉石破墻”,十里八鄉(xiāng)婦孺皆知。日軍為新四軍不分晝夜的襲擊而感束手無策時,一名漢奸向日軍舉報沈家公子沈德昌參加新四軍,帶領隊伍在里下河地區(qū)打游擊的事。日軍火速派人將我太爺爺“請”了過去,妄想扣下他當作人質,逼我爺爺率眾投降。幸好居住在余西的大部分村民都是沈家本族子弟,我太爺爺雖然談不上是開明地主,但也不是周扒皮那樣的鐵公雞。他時常出資助學,惠及鄉(xiāng)里,受鄉(xiāng)民擁戴。我太爺爺被“請”進去不到兩天,就有一大批鄉(xiāng)紳和偽軍頭目出面為我太爺爺求情。日軍得知我這位太爺爺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只好做順水人情,放人了事。
據(jù)老人們講述,當年爺爺帶領的那支隊伍,頂峰時有1000多人,武器裝備和戰(zhàn)斗力都不亞于正規(guī)部隊。他們以錯綜復雜的天然河道為依托,采取巨石堵塞河道、夜襲敵人碼頭、水草阻隔小火輪等方式,一次又一次成功伏擊敵軍,給敵人的水上運輸線造成巨大破壞,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武裝大隊猶如插入日軍心臟的利刃,讓日軍為之惶恐。作為大隊長的爺爺成為日軍懸賞數(shù)百大洋通緝的“要犯”。日軍的一個大佐以破壞“日中親善”的罪名,帶兵沒收了太爺爺?shù)娜考耶a,并將其驅逐到河堤上修堤壩。年邁的太爺爺最終在一個饑寒交迫的夜晚去世。彌留之際他一手握拳,一手拉住家人,掙扎著想說些什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zhàn)詔書”的形式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歷時八年的抗日戰(zhàn)爭最終以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而宣告勝利。就在舉國歡慶的時候,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當局公然挑起內戰(zhàn)。本來準備解甲歸田的爺爺,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整之后不得不再次率部轉戰(zhàn)。
1947年春節(jié)剛過,遵照上級指示,我爺爺所帶的這支隊伍進行整編后準備作戰(zhàn)略轉移。由于國民黨軍的迅速逼近,他們遭到敵人合圍,不得已我爺爺只好遵照縣委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突圍中,與他同行的幾位同志不幸戰(zhàn)死,爺爺憑借良好水性和一身武藝,先敵人一步登上早已停泊在渡口前來接應的小船而脫險。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正是像爺爺這樣的一批熱血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毅然投身到爭取民族獨立、反對外來侵略的斗爭中。也許他們的功績和那些閃耀的將星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也許他們的名字并不為人所知,但是他們的付出同樣偉大,他們的獻身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