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徐海蚌曾樹起紅十五軍軍旗
徐海蚌曾樹起紅十五軍軍旗
作者:賈清斌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3-13 瀏覽次數:7833
石梁河暴動遺址紀念碑
徐海蚌地區的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1920年徐州就有了共產主義小組,到1928年徐海蚌特委成立時,這個地區已有黨員1600余人。各地農民運動聲勢浩大,“大領會”、“大鞭會”、“窮人會”、“積聚會”等群眾組織在黨的領導下,組織了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斗爭。鳳陽、蕭縣、宿遷、宿縣、邳縣、東海等地都先后舉行了罷工斗爭和武裝暴動,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江蘇省委在1930年5月24日給徐海蚌特委的指示信中認為:徐州地方暴動的客觀形勢現已更加成熟,要求在全國的中心江蘇,建立深入土地革命的蘇維埃政權和生長一支新的偉大的紅軍。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認為全國的革命高潮已經到來,中心城市要首先起義以形成全國革命高潮的中心,一省數省的勝利便可開始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據此,江蘇省行委發出了“一個人也要暴動……沒有一桿槍也要委派師長”的命令。1930年6月中共徐海蚌特委改名為“徐海蚌總行動委員會”,設軍事委員會,特委書記陳資平負責軍委工作,專門抓暴動組建紅軍隊伍。軍委根據上級的指示,決定在徐海蚌地區普遍組織展開工人農民武裝暴動,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陳資平任軍長,轄三個師。第一師轄區是碭山、蕭縣、永城等地,第二師轄區是徐州、銅山、豐縣等地,第三師轄區是宿遷、泗縣、泗陽、睢寧等縣。6月底,軍委成員分赴各地,發動民眾,做好暴動和建立隊伍的準備工作。
1930年7月,紅十五軍第一師在蕭縣開始組建。這年6月底,徐海蚌總行動委員會派宣傳部長陳履真到他的家鄉蕭縣,在小周莊召開縣委會議。陳履真在報告中說,現在全國的革命形勢異常高漲,處處都布滿了干柴,只要有星星之火,就會成燎原之勢。通海地區已經成立了紅十四軍,黨給我們徐海蚌地區的任務是成立紅十五軍。現在行委給你們的任務是:成立縣蘇維埃,建立一個紅軍團。
陳履真的報告一結束,與會的人就沸騰起來了,一致認為成立一個團太少了,要求成立紅軍師。陳履真看到群眾的熱情如此之高,就同意了大家的請求。會上決定:在蕭縣成立紅十五軍第一師,由張達生任師長,縱翰民任政治委員,團長有許治遠等人,并成立了縣蘇維埃,以縱翰民為主席。會議還決定:7月6日(農歷六月十一日)分別在黃口、王寨、永堌三處同時舉行武裝暴動。李祥齡被任命為紅十五軍第一師獨立營營長,具體負責黃口暴動。李祥齡接到任務后,立即趕回黃口,連夜進行部署。
黃口是徐州西部隴海線上的第一個重鎮,駐有國民黨第三軍第二十七師的一個連,約140人,分別部署在車站的東、西、北部:連部率一個排駐守車站的北面,一個排駐車站的東面,一個排駐車站的西面。加上黃口區隊和商團武裝,敵人總計約200人,近200支槍。我們僅有短槍兩支,土造炸彈48枚,論武器我們處于絕對劣勢。我之優勢在于群眾基礎比較好,組織起來的骨干力量有200多人,又將其中的半數編入突擊隊。通過農民協會的秘密串連,可望參加暴動的工農群眾有2000人。國民黨黃口區隊隊長張永祥是共產黨員,區隊武裝基本上掌握在我們手里。商團武裝是為商界上層人士保財護院的,一般不介入政治斗爭。另外,我們還串連了一部分有戰斗膽識的流氓無產者參加,他們擁有一些槍支彈藥。經過充分的研究,戰斗方案分工到人。李祥昌、李祥齡、包繼宣三人各帶一隊人馬分別進攻敵人的三個排和連部。
7月6日上午,暴動突擊隊員們云集黃口,按計劃潛到指定地點,其他暴動隊員也佯裝趕集來到黃口的街道上。上午10時,李祥齡一聲令下,隊員們把事先預備好的紅布條系在脖子上作為標記,便向敵營房沖去。隊員們趁著炸彈爆起的硝煙,邊沖邊喊“繳槍不殺!”車站西面敵人的一個排還沒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就乖乖地繳槍投降了。車站東面的一個排敵人,聽到槍聲后奪路逃竄,暴動隊員奮起追趕,敵人逃跑不到三里路,就被暴動的群眾截住,這一排敵人迫于廣大群眾的聲威,也放下了武器。戰斗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盤踞在車站北面的敵連部和一個排敵人還在負隅頑抗,并打死了幾名暴動隊員。李祥齡看硬攻不行,就采取了圍攻和政治攻勢相結合的辦法,找來了商會會長,讓他去喊話,勸敵人投降。敵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終于掛起了白旗。敵人的一個連全部被我們俘獲,黃口區隊隊長張永祥也帶著整個區隊加入了暴動隊伍。
暴動領導人正準備召開群眾大會,宣傳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的主張,鼓勵和教育群眾加入紅軍,偵察員報告:敵人的增援部隊開著鐵甲車已由徐州方向撲來。面對這個情況,紅軍不得不迅速撤離戰場。獨立營的幾百名戰士,集合在黃口南面的陳河岸上,高擎著紅旗,剛剛加入紅軍的敵連部的那個號兵,吹起了軍號,隊伍在嘹亮的號聲中離開了黃口,準備與永堌、王寨的暴動隊伍會師。第二天得知這兩處沒有暴動起來,隊伍就在寧園休整召開大會,把地主的糧食、牲口、農具分給貧民群眾。紅軍每到一處,都把地主豪紳的物資分給群眾,焚燒田契,群眾十分歡迎自己的隊伍。
7月9日,隊伍行軍剛到曲里鋪,國民黨蕭縣警備大隊就追了上來,兩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由于紅軍隊伍是剛組建起來的農民,根本不會打仗,部隊傷亡數人后,隊伍就混亂了,開始潰散。這時一部分流氓無產者動搖了,連長任愛斯乘機嘩變,把裝備最好的一個連的大部分人員拉走當土匪去了。領導人看到這種情況,進行了短暫的研究,最后決定先分散隱蔽。
此次暴動,黨中央機關報《紅旗》在1930年7月19日作了報道:“蕭縣于6日也暴動起來了,首先暴動隊伍占據了該縣隴海路重要站黃口,解除了反動武裝,分散了該站銀物給貧民傷兵使用,隨即聯合王寨暴動隊伍攻進豪紳地主的山寨收繳其槍械,焚燒田契,宣布沒收地主土地給農民兵士使用……建立蕭縣蘇維埃政權,這里是紅軍第十五軍第一師的旗幟。”
徐海蚌總行委決定蕭縣暴動的同時,還決定在銅山縣的大湖、賀村、黃集同時舉行暴動,暴動部隊與邳縣的暴動隊伍合并共同向銅山發起進攻,并把暴動的隊伍編成紅十五軍第二師,師長由軍長陳資平兼任。后來,江蘇省委認為,這三處距徐州較近,徐州國民黨的軍隊容易出來破壞,給暴動帶來不良后果。在暴動的前夕這三處接到江蘇省委的通知,暴動暫停。因此,第二師沒有組建起來。
江蘇省委對組建徐海蚌地區紅十五軍特別重視,尤其對三師的組建,因為宿遷的南部與泗縣、泗陽交界,是個三不管的地方。同時,地下黨的基礎雄厚,國民黨的統治薄弱,又有洪澤湖這個天然屏障。這個地區封建地主勢力雖大,但各不相顧。農民受剝削壓迫沉重,反抗性也強,容易發動。為此,省委把這里作為重點暴動區域。在暴動前,省委派陳資平多次來宿遷幫助研究暴動計劃,又派徐懷云、趙雪盟二同志到泗縣、睢寧、宿遷、泗陽、邳縣一帶,具體幫助,領導暴動,拉起隊伍。徐懷云是黃埔軍校第三期的學生,又是江蘇省委軍委委員,有一定的帶兵打仗知識,江蘇省委專門派他們來幫助徐海蚌地區組建紅軍,開展游擊戰爭。徐、趙二人到宿遷傳達了省委軍委的命令:“組織農民暴動,在徐海蚌地區建立紅十五軍,宿遷建立紅十五軍第三師。”該師由湯滌非(黃埔二期學生,1928年回到宿遷家鄉做地下黨工作)任師長,并擔任暴動的總指揮。宿遷縣行委書記李慈(李干成)任政治委員,徐懷云、趙雪盟二人負責指導該地區的暴動和紅軍的組建工作。縣行委研究決定:準備在宿遷南部的洋河、埠子和運東大興集一帶同時舉行暴動,把紅軍隊伍組建起來。宿遷南部這個三不管的地方,土匪特別多,有幾千人。我們只有50余條槍,在當地開展革命活動,若不與土匪打交道是很難站住腳的。暴動隊伍在與土匪頭子打交道時未能滿足土匪的要求,引起土匪不滿,結果遭土匪暗算,我們犧牲了十幾個人,師長湯滌非負了重傷,暴動計劃未能實現,第三師也未建立起來。最后只剩下20多人,在戴文生的率領下,轉移到泗縣,加入了泗縣紅軍獨立師的行列。紅軍獨立師存在短短的幾天后也失敗了。
在徐海蚌地區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是徐海蚌地區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一次歷史壯舉,揭開了徐海蚌地區武裝斗爭的序幕,為后來的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十五軍組建雖未成功,但她在我黨和我軍革命斗爭史上確有著重大意義,她的業績將在我軍的歷史上放射出應有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