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定海:古炮臺的訴說
定海:古炮臺的訴說
作者:周永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4-03-14 瀏覽次數:7840
在浙江舟山本島定海城區西南面曉峰嶺鴉片戰爭紀念館的東北端,聳立著一座古炮臺,它仿佛時時在向游人訴說著中國百年屈辱和中國人民不屈抗爭的歷史。
在浙江舟山本島定海城區西南面曉峰嶺鴉片戰爭紀念館的東北端,聳立著一座古炮臺,它仿佛時時在向游人訴說著中國百年屈辱和中國人民不屈抗爭的歷史。
不久前,我陪同應邀來舟山參加文學采風的部分國內教育專家和知名作家、詩人到曉峰嶺參觀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實地考察鴉片戰爭中抵抗最烈、死亡人數最多的古戰場遺址。入口處,有傷痕累累的斷柱,有巍峨的牌坊。沿石級而上,可見“百將題碑”,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遲浩田等近百名將軍的題詞鐫刻在黑色的花崗石上。越過草木扶疏和青竹掩映的殿宇、碑坊和亭閣,我們徑直登上古炮臺,俯瞰四周,只見它孤懸海面,幾乎是三面臨海,真乃軍事要地制高點也!
海風習習,我久久凝眸于那銹跡斑斑的古炮,似乎聽到當年抗英將士殺敵的吶喊聲和抗擊侵略者的隆隆炮聲。
160多年前,震驚中外的鴉片戰爭爆發。英國政府為了其全球經濟擴張,謀劃將舟山建成它“亞洲最早的貿易基地”。1840年7月6日,英軍靠堅船利炮攻占定海,定海鎮總兵張朝發和定海縣令姚懷祥等以身殉國。1841年2月,定海鎮總兵葛云飛、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率部收復定海后,積極加強防御,帶領軍民先后在曉峰嶺、東岳宮等要處修筑了工事和炮臺。
1841年9月26日,英軍出動29艘艦船、4000多兵力第二次進攻定海。葛云飛、王錫朋、鄭國鴻三總兵率5800名將士迎敵。定海保衛戰歷經六晝夜。清軍在武器裝備極其落后的情況下,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當時連日大雨,將士甲衣濕透。三總兵帶領部隊冒雨苦戰,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由于給養不足,將士們每人每日僅有六小塊米糕充饑。定海父老給總指揮葛云飛送來一碗參湯,葛云飛堅辭拒納:“眾將士都忍饑殺敵,就一人獨飲,吾怎能喝得下去!”隨即把參湯倒入河中,表示與將士掬河水共飲。
第六天拂曉,英軍從廈門調來援兵,分三路向守軍發動更猛烈的進攻。總兵王錫朋、鄭國鴻相繼殉國。面對合圍的敵軍,葛云飛怒不可遏,大聲下令炮手逆轉開炮。可炮位都是面朝大海固定住的,牢不可動。葛云飛在士兵協助下,用雙手抱住炮身,猛一發力,竟將4000斤重的炮身調轉過來。他親自裝藥點火,向英軍開炮,一直打到炮身紅透,不能裝藥。英軍越來越逼近了,葛云飛率領身邊的200名士兵,沖入敵陣,與敵格斗,最后寡不敵眾,葛云飛身中40余槍,身靠竹山門崖石壯烈犧牲。犧牲后,他兩手仍緊握寶刀,怒目圓睜,須發怒張,英軍嚇得不敢近前。
定海淪陷后,英軍奸淫燒掠,人民生靈涂炭。不愿做亡國奴的舟山人民奮起反抗,更有定海36岙民眾發布了約2000字的《告白》,發誓奮志同謀,協力同心,逢賊即殺,見敵船就燒,攪得敵人惶惶不可終日。舟山軍民的斗爭,粉碎了英國政府企圖把舟山變成“一個大不列顛的商業中心”的圖謀,迫使英軍“以香港易定海”,1846年退出舟山。
古炮臺是這段中國近代歷史的有力見證,它就像是一面高舉著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旗幟,始終飄揚在海島軍民的心里。
為了讓子孫后代牢記中華民族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弘揚三總兵等將士威武不屈、誓死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愛國主義情操,舟山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5月在鴉片戰爭定海保衛戰古戰場——竹山和曉峰嶺建造了竹山公園,園內建有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三總兵紀念廣場、傲骨亭等,并在古炮臺遺址重修了古炮臺。
歷史是不能忘記的。我站在古炮臺旁,目睹三總兵威武挺拔的雕像和他們身后那三把直刺藍天的長劍,更覺當年抗英將士浩氣長存!